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概述

一、选择《后汉书》核心词进行研究的缘由

语言中最核心的这一类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黎锦熙先生称之为基本语词,王力先生称之为基本词汇,符淮青、汪维辉等称为常用词,而郑张尚芳、黄布凡、陈保亚、黄树先等则称为核心词。核心词的外延比基本词还要小,是指“基本词汇”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词。核心词所表达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会由于民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是日常使用最多的概念,如表示称代、人的身体部位、生物体及其组成、自然现象、颜色、低位数字以及简单的状态、动作等。核心词是语言中最稳定的,其构词能力也是最强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词都有较为稳定的语音形式和较为准确的含义。核心词是语言的核心和基础,核心词的发展和变化往往和语言内部的深层变化密切相关,从核心词的角度来观察词汇系统,往往能发现一些影响词汇系统的内在机制。

我们选择从核心词的角度来做汉语史的研究,主要以斯瓦迪士(W.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虽然语言学界对其运用语言年代学方法,根据核心词在发展中留下来的百分比来考察语言发展和亲属关系的研究方法,尚有争议,但毋庸置疑,核心词表能反映一种语言或一个语群的来历,是受外部影响最小、最能体现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词。这是因为《百词表》选词严格、国际通用,《百词表》是在斯瓦迪士的《二百词表》的基础上编定的,它是一个国际通行的词表。然而《百词表》毕竟主要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编定的,有些地方不一定符合汉语的实际,因此除以《百词表》为依据外,还参考最近国内学者根据汉语及汉藏语情况制订的核心词表,主要是郑张尚芳1995年在讨论词汇比较的时候提出的《原始华澳语三百核心词(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100个最核心的词),以及黄布凡1997年提出的藏缅语300核心词词表(后增加到360个),根据这些词表再加上我们自己对汉语核心词的理解,对《百词表》有所调整。

随着对汉语核心词的重视,不少学者开始用《百词表》来进行研究。蒋绍愚先生在谈词汇系统的两次分类时就用了这个词表;汪维辉先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是关于百词表中的一些词;黄树先师以及他的学生也运用《百词表》对汉语史及民族语文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黄树先师在研究中逐步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核心词研究方法,即“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探讨核心词的构成、来源、早期形式等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说“幼小”》、《说“稻”》、《说“膝”》、《说“手”》、《说“爪”》、《汉语核心词“足”研究》、《汉语核心词“我”研究》、《汉语核心词“畀”研究》等,为汉语核心词研究、汉藏比较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弟子汤勤曾对“头、耳、眼、鼻、口”五个身体词进行研究,黎李红曾对“肉、血、骨、油脂”四个核心词进行研究,刘曦曾对《论衡》中的核心词进行研究,郑春兰深入研究了甲骨文中的核心词,吴宝安细致探讨了西汉时期核心词,龙丹全面考察了魏晋时期的核心词,陈孝玲、胡晓东则分别对壮侗语、苗瑶语进行了梳理探索。这些研究中除刘曦专对《论衡》中的核心词进行研究外,多是《百词表》中的单字研究及断代研究。目前核心词中的专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将进行的《后汉书》核心词研究即是专门的专书研究。

关于核心词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核心词研究的意义,在师姐吴宝安的《西汉核心词研究》、龙丹的《魏晋核心词研究》中已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我们将不再展开说明。

同时专书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1983年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语言学科规划会议上,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语言学界前辈和广大学者就指出,在汉语史研究方面,要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进行,每个时代要选择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深入研究,通过这样扎扎实实的研究,把汉语的历史面貌逐步地弄清楚,汉语史研究必须根据各个时期的语言现象来探求整个汉语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因而各个时期的专书研究就成为必不可缺的保证,只有将各个专书的语言现象弄清楚了,才能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后汉书》作为汉语从上古末期向中古过渡的一部重要文献,内容丰富广泛,含有大量体现该时期时代特征的语言信息,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语言词汇面貌。考察《后汉书》的词汇问题,对于揭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观测汉语词汇的演变轨迹,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我们进行的《后汉书》核心词研究,就是专书词义系统的研究,是依据《百词表》对《后汉书》中的100个核心词进行爬梳和整理。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后汉书》这一本书,而是为核心词研究提供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材料和证据。通过专书核心词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总结出具体一本书中的核心词,而且可以通过多部相关文献的比较,对核心词在某一时期中的特点、出现情况以及影响核心词变化的因素等问题有详细的了解,以便找寻词汇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因此,专书研究应当视为古汉语核心词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在专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断代研究则应是古汉语核心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汉语史核心词研究的理想模式应建立在专书——断代——通史的充分研究基础上。

