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0

第40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8)

其说也,无甚异。但此语要得孟子口气。若论口气,则似于形色稍重。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更觉无意味也。大要亦自世俗同情,皆云此身是血肉之躯,不以为重。及谭性命,便更索之玄虚,以为奇崛。轲氏惜之,故曰:“吾此形色,岂容轻视也哉?即所以为天性也。”惟是生知安行,造位天德如圣人者,于此形色方能实践。实践云者,谓行到底里,毕其能事……只完全一个形躯,便浑然是个圣人;必浑然是个圣人,始可全体此个形色。首先须注意的是“得口气”一说,这是近溪再三强调的解释学方法,意谓不能盲从传统注疏,而要详细领会“圣贤语意”。应当说,近溪的“得口气”与朱子的“添语言”,表面上看似不同,其实却有一致性。因为无论是“得口气”还是“添语言”,其根本用意都在于深入抉发文本的思想意涵,反对就字解字。就此而言,近溪和朱子在经典解释的方法论上都坚持以义理解经的基本态度。问题在于在“得口气”和“添语言”的背后还存在着更为本质的东西,亦即各自的思想立场。

近溪基于他的思想立场,对“形色天性”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孟子口气”重在“形色”,这一解释非常重要,可谓独树一帜。他在“轲氏惜之”的后面所引孟子的几段原话,实际上应当视作近溪对“孟子口气”的一种创造性诠释,尤其是“于此形色方能实践”一说,则完全可以看做近溪自己的观点。对照本节开头所引朱子的解释,便可看出近溪所云“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显然是指朱子以来的诠释传统。朱子用“自然之理”来解释孟子“形色天性”,其“口气”重在“天性”。这在近溪看来,未免索然“无意味也”。那么近溪为何强调孟子口气重在“形色”?

其实,这与他的这一观点有关:“天性”不能脱离“形色”而存在,“形色”是展现“天性”的基础和条件,无视“形色”而只讲性命实是“玄虚”之空谈,因此在实践论上,必须将“天性”落实在“形色”之上,于“形色”上加以切身的实践,最终实现“只完全一个形躯”、“全体此个形色”的目标。近溪的这一诠释思路,亦即我们上面提到的“形著体现”的观念,或可称为“形著原则”。在此“形著原则”中,身/心作为一种结构关系,彼此互为关联,而其立足点却在“身”。虽然就近溪的心学立场而言,“心”具有绝对的价值,然而近溪同时也认为心不能孤立于身而独自存在。因此可以这么说,就价值论的角度看,心大身小,故须强调“心以宰身”;就实践论的角度看,身重心轻,故应即“形色”而“践形”,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须指出的是,近溪以“完全形躯”、“全体形色”来诠释孟子的“践形”观具有独特的意义,反映出近溪重视“形”及“身”在实践领域中的基础性地位。故近溪强调指出:“便须把孔子之仁者人也,孟子之形色天性,细细体认,我此个人如何却是仁,我此个形色如何却即是天性。”显然,这是将“形色天性”直接解释成形色即天性,揭示了形色问题在孔孟传统中的重要性。

由上可见,近溪通过对“孟子口气”的解读,旨在强调“形色”不仅在存在形式上构成“天性”之基础,而且在实践方法上“形色”是“天性”的“实落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说,在近溪的“身心”观当中,“身”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从历史上看,近溪对于孟子重“形”的重新发现,当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其意义在于:近溪不唯对于宋儒以来未免详性而略形、重天命而轻气质的思想倾向提出了批评,同时,针对阳明心学以来重本体而略工夫之思想现象,近溪也以自己独特的观点主张,提出了具有切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然而也须看到,尽管“身”在实践方法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之本身就构成终极价值之主要内涵,换言之,“身”

主要具有体验意义上的价值。一方面,从身心结构来看,心性离不开身形,无身形则性命便成空谈;另一方面,在以形显性、以身显心的形著模式中,心性仍然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道德价值之根源所在。在上一节我们曾指出在“心以宰身”抑或“心以从身”的行为抉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心”。“心”不仅是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具备主宰身体的能力,而且其本身在价值论上处于优先的地位。虽然近溪竭力主张身体在实现心性价值的过程中具有实践论意义,但归根结底,近溪仍然坚持“心以宰身”而反对“心以从身”。

