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1

第41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9)

人心既是以知作主,而天心却不是以知作主耶?止因今世认知不真,便只得把主字来替知字,不想天若无知也,做主不成也。《易》谓“极深研机”,又谓“穷神知化”,俱是因此知体难到圆通,故不得不加许多气力,不得不用许大精神。今学者才各理会得通,便容易把个字眼来替,只图将就作解,岂料错过到底也。此处所说的“知”,源自《周易》“乾知”,但在近溪的概念体系中,又相当于“精气载心”与“灵知宰身”这对概念中的“灵知”,以及“精气之身”与“心知之身”这对概念中的“心知”,也就是“心体”与“知体”这对概念中的“知体”。近溪认为, 《周易》所以说“极深研几”、“穷神知化”,便是因为在天地运动、宇宙生化之过程中,“知”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乾知”与德性意义上的“知体”是同一实指,并无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人文世界中的“知体”,亦即宇宙世界中的“乾知”;伦理学意义上的“良知”,亦即宇宙论意义上的“灵知”。基于这一观点,作为“生物之心”的天心亦必有“知”,因其有“知”,故能为天地“作主”。人们只知冥冥中有一种主宰的力量存在,便把“主”字来替“知”字,“将就作解”,却不知“主”字之主体实即“知”字。

至此,我们已不难了解,近溪强调“天心”观念之用意所在,一方面,“天心”作为“生物之心”,是宇宙之“本心”;另一方面,通过“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的生化过程,“天心”则可成为人之“本心”所以存立的形上依据。同样,“乾知”、“坤成”也可说是“天地人之所以为命”、“天地人之所以为性”、“天地人之所以为心者”的最终依据。而“乾知”通过“显发”、“明通”的作用过程,便能彰显出人之性、人之命的意义,由此又可以说:“心之外无性矣”、“心之外无命矣”。显然,在近溪看来,若无宇宙之“天心”,则道德之“人心”便失去了存立的根据。具体的论证步骤是:人心有知,天心亦有知;人心有“知体”为之作主,天心亦有“知体”为之作主。由此可以说,天心与人心“只一个心”,都是“本心”。

究极而言,若从生物之心“生生不已”的角度来看,天心与人心在原初意义上,是融通为一的,因为两者都是在生生不已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并由此以显。正是在此意义上,近溪说不如以一个“生”字来代替“心”字,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事实上两者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既然天心与人心在本来意义上并无二致,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以人心事天心,以人道事天道。用近溪的话来说,就是“吾心其心,而道其道”,便能达到“与天为徒”的精神境界。我们知道,孔子曾说过:“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这句话集中地表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不过,“与人为徒”固属重要,但是若就个人的精神境界而言,“与天为徒”也应当是提升和完善自己理想人格的追求目标,最终实现“心固天心,人亦天人”的精神境界。这又是近溪思想的独特之处。他指出,一方面由“天心之神发”而下贯至天地人,以成就人之心、人之性、人之命;另一方面,若人能“极深研几”、“穷神知化”,便能做到心其天心、性其天性、命其天命,及其“终焉”就能实现“与天为徒”、“人亦天人”之理想境界。换种说法,亦即在“身不徒身”、“心不徒心”的身心合一的意义上,成就“圣不可知之神人”。

要而言之,对近溪来说,“天心”概念非常关键。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围绕这一概念所展开的思想论说,极大地丰富了阳明以来有关“心”的问题的哲学探讨。众所周知,良知心体是阳明哲学的主要标志,阳明虽有“心即天”的命题,也有将心之为心的本源性问题上溯于“天”,以“天”作为人心以及人性之形上依据的哲学思路,但是“天心”概念在阳明心学中显然未受注意。对阳明来说,也许只要阐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良知天理、千古遍在,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便已足够为其心学架构提供充分论证。然而近溪则不然,他首先从宇宙生成模式着眼,力图从中找到宇宙本体的所在,其结果是,他从“天地生物之心”这一概念中发现“生生之仁”便是宇宙的本质、人心的本质,乃至是人的本质。进而他还发现,从工夫体验、精神境界的角度看,“与人为徒”和“与天为徒”存在着双向涵摄、彼此相与的可能性,而且在更高层次上,“与天为徒”是应当努力且能够实现的终极目标。这是因为人心以天心作为本体条件——— “心固天心”,所以人也就必能实现“人亦天人”的理想境界。所谓“天人”亦即“与造化为徒”,与宇宙生命融为一体。

