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0

第40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8)

其说也,无甚异。但此语要得孟子口气。若论口气,则似于形色稍重。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更觉无意味也。大要亦自世俗同情,皆云此身是血肉之躯,不以为重。及谭性命,便更索之玄虚,以为奇崛。轲氏惜之,故曰:“吾此形色,岂容轻视也哉?即所以为天性也。”惟是生知安行,造位天德如圣人者,于此形色方能实践。实践云者,谓行到底里,毕其能事……只完全一个形躯,便浑然是个圣人;必浑然是个圣人,始可全体此个形色。首先须注意的是“得口气”一说,这是近溪再三强调的解释学方法,意谓不能盲从传统注疏,而要详细领会“圣贤语意”。应当说,近溪的“得口气”与朱子的“添语言”,表面上看似不同,其实却有一致性。因为无论是“得口气”还是“添语言”,其根本用意都在于深入抉发文本的思想意涵,反对就字解字。就此而言,近溪和朱子在经典解释的方法论上都坚持以义理解经的基本态度。问题在于在“得口气”和“添语言”的背后还存在着更为本质的东西,亦即各自的思想立场。

近溪基于他的思想立场,对“形色天性”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孟子口气”重在“形色”,这一解释非常重要,可谓独树一帜。他在“轲氏惜之”的后面所引孟子的几段原话,实际上应当视作近溪对“孟子口气”的一种创造性诠释,尤其是“于此形色方能实践”一说,则完全可以看做近溪自己的观点。对照本节开头所引朱子的解释,便可看出近溪所云“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显然是指朱子以来的诠释传统。朱子用“自然之理”来解释孟子“形色天性”,其“口气”重在“天性”。这在近溪看来,未免索然“无意味也”。那么近溪为何强调孟子口气重在“形色”?

其实,这与他的这一观点有关:“天性”不能脱离“形色”而存在,“形色”是展现“天性”的基础和条件,无视“形色”而只讲性命实是“玄虚”之空谈,因此在实践论上,必须将“天性”落实在“形色”之上,于“形色”上加以切身的实践,最终实现“只完全一个形躯”、“全体此个形色”的目标。近溪的这一诠释思路,亦即我们上面提到的“形著体现”的观念,或可称为“形著原则”。在此“形著原则”中,身/心作为一种结构关系,彼此互为关联,而其立足点却在“身”。虽然就近溪的心学立场而言,“心”具有绝对的价值,然而近溪同时也认为心不能孤立于身而独自存在。因此可以这么说,就价值论的角度看,心大身小,故须强调“心以宰身”;就实践论的角度看,身重心轻,故应即“形色”而“践形”,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须指出的是,近溪以“完全形躯”、“全体形色”来诠释孟子的“践形”观具有独特的意义,反映出近溪重视“形”及“身”在实践领域中的基础性地位。故近溪强调指出:“便须把孔子之仁者人也,孟子之形色天性,细细体认,我此个人如何却是仁,我此个形色如何却即是天性。”显然,这是将“形色天性”直接解释成形色即天性,揭示了形色问题在孔孟传统中的重要性。

由上可见,近溪通过对“孟子口气”的解读,旨在强调“形色”不仅在存在形式上构成“天性”之基础,而且在实践方法上“形色”是“天性”的“实落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说,在近溪的“身心”观当中,“身”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从历史上看,近溪对于孟子重“形”的重新发现,当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其意义在于:近溪不唯对于宋儒以来未免详性而略形、重天命而轻气质的思想倾向提出了批评,同时,针对阳明心学以来重本体而略工夫之思想现象,近溪也以自己独特的观点主张,提出了具有切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然而也须看到,尽管“身”在实践方法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之本身就构成终极价值之主要内涵,换言之,“身”

主要具有体验意义上的价值。一方面,从身心结构来看,心性离不开身形,无身形则性命便成空谈;另一方面,在以形显性、以身显心的形著模式中,心性仍然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道德价值之根源所在。在上一节我们曾指出在“心以宰身”抑或“心以从身”的行为抉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心”。“心”不仅是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具备主宰身体的能力,而且其本身在价值论上处于优先的地位。虽然近溪竭力主张身体在实现心性价值的过程中具有实践论意义,但归根结底,近溪仍然坚持“心以宰身”而反对“心以从身”。