(第六节 天心观

一 问题由来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心”的问题在近溪思想中是一核心问题,这里将要考察的“天心”问题亦不例外,而这一问题又与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有关。通过对天心问题的考察,能使我们对近溪思想的特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将发现近溪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宗教意识是相当浓厚的。

首先从何谓“天心”这一问题说起。从词源上说,“天心”一词可上溯到《尚书》,但其中仅出现一次,即《咸有一德》所载:“克享天心,受天明命。”若就观念史的角度看,在以《尚书》为代表的商周文化时代,作为神格的“天”是频繁出现的,如“天叙”、“天秩”、“天讨”、“天聪明” (《尚书·皋陶谟》)。甚至还有与“天心”意思大体相当的“帝心”等等。经过春秋以后儒家学说的洗礼,这些具有原始意味的宗教观念在孔孟思想体系中衍生出一套有关天命、天性、天道的思想言说,从孔子“唯天为大”的赞赏,到孟子的天赋良知说,他们相信天既是一种自然之天,又是一种意志之天。在天人感通的存在模式中,天赋予人以某种秩序、属性、本质,给予人以一种道德本性;人之于天则应采取这样的态度:敬天、畏天、知天、事天、奉天。天既是人们敬畏的对象,同时又是与人之心性相通相感的存在,所以“天之明命”也可以在存有形式上表现为人之本性,《中庸》的“天命之谓性”应当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表述。事实上,在先秦儒家的理论建构中,“天命”与“人性”在存有论上紧密关联的这套观念非常突出也非常重要,成为后来儒家建构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若就近溪而言,他的天心观其实与《周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之观念直接有关。那么,何谓“天地之心”?二程有一个经典解释:“天地以生物为心”。这一解释几乎成了宋明儒者的共识,当然亦为近溪所接受。程伊川更有一句名言:“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这句话的前半段则是:“《书》言‘天叙’、‘天秩’,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可见,其所谓“天”乃是指“天理”、“天道”。对“天”的这一理性解释可谓是宋明理学家的共同思路,“天”是宇宙秩序乃至是社会秩序、人心秩序的存在依据。

在宋代哲学家当中,比起二程来,邵雍对“天”更是情有独钟,其言“天”者,充满了一种介乎哲人与诗人之间的丰富想象,例如:

“天心”、“天意”、“天人”、“天真”、“天道”、“天和”、“天理”、“天机”、“天时”、“天根”、“天数”、“天性”等等,不一而足。关于“天心”,他有两句名诗:“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心中何故却生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时,万物未生时。”显然,“天心”是从“天地之心”化约而来,讲的是宇宙生化问题。朱子对邵雍《冬至吟》称赞备至:“康节此诗最好”,“可谓振古豪杰”,同时却以“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来解释“天心无改移”,其意不甚明确,细按朱子之意,“天心”即伊川所说“天地生物之心”的意思。

除邵雍而外,对“天心”有较多论述的,要数张载。其云:

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言“天地之情”。心、内也,其原在内时,则有形见;情则见与事也,故可得而名状。……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自有天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恒然如此,有何休歇?张载结合《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来解释“天地之心”,突出了“生”及“生物”的涵义,将“天地之心”理解为“以生物为本”之“心”,这一解释与上述二程“天地以生物为心”以及邵雍“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的思路基本一致。不过相比之下,张载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用“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来具体解释“生物之心”,这是说天地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其中本无人为意志参与其间,故可说天地本无心。然而天地又确有“其心”,亦即“以生物为心”,因为天地若无“其心”,则天地“生生”造化之意便无由显现。在此意义上,“天地之心”就是生物之“心”。

张载又说:“天本无心,及其生成万物,则须归功于天。曰:此天地之仁也。”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张载在天地之心———生物之心这一解释框架中,加进了“仁”的概念,二程及至朱子、张南轩在围绕“仁”的问题展开论说之际,“天地以生物为心”或“天地生物之心”的命题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分析视角,并由此产生了诸多观点不尽一致的“仁说”。另外一点是,张载强调由人心以观天心,故他主张:天本“无心”,由人心而得以见矣。这一点又与张载“大其心”说发生关联。他认为,通过“大其心”,即扩充人心的作用,最后就能达到“熟后无心如天”,亦即“无心”境地。这一“无心”境地是克服“有心”之囿限,能与“天之虚”同在的境地。故云:“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所谓“无心”,就天而言,盖指“天无意”,所谓“天不能皆生善人,正以天无意也”,亦即此意;就人而言,则是指虚其心,消除心中“意、必、固、我”的人为意识、主观成见。要之,张载强调“无心”、“无意”既是“天地之心”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人心所必须努力达到的一种境界。

