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04

第4章 代词篇(1)

(第一节)代词篇(上)

1.我(I)“我”位于《百词表》第1位。《后汉书》中“我”的概念有8个词:我、吾、予、朕、己、身、身自、愚。

《广韵·哿韵》:“我,己称也。”《说文·口部》:“吾,我,自称也。”张玉金先生(2006:46)认为代词“我”的起源要早于“吾”,在甲骨刻辞中“我”已比较发达,是唯一可以作主语、宾语和修饰语的第一人称代词。《诗经》中“我”共出现549例,而完全不见作代词用的“吾”;同时“吾”在《尚书》中也仅一见,《书·尧典上》“我其试哉”。又《尔雅·释诂》:“卬、吾、台、联、身、甫、余、言,我也。”《尔雅》释义以“我”为通名,想见“我”在上古是一个高频词。

《后汉书》中“我”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共391例,是全书使用最多的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法功能较为全面,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以及兼语。“吾”共360例,是全书使用频率仅次于“我”的第一人称代词。“吾”以用于主语为常,还可作宾语和定语,兼语的用法仅有1例。“吾”、“我”在《后汉书》中没有明显的格位区别,语法功能也与前期大致相同。分别举例如下:

(1)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皇后纪》)

(2) 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左周黄列传》)

(3) 今汉亦中绝,刘氏来归我,亦当立之,令尊事我。(《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4) 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董卓列传》)

(5) 待吾虽厚,其势必薄。(《郭符许列传》)

(6) 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7) 天不我与,复何言哉!(《吴延史卢赵列传》)

(8) 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冯异传》)

(9) 众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袁绍传》)

(10) 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11) 乐我纯德,腾踊相随。(《马融列传》)

(12) 哀吾孤之早零,信吾罪之所生。(《桓谭冯衍列传》)

(13) 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冯岑贾列传》)

(14) 论者以为吾子之功,于斯为重。(《吴延史卢赵列传》)

(15) 贾父来晚,使我先反。(《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16) 菲饥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恨。(《张曹郑列传》)

以上例(1)(2)“我”、“吾”作主语;例(3)至(5)作一般动词宾语;例(6)至(10)作介词的宾语,其中否定句中介词宾语“我”前置,而“吾”可以前置也可以不前置;例(11)(12)用作双宾式中的间接宾语;例(13)(14)用作定语;例(15)(16)作兼语。

“我”、“吾”是《后汉书》中使用最多的两个代词,二者都由上古汉语继承而来,关于上古汉语中“我”、“吾”的分别,前辈学者研究颇多。周法高先生(1990)认为:在先秦时期,“我”和“吾”都是常见的第一人称代词,“我”多用于宾语,“吾”则常用于主语和宾语,《论语》中“我”、“吾”分工较为显著。吕叔湘先生(1990)则认为:“吾”多作主语、定语,“我”则基本用于宾语。由于“我”在语音上的强势,周秦之际“我”已经扩展到“吾”的领域,秦汉后的口语里很可能已经统一于“我”,“吾”只见于书面语了。王力先生(1980:304)的观点是:“我”用于主语和宾语,“吾”用于主语和定语。当“我”用于宾语时,“吾”往往用于主语;当“吾”用于定语时,“我”往往用于主语。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语。

在《后汉书》中“我”的出现频率高于“吾”的频率,由此可见,“我”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另外,“我”和“吾”的语法功能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不但在使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可用于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吾”则主要用于主语和定语,用作兼语的更仅只有一例。同时“吾”的用法也在逐渐向“我”靠近。“吾”在先秦只有在否定句里才用于宾语,并且要前置,王力先生(1980:305)说“在任何情况下,‘吾’都不用于动词后的宾格。”《后汉书》中“吾”不仅在否定句中可以放在动词后,而且还出现在动词后作肯定宾语了。为了进一步弄清《后汉书》中“我”、“吾”的用法,我们与前期的《左传》、后期的《世说新语》中“我”、“吾”进行比较,和先秦相比,在《后汉书》中的“我”、“吾”,仍然主语多用“吾”,宾语多用“我”;但“我”却由处于定语的少数而渐趋于多数了。而到了《世说新语》里,“我”的使用频率已远远高于“吾”了。如果从定语的角度来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较之“吾”已开始渐处于优势地位,在比例上甚至超过了“吾”。这表明,很有可能在口语中“吾”已经有被“我”取代的趋势了。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出现“我曹”、“吾属”、“吾党”、“吾徒”的形式,可译为“我们这些人”,看似是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但是我认为在结构和意义上都与“我们”不一样。上古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有些人称代词是专用于单数的,如“朕”、“予”、“台”、“卬”,而“我”、“吾”则可以兼表单数和复数,具体是单数还是复数,则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需要根据意义来判断。从形式上看,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单复数是相同的。先秦时代,只有《左传》里有一个“吾侪”;汉代以后,有“属”、“曹”、“辈”、“等”,但都不是形尾;到近代汉语中,专表复数的形尾“们”才产生。我们认为《后汉书》中上述形式中的“我”、“吾”可以看作复数,而后面的“曹”、“属”、“党”、“徒”则可以看作是同位语成分。