二、范晔和《后汉书》

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他的家庭世代为官,祖父范宁为晋豫章太守,曾给《穀梁传》作注,以经学名于时;父亲范泰任晋御史中丞、南朝宋侍中,死后追封车骑将军。范晔为范泰第四子,自小“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因过继给堂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侯,他十七岁起步入仕途,历任秘书丞、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曾经掌管军禁,参与机要。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因参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之事,以谋反之罪被杀,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所撰的《后汉书》,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记载了东汉196年的历史,是研究东汉的重要正史。在范晔《后汉书》之前,有关东汉的史书已有很多,清代学者王先谦的统计是八家共二十余种。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并参考了汉至六朝以来的各种相关资料,删繁补缺。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范晔《后汉书》由本纪、列传、志三部分组成。其中十纪、八十列传成于范晔之手,唐章怀太子李贤等作注;志的部分未及完成(一说是因范晔被诛无法完成,另一说是范晔将志的撰述托于谢俨),南朝梁时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加以注释增补,附于范书之后以相配合,但当时纪传往往仍单独流传,直到北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经孙奭的建议,才将范书和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重新校勘合刻。今本《后汉书》(通行本即中华书局校勘本)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和司马彪所撰的《续汉书》的三十卷《志》,共一百二十卷。

三、《后汉书》的语料特点

同类推荐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教育在学校,培养在家长!培养好孩子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父母要真正地了解并用适当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本书首先向父母们分析了孩子的哪些特性是先天注定的,哪些特性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先天注定的特性,如男孩女孩的区别,好动与好静的区别,才艺方面的区别等等,我们尽量不去违背而是引导。对于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又从父母、环境、心理、德商、情商、智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争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性格有特点有能力有智慧的好孩子。
  •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春秋五霸秦穆公传》讲述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最具多面性。他是一个以吃亏为福,三置晋君。甚至助其对手登上霸主之位的大智若愚的君子:是一个打破禁锢。以五羊皮举百里奚于奴隶之中,君臣戮力,一统六合的霸主:是一个超越一己之私情,对曾经背叛过他的女人姚圆圆信任如初的伟丈夫:是一个大赦农民之过。赐其马肉调料的和蔼长者……《春秋五霸秦穆公传》由秦俊著。
  • 王的男人:岂曰无衣

    王的男人:岂曰无衣

    身为皇女却从小被迫当成皇子培养,在步步惊心的后宫里孤军奋战,除了母后谁都不敢相信……直到国师无衣的出现。那是个潇洒任性到让人嫉妒的少年,神秘的,似乎无所不能……身为国师,身为她的太傅,他应该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吧?——龙秀——说好的游戏人间,红尘不染心,麻烦不缠身呢?!——无衣——国师,过来,替朕捏捏肩!
  • 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

    福尔摩斯的侦探推理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令无数小朋友为之倾倒。当然,你可能不是个侦探迷,也不想成为什么推理高手,然而,拥有一种用洞察力穿透事物表象的天资禀赋、一种用推理力挖出事实真相的识别能力,对你而言是大有好处的。《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精选的侦探推理故事,不但有助于大脑思维的系统锻炼,有助于吸收智慧的精华,还能够培养孩子对推理的兴趣,献给他们一个趣味十足的世界。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预言

    预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的下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都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上至国家、企业,本书上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的现实,系统地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理财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下至社团、部门,“富二代”接班的话题正在社会上讨论的如火如茶。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不仅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年轻一代培养的问题,都是如此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