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20

第20章 名词篇(11)

(8) 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9) 又烧斧,使就挟于肘腋。(《独行列传》)

腕:《玄应音义》“两腕”注:“腕,谓手后节也。”《慧琳音义》卷一“两腕”注:“寸口前,掌后曰腕。”《后汉书》中“腕”4

例,如“扼腕”、“手腕”、“弱腕”。如:

(10) 前计抑绝,后策不从,所以吟啸扼腕,垂涕登车。(《隗嚣公孙述列传》)

拳:《慧琳音义》卷六十九“为拳”注:“五指合为拳。”卷四十三“把拳”注引《字书》:“拳,掌握指也。”即屈指蜷握的手。《后汉书》中“拳”除用于人名、地名及“拳拳”外仅3见,如“奋拳”、“拳捷”、“流星大如拳”。如:

-11

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羽檄先驰于前,大军响振于后,蹈流漳河,饮马孟津,诛阉官之罪,除群凶之积,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况厉熊罴之卒,因迅风之势哉!(《皇甫嵩朱俊列传》)

掌:《广韵·养韵》:“掌,手掌。”《慧琳音义》卷十二“抓掌”注:“指端为爪,指下为掌。”“掌”还可以指“脚掌”,如张衡《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跖。”《后汉书》中“掌”136见,多用为动词,用为名词义“手掌”仅12

例,搭配较为灵活,如:“股掌”、“掌文”、“仙掌”、“一掌”、“抵掌”、“拊掌”、“刻其掌”等。《后汉书》“掌”用为名词都表示“手掌”,没有表示“脚掌”的例子。用例如:

(12) 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隗嚣公孙述列传》)

(13) 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党锢列传》)

(14) 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吴盖陈臧列传》)

指:《说文·手部》:“指,手指也。”《急就篇》卷三“捲捥节爪拇指”颜师古注:“指,总谓众指也。”《后汉书》中“指”凡78

例,多用为动词,用为名词表“手指”义的有9

例,可见:“噬指”、“啮指”、“吞指”、“手指”、“指爪”、“一指”,也有“指”表示脚指1例。用例如下:

(15) 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方术列传》)

(16) 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独行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手”语义场相关成员一共有9

个,腕及其以上的“臂、肱、肘、腕”,腕以下的“手、拳、掌、指、爪”,“手”还可指整个上肢;其中“手”为主导词。

“手”是人体上肢前端的部分,但诸如“伸手、挽手、挥手”确实又是手臂的动作,“手”、“臂”的这种游移状态,和“脚”兼指踝关节上下两部分从道理上讲是一样的。但和“足”相比,“手”的地位稳定得多,“臂”根本无法排挤它。人们似乎更重视“大腿”和“小腿”的分别,而不太注意“大臂”和“小臂”的区别,“小臂”也不若“小腿”那样有习用的专称,上肢的划分似乎不够明确。现代汉语中,“大臂”多用于术语,“小臂”的称呼使用较少,“肱”仅仅限于“肱骨”、“肱股”中,口语中更多的是“胳膊”,“胳”、“膊”均不见于《后汉书》。

(第二节)生物体的组成部分(7)

24.腹(Belly)

“腹”位于《百词表》第49位。《后汉书》中“腹”的概念下仅2个词:腹、胃。

腹:《说文·肉部》:“腹,厚也。”段注:“谓腹之取名,以其厚大。”《说文》把“厚”作为“腹”的本义,我们表示怀疑。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应该是人类最早关注和认识的事物之一,身体词是语言中最为核心的词,几千年的汉语发展史中身体词一直保持其稳定性,且各民族语言中也都没有身体词借用的情况,“腹”当然也不例外;而“厚”是一种描绘事物的属性,是需要抽象思维加工才产生的结果。从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来说,对“厚”的认识显然更为复杂,因而我们认为语言中的“厚”,应该不会成为“腹”的得名之由。《汉典》认为“腹”是后起形声字,初文应是“畐”字,象人腹部之形。我们认为这才符合人类认知的特点。