(17) 我曹不活汝。(《列女传》)

(18) 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李王邓来列传》)

(19) 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蔡邕列传》)

(20) 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陈王列传》)

予:《玉篇·予部》:“予者,我也。”《后汉书》中代词“予”共28例,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21) 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济元元?(《张曹郑列传》)

(22) 万方有罪,在予一人!(《陈王列传》)

(23) 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蔡邕列传》)

王力先生(1980:303)认为“余”、“予”自古就是同音词,只是它们写法上有分别,“余”与“予”上古同属喻母字。《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胡厚宣先生(1981)说:“经籍古文作‘余’,今文作‘予。’甲骨文中‘余一人’皆作‘余’,是古文本来应作‘余’字,作‘予’者,乃假借。”又《说文》“余”字下段注:“余之引申为我,《诗》、《书》用予不用余。”可见在《诗经》、《尚书》中“予”已经相当普遍。而在《后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予”仅有28例,“余”无用例,“予”、“余”相对于先秦时期使用频率已大大降低。

朕:在西周前当是口语,自秦始皇后一直作为帝王专称。《后汉书》中共164例。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24) 朕甚忧之。(《光武帝纪》)

(25) 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明帝纪》)

(26)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光武帝纪》)

(27) 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孝和孝殇帝纪》)

例(27)为太后自称。这是皇太后诏,而且有三个这样的诏书,这应该是东汉的语料。

先秦时期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卬、余、予、台、朕”7个。《后汉书》中第一人称代词数目没有上古汉语多,没有“卬”、“余”、“台”,而“我”、“吾”则是最常见的,主要以“我”为主,以“吾”为辅,“我”、“吾”的语法功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可以自由地充任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吾”也可以充当动词的肯定宾语,二者的用法渐渐靠近,其它“予”、“朕”用例相对较少,这些也说明了“我”是当时口语中最活跃的人称代词。

己:《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刘宝楠正义:“己,即我之别称。”“己”出现较晚,大约《左传》、《论语》以后才广泛使用。“己”语法功能颇为完备,《后汉书》中共166例,多用于宾语,有127例,也可以用作主语和定语,并有兼语1例:

(28) 莽以宣不附己,欲不其子孙。(《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29) 舍之则臧,己所学也。(《崔骃列传》)

(30) 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皇后纪》)

(31) 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桓荣丁鸿列传》)

另有一“自”字,《集韵·至韵》:“自,己也。”杨伯峻、何乐士两先生(1992)认为“虽然也是表示己身,却以代词的意义作副词用,经常放在动词前面,它既不能作主语,纵使从句意来说是动词宾语,也一样在动词前,如‘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所以不列在代词内。”我们采用这种说法,认为上古“自”不是代词而是副词,但它又确有“己”的词汇意义。

(32)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坐党宪自杀。(《孝和孝殇帝纪》)

身:李白《寄韦南陵冰》“应为尚书不顾身”王琦辑注:“身,犹我也。魏、晋后多自称曰身。”其实“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但并不多见,如《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朱彬训纂引《释诂》:“身,我也。”魏晋以后“身”的人称代词用法渐渐多起来。何融先生在《谈六朝时期的几个代词》中对“身”的代词用法作了专门研究,并讨论了“身”用法的没落及其原因。《后汉书》中“身”出现447次,但作为代词用法的并不多,主要是强调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是某人亲自而不是别人发出的。用作主语、宾语:

(33) 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献帝纪》)

(34) 遵与孺卿日夜所争,害几及身者,岂一事哉!(《隗嚣公孙述列传》)

身自:共11例,都起复指主语的作用:

(35) 汝犯王法,身自取之!(《朱冯虞郑周列传》)

可见,“己”、“身”、“身自”不同于“我”、“吾”、“予”、“朕”,它们在句中相当于反身代词的用法,用来表示复指或是强调。虽然强调用法的时候很像是处在状语的位置上,这里我们暂把它看作主语,因为从《后汉书》的实际用例来看,它与主语的关系最密切,起强调复指主语的作用。

愚:《后汉书》中“愚”表自谦共44例,多用于“愚以为”的形式中,作主语:

(36) 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张王种陈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的表示“我”的概念的词与前期相比,没有产生新的形式。从总体上讲,一方面承袭了前代已有的用法;另一方面,部分词在语法分布和语法功能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我”逐渐取代“吾”,“身”代词用法的逐渐发展等。

2.你(You)

“你”位于《百词表》第2位。《后汉书》中“你”的概念下有5个词:汝、尔、若、子、卿。

汝:《小尔雅·广诂》:“汝,本作女。”《说文》释“汝”为水,后“汝”取代了多义词“女”中的人称代词义。《广韵·语韵》:“汝,尔也。”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汝”早在甲骨文中已使用。《后汉书》中“汝”共99例,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

(1)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皇后纪》)

(2) 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卓鲁魏刘列传》)

(3) 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马援列传》)

(4) 都护自来,王不以时迎,皆汝罪也。(《班梁列传》)

(5)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党锢列传》)

(6) 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窦何列传》)

(7) 汝曹皆应就食,急从此去。(《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8) 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董卓列传》)

以上例(1)作主语;例(2)(3)作宾语,可以是一般动词宾语,也可以是介词宾语;例(4)作定语;例(5)作兼语,《后汉书》中“汝”作兼语仅4例。《后汉书》中的“汝”绝大部分表示单数,但也表示复数,例(6)中“汝皆禁兵”中的“皆”证实了此“汝”表示复数;例(7)(8)“汝曹”“汝等”为“汝+同位语”的形式,作主语。

尔:《广韵·纸韵》:“爾,汝也。尔,义与爾同。”《经义述闻·大戴礼中·亦不可以忘》:“古者爾汝之爾通作尔。”《后汉书》中“尔”共60例,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9) 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独行列传》)

(10) 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光武帝纪》)

(11) 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12) 群公卿士,虔恭尔位,勠力一意,勉同断金。(《孝桓帝纪》)

(13) 咨尔庶士,迨时斯勖。(《文苑列传》)

(14)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15) 恐尔等目厌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尔”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如例(12)(13),此外也有像“汝曹”、“汝等”的形式“尔曹”、“尔等”,如例(14)(15)。

关于“汝”、“尔”的用法区别,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马建忠(1898)说:“代与语者,‘尔’、‘汝’两字,各次皆用。”胡适(1921)认为“汝”、“尔”有格位的分别,他在《尔汝篇》中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汝’为单数对称代词……用于主次宾次皆然;第二‘尔’为众数对称代词……用于主次宾次;第三‘尔’为偏次,位于名词之前,以示其所属。……第四‘尔’为偏次,位于代词‘所’字之前……”高本汉(1949)认为“汝”用于主格,“尔”用于宾格,他把“汝”拟为“ńio”,把“尔”拟为“ńia”。周法高(1990)认为汉语人称代词并不像高本汉说的那样整齐,主张采用“位”而不是用“格”来表示在句中的地位,周法高指出:“汝”绝少用于领位,“尔”常用于领位而“汝”则否,“尔”用于主位、宾位时,表示复数的机率比“汝”大。黄盛璋(1963)则认为“尔”没有格位的区别,但“汝”有格位的限制。赵世举(1990)反对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变格说”,认为人称代词大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包括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定语及兼语、同位语,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种格。

通过对《后汉书》语料的全部考察比较,我们认为《后汉书》中“汝”、“尔”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格”,但确实有句法功能上的分工,在用法上二者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所差异:“汝”经常用作主语、定语和宾语,偶尔用作兼语;“尔”则主要用作主语和定语,较少用作宾语,没有用作兼语的例子。同时,“汝”主要表示单数,“尔”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二者的不同还有一点,即当与第一人称代词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时,以用“汝”为多,可以“汝”、“我”搭配,也可以“汝”、“吾”搭配;而“尔”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否能代表当时的语言实际,尚待进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尔”出现了一例指示代词的用法,《郑范陈贾张列传》:“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尔”在先秦主要用为人称代词,郭锡良先生曾对先秦文献中“尔”作指示代词的情况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尚书》、《诗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十部典籍中“尔”作指示代词总共才9次。《百喻经》中“尔”用作人称代词21次,用作指示代词43次。《世说新语》中“尔”用作人称代词15次,用作指示代词40次。可见东汉魏晋时期,由主要用作人称代词逐渐转为既可以作人称代词又可以作指示代词,这是代词“尔”的一个重要变化。

