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36

第36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4)

从训诂学的角度看,“赤子”原指“婴儿”,“赤子之心”则是指“少小之心”,及至宋代,理学家们大多给予了“赤子之心”以某种抽象的理解。譬如,程伊川与吕大临(字与叔,1046—1092)有关“赤子之心”有过反复讨论,他们从“赤子之心”的角度来探讨“中/和”、“未发/已发”等理学问题,伊川从“心属已发”这一观念出发,反对吕大临将赤子之心认作“未发之中”、“纯一无伪”,经过与吕大临的反复辩难,最终伊川修改了原来的想法,承认“凡言心者,指已发而言,此固未当。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原行注: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原行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后来朱子对此观点深表赞赏,此且不赘。令人注意的是,吕大临的“赤子之心,良心也”的观点已颇为接近后来的心学立场。

近溪针对“乃见天则与发而皆中节”的问题,以“赤子之心”为例作了如下回答:

《礼记》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赤子之心,纯然而无杂,浑然而无为,形质虽有天人之分,本体实无彼此之异。故生人之初,如赤子时,与天甚是相近。奈何人生而静后,却感物而动,动则欲已随之,少为欲间,则天不能不变而为人,久为欲引,则人不能不化而为物。甚而为欲所迷且没焉,则物不能不终而为鬼魅妖孽矣。……吾人与天原初是一体,天则与我的性情原初亦相贯通。验之赤子乍生之时,一念知觉未萌,然爱好骨肉,熙熙恬恬,无有感而不应,无有感而不妙。是何等景象! 何等快活!奈何后因耳目口体之欲,随年而长,随地而增,一段性情初焉偏向自私,已与父母兄弟相违,及少及壮,则天翻地覆,不近人情者,十人而九矣。今日既赖师友唤醒,不肯甘心为物类妖孽,又不肯作人中禽兽,便当寻绎我初起做孩子时已曾有一个至静的天体,又已曾发露出许多爱亲敬长、饥食渴饮、停当至妙的天则。岂如今年长,便都失去而不可复见也耶?这里强调了几层意思:首先,所谓“赤子之心”,就是纯粹无杂、浑然无为的本体存在;其次,人在后天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人不能不化”,不免会有“偏向自私”、“不近人情”等情况发生,由此赤子之心亦“不可复见也”,甚至堕落成为“物类妖孽”或“人中禽兽”;再次,面对人心的这种现实状况,人们应该怎么做?近溪指出:尽管人心受后天的影响、被私欲所遮蔽,然而人的赤子之心原未丧失,因此务须“当下反求”,就会发现“天体依旧还在”。这一观点其实就是阳明心学的固有思路:良知本心,见在具足,一念自反,当下即是。

在上述一段问答之末,近溪最后指出:

故细细反观,今日不患天则之不中,唯患天心之不复;不患天心之不复,唯患所见之不真。其见既真,则本来赤子之心完养,即是大人之圣。人至大圣,便自然“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矣。许大受用,原是生下带来至宝,又岂肯甘心于耳目口体之欲,致堕落禽兽妖孽之归!其猛省勇往,固有挽之而不容自已者矣。这里的表述已经非常明确:既然每个人都有一个赤子之心的“至宝”,何不“猛省勇往”,克去私欲、不甘堕落、挽救自己!而这种愿望实是发自内心而“不容自已”的。

对近溪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并不是说只有“大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是向世人揭示了“人性之善”的普遍道理。因为赤子之心其实就是良知良能,亦即“孩提良知”。这表明近溪是用赤子之心这一描述性概念,来指实孟子的本心、阳明的良知。

不过,将赤子之心喻为人之本心或人之良知,虽令人感到亲切,但在理论上有欠稳妥。因为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赤子之心的那种“爱敬孝弟”,是一种自然的人伦之情,毕竟是浑然无别的原初状态而“尚未有知”,亦即尚未形成道德判断的自觉能力。所以是否能在性之本体的意义上,由赤子之心推论出人性皆善,则是不无疑问的。

的确,在心学理论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直接指认后天的赤子之心便是先天的良知本心。事实上,阳明后学中有关“现成良知”问题的争论,便涉及“赤子之心”是否就是先验本心等问题,刘师泉批评龙溪“现成良知”说,便指出:“赤子之心、孩提之知、愚夫愚妇之知能,譬之顽矿未经煅炼,不可名金。……以见在良知为主,绝无入圣之期矣。”显然,赤子之心、孩提之知等后天之心、现实之心在未经过一番刻苦的实践锻炼之前,断然不能与圣人之“知能”画上等号,如果以为良知是见在具足的,就将导致成圣工夫的虚无化,终无“入圣”之可能。另一方面,根据龙溪等人“现成良知”说的义理进路,必然承认“赤子”、“孩提”等后天之心就是先天之本心,因为任何人的良知本心都是见在具足、未尝泯灭的。近溪有关“赤子之心”的观点表述,在理路上显然接近于龙溪的现成良知说。关于心体存在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近溪有何思考,以下我们就将讨论这一问题。