“腹”的本义应为躯干的一部分腹肚。朱骏声《通训定声》:“腹,脐上下两旁也。”《集韵·屋韵》:“腹,身中。”《玄应音义》卷八十四“腹”注引顾野王云:“腹,所以容裹五脏也。”文献中“腹”还可用于动物,如《诗·鲁颂·》“牡马”毛传:“良马腹干肥张也。”孔颖达疏:“腹,谓马肚。”现代“腹”通称为肚子,且一般限于指人,表示介于胸和骨盆之间的部分,有时可特指胃,如腹胀有时候就是指胃胀。《后汉书》中“腹”除表内心的“腹议、腹诅”和大量表亲信义的“心腹、腹心”的引申用法外,表示肚子或胃义共34。从指称对象上看,多用于人,同时指称动物有2例,见“黄牛白腹”、“葬江魚之腹”;从语法上看,多与动词搭配,如“鼓腹、遗腹、满腹、量腹、破腹、抚腹、出腹、腹痛”,也可与名词搭配,如“要腹、口腹、腹背、腹中、腹上”等。略举一二:

(1) 又有疾者,诣佗求疗,佗曰:“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方术列传》)

(2) 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李杜列传》)

-3

臣闻勇者不逃死,智者不重困,固不为明朝惜垂尽之命,愿赴湘、沅之波,从屈原之悲,沉江湖之流,吊子胥之哀,臣功臣苗绪,生长王国,惧独含恨以葬江鱼之腹,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邓寇列传》)

根据语境,我们便可判定,上例(2)“腹中闷”、例(3)“葬江魚之腹”中的“腹”都是指的胃。

胃:《释名·释形体》:“胃,围也,围受食物也。”《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考察先秦文献,“胃”可用于动物也可用于人,如《礼记·内则》:“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鹄、鸮胖、舒凫翠、鸡肝、雁肾、鸨奥、鹿胃。”《韩非子·喻老》:“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后汉书》中“胃”出现22

次,除15例表示星宿、1例通假“谓”和1例用为神兽名“胇胃”外,共5例为本义,可见“羊胃、肠胃、胃中、帝室王公之胃”,这些用法基本沿袭前代。如:

(4) 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刘玄刘盆子列传》)

(5) 自帝室王公之胃,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穑,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这里要提一下“肚”,《集韵·姥韵》:“肚,胃也。”王凤阳先生(1993:130)认为“肚”是“胃”的民间后起说法。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汉语中这个义项还保留在口语里,读为上声,如猪肚、牛肚,且仅限于动物,而“胃”则只用于人;同时“肚”也指“腹”,读为去声,常通称为“肚子”,用于人。“肚”在《后汉书》中未见,先秦也不见用例。据吴宝安(2007:52)考察,西汉文献中仅刘向《列女传》“凹头深目,长肚大节”这一孤例。我们对西汉以后文献中“肚”的用法进行了简单的考察:东汉魏晋时期,在《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这些口语性较强的医籍和杂记中“肚”鲜有出现,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西京杂记·卷二》:“鹿肚牛肝各一。”唐宋开始使用渐趋频繁,并可进入诗词用语,如孟郊《择友》:“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柳永《木兰花令》:“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后“肚”双音化为“肚子”,尤其在明清使用广泛,我们随机对明清小说中“肚子”的出现频率进行了调查,发现《水浒传》4例,《西游记》18例,《红楼梦》28例,《三言》33例,其组合形式自由多样,可与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搭配,如:满肚子、揉/腆/饿着肚子、放/破开肚子、溜/吞下肚子、肚子疼、大肚子、雪白肚子、小肚子、娘肚子、狗肚子、井肚子、肚子里、肚子上、我的肚子、一肚子等,与现代汉语基本无异,唯一不同仅在于表腹义的“肚子”现代汉语中似乎只用于人,不再有“狗肚子”、“井肚子”之类的说法,且用音调跟用于动物的表胃义的“肚子”区分开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一个新词在产生之初,由于语言社团的“喜新厌旧”和口语的惯性,使其可能狂扫该语义场中其它词的领地进而发生替代,但当常用性和普及性提高以后,随着语言系统内部的自我规约调整,会逐渐和该语义场中的其它词协调分工,以明确各自的语用范围和组合形式。

