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消息多而长,业务性、技术性强,很多读者不喜欢看。这一条我们从未动摇过。
这是报纸办得不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认真对待,切实加以改进。一般不作报道。其中如有需要登报的,——在中共凉山州委“三优”代表会议上的发言
盼望已久的优秀通讯员、优秀发行员、优秀读报员代表会议,在“两个文明”一齐抓,大张旗鼓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的活动中召开了。在这不平凡的日子里,州委、各县、市委和驻军的领导,与各族“三优”代表欢聚一堂,一起总结报纸工作,交流先进经验,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讨论落实今后的工作任务。作为报社的同志来说,能不激动吗?这里,我代表《凉山报》社党委和全体编、采人员及全体职工,衷心地感谢州委、驻军、州级各单位、各县、市委领导的关怀重视,感谢全体“三优”代表的热情支持,感谢并欢迎省民委、川台、《四川日报》和《甘孜报》《阿坝报》《楚雄报》等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的同志光临指导。你们来了,在州委的领导下,有了支持者,又有了指导者,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完成“两个文明”建设的宣传任务,就敢拍胸口了!中央期望的“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就稳操胜券了!
什么是新闻的“最近点”呢?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点”,即反映在新闻导语中的时间要素,通常指的是新闻发生过程中的“一点”时间,而不是“全部”时间;二是“最后”,即选择的那一点时间,一定要同发稿时间的距离最近
我们的决心是:认真学习,仔细消化,孜孜以求;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步步提高。不辜负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
为了更好地把《凉山报》彝、汉文版两张报纸,置于州委的绝对领导下,置于各级党委和通讯员、发行员、读报员以及广大读者的监督之下,更好地争取党的领导,求得群众的支持,尽快地改进新闻宣传,提高报纸质量,我汇报如下三个方面。
一、群众工作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我们的老师,群众是办好报纸的基础。可以说,我们《凉山报》创刊二十四年,就做了二十四年的群众工作。现在我把它分成三方面汇报。
1. 对内,概括起来是“四个一”。
一个方针——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双办”方针。这个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它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报纸工作人员,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如果离开了党和群众,就变成了“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我们参照《四川日报》总编室的意见,决定对会议报道作一次大的改革,即:全州性的重大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人大常委会、政协会、劳模会、工青妇的代表大会,以及涉及全州性的重要会议必须见报外,其余各种会议包括电话会,各部、委、局召开的工作会,总结了经验,最后都集中到编辑的桌子上,二要有图片,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我们大家共勉。
一个刊物——《通讯·读报·发行》。这个刊物,虽然几经变化,中途也出现过停顿,但它却显得越来越必要。它是通讯员的阵地,编辑部联系群众的桥梁。说实话,我们对这个刊物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的,直到1980年我们通过改版,才基本固定下来,并暂定为四开四版月刊。
一本讲义——这本讲义就是我们在通讯员学习班,通讯工作会议上用的教材。这个教材是博采众家,扬长避短,切合凉山民族地区的实际,经过多年的摸索、修改和调整形成的。而且基本上做到了因人施教,从实际出发,可深可浅,可长可短。深,可对机关;浅,可对社员;长可以办一个学习班;短可以只讲半日。为了争取一个好效果,我们还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增添新内容,删除旧内容,做到常讲常新。
一套人马——即有那么几位同志,可以讲写作、讲采访、讲新闻基础知识、讲语言文字的。需要宣讲时,这个不在那个在,即便临时叫去也可以热炒热卖,基本完成任务。
2. 对外,依靠党委和党的宣传部门。
即“两个人,六个字,三件事”,两个人要配齐,六个字要落实,三件事要办好。要害是“配齐”、“落实”和“办好”。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条经验,可以说是我们二十多年群众工作的结晶。如果要解剖一下,是一个“三部曲”:开始只知道通讯干部的作用;继而认识到有了通讯干部,还得在其位,谋其政,即在职、定位、专用;最后才摸索到通讯干部的任务必须是通讯、发行、读报一齐抓。只有一齐抓,才能较好完成任务。
3. 编辑工作。
群众工作做得再好,稿子来得再多,可以变用其他的形式,落实到编辑的红笔上。正如有的通讯员反映的:“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编了、登了才上算。”这话虽不完全对,但有一定道理。为了做好党报的群众工作,把“双办”方针贯彻执行好,我们总结了编辑的“两点”,即政治观点和群众观点。这“两点”,同“双办”一脉相承,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反映在对外的群众工作上是“双办”方针;反映在对内的编辑工作上是“两点”。如果只有对外的“双办”,而没有对内的“两点”,毛主席制定的“双办”方针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为了保证编辑的这“两点”,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条编辑准则,可以概括为:
