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16

第16章 名词篇(7)

小结:《后汉书》“油”语义场中,“膏”的具体使用情况比“脂”要显得完备,但从同时期的文献来看,“膏”、“脂”用法基本类似,不分上下;“油”大概在东汉进入“油”语义场,《后汉书》作为正史,反映的“油”的用法较为有限,但“油”在口语中非常活跃,表现出后来居上之势;“腴”、“泽”表示油脂义用例较少,后世“腴”更多的用为形容词,表示肥,而“泽”表示化妆用的油脂义也渐趋隐没。我们设想,“油”、“泽”之所以进入“油”语义场,是否跟二者都可表示光润、光滑义有关系呢?词语的理据联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油的形态特征,这种性状与事物之间的联想为“油”、“泽”表示油脂义创造了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后汉书》中“油”、“脂”、“膏”、“腴”、“泽”多有同义连用的形式,如:膏腴6、脂膏2、膏泽2、脂油、脂腴、脂泽,可以表示油脂本身或是用作比喻用法,在这种情况下,其各自差异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时候表示的是一种泛指。

9.卵(Egg)

“egg”位于《百词表》第33位,可对应汉语中的“蛋”、“卵”。《后汉书》中“卵”的概念下仅有2个词:卵、子。

卵:《小学搜佚·考声三》:“卵,鸟子未分也。”《文选·钟会〈檄蜀文〉》“去累卵之危”吕向注:“卵,鸟卵也。”《后汉书》中“卵”共10例,其中“累卵”6见,余如“大雀其卵如瓮”、“覆巢破卵”等,基本上都指“鸟卵”。《后汉书》中不见“蛋”。“卵”最早见于先秦古籍中,如《国语·鲁语上》“鸟翼卵”,而“蛋”的出现则要晚得多。游修龄先生考察了百部古典名著中的“卵、蛋”的使用情况,发现“卵”有1/4出现在宋以前的文献中,而“蛋”则基本集中于明清小说中。由此他认为“卵”是早期的书面语,而“蛋”原是流行于南方的口语,后随着宋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借白话小说的流行,才逐渐而成为书面语的。到现代汉语中,“卵”的语义范围有所调整,仅用于虫卵或是生物学上的术语,而“蛋”则对“卵”作了一些历时替换,如“鸟卵”今称之为“鸟蛋”,“鹄卵”今称之为“鸭蛋”;但在某些古语残留较多的方言中,仍有称“卵”不称“蛋”的,如温州话,鸡蛋叫“鸡卵”,蛋壳叫“卵壳”,蛋黄叫“卵黄”,蛋炒饭叫“卵饭”,茶叶蛋叫“茶叶卵”等。

子:“子”也可以用于表示动物卵。《后汉书》中有“鸡子”10例,表示鸡蛋,如《天文志》:“八月丁未,有流星如鸡子。”“子”表示卵,古籍中还可见“鹅子”、“鸭子”,如《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孔颖达疏引晋郭璞曰:“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齐民要术·养鹅鸭》:“内瓮中,浸鸭子,一月任食。”诸如“鸡子、鸭子、鹅子”这种称法,除了再一次证明它们是由鸡、鸭、鹅所产之外,能指接近于零。现代汉语中还有“鱼子、蚕子”的说法,表示鱼卵、蚕卵。

小结:《后汉书》中“卵”语义场下只有“卵”、“子”两个成员。而到了现代汉语中,我们更常见的是“蛋”。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似乎蛋比卵、子要大,同时“蛋”多用于禽类,而“卵”多用于虫类,“子”则一般为固定习惯搭配。

10.角(Horn)

