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2

第12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2)

其实在历来有关泰州学的研究中,大家都知道在“出处”问题上,心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时人归结为“出入为师”之说。就当时所引起的强烈反响来看,这一命题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命题。前面我们引用的“道既不行,虽出,徒出也”这段话,就是承“出则为帝者师”的问题而来,当时有人向心斋质疑道:“‘出则为帝者师’,然则天下无为人臣者矣”,这个问题很朴素,也就是说,如果出仕做官都是抱着做帝师的目的,那么又有谁来做皇帝的臣子呢?由此可以看出,心斋的上述命题对于当时的士人来说,无疑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于儒家“出处”问题的基本了解,换言之,“出入为师”可以说是两千年来儒家政治观念史上的一个新突破。针对上述提问,心斋答道:

不然。学也者,所以学为师也,学为长也,学为君也。帝者尊信吾道,而吾道传于帝,是为帝者师也。吾道传于公卿大夫,是为公卿大夫师也。不待其尊信而炫玉以求售,则为人役,是在我者不能自为之主宰矣,其道何由而得行哉?道既不行,虽出,徒出也……这个回答很简洁明了:我们士人做学问,就是为了成为老师,也是为了皇帝,因此一旦出仕为官,作为君之臣,如果皇帝相信吾道,而吾道又能传达给皇帝,于是也就成为了“帝者师”。若将这里的意思略作引申,这就等于是说,所有的臣子都是“帝者师”,因为道理明摆着:吾人之道就是天下之道,帝王亦不得不“尊信”之。但是,臣之于帝,不是将“吾道”向帝王“求售”,这里有一个时机问题,心斋显然是意识到了孔子的“待价而沽”的说法。依心斋之见,“出,则必为帝者师”,不是说出仕为官者向皇帝急于求售自己,恰恰相反,应当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等待时机;如果帝王对吾道未能“尊信”,那么即便吾欲“求售”,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落得个成为“人役”的下场。在这里自然会联想到前面提到的阳明的一个说法:“为仕非为役”。这是说,出仕做官不是为皇帝做劳役,而是为了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一理想,一切都取决于我,否则的话,“其道何由而得行哉?”

以下一段话,则从另一侧面显示了心斋有关出处问题的基本看法:

“君子之欲仕”,仁也; “可以仕则仕”,义也。大人之事毕矣。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孔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待价而沽,然后能格君心之非。故惟大人,然后能利见大人。这段话的重点有二:第一,出仕为官必须“待价而沽”,不可盲目“求售”,用朱子的说法,就是不可“枉道以从人,炫玉而求售”;第二,出仕为官的目的是“格君心之非”,亦即将皇帝的行为引向合乎“道”的正轨。而且,在选择程序上,前者应当优先。这个看法是相当冷静的。他告诫士人在出处之际需要非常慎重,在把握住了“可以仕则仕”的时机之后,然后才有可能将“格君心之非”诉诸实施。

而在心斋看来,孟子所说的“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的“大人”,也就是“帝者师”。

对于“出入为师”的另一个基本质疑是:“好为人师”。在心斋《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或曰:“出必为帝者师,处必为天下万世师,毋乃好为人师欤?”先生曰:“学不足以为人师,皆苟道也。故必修身为

本,然后师道立而善人多。如身在一家,必修身立本,以为一家之法,是为一家之师矣;身在一国,必修身立本,以为一国之法,是为一国之师矣;身在天下,必修身立本,以为天下之法,是为天下之师矣。故出必为帝者师,言必尊信吾尊身立本之学,以起人君之敬信,来王者之取法,夫然后道可传亦可行矣。庶几乎!己自配得天地万物,而非牵以相从者也。斯出不遗本矣。处必为天下万世师,言必与吾人讲明修身立本之学,使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夫然后立必俱立,达必俱达。庶几乎!修身见世,而非独善其身者也。斯处不遗末矣。孔孟之学,正如此。故其出也,以道殉身,而不以身殉道。其处也,学不厌而教不倦。本末一贯,合内外之道也。夫是谓明德、亲民、止至善也。”应当说,在心斋所留下的文字中,这段文字对于“出入为师”之问题的解答最为全面,其中涉及心斋的一些基本思想,这里有必要对此略作分述。

首先从“好为人师”这一质问说起。这句话原典出自《孟子》,用在质疑“出入为师”,实在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另有旁证表明这一质疑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导致这一质疑的理由很明显:不论是“出”还是“处”,都是他人的老师,岂不是“好为人师”的典型吗?

