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4200000017

第17章 论兵艺--围魏救赵(2)

军队训练

军队不训练则不能战斗。这句话到「唐代就愈发成为兵家常识。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骑兵的作用突出,步兵、弓弩兵的配合也愈见重要,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非但不能战斗,而且往往会冲乱自家的阵角。

唐朝是以马上得天下,骑兵是唐初最主要的兵种,放下锄头的农民化为一名骑兵,不经过系统训练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李卫公问对》的训练是着墨甚多。它非常重视训练方法的得当与否,认为如果教导得法,不仅士兵接受掌握快,而且他们心情愉快,乐于用命。相反,如果教导无方,纵使朝暮督责,也无益于事。所以李靖制定了一整套由单兵到小分队,由小分队到大部队的训练程序,在战斗队形的演习中,由伍法而至队法,最后到阵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同时,李靖还强调要根据各个兵种和部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教练,比如由汉族农民组成的部队就与少数民部队的教练方式不一样,前者多教骑射技术,后者重点培养协同配合能力等等。

李靖更强调洲练的实战性,不摆花架子,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实战中,新老兵搭配,务使新兵接受实战洗礼而又无大损失。最后经过训练的士兵应到在战斗中虽厮杀成一团但章法不乱,士卒虽被隔开,但仍能各自为战,退却时不溃散,井然有序。

《百战奇法》与《阵纪》一阵前实技

《百战奇法》是一部一度托名于刘基(伯温)的兵书。据研究,此书当出自于宋人之手,是一部讲具体战法并借助战便说明的“实战大全”。《阵纪》顾名思义也是一部讲阵前实用技能的兵书,是作者多年行伍战阵经验的总结。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共有篇目一百,将各种战争与战法分成一百种,分而述之,告诉人们分别应该怎么办。其篇目为: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死战、生战、饥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分战、合战、怒战、气战、归战、逐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难战、易战、饵战、离战、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书战、畏战、好战、忘战。

作者每篇先讲一段自己的话,等于告诉读者何谓某战,然后引一句古代兵书上的名言以概括本篇的内容,提纳挈领,最后引用古代战例或名将事迹言行以参证之。如“谋战”篇,开篇就说“谋战”即为凡为敌人谋算计我,而我设谋反击,彼此斗智,最后我使敌计穷而屈服,其后引用《孙子兵法》名言“上兵伐谋”为提纲挈领之言,最后引证了春秋晋齐两国君臣相互伐谋的史例。

实际上,《百战奇法》在思想上的原创性并不高,没有多少超出前人的东西,但是它结合战例,分战法,对前人兵书的注释却十分明晰,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兵学教科书。比如,它在解释“穷寇勿迫”时,将之与“物极必反”的哲学理论联系起来,它说,在战争中,如果我众敌寡,敌人畏惧而逃路,这时不宜穷追猛打,因为物极必反,敌人被逼急了会拼命抵抗,应该整军缓追,这样方可获胜。揭破了孙子“穷寇勿迫”背后的哲理。又比如,它对于孙子“其下攻城”的诠释,也很有见地。他认为孙子把攻城视为下策,并非绝对地反对攻城,其精神在于要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避免以大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从而使国力损失过大。而且“其下攻城”还可以延伸为对城高池深的城市不用强攻,可以采取长期围困战术,迫而降之。《百战奇法》在此引证了前燕与东晋广固之战为例,说明这个道理。它认为包围敌人故意网开一面的战法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战术,故意留出生路使被围者战心动摇,有意逃跑,这样反而易于歼灭,在这种情况下,被围者最好的对策是自己断掉敌人有意留出的退路,以坚定士卒之心,然后四面奋击,以必死之心与敌接战,有可能获利。

当然,《百战奇法》讲得最多的还是各种不同兵力对比、不同作哉对象、不同作战情势、不同开气形势、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战法。比如,当敌人无隙可乘时要静心等待,乘其有变,方才出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避敌锋芒,知难而退,设法分其势,劳其兵,然后乘隙破之;战时要注意保障自己的后勤供应线,但却要设法切断敌人的供应线,山地作战要先占据高阜;谷地作战须傍依山谷;敌人登陆作战要待其半渡而击这;火战要掌握好风向火候等等。《百战奇法》对战争过程出现的一些奇异现象也作了交待和解释,比如在《人战》篇中它就指出,行军作战时出现猫头鹰落在帅旗上或旗竿突然折断的怪异现象,实际上与战争胜负无涉,只是自然的偶然作用而已。一旦摊上了这种所谓的“不吉”之兆,作将帅的要及时处置,稳定军心。最关键的是要制止军队中的迷信流行,消除种种无妄的疑惑,让军人明了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左右战局,走向胜利。