“角”位于《百词表》第34位。《后汉书》中“角”的概念下有3个词:角、、觟。

角:《说文·角部》:“角,兽角也。”甲骨文“角”即角的象形,本义当作兽角。古人在捕获野兽以后,常食其肉而用角作弓、饮器或是吹器,我们从以“角”取义的词可管窥一斑,这些词在使用之初都与“角”相关,如“”,《说文·角部》:“隿射收缴具。”朱骏声《通训定声》:“,以角为之。”又“觳”,《说文·角部》:“盛觵巵也。一曰射具。”唐兰先生(1981:96)认为:“觳即经典习用之‘角’,为酒器之巵,其变则又为量器之斛也。上古器用未周,或以兽角为酒器,故后酒器之名,多从角,如觚觛觞觵皆是。”又“”,《说文·角部》:“羌人所吹角屠,以惊马也。”段注:“,羌人所吹器名,以角为之。”可见角应该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材料。《后汉书》中“角”154见,表示兽角仅13例,如“犀角、蜗角、五角羊、筋角、肉角”,余多表示星宿之一的角星、术数中的风角、额角、号角、角落、角力或用于人名等。

:《说文·角部》:“,角也。从角,乐声。张掖有得县。”《后汉书》中“”1例,见于地名“得”。

觟:《说文·角部》:“觟,牝牂羊生角者也。”《后汉书》中“觟”1例,见于复姓“觟阳”。

小结:《后汉书》中“角”语义场下只有“角”、“”、“觟”三个,其中“”、“觟”不表示本义,仅用于地名和姓氏,而“角”的义项较丰富,表示兽角只约占8%。在现代汉语中,“”、“觟”已不见,“角”一直沿用至今,凡动物角或是像角的东西都用“角”或由“角”组成的复音词表示。

11.尾(Tail)

“尾”位于《百词表》第35位。《后汉书》中“尾”的概念下有4个词:尾、旄、翘、纛。

尾:《说文·尾部》:“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后。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

段注:“尾,为禽兽之尾。”本义为动物之尾,甲骨文中像人的臀部有尾饰,其人形是为了体现尾巴而加的,并不表示人的尾巴。《后汉书》中“尾”表示尾巴共26例,用于鸟兽鱼类,可见“翟尾、燕尾、鹖尾、马尾、狐尾、貂尾、鱼尾”等,同时“尾”还有引申义的用法,表示末端,如《西羌传》“奔救首尾”。又《字诂·尾》:“今俗谓尾曰尾巴。”《后汉书》中不见“尾巴”的用例。

旄:《玉篇·部》:“旄,旄牛尾也,舞者持。”《左传·襄公十年》“而赐之骍旄之盟”孔颖达疏:“旄,谓尾也,共旌旗之用,故其字从旌旗者,旌旗行而从风偃也。”可见“旄”表示文舞所执或施于幢旌之端的牦牛尾。《后汉书》中“旄”用于此义有14例,多见“旄头、羽旄”。

翘:《广韵·宵韵》:“翘,鸟尾也。”《广雅·释言》:“翘,尾也。”《后汉书》中“翘”表示尾有2例,其中《班彪列传》“发皓羽兮奋翘英”,李贤注曰:“翘,尾也。”另一例见《舆服志》“民或谓之鸡翘”。

纛:《尔雅·释言》“纛,翳也”陆德明释文引蔡伯喈云:“纛,以旄牛尾为之,大如斗,在左马轭上,所谓黄屋左纛。”《后汉书》中“纛”2见,《舆服志》“黄屋左纛”、“左纛以牦牛尾为之”。

小结:《后汉书》中“尾”语义场下,“尾”表泛称,可直接构成“动物名+尾”的格式;“旄”、“翘”作为专名分别表示牦牛尾和鸟尾,而“纛”则是用牦牛尾制成的葆幢。其中“尾”是代表词。

(第二节)生物体的组成部分(3)

12.羽(Feather)

“羽”位于《百词表》第36位。有关“羽”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后汉书》中“羽”的概念下有5个词:羽、毛、翮、翟、髾。羽:《说文·羽部》:“羽,鸟长毛也。象形。”《后汉书》中“羽”共148见,除用于人名、地名和乐名外,余122例均表示鸟的羽毛,可指鸟羽本身,也可表示羽饰。从组合上看,多和名词搭配,如:羽林69、羽盖6、羽旄4、毛羽4、羽孽4、羽虫3、羽书3、羽翮3、羽毛3、羽檄2、冠羽、羽矛、羽族、羽群、羽骑、羽衣、陵霄羽、鸡羽;也与动词搭配,如:被羽2、飞羽、拂羽、藏羽;也与形容词搭配,如:析羽、羽析、翠羽、皓羽、华羽、珍羽,这些组合形式基本沿袭秦汉用法。