三 源头与后来

万历二年(1574),罗近溪在云南讲学,与学生有这样一场对话:

其生良久对曰:“今只能存此心,即可兼通诸书矣。”予(指近溪)诘之曰:“如何是汝之心,又如何存汝之心?”生曰:

“只常时求尽孝弟,便是存心。”复诘之曰:“孝弟二字极说得是,但今时汝之父母兄弟俱未在此,如何去尽孝尽弟?或又只仍前说书相似矣。”生良久进曰:“此时敬对太公祖(指近溪),可是存心否?”予曰:“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在家便孝弟,在此便对答,顺而循之,便谓之存矣。”其生忽然踊跃不胜,曰:“吾心顿觉开明。”复诘曰:“恐还未然。”生曰:“岂敢空言,果觉开明。”予指而言曰:“此时汝心,他人不及见处即是隐、即是微,而独觉光明处即是莫见乎隐、即是莫显乎微。此个莫见莫显之体,虽率汝自家心性,然却是天之明命,而上帝监临之也。”这段对话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心? 第二,如何存心?

后者属于工夫论问题,我们以后再谈。关于第一个问题,近溪的回答含有两层意思: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心是“莫见莫显之体”。

所谓心是“活泼泼地东西”,基本上是宋代以来有关“心”之问题的共同认识,不论是理学派还是心学派,概莫能外。所谓“莫见莫显之体”,又可称为“心体”或“天心”、“天之明命”,用近溪的另一表述方式,亦即“从头说心”。换言之,必须了解根源之心,姑且称之为“源头心”。那么何谓“源头心”? 近溪认为可从“赤子之心”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其云:

且问天下之人,谁人无心?谁人之心不是赤子原日之心?

子如不信,则请遍观天下之耳、天下之目,谁人曾换过赤子之耳以为耳,换过赤子之目为目也哉?

今人言心,不晓从心说心,却说后来心之所知所能,是不认得原日之耳目,而徒指后来耳之所听、目之所视者也。此岂善说耳目者!噫,耳目且然,心无异矣!“原日”是当时的一种俗语,意同“原来”,与“后来”相对。近溪指出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原来之心,即赤子之心或源头之心;一是指后来之心,即长大以后人的耳目所知所能之心。若从根本上说,心只是“一心”,从赤子到大人,“谁人曾换过”?这是就人心的本来义而言;所谓“后来心”,则是长大以后随着见闻知识的增长,被世情利欲逐渐熏染、扰乱之心,是赤子之心的一种丧失状态,这是就人心的现实义而言。重要的是,必须明白人人都曾有过“赤子原日的心”,此“心”并非是成就“大人”之后的结果;同时还必须了解此“赤子之心”在本来意义上便是“我心”、“圣心”。由此出发,近溪认为“心”作为一种“实在心”,其根本特征是浑然合一的,更不容有圣凡之分。故而近溪反对以“体用”、“虚实”分言人心,指出:“心之不可分言体用。”“实在心之为心也,原天壤充塞,似虚而实则非虚,神灵有密,似窍而实则无窍。今合虚灵与窍而并言之,则语非洁净,理欠精微。”所谓“实在心”,盖指真实存在之心。

而此一真实存在之心亦即源头之心,原是“充天塞地”的天之本心。

显然,近溪的这一观点承袭了阳明对良知心体之浑然性特征的描述。

必须指出,近溪由赤子之心即“实在心”、“原日的心”、“源头心”的立场出发,必然得出“我即圣心,圣即我体”的结论。由于“我心”之本质就是“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就是“真心”、“本心”,所以“我心”在本质上就等同于“圣人之心”。换言之,任何一个作为主体之存在的“我心”,必然先天地具备“圣人之心”的本质。进而言之,由于“我心”在本来意义上就是“圣心”,所以也就必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即圣心”。进而推论,就可以得出“我即圣人”的结论。这一观点令人联想起心斋所宣扬的“捧茶童子却是道”以及“满街皆圣人”等思想命题。关于这些命题,我们将在下一节再来讨论。现在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即“赤子之心”为何便是纯粹至善的道德本心?事实上,关于这一问题,在宋明理学史上是有所争议的。如宋代儒者江公望在其《心性说》一文中,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今有赤子卧之空室,饥则乳之,不见一人,不交一语。及其长也,试问之孰为汝亲?孰为汝兄?汝爱其亲否?汝爱其兄否?赤子终不能知其为兄亲也,亦不知所以爱其兄亲也。意思是说,若以“赤子”为例来作一假设,使之与一切他人隔绝交往,那么及其长大以后,该“赤子”难道还能知道去“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通过这一问题假设,江公望意在质疑孟子的性善说。以今日之立场来看,这是对道德先验论的一种批评。的确,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赤子之心的“爱敬念头”是否能够成为人性先天至善的直接证据?人性至善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探源性思索方式得到证明?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看到,以“赤子卧之空室”之设定来追问爱亲之道德观念是否具有先天性、普遍性,这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并不多见的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提问。江公望根据对赤子之心的怀疑,进而援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这一概念,引入到有关人性问题的讨论当中,这一思路也值得重视。他强调人性善恶与后天的积习密切相关,由此提出了“习与性成”的命题。