(第六节 天心观

一 问题由来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心”的问题在近溪思想中是一核心问题,这里将要考察的“天心”问题亦不例外,而这一问题又与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有关。通过对天心问题的考察,能使我们对近溪思想的特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将发现近溪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宗教意识是相当浓厚的。

首先从何谓“天心”这一问题说起。从词源上说,“天心”一词可上溯到《尚书》,但其中仅出现一次,即《咸有一德》所载:“克享天心,受天明命。”若就观念史的角度看,在以《尚书》为代表的商周文化时代,作为神格的“天”是频繁出现的,如“天叙”、“天秩”、“天讨”、“天聪明” (《尚书·皋陶谟》)。甚至还有与“天心”意思大体相当的“帝心”等等。经过春秋以后儒家学说的洗礼,这些具有原始意味的宗教观念在孔孟思想体系中衍生出一套有关天命、天性、天道的思想言说,从孔子“唯天为大”的赞赏,到孟子的天赋良知说,他们相信天既是一种自然之天,又是一种意志之天。在天人感通的存在模式中,天赋予人以某种秩序、属性、本质,给予人以一种道德本性;人之于天则应采取这样的态度:敬天、畏天、知天、事天、奉天。天既是人们敬畏的对象,同时又是与人之心性相通相感的存在,所以“天之明命”也可以在存有形式上表现为人之本性,《中庸》的“天命之谓性”应当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表述。事实上,在先秦儒家的理论建构中,“天命”与“人性”在存有论上紧密关联的这套观念非常突出也非常重要,成为后来儒家建构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若就近溪而言,他的天心观其实与《周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之观念直接有关。那么,何谓“天地之心”?二程有一个经典解释:“天地以生物为心”。这一解释几乎成了宋明儒者的共识,当然亦为近溪所接受。程伊川更有一句名言:“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这句话的前半段则是:“《书》言‘天叙’、‘天秩’,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可见,其所谓“天”乃是指“天理”、“天道”。对“天”的这一理性解释可谓是宋明理学家的共同思路,“天”是宇宙秩序乃至是社会秩序、人心秩序的存在依据。

在宋代哲学家当中,比起二程来,邵雍对“天”更是情有独钟,其言“天”者,充满了一种介乎哲人与诗人之间的丰富想象,例如:

“天心”、“天意”、“天人”、“天真”、“天道”、“天和”、“天理”、“天机”、“天时”、“天根”、“天数”、“天性”等等,不一而足。关于“天心”,他有两句名诗:“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心中何故却生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时,万物未生时。”显然,“天心”是从“天地之心”化约而来,讲的是宇宙生化问题。朱子对邵雍《冬至吟》称赞备至:“康节此诗最好”,“可谓振古豪杰”,同时却以“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来解释“天心无改移”,其意不甚明确,细按朱子之意,“天心”即伊川所说“天地生物之心”的意思。

除邵雍而外,对“天心”有较多论述的,要数张载。其云:

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言“天地之情”。心、内也,其原在内时,则有形见;情则见与事也,故可得而名状。……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自有天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恒然如此,有何休歇?张载结合《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来解释“天地之心”,突出了“生”及“生物”的涵义,将“天地之心”理解为“以生物为本”之“心”,这一解释与上述二程“天地以生物为心”以及邵雍“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的思路基本一致。不过相比之下,张载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用“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来具体解释“生物之心”,这是说天地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其中本无人为意志参与其间,故可说天地本无心。然而天地又确有“其心”,亦即“以生物为心”,因为天地若无“其心”,则天地“生生”造化之意便无由显现。在此意义上,“天地之心”就是生物之“心”。

张载又说:“天本无心,及其生成万物,则须归功于天。曰:此天地之仁也。”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张载在天地之心———生物之心这一解释框架中,加进了“仁”的概念,二程及至朱子、张南轩在围绕“仁”的问题展开论说之际,“天地以生物为心”或“天地生物之心”的命题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分析视角,并由此产生了诸多观点不尽一致的“仁说”。另外一点是,张载强调由人心以观天心,故他主张:天本“无心”,由人心而得以见矣。这一点又与张载“大其心”说发生关联。他认为,通过“大其心”,即扩充人心的作用,最后就能达到“熟后无心如天”,亦即“无心”境地。这一“无心”境地是克服“有心”之囿限,能与“天之虚”同在的境地。故云:“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所谓“无心”,就天而言,盖指“天无意”,所谓“天不能皆生善人,正以天无意也”,亦即此意;就人而言,则是指虚其心,消除心中“意、必、固、我”的人为意识、主观成见。要之,张载强调“无心”、“无意”既是“天地之心”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人心所必须努力达到的一种境界。