应当说,在近溪的观念中,“天心”实即宇宙本体的涵义,而“天心”的指归却在于“天人”。由于“天心”概念的提出,使得近溪的心学理论具有更为浓厚的宇宙本体论的色彩,与阳明努力建构的道德本体论,在言说方式上已然趋于不同。在近溪看来,光讲良知是不够的,人心的存在依据必须诉诸天心。由此思路推演下去,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心不是自在自足的,须由天心提供保障。

同时也须看到,有关“天心”、“天人”的问题讨论不可避免地指向超越领域的问题、终极关怀的问题,用近溪的术语言之,亦即“将来鬼神之关”的问题。

三 魂只去来

当近溪提出“天心”概念之时,他还面临如何回答鬼神世界的问题。先来看一段对话:

或曰:“天者群物之祖,其妙变化而行鬼神,通人心而善感应,亦无足为异矣。兹欲‘祈天永命’,不识亦有其要乎否?”罗子曰:“约哉问乎! 盖天地之大德曰生,是生之为德也。脉络潜行,枢机统运,上则达乎重霄,下则通乎率土。物无一处而不生,生无一时而或息。……夫物无不生,天之心也;生无不遂,天之道也。吾心其心,而道其道,是能与天为徒矣。夫既与天为徒,则感应相捷影响,而长生不为我得耶!”

这里提出了“祈天永命”的问题,此一问题是建立在“天者群物之祖”这一天道观念之上的。按提问者的思路,“天”具有一种神秘力量:“妙变化而行鬼神,通人心而善感应。”近溪答以“约哉问乎”,这是对上述观点的认同。接着,近溪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角度,阐述了“天之心”即意味着“物无不生”的观点,指出只要以人心事天心,以人道事天道,便能“与天为徒”。天与人在感应模式中彼此互现,宇宙与人生的相互影响自能“相捷”而无不应验,在此意义上,人便可以获得“长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长生”与道教所谓的形体意义上的“长生不老”并不相同,而是指某种精神上的超越。

由上可见,近溪将“祈天永命”这一原本属于宗教领域的问题纳入天人感应的观念模式中,以求得一种合理的解释。至于感应“相捷”之几,实即“生生之几”,于是,又同“以生物为心”的天心问题发生关联,而天心则构成了“祈天”的一种观念支撑。其中,涉及了“天”与“神灵”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近溪结合《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提出了“形有生死而魂只去来”的基本观点,其曰:

问:“‘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其意何如?”罗子曰:“‘精气为物’,便指此身;‘游魂为变’,便指此心。所谓形状即面目也,因魂能游,所以始可以来,终可以返,而有生有死矣。然形有生死而魂只去来。所以此个良知灵明,可贯通昼夜,变易而无方,神妙而无体也。”曰:“魂之游,既闻命矣。不知其游而去也,果真有天宫地府之说耶?”曰:“四书五经,其说具在。……则魂之游于天宫地府之间,又敢谓其无耶?后世只因认此良知面目不真,便谓形既毁坏,灵亦消灭,遂决言人死不复有知,将谓天地神祇亦只此理,而无复有所谓主宰于其间者。

呜呼!若如此言,则今之祭天享地、奉先祀神,皆只叩拜一个空理,虽人之贤者,诚敬亦无自生。至于愚者,则怠慢欺侮,肆然而无忌惮矣。其关于世教人伦甚不小小,故不敢不冒昧详说也。知我罪我,其共亮之。”由其“不敢不冒昧详说”推知,近溪在内心之中也深知所谓“游魂为变”、“天宫地府”之说未免与孔子以来“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学传统有所不合。但近溪却利用另外一些儒家经典资料,作出了创造性的解读,他认为从四书五经当中就可以找到灵魂、上帝、天宫地府、天地神祇之客观存在的证明。这种创造解释还表现在对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这一观点的解释。近溪说道:

夫子于鬼神深叹其德之甚,岂有相远之理?且洋洋在吾上,在吾左右,体物而不遗也。又谁得而远之?窃意“远”字不作去声,正是幽深玄远。如《中庸》引诗所谓“神之格思,不可度思”之云也。如此,则不惟己之敬谨益至,而谄事之意亦恐无所施矣。语意更觉妥帖。这完全是近溪式的重在“得口气”的解释方式。他通过对“远”字的重读,将“远”字的“远离”义解读成“幽深玄远”义,动词被解读成了感叹词、形容词,具有实指性的用语被解读成了一种描绘性的语言,从而否认了历来将此句理解为孔子对神灵问题持存而不论之态度的解释。如果单独地看,“远”字也许有上述二重涵义,但在“敬鬼神而远之”这一表述的脉络当中,“远”字显然是承“敬”字而言,二字均应读作动词,这是符合语言习惯的正常读法。近溪以“洋洋在吾上,在吾左右”这一孔子对祭祀问题的看法作为旁证,却有意忘却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孔子对鬼神问题的表态,显然近溪对孔子“文本”的解读作了某种脉络转换,是一种跳跃式的“重读”,而这种重读正是近溪建构其思想体系所必需的解释策略。

在他看来,天宫地府以及天神地祇的实在性,完全可以从经书中得到历史证实,更为重要的是,神灵的存在既能使贤人君子以诚敬之心事奉上天,又能使凡夫俗子不敢肆无忌惮而有所收敛。因此神灵的问题对于“世教人伦”而言,实在关系重大。可见,有关神灵问题的证明,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涉到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

可以说,这一观念反映的正是“神道设教”的传统观念。关于“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朱子有一解释,可与近溪之见互为参看。朱子《周易本义》释“易与天地准”章曰:“易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阴精阳气,聚而成物,鬼之申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王龙溪对《周易》该章的解释也承袭了朱子的观点,指出:“易者,阴阳而已,幽明、生死、鬼神,皆阴阳之变。”根据这一解释,“游魂”无非是阴阳二气的一种变化状态,而不能成为天宫地府、天神地祇之观念的证明。这一观点当是宋明儒者对儒家经典作理性解释的一个范例。可见,在宋明儒学传统中,以理性态度来解释儒家经典乃其主流,而有关灵魂、鬼神等等问题则大多被归入气的问题领域,试图作出客观的解释。现在,当罗近溪面对“魂之去向”的问题时,就必然遇到一个重大的挑战,对原有的儒学思想资源以及自宋代以来基本定型的诠释传统,如何从理论上作出相应的诠释转向。

近溪的一个基本手法是:通过他的“得口气”的解释方法,将某一类的思想资源重新捡出并重新组合,或通过对个别字义的有意“曲解”,然后试图作出符合己意的解释上的整合。在这一解释过程中,便会发生某些脉络转换的现象,以及某些新概念的引入。比如,在上述引文中,近溪所说的“所以此个良知灵明……”这一提法,从前后文脉来看,良知概念的引入,非常唐突,而且这里所说的“所以”,也不合文句脉络,令人不明所以。上文讲形神的生死和去来,接着便以“所以”一词相接,如此一来,良知似乎与形神之间有一种“所以然”的必然关系?显然,这里存在着脉络上的转换。因为就近溪而言,以良知概念导入形神关系问题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批评“形既毁坏,灵亦消灭”的传统观念,而且他还追根寻源指出这是由于“认此良知面目不真”。这里的“良知”也经过了脉络转换,其内涵所指业已发生变化,显然已非“知善知恶”这一伦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成了可以“贯通昼夜”、“神妙无体”的一种实体化概念。近溪相信,在形神关系问题上,通过良知概念的介入,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何说“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以及“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章),进而提出了“心知之身”这一关键概念,与此对应的则是“精气之身”。“心知之身”一说,上面已有涉及,这里不论。简言之,所谓“心知”意同介入形神问题中的“良知”,而所谓“心知之身”,则与“精气之身”这一形体意义上的“身”不同,而是指游魂或鬼神相对于“心知”而言也是一种形体。质言之,形—神并不单纯地等同于身—心,而是在良知灵明无不贯通的意义上,形—神均可成为良知之载体。这一观点非常重要,由此引申出“游魂为变”即“知识变化”之说。其曰:

吾人之生,原阴阳两端,合体而成。其一,则父母精气、妙凝有质,所谓“精气为物”者也;其一,则宿世灵魂、知识变化,所谓“游魂为变”者也。精气之质,涵灵魂而能运动,是则吾人之身也,显现易见而属之于阳;游魂之灵,依精气而露知识,是则吾人之心也,晦藏难见而属之于阴。这是说,人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阳者构成人的身体,阴者化作人的灵魂;前者可以解释“精气为物”,后者可以解释“游魂为变”。

引人注目的是,近溪用了“知识变化”以及“依精气而露知识”的表达方式,所谓“知识”,在此当指相对于“形体”而言的“心知”。

既然人是由精气和灵魂、形体和心知所构成,那么,从工夫的角度看,人又应该怎么做?近溪接着说道:

人能以吾之形体,而妙用其心知,简淡而详明,流动而中适,则接应于现前,感通得诸当下。生也而可望以入圣,殁也可望以还虚。其人将与造化为徒焉已矣。若人以己之心思而展转于躯壳,想度而迟疑,晓了而虚泛,则理每从于见得,几多涉于力为,生也而难望以入圣,没也而难冀以还虚。其人将与凡尘为徒焉已矣。可见,近溪特别强调立足于形体而妙用其心知这一观点。反过来说,如果只是立足于“心思”而展转其形体,虽能每每得见一个“理”字,最终却难以“入圣”、难以“还虚”。由此可以判断近溪思想中的形体,绝不是负面的、应当弃绝的并加以克制的对象,同时,对于只重视“心知”的作用而忽略或蔑视自己的“身体”存在这一观点,则是近溪所竭力反对的。近溪的这一观点,正与他对孟子的“形色天性”说的判断——— “重在形色”相一致。所谓“以吾之形体,而妙用其心知”,当与即“形色”以体认“天性”之思路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注重对于身体的意义开发和显示,反对采用压抑、克制这一否定方法,这一思维向度令人想起颜山农对近溪的教导:“制欲非体仁”、“放心体仁”。的确,形体既然是人之存在的基本要素,是展现人之本质和价值的基础,因此,必须做到“完全一个形躯”。近溪的这一思想,应当说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代以来的儒学思想,虽在心性问题上歧见纷杂,不尽一致,但是在克去人欲以恢复人之本质这一点上,无论是程朱还是陆王,却保持了基本一致。此一观点建筑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基础之上:形色(包含形体和欲望之意)是一种负面的存在,是妨碍实现人之天性的罪魁祸首。因此要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恢复人之本性,则必须通过对形色的全面克制才有可能。在此思路之下,形色毫无正面意义之可言。近溪通过对孟子“形色天性”这一命题的重新解释,实现了某种价值转换:形色不再是只具负面价值的存在,而应当承认形色也具有正面的意义。

四 上帝监临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盛世暖婚:首席的独家宠爱

    盛世暖婚:首席的独家宠爱

    十年暗恋,三次告白,她拼命努力只为能够跟上他的脚步,他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和她在一起……当身价几千万的千金小姐变成负债过亿的穷光蛋,随母改嫁寄人篱下,她以为她只是他的玩具,可谁知他竟是掏心掏肺的真心相待。她状况不断,他随叫随到;她被人打到破相,他整到对方破产……他把她捧在手心里,疼到心尖上,而她,亦让他慢慢的走进自己的心里,再也不想放出来!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稻草人的蜕变之旅

    稻草人的蜕变之旅

    古老玛雅文明预言首次爆出2012跨世灾难,人心惶惶。传言地球的2012末日灾难竟是古老民族-玛雅人的一次诅咒,未来的科技是否会重新拯救人类,魔猫的死亡代价只是为了彻底封印天妖,却不知巧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预言2012,主人公黄立,雪英,乌塔姆,杨洋又如何阻止这一切,最后龙飞最后是否会复活……
  • 涩妃别乱来