《阵纪》

《阵纪》共四卷,六十六篇,除第一卷是讲训练和治军的之外,其余均为实战技术。作者何良臣,明人。《阵纪》篇目如下:

卷一:《募选》二篇;《束伍》四篇;《教练》三篇;《致用》二篇;《赏罚》四篇;《节制》三篇。

卷二:《奇正虚实》四篇;《众寡》三篇;《率然》二篇;《技用》十五篇。

卷三:《阵宜》三篇;《战令》五篇;《战机》三篇。

卷四:《摧陷》一篇;《因势》二篇;《车战》…篇;《骑战》一篇;《夜战》一篇;《山林泽谷之战》一篇:《风雨雪雾之战》一篇。

《阵纪》的主要论述方向是作战和治军训练,在具体战术运用方面,作者颇有心得,是为该书的精到处。作者对奇正的论述就是如此,他在详细列举了历代兵家对奇正的看法后,提出,不能将奇正固定化,教条化。说有的庸将派定队伍,正者只作正兵,奇者只作奇兵,属于大错特错。奇兵并非是正兵的变化,而正兵也不一定是奇兵的根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可化为奇,奇亦可化为正,一切因敌而变。同时,正兵自己可以变化无穷,奇兵也可以变化无穷,没有一定之规。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作者还引出一个。伏兵”的概念,与奇、正鼎足而立。他说正兵如人之身,奇兵如人之手,伏兵如人之足。有身体方有手足,无手足身体也是废物,所以三者不可缺一。伏兵可由正兵出之,也可由奇兵出之,善用伏兵者,并非需山林草泽险峻才行,无处不可设伏,奇、正、伏三者联用,变化无穷,是为用兵如神。

“众寡”问题也是历来兵家必谈的话题。但《阵纪》的作者何良臣着墨较多的是众寡之运用。了认为统带军队多的时候,要注意军队的整体感,部队要指挥如一,系统通畅,部署严整,治军需严,军令统一号令一致,在具体作战时宜分兵对敌,万不可拥挤于狭隘地带,使兵力无法展开,发挥不出优势兵力的作用,而在统带人数少时,应该注意保持军队的强固,使部队轻捷机动性好,善于冲锋陷阵,锐利无比。敌我对比的众寡之分也并非一成不变,不要以为己方土地广大,兵马繁盛就一定是“众”的一方,实际上,如果分守地方过多,而人家集中兵力攻你一处,则你处处皆“寡”。所以众寡也是相对概念,如能分敌之势,虽寡亦众,如果为敌反分,虽众亦寡。众寡与战场主动权相联系,有了主动权,就可以调动敌人,造成局部上我众敌寡的态势。

《阵纪》的作者象《百战奇法》的作者一样,花了大量篇幅以教

品种作战方法进行论述,象骑战、步战、水战、火战甚至车战都有专;门的叙述。对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车战,作者主张虽以恢复,以阻挡少数民族的骑兵冲击。后来,果然孙承宗等人创造了炮车一体的车营,采用了以火炮为主攻武器的新式车战。

在治军方面,作者首把选募士卒视为头等大事。事实上,士卒如果不选好,以后的训练及作战都会出现麻烦,戚继光的抗倭实践就说明了这‘点,他首先以旧有军队为基础进行训练,发现效果不佳,然后尽弃旧军,另募新军,这才练成了一支令倭丧胆的“戚家军”。《阵纪》的作者何良臣显然明了戚家军的编练过程,所以他主张把人的精神要素放在首位,选募士卒首先要看人品、胆气,然后再看膂力武技。他尤其主张应该在乡野老实人中选募士兵,坚决排斥“城市游滑之人”。

在士卒的训练方面,作者不仅主张进行体能与技巧训练,实战训练,还主张进行精神教育,所谓“明耻教战”。要求通过精神教育,使全军懂得何谓荣辱廉耻,以战死为光荣,以退后变节为耻辱。通过精神教育还可以密切官兵关系,造成父子兄弟的家庭气氛。同时要严格赏罚制度,强调赏真罚实,诛罚不避权贵,赏赐不逃卑贱,要求将帅亲自掌握赏罚的施行,严防下面人捣鬼。对于赏罚标准,作者主张要轻重适宜,太轻则失去作用,赏之不喜罚之不惧,太重则人心存侥幸。