关于张载的“大其心”与“合天心”的问题,朱子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评述:

“大其心,则能遍体天下之物。”体,“犹仁体事而无不在”。言心理流行,脉络贯通,无有不到。苟一物有未体,则便有不到处,包括不尽,是心为有外。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这段评述非常平稳,从中看不到朱子自己对“天心”的解释态度,这也反映出“天心”一说对朱子而言,并不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不过,朱子对“大其心”说也有批评:“若便要说天大无外,则此心便瞥入虚空里去了。”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企图夸大心的作用,朱子总是抱有非常敏感且强烈的反对态度。

至于阳明之言天言心,屡屡见之,不足为奇。他也曾说“天意”,但是否使用过“天心”一词,目前尚无确切答案,或许可以从他的诗中找到记录,但即便如此,“天心”一词不足以构成阳明思想的核心概念,这一点大概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知道,阳明有“心即天”、“人心是天渊”等著名命题。其所谓“天”是作为心体存在的本原性意义而被强调的,这显然与人性得之于天这一儒学观念有关。

要之,就宋明思想史来看,有关“天心”的解释基本趋于理性,原初的宗教意味已很淡薄。然而到了近溪那里,不仅“天心”成了非常关键的核心概念,而且“天”的意义在近溪的诠释中,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既有“天地之心”的宇宙论涵义,又有天的意志这层宗教涵义。在后一层意义上,“天心”成了“天地神祇”的另一种表述,甚至是神灵意志的代名词。

二 天心人心

首先来看一段有关“天心”的简短论述:“夫子之为教,与颜子之为学,要皆不出仁礼两端。而仁礼两端,要皆本诸天心一脉。”显然,值得关注的是“天心一脉”这个提法。何谓“天心一脉”?近溪指出“仁,人心也。心之在人,体与天通,而用与物杂”,重要的是,善观仁者之心,如此便是“心即天也”,反之,则“心即物也”。要之,人心之所以能化为天心,其依据就在于人心中有一颗“仁心”,而此“仁心”在本质上与“天心”是相通相感的,原因在于人心具有“生生不已”的特征。这里又涉及“心”与“生”的关系问题。近溪指出:

殊不知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今若独言心字,则我有心而汝亦有心,人有心而物亦有心,何啻千殊万异!善言心者,不如把个“生”字来替了他。则在天之日月星辰,在地之山川民物,在吾身之视听言动,浑然是此生生之机,则同然是此天心为复。诚然,所谓“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是宋儒以来的一个普遍共识,在这一点上,近溪所见殊无新意。不过,近溪主张以“生”字来代替“心”字,意谓从“生”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心”的涵义,则是近溪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单言“心”字,人有人之心,物有物之心,千差万别、面目殊异,难以卒言,因此不若就其“心”之本质而言,“生”便是“心”之本质,也是天地之心的本质,把握了生生之机,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天心之复。故云:

宇宙之间,总是乾阳统运,吾之此事无异于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亦无异于吾之此身。其为心也,只一个心,而其为复也,亦只一个复。《经》云:“复,见天地之心。”则此个心即天心也。这是对“天心”的一个明确界定,亦即“天地之心”。具体而言,“天心”是指“乾阳”(复卦中一阳之爻)。故“天心”之“复”,实即复卦的“一阳来复”。这是就“复”卦的阳爻来解释“天心”,应当是“天心”概念的原初意义。故云复卦的“天地之心”也就是“天心”。然而近溪对天心还有两层意思的理解,一是突出了“心”的主体性意义;一是认为天心亦有“知”。先来看第一层意思:

此“心”(指“天地之心”)字与寻常心字不同。大众在此,须用个譬喻,他才明白。盖人叫做天地的心,则天地当叫做人的身,如天地没人为主,却像人睡着了时,身子完全现在,却一些无用,天地间一得个尧舜孔孟主张,便像个人睡醒了一般,耳目却何等伶俐,身体却何等快活,而家庭内外却何等齐整也耶!这里用比喻性的说法,把天地之心喻作“人心”,天地喻作“人身”,指出如果天地没有“心”为之作主,则天地之身犹如昏睡一般,不能呈现任何意义,一旦有“心”为之作主,如同天地间有个“尧舜孔孟”出来主张一番,则人人便如梦得醒一般,个个无不耳目伶俐、身体快活、家庭整齐。因此,天心须为天地作主,如同圣人之心须为人心作主一样;天地之心和圣人之心“与寻常‘心’字不同”,却有唤醒天地、赋予人身以价值意义的能力。总之,天有天心,人有人心,此“心”是决定天地之有价值、人身之有意义的依据。若无此“心”,则天地人身将永远处于昏睡状态,宇宙和人文的价值意义也将无由呈现。在此意义上,天心和人心都是一种“本心”。