关于张载的“大其心”与“合天心”的问题,朱子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评述:

“大其心,则能遍体天下之物。”体,“犹仁体事而无不在”。言心理流行,脉络贯通,无有不到。苟一物有未体,则便有不到处,包括不尽,是心为有外。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这段评述非常平稳,从中看不到朱子自己对“天心”的解释态度,这也反映出“天心”一说对朱子而言,并不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不过,朱子对“大其心”说也有批评:“若便要说天大无外,则此心便瞥入虚空里去了。”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企图夸大心的作用,朱子总是抱有非常敏感且强烈的反对态度。

至于阳明之言天言心,屡屡见之,不足为奇。他也曾说“天意”,但是否使用过“天心”一词,目前尚无确切答案,或许可以从他的诗中找到记录,但即便如此,“天心”一词不足以构成阳明思想的核心概念,这一点大概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知道,阳明有“心即天”、“人心是天渊”等著名命题。其所谓“天”是作为心体存在的本原性意义而被强调的,这显然与人性得之于天这一儒学观念有关。

要之,就宋明思想史来看,有关“天心”的解释基本趋于理性,原初的宗教意味已很淡薄。然而到了近溪那里,不仅“天心”成了非常关键的核心概念,而且“天”的意义在近溪的诠释中,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既有“天地之心”的宇宙论涵义,又有天的意志这层宗教涵义。在后一层意义上,“天心”成了“天地神祇”的另一种表述,甚至是神灵意志的代名词。

二 天心人心

首先来看一段有关“天心”的简短论述:“夫子之为教,与颜子之为学,要皆不出仁礼两端。而仁礼两端,要皆本诸天心一脉。”显然,值得关注的是“天心一脉”这个提法。何谓“天心一脉”?近溪指出“仁,人心也。心之在人,体与天通,而用与物杂”,重要的是,善观仁者之心,如此便是“心即天也”,反之,则“心即物也”。要之,人心之所以能化为天心,其依据就在于人心中有一颗“仁心”,而此“仁心”在本质上与“天心”是相通相感的,原因在于人心具有“生生不已”的特征。这里又涉及“心”与“生”的关系问题。近溪指出:

殊不知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今若独言心字,则我有心而汝亦有心,人有心而物亦有心,何啻千殊万异!善言心者,不如把个“生”字来替了他。则在天之日月星辰,在地之山川民物,在吾身之视听言动,浑然是此生生之机,则同然是此天心为复。诚然,所谓“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是宋儒以来的一个普遍共识,在这一点上,近溪所见殊无新意。不过,近溪主张以“生”字来代替“心”字,意谓从“生”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心”的涵义,则是近溪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单言“心”字,人有人之心,物有物之心,千差万别、面目殊异,难以卒言,因此不若就其“心”之本质而言,“生”便是“心”之本质,也是天地之心的本质,把握了生生之机,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天心之复。故云:

宇宙之间,总是乾阳统运,吾之此事无异于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亦无异于吾之此身。其为心也,只一个心,而其为复也,亦只一个复。《经》云:“复,见天地之心。”则此个心即天心也。这是对“天心”的一个明确界定,亦即“天地之心”。具体而言,“天心”是指“乾阳”(复卦中一阳之爻)。故“天心”之“复”,实即复卦的“一阳来复”。这是就“复”卦的阳爻来解释“天心”,应当是“天心”概念的原初意义。故云复卦的“天地之心”也就是“天心”。然而近溪对天心还有两层意思的理解,一是突出了“心”的主体性意义;一是认为天心亦有“知”。先来看第一层意思:

此“心”(指“天地之心”)字与寻常心字不同。大众在此,须用个譬喻,他才明白。盖人叫做天地的心,则天地当叫做人的身,如天地没人为主,却像人睡着了时,身子完全现在,却一些无用,天地间一得个尧舜孔孟主张,便像个人睡醒了一般,耳目却何等伶俐,身体却何等快活,而家庭内外却何等齐整也耶!这里用比喻性的说法,把天地之心喻作“人心”,天地喻作“人身”,指出如果天地没有“心”为之作主,则天地之身犹如昏睡一般,不能呈现任何意义,一旦有“心”为之作主,如同天地间有个“尧舜孔孟”出来主张一番,则人人便如梦得醒一般,个个无不耳目伶俐、身体快活、家庭整齐。因此,天心须为天地作主,如同圣人之心须为人心作主一样;天地之心和圣人之心“与寻常‘心’字不同”,却有唤醒天地、赋予人身以价值意义的能力。总之,天有天心,人有人心,此“心”是决定天地之有价值、人身之有意义的依据。若无此“心”,则天地人身将永远处于昏睡状态,宇宙和人文的价值意义也将无由呈现。在此意义上,天心和人心都是一种“本心”。

问题是,人心能为人身作主,是因为人心有知,而天心要为天地作主,是否也有“知”的存在?这就引出了天心的第二层意思。

近溪的结论是:“虽乾坤亦是此个知字”,其依据是《周易·系辞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他指出: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原书共分十卷,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痴心不愧:皇后别跑

    痴心不愧:皇后别跑

    请问世上什么事是最不可能的?买彩票中奖500万元?豪门公子对你青眼有加?出门路遇外加灾难穿越?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如果你选一,对不起你out了。如果你选二,对不起你已经out了。如果你选三,对不起你还是out了。那么问世上最不可能的事是什么?答:世上最不可能的事一、暴君老公和贴心蓝颜知己是一人。世上最不可能的事二、娇滴滴的红颜知己是家中早已记不得是圆是扁的正牌老婆。问世上有没有倒霉的人专门遇上不可能的事?答:世上没有不可能只有一切皆有可能,且看现代精英女,如何纵横后宫,笑傲江湖。如何把妻子与知己这两个角色玩转的游刃有余。
  • 最萌关系,运!

    最萌关系,运!

    他,是重生后的俊美傲气少年,一身骄矜,玩驱魔术的少年天师,男神范!而她,是很有都市剩女潜质的风水师,什么叫剩女潜质,就是目前还没剩,根据生活交际习惯判断下来,一定会剩下的那种。宅女范!第一次见面,她说:“咦,你就是我弟说的那个朋友,怎么长成这样,一定没什么朋友吧?”他不解。她立刻笑着说:“帅到没朋友听没听过?”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我们爱到悲伤止步:婉兮轻扬

    我们爱到悲伤止步:婉兮轻扬

    一个名叫婉兮的女子高考落榜之后,只身一人,远赴异地他乡,为生活四处奔波……无意中遇到一个名叫轻扬的陌生男子青春在这两个人的身上悄然打了一个结,让两颗孤单的心蓦然交会,那一刻迸射出最璀璨的光芒……轻扬为了婉兮的前程,决绝的松开手,并资助婉兮继续学业……婉兮决定为了自己,也为了轻扬,好好的活下去……然而,匪夷所思的命运终于不舍放过二人……就在婉兮学业已成,决定去找轻扬的时候,轻扬却被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生命中的意外总让人诡秘难测……两颗年轻而飞扬的心能否趟过那一条深不可测的命运之河?
  • 王爷的小小小新娘