《百战奇法》与《阵纪》都是讲求实际的兵书,虽然眼界不高,立论也难见新意,但对于参与战争的人却有些实际的效用。一看就知出自于实战者之手,少耳食之言,多切实近理之论。

《三十六计》--诡道之大成

《三十六计》是一部迄今为止既查不出作者,又无从考证成书年代的兵书。但是它的名气非常之大,在山野匹夫眼里,它几乎与《孙子兵法》一样出名。纵使对军事一无所知之人,也可能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半成语、半歇后语式的说法。

其实《三十六计》这部书为现代社会所发现是晚近之事。1941年它在陕西芬县的一个旧书摊上露面,同年被人用士纸翻印,这才得以见天日。对这部兵书的研究,从建国后才开始,近年来才势了起来。有人认为从书的内容及其他有限的旁证材料推测,成书时代应在明清之际。

“三十六计”之称来源于“三十六策”,最早见于《南齐收·王敬则传》中王敬则讥讽东昏侯的话:“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大约从那以后,民间渐次传开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的俗语,有好事者遂借用阴阳学说的太阴六六之数,按每套六条,一共六套,排成三十六计,中间嵌以《易经》之言,加以引证,遂成《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与其他兵书不同之处在于它专讲“诡道”,是古代谋略诈术的大成。用今人的话说,就是有些不择手段的厚黑风格。也就是主,这部兵书的着眼点在于阴谋许术的本身,而非象其他兵书只将其作为一种手段。

篇目说明

《三十六计》全书共六套三十六计,前边有总论,后附有跋,惜已残缺。其具体篇目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一般来说,这六套计中,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是处于优势或势均力敌情况下使用的计谋权诈;而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当然有些也不尽然,象“关门捉贼”、“假途伐虢”、“反客为主”、“反问计”等,优势劣势时均可使用。

《三十六计》每计的名称多借用现成的成语,形象易记,缺点是不甚准确。其次为解语,再加按语。解语的前半部多引著名兵法,兵部分多引《易经》封词,给每一计都增加了些神犹气氛。《易经》的数、理、象也就此掺进了后法。按语则又是对解语的解释,先从理论逻辑上释义,然后举历史上的战例参证之,较为通俗易懂。如果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的按语,首先解释说,“纵”的意思就不是“放”,而是“随”,或者可以说是稍稍松松手。后法上“穷寇勿追”也这个意思。不追并非不随,只是不紧紧压迫而已。当年诸葛亮拎孟获之役,诸葛亮七擒七纵,每纵则追蹑跟进,辗转推进蛮境处。所以说诸葛亮之纵,不过是意在拓地开疆,在于借孟获以征诸蛮部落,并非合乎兵法。若真的论兵演战,则擒住之后是不可放掉的。

内容解析

《三十六计》是一部讲对战之策的书。用它的话来讲,就是关于战争之事内容繁多,其中强国练兵,择敌以及战前准备、战后善后,虽然也是兵家之道应该考虑的,但均有一定之规可循,然而战争中的对战之策却变化万端。它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其阴谋奇计绝非哪种兵书可以穷尽的。

《三十六计》把《易经》引入兵法,以《易经》的阴阳数,推演兵法诡道的变化之端倪,不是告诉人们,军事上的计谋只有三十六个,而是象易理一样,借三十六之数推演无穷,以三十六的数字代表无穷多,以揭示对战诡道的核心精神就是“变化”,跟易理一样,由一而至多,至于无穷,因时、因事、因敌手,因一切客观情况,数字组合的变化就会导致“术”与“理”的更新。

《三十六计》的总说有言道:“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也就是说,虽然它排出了各种类别的阴谋诡计,而且这些诡计看起来是按着一定的数字规律出现的,但运用起来却不可预先设谋,照搬教条,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不可言传之中。再美妙、再神奇的象、术、数也不过是告诉人们一种表象或者某些大趋向性的规定,运用却一要靠学习者的悟性和体验。没有悟性的入永远也不可能掌握诡道的奥秘,即使他将《三十六计》背得滚瓜烂熟,到头业也不过是书蛀虫而已。