“汝”、“尔”在《后汉书》中共出现159次,仅为“我”、“吾”总数(751)的27%。这可能是由于古人讲话较为注重等级观念,在表示对方称呼的时候常有尊称、通称、贱称之别。《后汉书》中“汝”、“尔”二字多是用于尊长对卑幼的称呼,平辈之间亦可用,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

“尔”在发展过程当中,逐渐产生了形体的分化,“尔”加“亻”为“你”。《玉篇·人部》:“你,尔也。”现文献中见到的“你”的最早用例多在唐朝人编的《北齐书》、《隋书》、《北史》等史籍中,如《北史·李密传》“共你论相杀事”,钱大昕按:“你,齐、隋人语也。”可见“你”最初有地域之限,到唐宋时期,“汝”、“尔”、“你”逐步形成了并用的局面。“尔”仍作为书面语存留了较长一段时期,但显然已是古语的书面残留。

若:《小尔雅·广诂》:“若,汝也。”《后汉书》中共9例,可以说是上古用法的遗留,其中作主语5例,作宾语4例,可作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

(16) 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

(17) 若二三子,可谓识去就之概,候时而处。(《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18) 若二子者,吾生友耳。(《独行列传》)

(19) 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若”,如是者可乎?(《袁绍刘表列传》)

(20) 解我缚,当以女珠妻汝,家中财物皆与若。(《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例(17)(18)“若”与数词连用构成复指短语作主语,并表示复数“你们”,余例均表示单数“你”。

子:共48例。大多作主语,作宾语7例,作定语仅1例。

(21) 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方术列传》)

同类推荐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哪个夫君是我的

    哪个夫君是我的

    她有绝世容貌倾国倾城,他有爱美之心人之常情,从此后,她便夜夜侍君寝。进入皇宫她别有目的,品性却懵懂善良率直坦诚,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心,爱上了拥有佳丽三千的他。发现心中那份爱,傻傻的向他表白,换来的却是他的不屑和深深的伤害。他只要她乖乖的做一个侍寝的女人。她懂了,明白了,他是尊贵的皇帝,不谈情只谈天下,只宠女人,却不爱女人。心破了,碎了!———————————————————————————————他一向温柔的手,此刻却紧紧的掐着她的细颈,残酷而无情的道:“朕想得到的,别人休想得到,朕得不到的朕就亲手毁了她!”她泛白着脸,呼吸困难,一字一句的道:“那你就毁了我吧!”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传说中的爱情,却不料一切都是虚幻。他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倾心相爱的女人,谁知道一切都是谎言和欺骗。他为了自己身为皇帝的尊严,为了那颗高傲的心,伤害她,报复她对他的欺骗。而她,用冷漠和无声,默默的反击着他带给她的痛和伤害!原来幸福和爱情也可以是假的!———————————————————————————冷千夜——宇日王朝的皇帝,面如冠玉,眸如漆星,冷然中带着阴郁,神态中带着一些慵懒,可是那波澜不兴的眼神用总是会让人不寒而栗,性子里却隐藏冷酷无情的一面。冷邵阳——宇日王朝的王爷,刚毅中带着几分不羁,性格桀骜不驯,对女人一向淡然的他,却独独的钟情与她。独孤月——身份神秘的他,潇洒不羁,快意恩仇,无牵无挂,在遇到了她以后心莫名的被紧紧的揪住。……男主根据剧情随时添加,一对一结局!————————————————————推荐狸的完结文:《暴虐将军妻》《霸道王爷温柔爱》《恶男的美女保镖》——————————————————————————————推荐好友文文:《一夜恩宠》淡漠的紫色《情惑妖郎》懒离婚<敢不爱我,整死你!>旱莲草+++++++++++++++++++++++++++++++++++++++++会员晓晴所做视频地址:?pstyle=1喜欢文的读者亲,请点击【推荐投票】【放入书架】【留言】支持狸,谢谢!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篇)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篇)