    王爷的小小小新娘

    我,十一岁的某真真(未免父母得知后伤痛,忽略姓氏不写),居然于一次溺水身亡后来到一个陌生的朝代,成为蔚真真,某地一七品小官刚出生的孙女。那就算了,让我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就好了嘛,可是……可是,为什么会先有一个像牛皮糖一样的家伙残害我的幼小童年,接着又有个不让人省心的家伙要来时时刻刻牵引我的心,最最过分的是,为什么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要在我七岁时要求我当他的妻子!无语问苍天啊!请问,到底有没人来拯救我?!…………………………^^……………………………………………………^^……………本文的写作宗旨与方向是希望可以逃离复杂与喧嚣,从而最终走向宁静。现代生活的熙熙攘攘很容易让我们忘记很多事情,每日单调的生活与学习,往往让我们不得不变得世故与虚假,很多时候我们怀念过去,开始向往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虽然明知自己不可能真正过上那种生活,但还是让我们在书中得到一些寄托吧!坚持就是胜利,我要努力写!嘿嘿!希望大家喜欢。秋第一次写长篇,而且思维有些跳跃,可能有些地方漏洞百出,还请大家多多为秋指出。鞠躬……大家可以在会员中心注册,网址是潇湘的优秀作品很多,编辑们总不能厚此薄彼,有很多好的文章还需要通过首页这一平台让大家的眼睛可以看到。因此,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觉得可以一看,可以去注个册,是免费的,且并不耗时。那样,你就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收入你的书架,随时掌握作者更新与否,并投票支持你所喜欢的作者了。希望大家可以收藏我的作品,并投票支持我!你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致谢……58253735,58253735,58253735,十分寂寞的一个群,就是传说中俺的读书群,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加一下……
  • 凤舞帝业:江山恋美人

    凤舞帝业:江山恋美人

    前世,因为一场误会,她跳崖自杀,他殉情而亡。今生,她是北冥家族的嫡长女,他是东方家族的嫡长子。两人幼年相遇,少年相爱,狼烟四起的大陆,两人携手征战。然而,她成全了他的帝业如画,他却违背了初心,负了她的红尘眷恋,她失望之下抛下帝后之位,怀着孩子远走天涯。直到枕边凉透,直到清晨的湖畔再也看不见那抹魂牵梦绕的身影时,他才知道,他这一生,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她。那一刻,前世的记忆铺天盖地而来......冉冉,这一次,我再也不要放开你的手。
  • 残王的冷妃

    残王的冷妃

    无情的人一旦有情,那情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 重生之王牌贵公子

    重生之王牌贵公子

    站在舞台之上,她就是真正的天后!退下舞台之后,她就是主宰一切的王者!歌手,演员,词曲人,编剧,导演…娱乐圈里神一般的存在,完美女人…这就是她留给世界的传说!本文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商纵奇才重生到一个妖孽女人身上,上演一段段娱乐圈里神话的故事!注:此文非小白!非恶搞!一对一!鉴于是描写娱乐圈,全文也偏向YY,所以……*******************她,胆小,懦弱,自卑,无能!她,高贵,优雅,自信,与生俱来的气势!一场灵魂交换,再次醒来,凤眸里一丝凌厉闪过,当初的柔弱女早已不复存在!人善被欺,马善被骑!既然老天给她一次重生,站在顶端又何妨!********************抽风版简介:广告里那是谁?简亦曈!电影里那是谁?简亦曈!偶像剧里那是谁?简亦曈!睡衣上、袜子上、小内上印着的人是谁?还是简亦曈!简亦曈语录:我的地盘,你撞铁板!我的存在,你的障碍!见到我什么都不必多说,只需要大声尖叫:简亦曈!********************推荐自己的新文【瘾婚】【重生之腹黑狂女】【公告区】1、本故事发生在平行空间内,请勿与现实世界以及政治挂钩!2、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追究责任,某人一律不负责!3、本文中会出现很多知名电视剧电影歌曲名等,请抱着娱乐的态度观看!4、本文乃YY娱乐之作,喜欢的请点收藏,不喜欢的请绕道而行!5、本人很小气,容不得任何恶意中伤的留言评论,谢绝拍砖!【领养区】简亦曈由会员绝清尘和鳳凰泪共同领养;花小三由会员残伤星辰领养;季北辰由会员雨樱之泪领养;欧阳凡由会员兰花密语领养;寻希由会员浅蓝风领养;空月昱由会员夏捷璃领养;炎皓由会员729844428领养;舒新易由会员yuesuo516领养;浅维由会员血月妖灵儿领养;炎彦由会员liangbing521领养;◆【好文推荐区】◆【灵杀】【黑道教师驭生记】【名门大小姐】【大皇女】【帝一妻】【契约闪婚】【豪门宠媳】【我的迷糊宝贝】◆【都市重生区】◆【重生一王牌经纪人】【重生一首席女管家】【重生一豪门大小姐】【重生一一金牌卧底】某三的微博:http://m.pgsk.com/2249889760期待各位关注!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