问题是,人心能为人身作主,是因为人心有知,而天心要为天地作主,是否也有“知”的存在?这就引出了天心的第二层意思。

近溪的结论是:“虽乾坤亦是此个知字”,其依据是《周易·系辞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他指出: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热门推荐
  • 很牛叉的穿越:百花国的美男们

    很牛叉的穿越:百花国的美男们

    她看到了老板苟且之事而失业,亲眼看到男友劈腿而失恋,心情不爽与千年大树哭诉,一激动朝天大骂了几句被雷,劈回了古代的百花国,从天而降的她破坏了太子的同房花烛,差点被砍头。莫名成为宰相之女,哥哥说要娶她,国师之子说是她相公,太子要纳她为妃,突然出现一大堆的美男都与她有牵连,让她无所适从只想逃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星历1000

    星历1000

    “老大,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穿越过来的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对你们而言就是一千多年前地球时代的老古董!现在突然让我出现在这太空船满天飞的科幻世界,就已经压力好大,这又一会儿宇宙战争,一会儿外星人入侵是要闹哪样啊!会死人的啦!您就发发善心,让我安安分分地享受未来世界,过完这平凡一生吧。”“不行。”“……”_(:3」∠)_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矿山启示录

    矿山启示录

    这是我的一个非常诡异的经历,至今我还不愿相信——矿山深处的三石祭坛,是何人修建?又为何修建?传说中的魔兵竟凭空出世,这是个怎样巨大的阴谋。他、她、它……它们究竟是何人?
  • 轮回千年:倾世女娲红颜劫

    轮回千年:倾世女娲红颜劫

    她一朝穿越,却为天命而生,宿命之间徘徊左右;他真心相伴,愿得一人心,却终究抵不过天道作弄,可他却不信这天命;魔道妖道又如何,我要用这剑逆天而行!不斗不相爱,一斗疯狂爱,且看霸道男如何捕获女神心!
  • 穿越名门秀:贵妇不好当

    穿越名门秀:贵妇不好当

    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推荐某梦的最新完结文《世族嫡女》:片断一:当他笑着走近时,见她正摘下一朵粉红色的绣球花在手中把玩。于是笑道:“这是要抛给我的吗?”曲清幽原本沉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忽然听到一声男子的声音,有几分熟悉又有几分陌生,抬起头时果见罗昊就站在她的面前,面挂笑容,衣饰随风飘扬,倒有几分君子模样。遂笑着把花抛向他,“那公子可要接着了。”他会是她今生的良人吗?片断二:穆老夫人笑道:“曲家丫头不知是走运还是不走运,偏遇着你。不过这幽姐儿确是不俗,我们定国公府就需要这样的媳妇,方能再兴旺个百来年。”“老祖母想得倒长远。”罗昊端过丫鬟手中的参茶递到老祖母的手中。“别告诉我这老婆子,你小子打的不是这个主意?”穆老夫人眯着鹰眼道,喝了一口参茶,她又开始打趣孙子:“我看那幽姐儿也不像是个容易降得住的主,真不知道你们婚后,谁能降得住谁了?”罗昊笑着道:“老祖母说的怎么好像是两军对垒似的?我的娘子可是娶来疼的,什么降不降的?”片断三:“娘子,什么是爱情?”醉酒的曲清幽歪着头看着他一脸的不解,“笨蛋,爱情都不知道?”“那娘子告诉我不就得了?”“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这道门很窄,只容得下我与你两个人,闳宇,你知道吗?”她想要独占他,这是罗昊的第一想法,“娘子,你想要我永远只宠你一个人是吧?何必要绕弯子呢?”用爱情这么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词语。曲清幽这才想明白她与他原本就不是同一世界的人,她努力的融入他的世界,但他却走不进她的世界。但是这又如何?她仍会想着法儿让他慢慢地恋上她,恋上她的身,恋上她的心。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