    这些名城中很多是千年古城,就能充分感受它们所敞发出来的历史人文气息,有着不朽的历史积淀,从而充实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体味历史文化的美与自然。走近它们,本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世界篇。,同时又具备现代城市的风情。中国篇从国务院近30年来公布的四批一百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遴选出50座最具特色的名城
  • 文化探谜

    文化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相公你真的死了吗

    那个糊涂的小女人是我娶来冲喜的吗?本来想着早点摆脱家里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他又多活了几日。他一跷,当然家里是一团乱了,当然他也可以看看哪些人心怀不诡。她还真是有手段,竟然得了当家的权,把那些个坏人给整治的服服贴贴的。他可不要错过她了,反正她是他明媒正娶的老婆,有什么关系?身边的花花草草还真是不少,只是怎么每个都有故事,什么要把死人救活?还有千年蛊王也来凑热闹,我的相公,怎么把别人当个宝啊!
  • 听音,河岸的最初端(全本)

    听音,河岸的最初端(全本)

    黑夜,灯红酒绿的光亮从身边的划过的风声中穿梭倒退,乌黑的街道上飞快奔跑着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她大口大口喘息着拼命往前跑去,周围的一切都不在她的眼睛里……银色的路灯、彩色的招牌、紫色的伞……那些从身边擦过的事物像流线似的飞快移动,看不见任何影子。她必须跑,拼命的跑!以最快的速度跑……身后那些穿着黑衣的男子们如果追上来的话,等待她的将会是地狱式的折磨!忽然脚下一痛什么东西绊在了踝处让她来不及反应就直接跌倒在了地面。挣扎着要从地面爬起来的时候忽然一个身影挡住了宛若玉盘般大小的圆月。敞开的衣领,阴柔的五官,高大的身影,散发着淡淡茶香的气息……站在眼前的这个绝美如罗马雕像里出来的男子像午夜的吸血鬼一般伸出手抚上她的下巴,黑色的西装将他的淡淡的气势衬的非常彻底:“姐姐……你逃什么……”
  •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主要介绍了熏制品、腊制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详尽,原料取材容易。《熏腊味食谱》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一学就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熏腊品,是学习制作熏腊品的极好参考书。
  • 婚姻保不住

    婚姻保不住

    “你以后要瘸了,你可以拿这个来要挟我照顾你一辈子,你有这个权利,毕竟这是我欠你的。”他摇头,“不,我只要你做回你自己,如果你觉得你欠我,就把这个承诺给我,做回你自己。”我暴怒:“为什么你非要我做回那个在酒精和香烟里迷醉的我,为什么要打破我的生活。”
  •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男人对女人一见钟情的是什么?身材?脸蛋?NO!是声音!一场爱情,就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萌生了……爱的很顺利,但是守护爱情的路很艰辛,只要蛋无缝,再多的苍蝇她也不怕!片段一:夏雪后怕的往下面看看,幸好没摔下去,那么长的楼梯,这一脚踏空,可就一滚到底了,还是在机场,这么多人看着,从此怎么面对人生啊!夏天听着动静,看到是自家的妹子,跟章鱼一样巴在一个男人的怀里,真是……夏雪回头,看着自己抱着一个男人,吓了一跳:“啊,对,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片段二:齐浩然不甘心的抓住夏雪“那男人有什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回头呢!”夏雪不耐烦的挥开齐浩然的手:“他哪都比你好,他是你比不了的男人,我这辈子就认定他了,我的男人用的着你评论吗,你刚还骂我,KAO,你竟然敢骂我……”夏雪生气的拖着齐浩然,一顿拳打脚踢,最后还不解恨的一脚将他踹到了喷泉池子里……”
  • 富同学穷同学

    富同学穷同学

    10年前,穷同学、富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10年后,他们一个穷得叮当响,一个风风光光的,为什么?穷同学有一堆靠不上的朋友,富同学不断整合人脉。穷同学总是很倒霉,富同学总有好运气。穷同学上班=养活自己,富同学上班=投资自己。穷同学将课本还给老师,富同学不断学习提升。危机时,穷同学怨天尤人,富同学趁势赚钱。穷同学朝不保夕,不敢退休,富同学35岁年轻退休。该书涉及理财的方方面面,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例,展示了清晰的财富路线图。如果,读者对未来还有期待,就请翻开本书,从现在开始,一切都来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