小结:《后汉书》中“腹”语义场只有“腹、胃”2个成员,“腹”主要表示“肚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指“胃”。先秦时期,特指鸟或是牛胃专名的“嗉(膆)、肫(胗)、嗛、肶(膍)、胘”,及表肚腹前部的“胪、肤”均未在《后汉书》中出现,只在后世的一些特殊领域鲜有用例,已逐渐成为古语词或以词素的形式而保留在词汇系统中了。

25.颈(Neck)

“颈”位于《百词表》第50位。有关“颈”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后汉书》中“颈”语义场的成员有:颈、领、项、脰。《后汉书》“颈”语义场中,“颈”是最常用的,是该语义场的代表词。较之先秦文献,“脰”使用比例急剧下降,仅1例,“领”仍是该语义场的重要成员,同时“项”使用频率却有所增加。

颈: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重要器官。《广雅·释亲》:“颈,项也。”《庄子·马蹄》“喜则交颈相摩”陆德明释文:“颈,领也。”《后汉书》中“颈”25见,全部表示颈部,可单用,也可与名词、动词搭配,其中和名词组合仅“虎颈”1例;而尤以和动词组合为常,如:延颈8、刎颈4、系颈、交颈、加颈、屈颈、抱颈、沾颈、县颈、钩颈。从历时的角度看,既沿袭了先秦固有的用法,如先秦就已经出现的“延颈、刎颈”,同时构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颈”前面的动词愈加形式多样,如《后汉书》中新出现的“屈颈”、“沾颈”、“加颈”。用例如:

(1)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班梁列传》)

(2) 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窦何列传》)

(3) 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列女传》)

领:《说文·页部》:“领,项也。”《后汉书》中“领”232见,多用为动词,表示“治理、统率、兼任”,表示颈部的比例还不到4%,与先秦相比,“领”表颈部的使用频率正逐渐减少。《后汉书》中“领”和动词搭配仅见“引领”这一形式,有5例,此外和名词搭配“腰领”、和形容词搭配“项领”各1例。如:

(4) 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班彪列传》)

(5) 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窦何列传》)

-6

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宦者列传》)按:此例中“项领”并非同义连用的并列式复合词,而义为肥大之颈,是偏正式的复合词。如《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其大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项:《说文·页部》:“项,头后也。”《释名·释形体》:“项,确也,坚确受枕之处也。”《后汉书》中“项”多用于姓氏或地名,表示颈部仅4例,和形容词组合的有“强项”,表示硬脖子;和名次组合的有“项背”、“项髻”,其中“项髻”义为在颈上的后髻,这里显然“项”表示颈的后部。如:

(7) 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杨震列传》)

(8) 项髻徒跣,以布贯头而著之。(《南蛮西南夷列传》)

脰:《公羊传·庄公十二年》“绝其脰”何休注:“脰,颈也,齐人语。”可见“脰”很可能是一个方言词。“脰”在《后汉书》中仅1例,见《马融列传》:“脰完羝,介鲜。”这里“脰”用如动词,表示击中颈部。考察《搜神记》、《世说新语》,均没有发现“脰”的用例,从历时来看,“脰”呈现逐步隐没之势。然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一些汉语方言特别是闽方言中发现一丝印迹,如莆仙地区有“挂脰”一说,表示主人把红包挂在孩子颈上,泉州方言有“摇头拌脰”之说等,均为古语词在现代方言中的遗存。