眼睛识货,斧凿成形;
保留原意,沙里淘金。
另外,党报的群众工作,除了指导思想必须明确以外,还有一个作风问题也十分重要。搞群众工作的自不待言,报社其他人员如记者、编辑和行政人员等,都要热情接待群众,乐于帮助群众,与群众建立同志式的友谊。1979年我们刚从昭觉迁到西昌时,由于住房、办公条件差,无法开展这项工作,我们曾一度感到束手无策。后来,一位通讯员说了一句很诙谐的话,使我们开了窍。这是一句俚语:“酒好不怕巷子深。”真是一语破的,帮助我们提高了认识:即做群众工作,不在物质条件,而在思想、感情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精神。
二、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可分为两点。
1. 抓办报方针。
编辑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我们《凉山报》也是如此。有政治、经济、群工、记者、美影、夜班等,彝文编辑室也有分工,政治、经济、组版、通联等等。这么多部门,几十号人,用一根什么样子的“绳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使之抱成一团呢?经过多年的实践,这根“绳子”就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凉山报》的办报方针:立足凉山,面向基层,小报小办,突出特点。
“立足凉山,面向基层,小报小办”比较好理解,好贯彻。“立足凉山”,是讲“土气”点;“面向群众”,是讲“通俗”点;“小报小办”,是讲“短小”点。唯有“突出特点”最难办。什么是特点,怎样抓特点?这个问题好说不好办,说来容易做来难。怎么解决呢?我们从“五个联系”上找到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五个联系是:
(1)同地区联系(凉山彝族自治州);
(2)同历史联系(过去是奴隶社会);
(3)同发展变化联系(一步跨千年);
(4)同党的政策联系(民族政策,山区生产方针);
(5)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联系。
我们体会到,抓住了这五个联系,州委提出的《凉山报》的办报思想就具体化了,就体现出来了。终于找到了打开“特点”这个百宝箱的钥匙。我们信心百倍,甚至夸下了这样的海口:只要做到这“五个联系”,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和山区特点,即使把《凉山报》这个报头捂住,也要叫人认得出来这是《凉山报》!
2. 抓报纸版面。
有了正确的办报方针必须体现出来。办报方针是“虚”的,报纸的版面才是“实”的。方针必须通过版面来体现,只有办报方针,没有一张实实在在的报纸,方针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抓报纸版面是舍得花力气的。在平时和这次会议上,领导和同志们都反映《凉山报》的版面比较活跃,印刷得比较好,这就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抓版面,除了把组版划出来单独成组,由专人专司其事,作为一项业务以外,从党委到各组、各个编辑,都比较重视版面的编排和美化。大家总结了一些经验,编了几句歌诀。
一是“三要”:一要文章短,如述评、讲话、文章、通讯、侧记等进行介绍。
以上汇报,三要配专栏。
二是“三忌”:一忌文乱窜,二忌题碰肩,三忌黑一片。
遇到非发不可的大块重要文件和稿件,也要尽量使版面疏密相间,轻重平衡,或插图,或做标题,或制题花,或变换字体,总是千方百计解决好“黑一片”的问题。具体要求是:
沙漠之中现绿洲,
海洋里面有渔船。
另外,对每个版面都提出“框、花、线”的要求,即:重要新闻加框,内容不同隔线;文尾缀个题花,大方美观耐看。
三、关于新闻改革和当前宣传报道的几点意见
针对我们报纸存在的“三多三少”(综合消息多、典型报道少,会议消息多、反映基层活动少,一般稿件多、提问题指方向的稿件少)和“一低”(文章质量比较低)、“一差”(宣传报道的计划性比较差)的实际情况,我们提高报纸质量必须从两方面着手,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具体办法是“多”的压少,“少”的增多,使报纸在版面上有所创新。与此同时,把改革新闻报道的课题提上议事日程,发动全体编、采人员和广大通讯员一道,议论、探索和实践,并注意积累材料,总结经验教训。
说起新闻改革,我们曾碰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墨守成规,不感兴趣;一种是不顾基础,操之过急。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比较、琢磨,我们的想法是:从《凉山报》的实际出发,围绕“四字真言”做文章。所谓“四字真言”就是“新、短、真、活”。
先说“新”。报纸原来叫“新闻纸”,报纸是和“新”同时诞生的。报纸上没有新闻,不新鲜,就会失去报纸的基本特点,等同于文件和其他材料了。所以,当前新闻界讨论报纸的新闻,主要是从“时效性”出发,着重探索怎样捕捉写新闻的“最近点”。
关于当前的宣传报道意见。把这二者加起来,就构成了“最近点”。我们认为,要写新闻,抓活鱼,必须研究新闻的“最近点”,谁把这个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解决得好一点,他的成果就会大一点。今天,只在这里提出问题,引起我们思考。
再说“短”。在新闻写作中“短”与“长”是一对矛盾,多年来它们互相间一直在打仗。现在的情况是“长”被打败了,“短”取得了胜利。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条,“短”是新闻的属性,报纸能独立门户,走南闯北,在全世界纵横驰骋,就在于本身具有的特征短小;另一条,是“可读性”帮助它打了胜仗。所谓“可读性”,除了新鲜的题材、丰富的内容、流畅的文字以外,“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稿子短了,报纸的容量大,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宣传报道的广度也就随之而来了。
文章短小,内容丰富,宣传上有广度和深度,有不妥的地方,这就是质量!