然而对于心斋来说,这一理由的陈述却与他的本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心斋对于“好为人师”这一疑问以《礼记》的“学为人师”之说做了回应,按他的理解,“学不足为人师,皆苟道也”,其语气是十分强烈的,而且应该看到他的这一理解其实是以下展开论述的一个重要前提。接着他从“身在一家”、“身在一国”、“身在天下”这三个方面,并结合他的“修身立本”的格物思想,坚持认为只要以“修身立本之学”贯彻始终,那么就必能为家国天下“立法”,由此也就必能成为家国天下之“师”。在这个意义上,“出,必为帝者师”,就是指吾人修身立本之学足以唤起人君尊信天下之道,并能为“来王者”所“取法”,这就叫做“出不遗本”,意谓这是出仕为官的根本之所在;另一方面,所谓“处,必为天下万世师”,则是指以吾人修身立本之学为根基,将此推行于天下、传承于后世,由此就能实现立必俱立、达必俱达的理想,从而避免“独善其身”的偏向,这就叫做“处不遗末”,意谓不忘天下、修身见世。最后,心斋的结论是:孔孟之学所欲阐明的正是上述的道理,因此吾人出仕为官必须做到以道殉身而不以身殉道,退居山林则必须做到学不厌而教不倦,这就叫做“本末一贯”。

从以上心斋所述可以看出,他一方面并未彻底抛弃“得君行道”的传统意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等待时机,以使人君尊信吾道;另一方面,心斋也意识到绝不能消极地等待时机,即便是在士不得志、不容见世之时,也应该积极地以讲明修身立本之学为己任,同样可使“道行天下”、“兼善天下”,就此而言,心斋也确有“以道觉民”的传统意识。

这里本来还应对心斋所谓的“以道殉身而不以身殉道”略作分析,但我准备放在“明哲保身”一节中再来详谈这个问题。此处仅以心斋以下之言为例,作一简单提示:

大丈夫存不忍人之心,而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出不为帝者师,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遗其末矣。进不失本,退不遗末,止至善之道也。危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失本;洁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遗末。有心于轻功名富贵者,其流弊至于无父无君,有心于重功名富贵者,其流弊至于弑父与君。此处所言“进不失本,退不遗末”,便是上述心斋在回应“好为人师”时所发的大段议论的主要旨意,不过须注意的是,这里心斋所强调的两句话:“危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失本;洁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遗末。”此前一句话便可与“以道殉身而不以身殉道”合观。一言以蔽之,心斋此说的真实涵义无非就是“必不枉道以从人,炫玉而求售”的意思,如若不然,则必然危及于身,则是“失本”,并最终导致“以身殉道”。然而这里马上会产生一个问题:自孔孟以来,儒家不是一直宣扬“杀身成仁”吗?心斋反对“以身殉道”不与“杀身成仁”正相悖逆吗?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结合他的“明哲保身”说来谈,此不具述。

若作一提示的话,在我看来,心斋之意在于指出,若为天下之存亡,可当别论,若为求君以售吾道而不成,于是以身殉道,这便成了为君而失身,如此则万万不可。故此,他又有这样一个重要表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里对于“殉身”还是“殉道”的前提条件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楚。对于心斋来说,如果“天下无道”,那么“杀身成仁”之行为不但是可以允许的,而且也是义不容辞的,他曾明白地说过:“天人感应,因体同然。天人一理,无大小焉。一有所昧,自暴弃焉。惟念此天,无时不见。告我同志,勿为勿迁。外全形气,内保其天。苟不得已,杀身成天。”由此可知,心斋虽然口口声声地宣称“安身”、“保身”,其实在他的意识深处仍然保持着儒家的这样一种观念:当国家天下面临危难存亡之际,理应保持大义凛然的气节,而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洁身自好”、“临难苟免”之想。

关于上述心斋反对“独善其身”,而主张“修身见世”,这里也须略作说明。心斋此说显然意识到了孟子的一个观点: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这里所说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以及“独善其身”、“兼善天下”,其实是儒家的一种处世哲学。即便在“不得志”的情况之下,也允许略为变通,以“独善其身”的方法保持住“穷不失义”。但是“独善其身”毕竟只是一种“权”法而已,而不是处世原则,更不能成为避世厌世、遗弃人伦的借口。正是基于这一立场,心斋强调了“修身见世”的正面意义。