显然,当近溪将“赤子之心”认定为就是人的本心之时,也必须面对上述江公望的问题。然而近溪一方面承认“殴父骂娘”之辈“极恶”,另一方面却仍然坚信“人心良知不昧”,坚信“极恶”之人也有一点良知不容泯灭。他这样说道:

陈学博一泉(原行注:讳源)公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如何夫子复有此叹?”子曰:“圣人此语正是形容良知无须臾离处,如曰人皆晓得由户,则其终日所行,何莫而非斯道也。”陈曰:“既是人人皆晓得,如何却有殴父骂娘之辈?”

子曰:“此辈固是极恶,然难说其心便自家不晓得是恶也。”陈曰:“虽是晓得,却算不得。”子曰:“虽是算不得,却终是晓得。可见吾人良知果是须臾不离也。”应当说,“极恶”之人,心中仍有一点良知在,此类观点当在阳明心学理论中既已存在,所谓“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做贼,他还忸怩”,即是此意。针对上述陈一泉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江公望的问题),近溪答以“吾人良知果是须臾不离”,显然,这是用良知本质论来消解“殴父骂娘”之类的情景现象与人心必善之间的理论紧张。

刘蕺山对近溪的“赤子之心”说非常关注,他承认赤子之心最为接近“纯乎天者”,故近溪以“赤子之心”为宗,已经讲到了为学之根本,也是阳明的“意中之事”;另一方面,蕺山以为“赤子之心,人皆有之”,“此心原来具足”等观念虽须有赖于“信得及”的体悟,但近溪却未免将“悟”说得过于玄妙,与佛老所言“悟”未能划清界限,这是近溪之失。这里,蕺山之见触及近溪“赤子之心”说的一个实质性问题,即“信”、“觉”的问题。近溪强调所谓“觉悟”无非是强调“自信从”、“自觉悟”,亦即《易传》“复以自知”的“自知”。而“自知”的对象内容并非是佛老所言“未生前”的那种光景或消息,而是与生俱来、“原日已是如此”的那颗“浑然天理”、“不学不虑”的赤子之心。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自觉”、“自知”,无非是“知得自家原日的心”,亦即“源头心”、“赤子之心”而已。而一旦获得“自信”、“自觉”以后,那么“源头心”与“后来心”、“原日的心”与“当下的心”便不再有任何区别(作为“实然”的),也不必作任何区别(作为“应然”的),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自家原有同天同地同圣人的心”。

四 日用即道

我们在第1章已对心斋“百姓日用即道”等命题有过讨论,近溪亦有著名的“此捧茶童子却是道也”之命题,值得重视。他这样说道:

曰:“此捧茶童子却是道也。”众皆默然,有顷一友率尔言曰:“终不然,此小仆也,能戒慎恐惧耶?”余不暇答,但徐徐云:“茶房到此有几层厅事?”众曰:“有三层。”余叹曰:“好造化!过许多门限阶级,幸未打破一个钟子。”其友方略省悟,曰:“小仆于此果也似解戒惧,但奈何他却日用不知。”余又难之曰:“他若不是知,如何会捧茶,捧茶又会戒惧?”其友语塞。

徐为之解曰:“汝辈只晓得说知,而不晓得知有两样。故童子日用捧茶,是一个知,此则不虑而知,其知属之天也;觉得是知,能捧茶,又是一个知,此则以虑而知,而其知属之人也。天之知只是顺而出之,所谓顺则成人成物也;人之知却是返而求之,所谓逆则成圣成神也。故曰:‘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人能以觉悟之窍,而妙合不虑之良,使浑然为一,而纯然无间,方是睿以通微,又曰神明不测也。噫,亦难矣哉!亦罕矣哉!”以上就是“捧茶童子却是道”的经典论述。与心斋所述相比,近溪的论述与场景描绘相结合,显得更加亲近而又富有哲理。近溪从日常生活中的饮茶这一经验事实出发,指出童子捧茶和众人啜茶之所以井然有序、不失礼节,原因就在于一个“心”字上。不论是童子还是众人,他们“献茶”以及“啜茶”的行为举动,都是“顺心而动”的结果,都是源自于“心”的主宰。显然,近溪以童子捧茶这一经验事实为喻,目的在于证明童子之心亦即“天之与我者”的“本心”,而童子之“心”与“我的心”一样,都具备先天的道德本心,彼此之间互为一贯、自然一体。同时,近溪所欲强调的是,童子捧茶的平常心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平常心也就是本心的当下呈露。