关于“颈、领、项、脰”的辨析,很多学者作过研究,基本观点是:浑言之,这些词都表示脖子,析言之,则在指称对象、方言、来源等方面有区别,具体“领”指脖子,“颈”指脖子前部,“项”指脖子后部,“脰”则是一个方言词。其中王力先生(1980:567)认为汉代以后“颈”普遍用来表示脖子;管锡华先生(2000)认为“颈”、“项”在《左传》时代有指脖前、脖后的分别,但战国以后二者单用或组合都有指脖子的用例;龙丹(2007)从认知和词源的角度分析,指出先秦“颈”表脖子前部,很可能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中认识产生了偏差,将隐含在情理、习惯中的“前部”义强加到“颈”上造成的,“颈”和“项”的区别可能不在于前后位置而取决于长短。至于具体的分析过程,各相关文献论证详尽清晰,这里我们不再展开。结合《后汉书》中的语言实际,我们发现,除了“项”能清晰地反映出可以表示脖子后部外,其余“颈、领、脰”基本上都通称脖子,没有什么区别或是突出强调的地方,只是由于语言习惯,而有各自不同的惯用搭配,如“延颈”、“引领”都表示伸长脖子。

同时,咽喉为颈部器官,有时候也能指代整个颈部。这里我们并不把其看成“颈”语义场的成员,我们认为颈更多的是从身体外部构造上来划分的,而咽喉更多的从身体内部功能上划分的,当喉指代颈部时,可以理解为涉及语用相关,而语义上仍侧重于位于颈部的喉部。事实上在郑张尚芳先生《华澳语言比较三百核心词表》(征求意见稿)中专门有“喉”,居92位。《后汉书》中属于“喉”语义场而临时表示颈部的有“亢、咽、喉”3个词,其中“亢”表示颈部有1例,见《隗嚣公孙述列传》“士至投死绝亢而不悔者矣”,“绝亢”同“绝脰”,“咽”表示颈部2例,如“被矢贯咽”、“扼其喉咽”,另“喉”有3例,如“刎其喉”、“扼其喉”、“揣其喉”,《汉书·扬雄传下》还曾见“扼其咽,炕其气”,这里“喉咽”、“喉”、“咽”只是表达的多样化,都表示颈部,但我们仍然可感觉到其侧重于指喉部的位置;且与之搭配的动词特点较为明显,多为“扼、揣”之类,形式较为单一。

此外,“颉、据”在先秦和西汉都属于“颈”语义场,如《汉书·扬雄传》:“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蠼以连卷”索隐:“张揖曰:‘据,直项也。’”而在《后汉书》中“颉、据”均没有表示颈部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颈部在口语中普遍通称为“脖子”。“脖”最初见于《黄帝内经·灵枢》“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这里“脖胦”表示的是“肚脐”。大约到了元代,《全元散曲》中可见3例,均为“脖项”连用,如杨果的套数《仙吕·赏花时》:“瘿累垂脖项,一钩香饵钓斜阳。”而《全元杂剧》由于口语性更强,用例激增至43例,可见“脖子、脖项、脖颈”,其中“脖子”就有22例,如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休言语,但开口脖子上则一刀!”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白的是那脖颈,黑的是那头发。”此后,“脖子”广泛应用于明清小说,当然“脖”也可以单用,如《红楼梦》:“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到了晚清,还可见“脖儿”,如《镜花缘》:“百果仙子道:‘那位嘴上无须,脖儿长长,脸儿黑黑,行动迂缓倒象一个假道学,仔细看去,宛似龟形,莫非乌龟大仙么?’”现代口语中更常见“脖子”,有些方言也称“脖儿、脖儿梗、头颈、颈子、颈扛”等。

小结:《后汉书》“颈”语义场包括4个成员“颈、领、项、脰”,其中“颈”所占比重最大,是该语义场的代表词;虽然表示喉部的“亢、咽、喉”在《后汉书》中有以局部代替整体、指称整个颈部的用法,我们仍将其看作是“喉”语义场成员在特殊语境下的临时用法;同时先秦可见的“颉、据”在《后汉书》中已经不用来指称颈部。现代汉语中,“脖”已在口语中逐渐替代了“颈”和“项”,而“颈、项”一般不再单独使用,仅作为构词语素出现在复合词中,“领”则词义转移,多表示衣领,“脰”也成为了古语词,仅在保存许多古汉语特色的闽方言中依稀可见。

