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100000004

第4章 遍地水井酿出千年一坊(1)

$序言

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讲究风水的民族,风和水对一个地方的滋养比什么都重要。

有了生生不息的都江堰,才有了让成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锦江,成都生活在水网之上也才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都江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因为这里的水可以为这座城市酿造美酒,滋养着这座城市的休闲和安康。

自李冰父子以来,成都历任官员都以李冰父子为偶像,或多或少地以治水为使命,并将之发扬光大。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江环城中”的格局也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如果把老成都的桥像汉代的书帛一样一座一座串起来,足足可以串成一车厚厚的书。单单一座万里桥,经粗略梳理,便留下一大堆文字,何况成都的两百座古桥乎?

历朝历代的成都人,与水亲近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家园里的那口老井。今天,在不少“老成都”的记忆里,还存留在开门就是井,开门就见水的惬意生活里。

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已有数量众多的发现,而且在已经发现的“古井”中也以汉井居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魄力与气质。

我们可以惬意地想象,汉代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一定是在吱吱呀呀的轱辘声和井水的清凉中度过的。

$李冰的“二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

中国的白酒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唯美的工艺流程。这种在外人看来极其神秘和艺术化的流程,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追捧的对象。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讲究风水的民族,风和水对一个地方的滋养比什么都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族,这是居家过日子最为重要的内容,不得不讲究的。

水和空气一样是万物的生存之源,“逐水而居”是远古以来人类筑城的基本原则。对酿酒而言,水几乎成了决定酒的品质好坏的全部条件。佳酿必有美泉,水井之类的设施是酒坊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中国名酒茅台、五粮液、郎酒……哪一款不是依靠优质的水源而成?水井坊自不必说了,从岷江流经锦江的雪水,给足了成都丰富的地下水,这是水井坊成为千年一坊的首要条件和必备要素。

前一章重点分析了都江堰灌溉千年成都,成为天府之国的源头,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天下粮仓,这样才能诞生像水井坊那样优良的窖池。试想,如果老百姓食不果腹,哪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佳酿又怎能应运而生?

本章,我们将重点探讨像威尼斯水城一样的“东方威尼斯”——成都水城。“水是酒之血”,好酒离不开好水,从丰富的“水元素”也可看出这座城市成为千年酒城的“酒元素”之根之本。

要说清楚成都丰富的“水元素”,首先得弄清楚李冰当年修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灌溉了成都哪些河流。应该说,自秦李冰开凿都江堰、“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经过累代演变,成都逐步形成了府河与南河(通称锦江)环抱古城垣的独特格局。

西汉司马迁《史记》载:“蜀首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曰:“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南北朝任豫《益州记》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

上述记载虽然文字上有所不同,但都把“成都二江”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应该说,李冰在考虑都江堰系统工程的时候,就已经把成都的“二江”作为都江堰水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渗透进去进行总体考虑。也就是说,自李冰时起,都江堰工程的渠首枢纽与成都“二江”早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渠首枢纽,都江堰怎能化害为利?而没有成都“二江”,都江堰怎能滋润天府?这正是李冰和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之处。

成都的“二江”——府河、南河,历史上合称“锦江”。流江(检江)即流经成都的南河,其上游为走马河;郫江即流经成都的府河,其上游河段,有的学者认为是柏条河,有的学者认为是走马河分支油子河。流江在西晋时就有“锦江”之称,郫江在唐末建成都府后,有“府江”之名。唐代,蜀锦名扬天下,织锦后,少女们拿着锦缎到锦江濯锦,从那时起,文人骚客们都把府、南二河统称为锦江。一直到了明、清时,锦江才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锦江仅指南河的浣花溪至合江亭。历史上的“二江”,其规模要远比现代的府河、南河更大,以至于一些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竟视“二江”为岷江正流。所以,这“二江”环抱,宛如两条巨龙捧珠,成都才可能发出它水盈盈的光泽。

“二江”是怎样流经成都的?历史上是二江并流,“双过郡下”,除了《华阳国志》的记载外,还有诗赋为证,西汉扬雄《蜀都赋》:“二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西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唐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唐岑参《登张仪楼》:“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成都的城市水利以“二江”为先导,经历代不断完善形成府河、南河环抱城垣,金河水系支纬城中,池塘水井密布城区的格局。城内家家临水,户户垂杨,拱桥涟漪,街衢通幽,舟楫往来,穿梭其间,宛如苏杭水乡之景,一派天府之国的美好与富裕。这些城市水利设施,发挥了供水、排水、泄洪、蓄洪、水运、水产、娱乐、消防、防御等诸多功能,成为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文走向,因为这里的水可以为这座城市酿造美酒,滋养着这座城市的休闲和安康。