毛:《说文·毛部》:“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后汉书》中“毛”共64见,语义较为复杂,除用于姓氏、专名外,可表示鸟、兽、人、植物上的毛状物,其中有7例表示鸟羽,如“鸿毛2”、“轻毛毼鸡”、“以翡翠为毛羽”等,可见,“毛”的义域较大,但表示鸟羽时,“毛”在使用频率、组合能力上远远还不及“羽”。

翮:《广韵·麦韵》:“翮,鸟羽也。”《后汉书》中“翮”4见,多和“羽”连用,“羽翮”3见,余1例“戢翮”中,“翮”借指翅膀,以局部代整体。

翟:原指长尾山鸡,也可表示翟羽,《诗·邶风·简兮》“右手秉翟”毛传:“翟,翟羽也。”《后汉书》中“翟”指翟羽1例,见《舆服志》“插翟象镳”。

髾:本指发梢,也可以表示旌旗上垂挂的羽毛。《后汉书》中“髾”1见,《马融列传》“曳长庚之飞髾”李贤注:“髾即旌旗所垂之羽也”。

《后汉书》中“毛”虽已经进入了“羽”的语义场,有义域扩大的趋势,但表示鸟羽还是“羽”位于优势;而“翮”、“翟”、“髾”用例较少,其中“翮”多与“羽”连用,“翟”、“髾”表示羽仅各1例。显然,《后汉书》“羽”语义场中,“羽”是代表词。

值得一提的是,《后汉书》中“羽毛/毛羽”、“析羽/羽析”这两对同素异序词,从使用频率上看,似乎势均力敌,处于并存状态,这里我们并不以为它们一直在凝固融合而到现在还没有成为词。事实上,魏晋时期双音词的数量正不断增加,形式也愈趋多样,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而“羽毛/毛羽”、“析羽/羽析”这两组正逆序的同时并存,更说明了人们是有意识构造的,它们是中古时期词汇复音化的体现。那么在后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为什么“毛羽”、“羽析”被淘汰,而“羽毛”、“析羽”却留存下来了呢?这里若依《广韵》“羽”为上声,“毛”为下平声,“析”为入声,显然不符合在同素异序的选择上通常起决定性作用的调序原则,我们认为在这两组词的自然淘汰上更多的依赖于语义调节,这一时期“毛”表义范围扩大,可兼指人兽毛发和鸟羽,而“羽”表义范围较小,“羽毛”符合小名冠大名的构词趋势;至于“析羽/羽析”,据我们的考察,“羽析”似乎是《后汉书》中的个例,早在《周礼·春官·司常》中已见“全羽为旞,析羽为旌”,显然“全羽”和“析羽”是相对应的,“析羽”作为一个偏正结构,存在一个语义重心的问题,很自然地“析羽”更容易被接受。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羽”、“毛”的历时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羽”、“毛”二者分工明确,“羽”指鸟羽,“毛”指人兽的毛发,《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整个先秦时期,尤其在“羽”和“毛”对举的句子中,区别很明显。

(1) 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齿、革、羽、毛,惟木。(《尚书·禹贡》)

(2) 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周礼·天官冢宰第一》)

(3) 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韩非子·说林下》)

两汉魏晋时期,我们选取了《史记》《论衡》《三国志》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发现“羽”继续明确地表示鸟羽,而“毛”除了可以表示人、兽的毛发,一些本来要用“羽”的地方偶尔也可以用“毛”。

(4)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史记·滑稽列传》)

(5)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论衡·超奇》)

(6) 平原太守刘邠取印囊及山鸡毛著器中,使筮。(《魏志·方技传·管格传》)