然而若按上述蕺山的说法,赤子比孩提还要年少一二岁,则“童子”显然不能与“赤子”相提并论,由此说来,“童子捧茶”之比喻并不能证明童子之心即是赤子之心,反过来说,童子捧茶之行为必然为善的依据并不在于童子之心即赤子之心。不过,在近溪使用这一比喻的背后,其用意是明确的:童子之心、我心都是“天之与我者”的赤子之心,亦即道德本心、善良本性。正是在这一前提之下,童子捧茶这一看似漫不经心的行为,必然是合伦理行为,这就叫做“顺帝之则”。换言之,在“捧茶”或“啜茶”之类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献来即饮”、“啜毕”即置杯于盘中这样一些举动,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本心”,同时由于这些举动毫无做作之态,在此意义上,近溪赞叹道:“好造化”!“妙矣哉”!必须指出,“童子捧茶却是道”与阳明后学中流行一时的“圣凡一致”等观念有着思想上的密切关联,用近溪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圣人即是自己”,亦即心斋“满街皆圣人”、阳明“圣愚无间”、龙溪“圣凡平等”等观念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近溪说:

人皆可以为尧舜,夫执途之人评其可以为尧舜,谁则信之?

同类推荐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爱情对于慕晴云而言究竟是什么?<br/>她与四皇子指腹为婚,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直到慕家覆灭。<br/>她因而绝望,可是命运却让两人再次相遇。<br/>一个是青楼名妓,一个是权势涛天的恩客。<br/>理智的战争,渐渐变成情感的拉据战,谁才能求得最后的胜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燎剑

    燎剑

    故事从悲情展开:我是一只在北京光华寺长大的哑猫,生来听得懂人语却从不会叫,是年早春被仙华山圆觉寺的方丈通觉大和尚从北京带到江南古刹。在寺里,我遇到了为情所困,对分手三年的爱人求不得放不下、绝望之际欲求出家的男子海剑。我与他的不期而遇,似曾相识的目光对视,同悲同喜的心灵感应,让故事进入一个求解的过程——我们将共同揭开圆觉寺三百年来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海剑带着一把青铜剑同我毅然闭关的时候,尘世的喧嚣恍然隔世,而属于我们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错宠天价妻

    错宠天价妻

    【小心!极品男VS彪悍女】在公司,他是手段狠辣的冷总裁。在豪宅,他是魅惑邪肆的坏少爷。却被某女泼了红酒,高傲拒绝,“一千万?你还不够资格买我!”又被某女踹了命根,鄙夷嘲笑,“你不过是个连自己都管不住的家伙!”☆;【hold住!此处有小虐】从来只有他玩剩的,没有得不到的,她也不例外!宠溺、纠缠,当她为爱心动,他却因恨变脸,“谁,动过你?”却不知,那夜是他!囚禁、折磨,当她为恨心死,他却因爱疯狂,“恨也好,爱也罢,此生你都只能站在我身边!”却难料,宠妻上天。推荐大气古言新坑:☆????;【片段一】“三少,苏家大少约少奶奶……”“宰了!”“方子诺纠缠少奶奶……”“阉了!”“池少骚扰少奶奶……”“废了!”“三少,那可是你兄弟……”萧野铭抬眉,“那就,扔粪坑吧!”【片段二】办公室,“总裁,不好了!夫人把那些价值千万的古董,全砸了,一件不剩!”萧野铭头未抬,“既然她喜欢,再去弄一堆回来!”
  • 桃花泪,三世倾城

    桃花泪,三世倾城

    她本是神界的桃花小仙,名唤倾城,是那桃花树上最美丽的一片小小花瓣。得他精心呵护,赠予人形,成为神界最下层的一名小神仙。他本是神界六大天君排行第三的君袭天君,仙骨风雅,俊美无双,神帝之子,未来的王者。可就是这样一个他,爱上了那样一个她。他们的爱,是禁忌。三世轮回,他们有缘无分。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中再次相遇,今生究竟能否携手?我所有的爱都给了你,请你小心保管,我怕有一天,你突然离开,那我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我们错过了三生三世,这一次,不要放弃了,好不好?三生石上的红衣少女,许下三生承诺,爱你三世永不悔。桃花树下的白衣少年,许下此生挚爱,只取倾城换一笑。在爱与被爱中挣扎,他们苦苦错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有来生,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一次,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在一起。把你的手给我牵,听我跟你亲口说一声,我爱你。
  • 刻骨铭心的瞬间

    刻骨铭心的瞬间

    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古往今来,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