    涩妃别乱来

    想我凌雨得财奸倍,闲凉输德。穿过来不但是个貌美如花的弃妇,现任相公还说我刺杀他?策划害‘我’谋杀亲夫的帅锅,我先坑了你,再一脚把你踹了。亲亲相公想害我命?没关系,我让你偿偿什么叫百倍奉还。新皇帝不爱美人?小事情,所谓明骚易躲,暗贱难防。我会叫你晓得什么叫真正的……推荐涵别的作品:《极品世子妃》出版完结《惊世傻弃妃》出版完结《宝宝他爹是哪位》出版完结《绝色弃妇》出版完结《穿越之极品美女》完结
  •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这是个什么世道?兼职卖个东西也会被请去喝茶……他是大人物,脾气臭得人尽皆知。一场错误的逮捕,让她落入了他的法网,更让他们直接结下了不解的“仇”!一道婚约,两人不得不被捆绑在一起,从此家务宁日,鸡飞狗跳,风雨飘摇……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征服

    征服

    为了治疗弟弟的白血病,她把自己卖给了那个禽兽一张契约、一年时光,她以为只要忍忍就会过去,却没想到这是她一生都过不去的坎她逃不出他的掌控,挣不脱他的征服她恨他逼迫她,恨他像帝王一样让她臣服在萧锐的观念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他想要的和他不想要的。前者他征服,后者他摧毁。在见到叶韶光的那一刻他知道,她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毫不客气地征服只是为何到最后看着她臣服在他脚下的时候,他却没有一刻开心世事公平,你征服我的人,我征服你的心有些人是恨不相逢未嫁时,有些人却是第一最好不相见片段一又是晨光,每每叶韶光都觉得再也看不到晨光,可是第二天竟然还是能睁开双眼,身上像是颜料盘,青紫黑白齐全她挣扎着爬下床,“扑通”一声,膝盖重重地磕在大理石地面上雪白的膝盖也染上了浓重的颜色,疼痛吗?疼痛是什么?她早忘了身后大床上传来萧锐冰冷的声音,“小心点,你的身体是我的,磕坏了你拿什么赔我?”叶韶光不可抑制地颤抖,这人就是禽兽,不,说他是禽兽都辱没了禽兽,他是禽兽不如片段二阳光下她笑颜如花,在转头看向他的时候,笑容一僵,脸上立即变成了恭敬驯服的淡笑他的心猛地一缩,她不需要哭闹,不需要动手,她只要僵硬一下身体,乖顺地跟他说一声谢谢,就能让他万劫不复——————叶韶光:我究竟哪里不好,你要这样对我?萧锐:就是因为你太好,我才想要征服你。叶韶光:我究竟哪里好,值得你如此付出?简微然:就是因为你过得不好,我才要给你幸福。叶韶光: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李宸夜:我想我是爱上你了☆☆☆推荐韩完结的穿越文夜夜欢穿越前她是修复时空的探员,穿越后她成了逃婚被抓的皇后为了生存她与皇帝利益交易,虚情假意不过掩人耳目的手段怎知她却反被手段所误,沉溺在他片刻的温柔之中柔情不过瞬间,真情也只是她的痴妄,他深爱的另有其人“你我之间不过只是交易,莫非你忘了?”他阴冷的话语,冰冻了她的希冀。当一切风平浪静,他大权在握,美人在侧。她却由皇后一步步被贬为宫妃,最后打入冷宫,由权势的顶峰跌入低贱的谷底。“若是没有得到,又如何知道失去的痛苦。你给朕的羞辱,朕一刻也不敢忘。”冷宫之中,望着她被打掉的成形胎儿,他残忍如斯。他抽去她情根,却不知自己早已情根深种他情根深种,却不知她早已断了七情夜欢,欢愉的只有身没有心,受伤的却是痴情的人推荐好友的文文:毒情话一一《总裁的毁容前妻》颜稣洛《我的绝色管家》云清《总裁的娇宠》某韩的群,群号:12091288敲门砖:文中任意人物名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