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00000002

第2章 我们都是傻子(2)

我听后无比欣慰,只要表弟好,我宁愿是我错了!

而今他却亲口对我说自己没有了出路,我怎能不困惑:“好好的工作不干,你到底想干什么?”

“什么好好的工作啊,房地产公司是站街发广告,穿制服是做社区保安,工资都低得买不回几多大白菜!本来是不准备来找你的,这些年我真是一言难尽啊!”表弟一股脑道出了实情,原来这些话他都吞一半吐一半,没跟他父母说完整。

“你要端正就业观念,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你说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别人能做,你也能做。”我只能这样说。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可是表哥你不知道,这些工作都是些什么人在做啊,小学没毕业的农民工一大堆!我大学毕业,我是有知识的人啊,却老被一个乡下来的农民工管着。”看来,在大学毕业的表弟眼里,这就是天下最大的不公了,我差点被他逗得笑起来。

众所周知,农民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他们固然没学什么知识,却也从没花什么学费啊;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性价比”堪称全国最高。——我这样想着,倒也并没说出“大学生‘性价比’最低”之类的话来。

可这时,他已经委屈得快掉出眼泪:“都说‘知识就是力量’,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而我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却没见有什么改变。我就纳闷了,这是咋回事呢?”

听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捧腹大笑,如见范伟演《卖拐》!

其实我肚子里的火气远大于笑声,但是我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宁愿仰天大笑,也不愿意对找上门来的表弟这样发火:“你不是说读大学有出路的吗?去找你高中的‘名师’去啊,他老人家不是说负责的吗?”

毕竟,表弟这类“蜗居蚁族大白菜”也很可怜、很不幸。二十多岁,就白头不少,可惜这只是所谓“勤奋刻苦”和“考试高分”的特征,却不是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一笑而过,我问表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那是一点没错。如果没有力量,如果没有改变,如果感到纳闷,你就得追问自己,你身上那所谓的知识,是知识吗?”

“怎么不是!你看,这是我的毕业证,这是我的学位证,还有英语四六级证书。”表弟一边喊冤,一边拿“证据”给我看。

我又被他逗得笑起来:“这是文凭,不代表知识。这个,真不代表。”

表弟听了,顿时蹙眉,惊讶地看着我,就像我说的是天书似的。

我只好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原话:“不要把在大学里呆的时间与学识混为一谈,有些人在大学里读了很多年书,也没有什么学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的天,该不会是在说我吧?”表弟到底是上过大学的,这不,我把名人一搬出来,刚才都还在惊讶疑惑的他,立马就服了!

“是不是在说你,用培根的名言一检验就知道了,因为我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不会有错。你不是曹雪芹,你也不是曹雪芹一类的文人,现在更不是曹雪芹那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不仅不埋没人才,而且急需人才,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知识就有力量。否则,需要质疑的不是弗兰西斯·培根,而是你自己以及你身上那所谓的知识。”

(三)中国的大学生: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

看到这样的标题,一定会有人这样反驳:“怎么个个都是高考‘复读生’呢?当年高考,我就是一次考上的,我就不是高考‘复读生’。”

——且慢,这里所说的高考“复读生”就是指你这样的人!

想想你的中小学阶段吧,为了高考能拿高分,为了一次就考上好大学,你是怎么走过来的?

本应睡眠休息的时候,你却没有睡眠休息。没完没了的作业考试,使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成为家常便饭,这跟“复读”有什么区别?

本应欢歌笑语、健康成长的时候,你却连抬头仰望蓝天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埋头死学死考,这跟“复读”有什么区别?

为了高考,你从小就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做得比推磨的驴还多。题山题海,反反复复,千锤百炼,做出解题速度,做出思维惯性,做空潜力后劲。这不是“复读”又是什么?

在学习时间被成倍延长、学习强度被畸形加大时,你本质上就是一个标准的高考“复读生”。因只参加过一次高考就以为自己不属于高考“复读生”,不是自欺欺人,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高考“复读生”的大学生并不情愿被人称为“复读生”,可见在内心深处,中国人还是相当明了:加班加点地熬夜“复读”,就是“病态”、“低劣”跟“畸形”的代名词,谁都不愿意戴这顶帽子。

可是,谁都不愿戴“复读”这顶帽子的中国人,今天仍在继续加班加点、死学死考,仍在继续着“病态”、“低劣”跟“畸形”的“学业”……仍在拼命地熬夜“复读”,——从小学就开始死学死考,从小学就开始没日没夜,从小学就开始竞相“复读”!

所以,一点也不冤枉:中国的大学生,其实个个都是“资深”的高考“复读生”。

而全国名校呢,因为是亿万高考“复读生”竞相追逐的目标,自然也就成了高考“复读生”的“荟萃”之地!

以各种形式死学死考、熬夜“复读”,誓言“非清华北大不上”者,内心所谋求的,其实是想借高考这一低层次的知识平台,趁早跟清华北大“攀个亲戚”,以便今后到社会上有个“照应”。

故只要能“攀上亲戚”,哪怕“复读”得昏天暗地,哪怕拼得个伤痕累累、“残花败柳”,也在所不惜,而这却正好暴露了他们在求学能力上的“心虚气短、江郎才尽”!