可见,“毛”的义域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而且《后汉书》中还出现了“毛理”这样新的形式,见《儒林列传》:“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毛”的组合能力也有了提高。大体看来,这一阶段,表示鸟羽在使用频率上还是“羽”位于优势,“羽”语义场还是“羽”占主导,但不可否认的是,“毛”已经进入了“羽”的语义场。

而在《世说新语》中,“羽”只l见,用于人名,“毛”单用则有5次,既可表示人兽的毛发,也可表示鸟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连本来用鸟羽做成的“羽扇”也称作“毛扇”。

(7)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世说新语·巧艺》)

(8) 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世说新语·容止》)

(9)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世说新语·言语》)

在南北朝时期,“毛”开始渐趋活跃,另如《文选·木华〈海赋〉》“毛翼产”,张铣注:“毛翼,鸟族也。”这里“羽翼”变成了“毛翼”,在这个“羽”作为固定语素的双音词“羽翼”中,“羽”被“毛”置换了,足以表明“毛”对“羽”的用法的渗透,虽然在以后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毛翼”不再使用,但也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毛”在适用对象、搭配能力上的活跃性。

总的说来,中古时期“羽”语义场中仍然是以“羽”为主导,但“毛”有义域扩大的明显倾向,较先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毛”在用词搭配上表现出了新的活力,处于发展阶段,“毛”似乎已开始逐步进入“羽”语义场的中心位置。

近代,我们也选取了一些口语性较强的文献进行了粗略的考察,统计数据表明,唐宋元时期是“毛”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已与“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尽管“毛”在使用频率上还不占优势,但其组合能力和语法功能都不断提高,并有赶超“羽”的趋势。“毛”开始更多地替换“羽”进入一些由“羽”组成的复合词或常见词组中,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毛扇/羽扇、毛翼/羽翼”外,另有:翠毛/翠羽、金毛/金羽、鹤毛/鹤羽、翎毛/翎羽、锦毛鸳/鸳鸯羽;同时“毛”产生了一些新的组合形式,如:孔雀毛、凤毛、鸱毛、鹅毛、鸿毛、绿毛、毛翎等;在语法功能上,“毛”具有较强的入句能力,可以作主语或是宾语,如下例,而“羽”则通常位于偏正短语或并列短语中,几乎不见其它用法。这势必引起进一步的竞争。

(10) 鱼行水浊,鸟飞毛落。(《五灯会元》)

-11

忽见水中苍鸭戏,小鸭入水任漂流,鸡在岸边相顾望,徘徊呼唤不回头,眼欲穿兮肠欲断,整毛敛翼志悠悠。(《全元杂剧·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到了明清时期,“毛”在“羽”语义场的优势已表现出来,它在文献中的使用率明显高于“羽”,而且“毛”的构词能力进一步加强,如:毳毛、鸡毛掸子、鸭毛、雀毛、紫毛公鸡、花毛、苍毛、白毛、毛色等,这些词(组)有的一直沿用到现代,同时还有很多单用的例子,略举一二:

(12) 忽听鹔连鸣两声,身旁飞出一鸟,其状如凤,尾长丈余,毛分五彩。(《镜花缘》)

(13) 此鸟名“山鸡 ”,最爱其毛,每每照水顾影,眼花坠水而死 。(《镜花缘》)

此时“毛”已基本完成对“羽”的替代,这里指大势而言,房德里耶斯(1992∶215)说过:“新词不一定都把原存者赶走,人的心理会适应同义词和对似词的存在,一般给它们派上不同的用途。”事实确实如此,由“羽”所组成的复合词仍在大量使用,这些词多是一些被沿袭下来的固定用法,如:羽衣、羽葆、羽旌、羽盖、羽翼、箭羽等。在我们所考察的《东度记》、《红楼梦》、《镜花缘》中,“羽”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固定格式里。