翻开成都城区地图,在密如蛛网的街巷中,锦江(府南河)犹如蓝色的“锦带”,迤逦着环绕而过。“检江”、“郫江”碧波如带,环绕南城而东流。难怪成都汉代大文豪扬雄形容为美人头上的一对耳环:“二江珥其市”。“二江”灌溉三郡,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蜀都赋》),成为“沃野千里”的“陆海”,“水旱从人”的“天府”,在西蜀大地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事实上,“二江”不仅构筑了一水通天下的黄金水道,还沟通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促进了成都的经济繁荣,提升了成都的经济地位,在古蜀之都创造了辉煌的城市文明。

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到今天,“江环城中”的格局也没有变化。历史上,成都“既丽且崇”,“亚以少城,接乎其西”。东为大城,西为少城(清代时为满城),中为皇城,三城的地下,则是一片科学有序、密布全城的地下水网。与其说是盘踞成都的历代统治者修筑了成都这座城市,还不如说是李冰父子给了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走向。

$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自李冰父子以来,成都历任官员都以李冰父子为偶像,或多或少地以治水为使命,并将之发扬光大。实事求是地讲,有了李冰父子将都江堰水引入成都的千秋大业,其后的治水难度就小多了。虽然有了前人的经典治水理念,但怎样让水更好地滋养一座城池,却并非每一位官员都能咀嚼得透的。有幸的是,成都迎来了那么多既懂水又善于治水的历代官吏。著名水利专家、成都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陈渭忠对此颇有研究,他曾专门撰文描述成都历代官员的治水逸事和治水方略,让我们从他提供的大量史料中,看个究竟——

一千多年前的贞元元年(785),韦皋(韦南康)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于成都开凿解玉溪。自城西北角引郫江水入城,经大慈寺流至城东又汇入郫江。由于洪水期夹带一些泥沙沉淀于溪内,其细沙可打磨玉石,故名解玉溪。《大明一统志》有史为证:“解玉溪在大慈寺南,与锦江同源,唐韦南康所凿,有细沙可解玉,寺有玉溪院”。就是今天,我们仍可从合江亭畔“解玉双流”飘逸的书法中,找到其影子。

韦皋之后六十余年的大中七年(853),白敏中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又开凿襟河,又称禁河、金河、金水河。宋席益《淘渠记》记录下了这段史实:“唐白敏中尹成都,始疏环街大渠,其余小渠,本起无所考,各随径衖,枝分根连,同赴大渠,以流其恶。”对这段史实,明清史料都有相应的文字佐证,明刘侃《重开金水河记》载:“成都环锦江为池,江之支纬城中,曰金水,开自唐白敏中,厥后废兴无征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金水河在府城内,志云:唐白敏中开,环络街市,谓之禁河。其后相继开浚。”清嘉庆《四川通志·山川》:“金水河在城内,自城西入,自城东出,而入大江(即府河)。”

至此,解玉溪居城北,自西北向东南流;金水河居城南,自西向东流,其下游与解玉溪汇合后,出城东,入府河。经陈渭忠先生考证,其后,两条河都兼具供水、排涝、泄洪、通航等综合功能,系城区骨干水道,并与位于城市中心的摩诃池沟通,构筑成完整的河湖水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一时期营造出了成都市历史上的最佳水环境。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节度使高骈,为防御南诏入侵,修筑罗城,建縻枣堰,废府河九里堤以下南流河段,改为绕城北、城东而流,至合江亭与南河相汇。清嘉庆《四川通志》引《旧志》称:“自高骈筑罗城,堰縻枣,分江水为二道,环城东而出,唯余一脉,自城西北铁窗潜流入城。”文中“唯余一脉”系指金河,而解玉溪因府河改道北流,水源被截断,成为无源之流,只有排水功能,逐渐荒废。至此,成都二江由“双过郡下”变成环抱城垣。