因为,心虚气短者一般也心知肚明:没有真本事终究是做不出什么学问来的,倒不如就在高考这一关口,穷心竭力跟名校“攀个亲戚”算了。

而真有志气、真有才气、真有本事,就不会围着高考这种低层次的知识加班加点、熬夜“复读”,就不会为了那压倒别人但却毫无意义的一分两分去拼杀;真有本事,到哪都一样不同凡响,没必要跟清华北大“攀亲戚”;真有本事,无论走到哪里,身上的才华傲气藏都藏不住,哪里还需要引什么“清华北大”为傲?

好多中国人,在还没有踏进知识的真正殿堂时,就在小学阶段开始熬夜“复读”,就在中学阶段把所有的生机活力都提前支取出来,献给了鲁莽蛮干的、无休无止的、把活人训练成死机器的作业考题。

而等到考上大学时,已是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生机活力却丧失或不足。这时,又怎么能把大学里的知识学好呢?仅凭高中那点可怜巴巴的知识,又怎能不一毕业就变成“大白菜”呢?又怎能不从“天之骄子”变成“天大笑话”呢?又怎能不去跟农民工抢饭碗呢?

考研二字天生粘带“研究”的色彩和光环,但实际情况是,在考研的考场上,思考意味着考砸,研究意味着必败无疑。因为题量都太大,考生必须从头到尾,像机器一样提笔就解,“风驰电掣”,马不停蹄,否则连试卷都做不完。在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这样“疯解狂答”,怎么可能有思考和研究的时间?

所以,考研实际上徒有虚名,它跟思考和研究没有什么关系。

参加过考研的人都知道,考研承袭了高考所有的“特色”和“个性”,比拼的依然是题山题海锤炼出的“思维惯性”或者美其名曰“解题速度”。谁熬夜“复读”,谁练就一身“横肉蛮力”,谁把自己打造成解题机器,谁就考场取胜为王。

跟高考不同的是,考研的“复读”是变本加厉的“复读”,因为考研之竞争拼杀更为激烈。

高等数学应该是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吧,但考研数学的考场上,谁停下笔来思考研究,谁铁定做不完。本人当教师时讲授过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考前也在题山题海上“操练”过、“复读”过,但上了考场仍然不敢怠慢,因为除了题量大、时间紧外,对手都“来者不善”。

虽被考生戏称为“第二次高考”,但考研跟高考比,还真有那么一点不同。考研有一套比较复杂的报名程序,完全由报考者个人自己完成,不存在以班级组织起来报考的可能。也就是说,没有哪个考生是“随大流”被动地参加考研的。换言之,敢报名考研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底气,心里一点谱都没有的,人家名都不会去报。打个比方,不会玩微积分的,他敢报考理工科研究生?那不是找死吗,谁这么昏。

故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本人取胜的法宝和别的赢家一样,用一个字来表述就是:快!用两个字来表述就是:更快!

快到什么程度呢,最快的大概三五秒就答一题,因为不少选择题本人纯粹是凭感觉——也就是所谓“题感”在作答。“题感”的背后是“复读”,是“烂熟”,是题山题海在做支撑。

考研的输家呢,大多是没有“复读”或“复读”不力的人。这些“复读”不力的输家,人家大多也不是不会做,而只是解题速度慢了些。如果是不会做,人家早开溜了,考场又不留人。而慢的原因是没有“题感”,就去花时间思考探求;之所以没“题感”,是因为没有在题山题海上熬夜“复读”。

我记得考数学时,我们那个考场没有一个提前交卷的。考试进行了两小时30分钟时,监考老师宣布:“还剩最后30分钟。”听到老师提醒,寂静的考场突然集体响起重重的、长长的惊叹声:“啊——!”然后,再次寂静下来,每个考生都埋头做到最后一刻。个别女性考生甚至因埋头解题到最后一秒钟,没能在答题卡上“画圈”而当场哭起来。

作为考研的赢家,我本来最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哭也没用,考试的目的就是“优胜劣汰”,就是要通过竞争性的考试把水平高的人选拔出来。

但我不会这样说,因为这话乍一听是对的,仔细一想却是错的。

“题感”并不是学问,很多“题感”实质上是“思维惯性”,恰是做学问的大敌。解题速度并不代表数学水平,所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的考研,选拔出来的不是水平高的,而仅仅是解题速度快的。

这样,考研最终录取的,很多并不是人才,而是像我这样拥有更多体力熬夜“复读”、做出“题感”的蠢材。

蠢人通常并不认为考试蠢,更不自认为蠢,这不难理解:垃圾食品吃得越多,越离不开垃圾食品,越拒绝承认那是垃圾食品;一身横肉蛮力的人,当然酷爱跟人比试力气,当然酷爱称颂比武台!