关于心斋的“出入为师”说,心斋弟子王一庵有一个颇得要领的说明:

问《遗录》“出入为师”之说。曰:“先师此语,本无可疑。

‘出,则必为帝者师’,言人不可轻出,必君相信之果有尊师共道之意,方可言出。否则,恐有辱身之悔,非止至善之道也。

‘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言当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讲学明道以淑斯人,若息交绝游,徒为无用之隐,非大人不袭时位之学也。”这里所谓“必君相信之果有尊师共道之意”然后可“言出”,意思是说,唯有确认了人君是否有与臣“共道”之意,然后才可作出抉择,显然“共道”是其中的关键词;换言之,亦即意指“君臣共道”,此说已颇有一点“君臣同治天下”的意味了。不过,这里又附加了一个“尊师”的条件,此即上述心斋一再强调的人君须“尊信”吾道之意。看来,士大夫不可轻易言出的理由却在于人君的身上,必须等到人君于吾道已有“尊信”之意,“方可言出”。不用说,这正是我们在上面已看到的心斋之论“出入为师”的主旨之一。至于“必为天下万世师”的理由,更不待赘言,因为所谓“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讲学明道以淑斯人”,本来就是儒家知识分子的共同意识,这一观点无须等到明代中期以后才会出现。依我之见,这也是“以道觉民”这一传统观念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而已,所不同者,在阳明学时代,所谓“讲学”,已有了另一层重要意涵,其讲学的内容、对象及其规模乃至方式,都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有很大的差异。最后应指出,心斋的“出入为师”说在明代心学史上有一定的独特地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因为有大量史料证明,来自心学外部的批评且不论,即便从心学思想圈的内部来看,心斋此说也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可能除了泰州一派以外,这一观点是相当孤立的。尽管“君臣共道”以及“以道觉民”这些观念可以为士大夫所普遍接受,但是“帝者师”这一说法本身就会遭到士人阶层的过敏反应,以为不免会导致“南面抗颜”。上面我们所介绍的王一庵的一个说法:“今海内有话柄云:‘凡出心斋门下,大抵好为人师’。”即道出了其中的信息,基本上是可以确信无疑的。现在再举一例,可以大抵了解“出入为师”说至少在士人阶层并不受欢迎。前面提到的胡庐山对心斋本人虽表尊崇,称其为“一时杰出”,然对泰州后学却颇有微词,其中一条重要理由便是泰州后学个个都“好为人师”,他指出:“今之学者,未少有得,则皆好为人师,至南面抗颜,号召后生,猖狂鼓舞,自为大于一时。”这段话显然是冲着“出入为师”而来。针对心斋此说,胡庐山还特意下了这样一个转语:“予则以为圣人出为帝师,而未尝不师天下后世;处为天下后世师,亦未尝不师帝。是故,时潜时跃,时见时飞,而未尝有家舍。用舍行藏,莫不在天地万物。”显然经此一改,语意全非,复非心斋此说之旨意。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解读士人阶层的这种过敏反应,所谓“好为人师,至南面抗颜,号召后生,猖狂鼓舞”,所谓“往往放达自恣,兴化士以是不信学”等等批评,似乎适以反证“出入为师”说在下层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反响。不过,就心斋的“出入为师”而言,此说毕竟是针对士阶层而来,是就士人的出处问题而发,这一点不容置疑。当然,如果我们抛开社会效应这一层面,单就其思想内涵来看,那么则应承认心斋的“出入为师”说在阳明心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只有将此论点与心学运动中出现的“政学合一”的观念叙述合而观之,才能对它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作出相应的了解和适当的评估。

四 明哲保身

心斋在44岁时,写下了《明哲保身论》一文,阐发了一个独特的思想观点:“保身之道”。与“淮南格物”所揭示的“安身”说一样,“明哲保身”构成了心斋思想的一大特色,亦与上述“以道殉身而不以身殉道”之说有着某种内在的理论关联。我们先从该文撰述的历史背景说起,由此可以明了明哲保身这一思想言说与历史情景之间的关系。