现代汉语中,多使用“羽毛”这一双音形式,口语中单用多用“毛”,“羽”则降格为语素,用于双音词或成语中。

关于“羽、毛”的历时替换过程,王彤伟先生(2007:190)认为汉末三国时期二者并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毛”排挤“羽”成为“羽毛”范畴的基本范畴词,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至于“毛”替换“羽”并最终优胜的原因,除了王先生所提的两点(鸟身上本来大片羽翼及细小绒毛并存的事实及受“羽毛”连用的感染),我们还补充一点,由于“毛”不断产生新的组合,具有更强的语用能力,口语色彩较浓,而“羽”则多承袭固定搭配,使用渐趋僵化。于是在语言实际中,“毛”逐渐义域扩大进入“羽”语义场并进一步占据中心位置。

小结:《后汉书》中“羽”语义场成员基本源自先秦,从使用比例和组合搭配上看,“羽”在本语义场中扮演主要角色,“毛”虽有义域扩大的趋势,但《后汉书》中“羽”仍是所有表示这一概念的基本词。南北朝以后,“毛”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羽”语义场的中心,“羽”语义范畴中“羽”占主导的局面开始改变,在经历了中古的发展壮大、宋元时期的白热化竞争之后,到明清时期“毛”逐渐排挤了“羽”而成为“羽”语义场的代表词,这种格局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

13.毛(Hair)

“hair”位于《百词表》第37位。相对于“feather”偏于飞禽类而言,“hair”更多是指人、兽身上的毛发,应与汉语的“毛”相对。

毛:在核心词“羽”中,我们已经知道,《后汉书》中“毛”的义域较大,除可表示鸟羽外,大多数表示人、兽身上的毛状物。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这样的用法,《国语·齐语》“班序颠毛”韦昭注:“毛,发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山林,其动物宜毛物”郑玄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在《后汉书》中我们可见:“毛发”、“兔毛”、“鸿毛”、“皮毛”、“毛角”、“毛族”、“毛群”、“毫毛”、“轻毛”、“腹背之毛”、“毛毳”等,如《窦何列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乌桓鲜卑列传》:“又有貂、豽、子,皮毛柔蠕,故天下以为名裘。”同时,《后汉书》中“毛”的使用较先秦更广,如“不毛之荒极”、“华实之毛”,这里“毛”用来比喻草木,《文选·班固〈西都赋〉》“华实之毛”张铣注曰:“毛,谓草木蕃滋,如毛之生于皮也。”因此,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毛”是毛类及类似毛类东西的泛称。

同类推荐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成败》分别从身体、心理、情爱、交际、工作和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心态决定成败这一主题,内容涉及到了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希望它能帮助所有人安全度过生命的每一个低谷,让每一个人心灵的天空清净、明朗,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真正的健康,都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也更接近于成功。
  •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是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奔跑和追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可求不可遇的,只是每天都不能自视甚高而眼高手低,不能踩在昨天的荣誉上自以为了不起。
  • 祸水萌妻:错拐腹黑良人

    祸水萌妻:错拐腹黑良人

    说到倒霉,没人比她洛思寒更倒霉,好端端的被个迷糊死神拘错了魂,错过还阳时机肉身被毁,只能听从他的建议借尸还魂。回到古代她认了,不受宠她认了,逼婚她也认了,可是总得让她吃饱吧!一个礼拜的稀饭加咸菜终于让洛思寒决定丰衣足食,谁想现代的堂堂钓鱼高手来到这异世却成了废材,肚兜、绣花鞋钓了一堆。听说未来相公上门,她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让他退婚,谁想他眼都不眨说亲就亲。妈呀……有着香肠嘴不说,她可还吃了有足足半斤大蒜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剑魔相

    剑魔相

    如若不能洒辉于日下,那我便要划破这天空,去见一见更加深奥的道路,既然正不容我,那么即使为魔,我也要我的道,凌驾于万道之上!
  • 弑道杀途

    弑道杀途

    ,一个小小的阴谋,宇宙第一魔头被镇压百世而不得轮回,阴差阳错之下,魔头逃过道法的镇压转世重生,这究竟是大道的疏忽,还是又落入了另一个阴谋之中?且看他如何在杀伐中成长。破开天道寻回前世的记忆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