不错,至少就数学而言,解题速度确实是检测数学水平的指标之一,但同时,解题速度也确实不能代表数学水平。因为跑得快不代表跑得远,更不代表能负重、做大事。陈省身、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大家就多次面对奥数试题束手无策,在他们那里,人们可以领悟到,解题快速很可能就是数学思想肤浅的表现。

比如,拿一份考研数学的试卷出来测试甲乙二人。结果,甲在三小时内就做完并考得高分,而乙花了三天,虽然只解出一道试题,但解法却别出心裁,别具只眼。请问谁的数学水平更高,谁更有研究数学的能力?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伟人毛泽东指出:“出20个题,学生只能答出10题,但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的,可以打100分;而20题都答了,也答得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50分、60分。”

解题速度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熬夜“复读”,在题山题海上“擂”出来。但创新更多的是与人本身的特质有关系,没有数学天赋的人,给他三年的时间备考,他可能考研数学打满分,但不要指望他解题别具只眼。

当今中国的考试,从北京南京硝烟弥漫的“小升初”考试,一直到考研,实质上都成了考“题感”、考速度,最终是考熬夜“复读”的体力。

最后连老师们也不放过,“命题专家”把老师们也拉上考场,给老师们评分定级。殊不知,老师的水平如何,还真不在于解题速度和考试成绩,而在于是否“会讲”、是否善于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

对速度的追求成了全中国的“惯性”,这种追求速度的“惯性”无处不在,形成“中国特色”:喂猪的,四个月就出栏;教书的,一学年就发了40篇论文;小学生考试落后,父母赶紧花大价钱去“培优”,分数非快速拉起不可;小孩子感冒生病,先锋系列抗生素“侍候”,恨不得一针下去,永不生病……

我忍不住要说:中国人,你怎么变得这么蠢?

(四)我的英语比你棒,但我要说,学英语真的很浪费

同类推荐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古典诗词精品丛书·元曲三百首》收录了三百首元曲精品诗词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又一座丰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曲”。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就充分肯定了元散曲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诱拐王爷:吃货王妃狠倾城

    诱拐王爷:吃货王妃狠倾城

    做一个稍稍贪吃一些的杀手,就有这么难么?!穿越前,她为贪吃饱受诟病,穿越后,她偏遭遇不停的填鸭式喂养,只为了能丰乳肥臀,尽显天家富贵。待她长发及腰面似银盆拐了王爷炫舞倾城,只是,花团锦簇下,在动地的渔阳鼙鼓声里,长刀所向,到底,谁更狠,谁更强?!
  • 索多玛的苹果

    索多玛的苹果

    在一次航海旅行中,少年御景风对一种名为“索多玛的苹果”的毒品紧迫不舍,与他一起参与整个事件的少女橘真绫也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了好奇与疑惑,与此同时,一连串神秘的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随后,令御景风更为惊讶的是,一个名为“STH”的神秘程序总是被人反复提起,而因追逐STH秘密而亡故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程序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和御景风从不愿意多提的身世有着怎样的联系?接下来的变故与转折,御景风和超级骇客杰比又该怎样面对?亦正亦邪的神秘少年御景风到底会路向何方?于索多玛城内幻化的苹果到底象征的是希望还是失望?一在劫数与结束来临之前一切已然开始……“苹果”在《圣经》中是智慧之果,但产于死海之滨索多玛城的一种苹果,却有着另外一种含义,即“空欢喜”与“失望的源泉”。面对离奇的身世、飘忽的爱情、忠实的友情以及人与人之问的狡诈争斗,少年御景风该何去何从?作者以独特的笔触细致抒发了一种独立、叛逆、迷茫而又坚定的少年情怀。
  • 子弹无痕

    子弹无痕

    赵林、武侯、程平会终于成长为特战队员。他们在坚守特战队员誓言的同时,也收获着爱情的喜悦。高考生吴铭因为特警学校没有女学员名额而苦恼。在大学里。徐文风对赵雪一见钟情,并为得到赵雪青睐努力改造自己。 刘欣竭力成全女儿孔圆圆与赵林的婚事,赵林之父牺牲真相浮出水面,赵林不得不经受事业与感情的考验。程平会与田蕊,事业与爱情之间必须作出选择。面对挫折,是逆风前行还是知难而退?老一辈武警人卸下肩上的枪交到下一代人手里。赵林、武侯等成长起来的武警人成为共和国安全屏障的中间力量。以徐文风、吴铭、马小宁为代表的新一代武警人,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共和国绿色舞台上,延续着前辈的信念和理想。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冤家

    冤家

    一个不肯嫁人的老姑娘,熬到三十多岁,依旧对男人不太感兴趣。她的理由是,她不喜欢男人。一个不想结婚的老男人,从十六岁起开始泡妞,一直泡到三十二。他的理由是,他实在太喜欢女人。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一个串线的电话,就这么狗血地相遇了,一个不愿嫁一个不想娶,可是生活,往往是由不得他们的。姚锦之总在想,初次见面,那个混蛋就敢收她一小时五百块!难道他是酒吧里做sex服务的工作者吗?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我读财富励志:人性的优点》是教人摆脱困境的一本书。作者从人生困然难题——忧虑入手,通过众多普通人的事例,发现负面情绪的原因,探索克服困扰的方法。该书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一经面试便深受欢迎,一直畅销不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