据《心斋年谱》记载,嘉靖五年(1526)丙戌,阳明弟子王臣(号瑶湖,生卒不详)为泰州守,邀心斋主讲于安定书院,是年冬,王瑶湖将转官北上,心斋作《安定书院讲学别言》一文,十月,又作《明哲保身论》赠别瑶湖,《年谱》曰:“时同志在宦途,或以谏死,或谴逐远方。先生以为身且不保,何能为天地万物主。因瑶湖北上,作此赠之。”心斋卒后,瑶湖作《奠文》,忆及两人的交往,其中说道:“癸未之春,予试春宫。君时乘兴,亦北其辕。琅琅高论,起懦廉顽。偕寓连床,忘寐以欢。”这是说两人相识于1523年,即心斋北上京师讲学之时。接着又说:“君既南归,予官贵土。师曰乐哉,义聚仁辅。公庐我诣,时亦枉顾。真见实际,频亲晤语。惟时泰郡,多士聿兴。谬予问学,莫知其盲。予曰惟君,宜主斯盟。”可知时任泰州守的王瑶湖对心斋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出来主持一方讲坛之盟。在该文末尾,瑶湖继续说道:“保身之论,爱我孰逾!翰迹在筪,之增吁。”提到了心斋所赠的《明哲保身论》,瑶湖非常感激这番相赠之谊。

然而令我们注意的是《年谱》所交代的一个背景:“时同志在宦途,或以谏死,或谴逐远方。”不难了解,这应当是心斋作“明哲保身论”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一记述究为何指,文中并没有详细的交代,但显然与嘉靖初年在朝廷发生的“大礼议”之政治事件有关。

围绕这一政治事件,阳明一直保持沉默,然而阳明弟子中因此事而发迹者有之,因此事而遭贬谪放逐者亦有之,如黄绾(字宗贤,1477—1551)属于前例,邹东廓则属于后例,他一度被逮下狱,寻谪广德。然而发生于嘉靖三年七月的轰动朝野的“左顺门”事件,对心斋来说,无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议礼派”的意见已初步形成“公议”,而以何孟春及杨廷和之子杨慎等人为首的反对派集合了230余名官员,集体伏跪于皇宫的左顺门以示抗议,世宗怒,逮134人于狱,杖五品以下180余人,死者达17人,这是明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官员集体被杖事件,其惨烈之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猜心游戏:这个男人很危险

    猜心游戏:这个男人很危险

    身世不堪的陆晓月以为幸运之神终于眷顾她了,在她最困苦的时候她遇上了何小五,谁知,一场不得已的别离,使她不得不怀着支离破碎的心独自离开这座有他的城市!再次相遇,他却不再是他,退去一身温润如水,他是冷漠腹黑的成熟型男,他说他叫上、官、烨!从此这个名字便烙印在她的心上。他留她在身边,却用了最不屑的方式对待她,因为心中还留着对她的恨意与不甘。她默默忍受着他的每次无理取闹,或许这就是爱情的本质,明明很疼,却固执的看着自己继续疼下去……最后,当一场猜心的游戏结束后,谁能全身而退,谁又能事过境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成功科学心理

    成功科学心理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科学与价值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科学心理学》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科学价值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当然,马斯洛的整个思想非常博大精深,本书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如有不正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相信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并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动机与行为,指导自己的认识与创造,指导自己的科学与心理,指导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网游之天堂地狱

    网游之天堂地狱

    亲密朋友的背叛?第一任女友的死亡?网游中还有真情可讲?比勇气?比智谋?算来算去,你还是算不过我!因为我是游戏中的王者!我是.易天!
  • 连锁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连锁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从思想上来说,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管理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管理是艺术的。然而,不论管理是哲学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首先它都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一切管理运行的标尺与准则,因此, 建立一套体系完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表格在现代连锁业管理实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连锁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做法,借鉴了同类书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连锁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 恋爱牛皮糖

    恋爱牛皮糖

    悲摧地从科技楼顶掉下来,为啥掉在了河边,看热闹的预备粉丝们咋就消失了,两千块还没到手,还没见老哥领媳妇回家,新买的鞋还没穿,后桌男生写的情书还没交给我,和死党约好周末去爬山……看狗血八卦励志版无赖女追羞涩男,看他们鸡飞狗跳哇咔咔。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沉迷之朝酒晚舞

    沉迷之朝酒晚舞

    本书通过讲述“我”、朱赫、李小曼三人在大学校园内所共同经历的“日记事件”、“学费风波”、“勒索教授”、“宣布‘我’的假死来炒作‘我’”等种种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精彩的当代大学校园,并以此折射出整个当代社会的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