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云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两次讲话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讲到我们的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时指出:“陈云同志提出了计划指标未必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订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陈云同志这些基本观点,在当时和现在以及以后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59年到1961年,由于国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加上党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党中央在1961年冬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就在这个历史阶段的转变时,陈云同志《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的讲话》从国民经济的长期计划、年度计划讲到调整计划,明确要求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
当陈云同志谈到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不能犹豫时,周恩来总理非常赞成,并即席插话,用一副对联把陈云同志的观点作了形象、生动的概括。恩来同志十分风趣地说:可以写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妙极了!上下联仅用十个字,不但写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心愿和迫切要求,而且把党的方针政策交代得十分清楚明白,真是高瞻远瞩,字字珠玑。横批更是画龙点睛,“综合平衡”寥寥四字,不但丰富了对联内容,而且把上下两联紧紧地连在一起,更加显得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据一位老同志说,当时周总理的这副对联一出口就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开了。“六字方法”言简意赅,陈云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经济理论家,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调查,把握国情,而且将他的心得体会告诉全党同志,这就是他言之谆谆的“六字方法”。
“六字方法”是陈云同志于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陕西省大组会上讲的。他在批评了由于党内生活不正常,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不相同的意见就不敢讲之后,再三告诫我们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学会正确认识问题时,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并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所谓“交换”,陈云同志作了通俗的比喻。他说:比如这个茶杯放在桌子上,对面的人看见茶杯是有花没有把的,可是这面的人看见茶杯是有把没有花的,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都不全面,如两人把各人看到的一面“交换”一下,那就全面了。陈云同志还对我们常讲的实事求是作了新的解释,指出:实事,就是要弄清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解释,再学习陈云同志的解释,不是理解得更深刻了吗?陈云同志的解释,对毛泽东同志的解释作了很好的补充。
在讲“比较”时,陈云同志特别强调了不但要和现行作比较,和过去作比较,还要和外国作比较。即是说,要作比较,还要善于作比较,既要从“纵”的方面比较,看出过去同现在的兴衰、利弊;还要从“横”的方面比较,认识自己同左邻右舍的异同。切忌闭目塞听,主观臆断。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反复”,陈云同志的意思是在作了“比较”之后,还要进行反复考虑。他主张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段时间再看看,然后再作出决定。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我们在下决心“拍板”时,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冷静的头脑,千万不可感情用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避免在思想认识上犯错误,就得深思熟虑,再三斟酌,那种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总是要出毛病的。
“交换”、“比较”、“反复”,让我们把这六个字记在心里,写在案头作为座右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