建于隋代的摩诃池,一名龙池,又名龙跃池。唐代已可泛舟游乐,不少诗人墨客,游池后都曾写下赞美的诗句:“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武元衡);“画舫轻舟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高骈);“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花蕊夫人);“摩诃大池苑,一过一销魂”(陆游)。据《蜀梼杌》记载,前蜀主王衍出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自百花潭至万里桥,游人仕女,珠翠夹岸。”又据《岁华纪丽谱》所记,宋代南门万里桥一带,有数十艘彩船嬉戏其中,称“小游江”,浣花溪一带,游船更多,称“大游江”。在笔者的记忆中,民国期间,府南二河的民间游乐活动依然热闹:四月初八,鲜鱼放生;五月端阳,龙舟竞渡;七月盂兰,水上河灯。

时光流泄到五代末至两宋,此时成都处于暴雨洪水的多发时期,城市水系频遭水毁,或垮塌或淤塞。宋代,成都的地方官大多重视城市水利。开宝初年(968),知府刘熙古加固縻枣堰堤;元丰七年(1084),知府吕大防整治郫检二江(今府南二河),对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改善城市水环境功不可没。绍圣初年(1094),王觌任成都知府,全面整治城市水系。

大约又过了一百年,城市水系,日渐淤塞,一遇雨季,积潦满道。北宋大观二年(1108),成都知府席旦发动民众疏淘沟渠。南宋席益《淘渠记》载:“大观丁亥年(1107),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潦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入欣然具畚锸待其行。”“既淤泥出渠,农圃争了以粪田,道无著留。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席旦疏淘城市河渠,使沟洫畅通,既减轻了洪涝灾害,又改善了环境卫生,还为农田积累了肥料。

三十年后已进入南宋时期,绍兴八年(1138)春末,席旦之孙席益任成都知府,该年夏暴雨成灾,瘟疫流行。次年岁首,席益测量绘图,整治城市水系,并作三道斗门,以节制水量。

宋末元初,宋元之间在四川盆地的战争连绵五十年,蒙古军三次攻入成都,使成都城池毁灭,人口锐减,城市河湖水系遭到重创。自此,解玉溪消失了,摩诃池淤塞了。

明朝取代元朝后,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朱元璋册封十一子朱椿为蜀王。洪武十八年(1385),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在五代前蜀后蜀皇宫的旧址上建造了一座占地五百八十亩的蜀王府,四周有砖砌的内城墙,成都百姓称之为“皇城”,并沿内城墙外侧开凿御河,作为护城河,御河外另筑萧墙。

这时的“二江”,肯定比今天的锦江要宽要深。是时,《马可·波罗行纪》里关于成都二江的描写称,流经成都的江很大,河面宽可达半英里(约合八百米),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商品,往来于这座城市。这一描述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映衬,也就是说,绕膝成都的“二江”,自唐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宽很深的了。

明正德《四川志·蜀府》:“太祖高皇帝治定功成,乃封第十一子于蜀,建国成都。”洪武十八年,景川侯曹震等奉谕修造蜀王府,“砖城周围五里,高三丈九尺。城下蓄水为濠,外设萧墙,周围九里,高一丈五尺。”“蓄水为濠”,表明御河始成初始,主要靠蓄雨水,尚未与其他河系沟通。环绕皇城的“濠”称御河,其河岸自然称为御河沿、御河边,故至今犹有东西御河沿街、御河边街之名。萧墙的北墙为今羊市街、西玉龙街;南墙为今东御街、西御街;东墙为今顺城街;西墙为今东城根街。萧墙“南临金水河,为三桥九洞以度。桥之南设石兽、石表柱各二,红桥翼其两旁”。金河上的三桥均为拱桥,川字并列,1952年拓人民南路广场,将三桥并为一桥,后改为穿人民南路的地下通道。

$“二江”似一位哲学大师,见证着朝代更迭,潮起潮落

明代中叶,金水河淤积已十分严重。这些可以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都知府刘侃的一些历史记载中找到印证。他在《重开金水河记》中这样写道——

嘉靖乙丑,侃来守是邦,阅金水仅仅如线。河之深若广才咫尺,雨潦无所归,蜀人患之。

历史又载,嘉靖四十五年(1566)春,谭纶任四川巡抚,到任后首先“周览锦城”,见金水河荒废,“乃属侃而诏曰:吾将复金水之故。顾酾其流也,孰与溯其源?”某日,谭纶率领藩台臬佥,成都府县及驻军统帅,沿金河实地查勘后,分派成都府县及驻军整治金水河。“明日戊申,万锸俱兴;又明日已酉,渠成而江入隍。”引水渠疏通后,江水进入荒废的河道;“越二日辛亥,汰河之雍,广三尺有奇,其深三之一,而河成。”“匠各以所征至。为石堰一、闸一、桥一于其渠;坝一于其隍。”应征而来的工匠在河渠上建成河坝、石堰、水闸、桥梁各一座。金水河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饮,