《三十六计》引《易》入兵,充斥着辩证精神,它在每一计的解语中都能注意到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奇正互变,虚实互易,众寡相移,不利变为有利,有利变为不利。它还特别强调战争必须有所损失,想自己毫毛不损而大获全胜的事多半是幻想,要善于用局;部的损失来换取全局的胜利。《三十六计》还贯穿着一种“巧”和“滑”的精神,特别反对冒险、硬拼和不可为而强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强调负责任的道德精神,一切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倒更象是合适于中国某种人的“处世要诀”,在现实中,也的确有不少人将之用在处世为人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为世人所广泛传诵的三十六计最后一,“走为上”,诚然就是溜之乎也的意思,但并非说这种不光彩的“开溜”。就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一策。它的意思是说,当面临败亡处于完全的劣势,短时间内无从改变局面的情况下,及时地撤退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如该计的按语所说,当敌势全胜,我不能胜他时,出路只有三条,一是投降,二是屈辱地媾和,三是撤退。投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媾和也近似之;退却不是失败,倒可以以此为契机转败为胜。也就等于说,所谓“走为上”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计谋,俗语所谓“光棍不吃眼前亏”,就是这个意思。只有有效地保存住自己,才有可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当然,也不断地有怯敌的懦夫,以“走为上”作借口,避战自保,这不能怪到《三十六计》头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兵学滑入诡道,尽管立意精巧,内容丰盈,但不能不说是走入了死胡同,按这条路走下去,兵学就要变成权术与诈术的集成,而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致密与逻辑性。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军事学家反倒不在乎《三十六计》,而一般人却要对它大加青睐的部分原因。

同类推荐
  •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下)

    本书讲述非洲二战转折史。前期,由隆美尔所带领的非洲纳粹军团,一路获胜,进逼开罗,危难时刻,英国蒙哥马利将军走马上任,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迅速扭转时局,并在阿拉曼战役中重创隆美尔军团,从而彻底改变非洲战争局面,导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间接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进程。
  •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特种部队之德国篇

    德国特种部队的组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着手组建及发展特种部队。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热门推荐
  • 这样的员工最受欢迎

    这样的员工最受欢迎

    态度决定高度,人品决定产品,能力创造价值!投资你的态度,拥有美丽“薪”情;亮出你的人品,拥有光明“钱”途;提升你的能力,拥有过硬业绩!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态度、人品和能力的重要性,为你带来提升自我的妙法,打开职场的“法门”,让你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宽阔、顺畅。
  • 做人做事好心态(全集)

    做人做事好心态(全集)

    我们确信,一个人只有有好心态,他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打开本书,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好心态之旅,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份鼓励,带来一份慰藉,带来一份豁然,带来一份快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最强丹修

    最强丹修

    双瞳蓝血,神秘血脉背后的隐秘。古老传承,绝世毒宗的丹修少年。毒宗传承弟子迟凡,在师尊丹道真人九九重劫陨落后,落到了武林门派断魂门中。为报断魂门二当家王志海当年的收留之恩,迟凡出手为王志海疗毒,却被断魂门的掌门王志天和断魂门的长老发现他乃是修仙之人。断魂门的人想要对迟凡的修炼功法窃取豪夺却被迟凡早一步发现,准备离开断魂门。而同样知道断魂门中有迟凡这么一个修仙者的周药师也通知了同样是武林门派的神医门。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三星堆之101个谜

    三星堆之101个谜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神秘的图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山海经》。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具魅力的青铜文明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星堆……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迷失的古国,跨进三星堆,就是跨进一座谜的城,一个谜的国度。
  • 污点

    污点

    小说作者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的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观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小说讲述了一个文物失窃案如何历尽千辛终被破获的故事。其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亲情……
  • 塔木德密码:犹太人的传世智慧

    塔木德密码:犹太人的传世智慧

    犹太人是举世公认的智慧民族,他们几千年来亡国不亡种的坎坷际遇,以及那惊人的理财能力令全世界都为之叹服。为什么摩根、洛克菲勒、格林斯潘这样的商界巨贾和爱因斯坦等这样的思想巨擘都出身犹太入?漫长的流亡史中,犹太人究竟积累了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智慧?这本《塔木德密码:犹太人的传世智慧》将为你一一解答。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家常肉小炒

    家常肉小炒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名厨不传的地道好吃肉秘诀,招招好学易做,道道色昧俱佳,让您轻轻松松在家做美味!从“家常”“基础”人手,从原料和原料加工说起,最家常的菜式、最基础的做法一一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