(第二节)生物体的组成部分(8)

26.胸(Breasts)

“breast”位于《百词表》第51位,可对应汉语中的“胸、乳房”。胸位于颈和腹之间,乳房位于雌性哺乳类的胸部或腹部,当指称对象为人时,胸部有时候也可以特指乳房,如“隆胸”即为“隆乳”。因此我们将“乳”也纳入“胸”语义场一起讨论。

同类推荐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手穿越:江山美人不可兼得

    杀手穿越:江山美人不可兼得

    任务中被叛徒算计,选择同归于尽。死后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位被堂姐害死的人身上。父母双亡,从娘胎里就中毒,身世扑朔迷离,看不清真相,怎样才能寻找出?又是谁在引导着她,有什么目的,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亮剑精神:企业员工战斗力训练读本

    亮剑精神:企业员工战斗力训练读本

    打造英雄团队,打造现代企业中的“独立团”,打造“职场英雄”的精神法则。亮剑精神——最卓越团队与人才的成功法则。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用亮剑精神激励员工——竞争中谋求生存,困难中寻找机会,绝望中创造希望。
  •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感悟和融合 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叛逆和忏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妻乃彪悍

    妻乃彪悍

    号外号外,百花宫宫主被人迷X了!此八卦流言一出,横扫江湖…传闻百花宫宫主风流成性,宫内除了他自己之外皆为女子。传闻百花宫宫主美艳如妖,所到之处经常引起交通堵塞,场面混乱,一度失控。传闻百花宫宫主不仅留恋女色,甚至是男色,又人称或有断袖之癖。传闻百花宫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处。只是,是谁色胆包天的迷X了江湖第一艳公子?是谁?究竟是谁?号外号外,龙门镖局老大终于归西,留下孤女一名,老弱病残无数,成为天下第一富城栖霞城最穷住户。传闻龙门镖局老板烈云龙早年丧妻,终生未再娶,只有一女,烈飞烟。传闻此女自小胆小,唯一擅长的就是哭,充分说明了一个亘古真理,女人是水做的。传闻烈云龙死前的唯一愿望便是希望看到龙门镖局后继有人,随之便有了后来的事情。传闻龙门镖局开创两百多年,即将在这一代凋零,一个弱女子如何支撑一个镖局?其实,事情是这个样子的…一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小姐,柔弱爱哭,一个是二十一世纪警局的无敌霸王花,强势牛x,灵魂转换,人生逆转…片段一“西陵万水!原来是你干的好事!”男人咬牙切齿,面容扭曲。“哥…哥!冷静!冷静…你听我解释,听我解释啊!我也是为了侠义,那时候嫂子真的哭的好可怜,你知道我一向具有侠义之心…啊!”女人的话未说完就惊叫起来,好不凄惨,“西陵千山你谋杀亲妹啊…”片段二“你…你你你这个该死的女人我终于找到你了!”男人气急败坏的看着眼前一脸茫然的女人。“我?你确定是我?可是,我不认识你啊!”女人无语又无奈,手已经握紧了腰侧佩戴的特制警棒,确切的来说是一根木棒。“你无耻!四年前,你你对我做了那种事…一夜风流之后现在居然想抵赖?”男子又是气又是恼又是怒,一张灿若桃花的脸已然有些扭曲。“什么事?”女人依然一脸茫然。“你夺走了我的第一次,你要负责!”男人终于低喝出声,俊脸爆红,也不知是气得还是羞得。“噗!我眼瘸了竟然对你…你个不男不女的死人妖在胡说八道什么!”女人气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棒子过去,看着晕倒的男人那张脸时这才恍然大悟,这…这人不是…片段三:“小姐,外面来了几位公子都要见你…”小丫鬟跑进来,清秀的水眸中满是震惊之色。“见我?谁啊?”女人正躺在太阳下睡着懒觉,有些漫不经心。“就,就是…盟主大人,城主大人,霸王寨寨主大人,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