者洴澼,园者灌,濯锦之官,浣花之姝,杂沓而至,欢声万喙,莫不鼓舞。”造膳的,沐浴的,口渴的,漂洗丝棉的、浇灌园圃的、濯锦的,浣纱的,纷至沓来,金河之上一片欢腾。

明末清初,明军、清军、农民义军、地方武装在成都平原的争夺之战,长达三十七年之久,为成都带来毁城之灾,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清政权巩固之后,倡导水利,首先致力于大修都江堰,雍正八年(1730),都江堰灌溉面积已恢复到七十六万亩,雍正九年(1731),四川巡抚宪德、成都知府项诚着手整修城市水系。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热门推荐
  • 我要当后妈(完结)

    我要当后妈(完结)

    她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戒指,幸福的奔向了他们以后的家——等待她的,却看到了第三者,还约定怎么样才能夺走她家的家财......!今天,她原本该是最幸福的新娘,可是此刻她却待在机场里等着去流浪......!无意中的经过,让她听到了一件谋杀的阴谋。鬼使神差的,她居然跟着那帮黑衣人上了飞机......!“小心,”简单的两个字,让她亲眼目睹了最悲壮的爱情,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麻烦,她不明白自己的怀里为什么要抱着一个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后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什么?他不同意?呸,如果不是为了可爱的娃娃,她才懒的看他呢?她现在对男人免疫好不好?呃?可是对谁都能免疫的她,为什么会半夜偷偷的爬上他的床——她真的免疫的了吗?这本书是关于《醉千金遇上过敏总裁》里的那个娃娃脸的故事。原本是不想写的,但是给他设计的思路带多了,也在每本书都给他设计了很多的悬念,所以宝贝决定还是更新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恶魔首席的珠光宝妻(全本)

    恶魔首席的珠光宝妻(全本)

    她走投无路,无奈地签下一纸婚约,成为他的珠光宝妻。风光无限的生活背后,其实只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较量、付出与收获的比拼……她发誓,自己不是故意降落在他的大腿上!可是他、他、他……居然趁机鄙夷她身材没料,这绝对是一种侮辱!可是唇枪舌战的结果,崇高的理想,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拿着他丢给她的一纸契约,委委屈屈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从鲜花一朵,蜕变为宝妻一枚。在协议的保鲜期内,两人施展浑身解数,征服与被征服、侵略与反侵略的大战,从此拉开了帷幕。期限届满,她却傻了眼。法律白痴被精心设计,又落进了另一个陷阱,纠葛的大战,硝烟四起……-------------------------------------------本文涉及大量时尚与珠宝的话题,有意探讨的亲们,请加群:102343504推荐寞染其他文文:唯美虐文《冷酷少帅的乱世红颜》http://m.pgsk.com/a/122781/浪漫豪门《误惹无情冷总裁》http://m.pgsk.com/a/132719/穿越架空《美人策:不屑为妃》http://m.pgsk.com/a/187936/火热连载中《恶魔首席:娇妻,往哪逃》http://m.pgsk.com/a/223318/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房

    A市很小,小的在这个辽阔的国度里面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自从换了新市长后,A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而平躺的道路横冲直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跟着皇妃学美容:十大皇妃美人计

    跟着皇妃学美容:十大皇妃美人计

    人在妆点上标新立异,有人想尽方法保护青春容颜,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中国的美容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美容方法也别出新裁,从材料上看有贵重的麝香、珍珠、燕窝,也有简单易得的鸡蛋、黑豆、皂角;从制作方法上看有要煮沸的,有要发酵的,有要烹炒的;从使用方法上看有内服的、有外敷的、有涂抹的、有洗浴的。有的皇妃使用的美容方法是经过了历代的传承和验证,有的皇妃为了美貌却不惜甘冒风险,将水银、轻粉、密陀僧、草乌等带有毒性的物质抹在脸上。
  • 纨绔毒医

    纨绔毒医

    关于纨绔毒医:身为曾经站在云端俯视众生的修真者,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萧强应该怎么做?纨绔修真,毒行天下萧强要在这片都市的土地上,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的江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