三说“真”,真就是真实,符合实际,符合事实,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这是无产阶级新闻与资产阶级新闻最本质的区别所在。这个问题,我们的党报本来早解决了,并已经立下了规矩,形成了光荣的传统。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的破坏,造成一些后遗症。其中影响较恶劣的是他们打着“本质真实”的幌子,大售其奸。经过这几年的拨乱反正,我们澄清了糊涂观念,统一了思想认识。“本质真实”这话是对的,但它被林彪“四人帮”歪曲了。他们说,丢现象看本质,就留下了杜撰的空子,因为事物的本质,总是同事物的现象相联系的,连现象都不存在,“本质真实”又从何谈起呢?现在应该恢复“庐山真面目”了。经过这几年的拨乱反正,我们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既现象真实,又本质真实,现象和本质的真实是统一的;
第二种,现象虽然是真实,但没有反映出本质的东西,虽属真实,但很肤浅;
第三种,现象是假的,本质也是虚无缥缈的,完全不真实。
对于这三种情况,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提倡第一种,允许存在第二种,坚决反对第三种。
四说“活”。按我们的现实情况看,一篇稿子具备了前面的“新、短、真”三个字,已经算有质量了。这个“活”字是高要求,是锦上添花。几年来我们在这个“活”字上做了一些探索,做了点文章。这里扼要地介绍一下,供代表们参考。
我们认为,“活”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之中。解放思想,是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是拨乱反正,建设“四化”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新闻报道,提高报纸质量的指导思想。我就不多讲了。下面着重汇报一下“形式多样”和“通俗易懂”两个问题。
什么才算形式多样?过去我们以为花花草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就是形式多样。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在认识上提高了一步,认识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才是形式多样的标准。即多而有序,杂而不乱,横看竖看都有序,嬉笑怒骂皆文章。
至于通俗易懂,也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不是方言土语多就通俗了呢?这是一种误解;是不是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稿子就通俗了呢?事实证明也不见得。这个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左翼报纸就讨论过。以后,毛泽东同志作了全面阐述。这里引一首小诗供同志们研究:
深入浅出是通俗,
浅入深出是庸俗;
浅入浅出犹可为,
深入深出要克服。
从对通俗的要求来说,我建议把这首小诗记下来,作为座右铭,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
(1982年3月4日中共凉山州委“三优”代表会议文件),州委的几位领导同志已经讲了。按照他们讲的精神,从落实这个角度,我又抽了一下条条。为了便于各位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同志好记,不妨归纳为“四、三、二、一”这几个字。当然,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深入贯彻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着重抓中央制定的今年的“一个更大”、“两件大事”和“三条标志”。
“四”是要宣传好中央提出的四条大政方针,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这四条大政方针是: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和坚持这一条方针,很新,很重要。我们要上一批稿子,而不是短期的宣传可以完成任务。
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吃饭,又要建设。只顾吃饭,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必须在保证有饭吃后,国家有余力建设。因此,饭不能吃得太差,但也不能吃得太好,吃得太好就没有力量进行建设了。这是一个事关大局,涉及前途命运的指导思想,是可以出新闻、出经验、出成就、出新人新事的好题目。报纸上要宣传,而且要有广度和深度。
关于特区的问题。同我们报纸的关系不太大,就不多讲了。
国家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必须按计划办事。该调出的物资必须按国家计划调出。全国建设的进度,必须有先有后,有重有轻,按计划办事。
“三”的内容丰富,有三个“三”:一个是社会治安、社会风尚和党风三个根本好转;二个是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解决城市、城镇的“脏”、“乱”、“差”三个字;三个是省委常务书记杨汝岱同志根据州委的汇报和他的亲身调查,提出在我州农村解决家支、宗族,封建迷信和买卖包办婚姻三个突出问题。这三个“三”,既有针对性又具有鲜明特点,可以出一大批新闻和通讯。
“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二”是两件大事,即迎接党的十二大,迎接建州三十周年。头一件,目前还没有公诸报端,要等一下时机,但从加强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方面考虑,从现在起就可以上稿子;后一件我们准备搞一个宣传成就,歌颂民族政策和党的领导的征文专栏。二一方面“二”是今年抓的两个重点工作,一是精简机构;二是打击经济领域里的犯罪分子。前者宜先选典型。后者已经上马了,关键是选准,说透,把主要情节带出来。
“一”是指进行民族政策的再教育,要年年讲,经常化。在民族地区,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以前,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我们体现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的“土特产”,是我们的优势,必须抓住不放。
最后,为了改进会议报道,我们希望广大通讯员支持,各级领导体谅,大力压缩会议报道。我们的意见是:
在我州新闻战线这次空前的盛会上,省委常务书记杨汝岱同志和省委书记、副省长天宝同志专门来看望我们,并作了重要指示。州委第二书记、州长施嘉明同志,州委常务副书记张其宿同志,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开文同志,州委常委、军分区政委马儒寅同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克明同志,以及各位代表和各位领导同志的讲话,都是对《凉山报》彝、汉文版两张报纸的指示与希望。既肯定了成绩,要经州委分管的书记、常委或州委和州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批准。至于有些精神需要宣传的,又指出了问题,提出了要求。讲得很全面,分析得很深刻,特别是一些带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真是字字珠玑,使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