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教育学院恬静的校园里,不时可以听到英语对话夹着阵阵欢声笑语。英语系的学生嘴里,还多了一个“牛顿小姐”的新鲜词儿。老师和领导也常常谈起这位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同事,她活泼、开朗,尽职尽责,为提高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创造了条件。
一年前,凉山教育学院刚聘牛顿小姐讲授英语语音课时,曾有怀疑的、有担心的,还有怕“洋人”到民族地区,会惹事添麻烦。真是十字街头卖草鞋——有人说长,也有人道短。
牛顿小姐是加拿大人,今年三十九岁,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说起话来“哈哈”之声不绝于耳,除了有激情,还要加上手势,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移动椅子,或者换一下座位,但不会给你留下轻佻的印象。她同老师是朋友,同学生也是朋友,处得非常融洽,友谊和礼貌兼而有之。而她的个人生活非常严谨,“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的味道十足。不是节假日,没有老师和同学一道,她从不进餐厅,更不会去光顾夜总会之类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牛顿小姐,经过一年的教学工作,爱上了凉山这个地方,在学院里交了一批知心朋友,还有一个“中国家”。牛顿小姐的房间,贴了好几幅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其中有一幅全绫精裱的小件上用楷书写着“聂莲娜”三个中文。乍一见,真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当你凝神琢磨这几个字时,善解人意的牛顿小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你:“聂莲娜”是她的中国名字,而且是一位中国朋友给她取的。有了这个中国名字,牛顿小姐很高兴,好像已经忘了在异国他乡,真的是一个中国人了。她请中国的书法家写了这三个字,专门送到装裱字画的商店去装裱了几幅,寄回故乡馈赠亲友。她诙谐地说:“去装裱这三个字,老板看我是‘老外’,要我一幅付五十元人民币,我不干,就砍价,最后说好只收二十元一幅呢。”墙壁上还贴了好几张勉励牛顿小姐的小纸片,是学院的学生送给她的。有仿宋体,有隶书,还有行草。有的她懂,有的似懂非懂。如其中一张“勤能补拙”,怎么解释和翻译,她都没有明白,问她为什么要贴在墙上,她说:“中国字很美,看了感到亲切。”
牛顿小姐还有一个彝语名字:布都嫫,是英语系的彝族学生送给她的。牛顿小姐很喜欢这个名字,常常会主动给客人介绍“布都嫫”的意思是太阳的女儿。有了这个名字,她感到自豪。因为有了这个名字,她同彝族老师、同学的心就贴得更紧了。牛顿小姐说:“彝族同学很朴实、善良,也很聪明,我们在一起觉得快活、开心。但一想到他们毕业后要回到山里去教书,去传授知识,就有些舍不得了,遗憾了。”她悄悄地对翻译说:“没有语言环境,学了的英语会忘的!”
“我有一个中国家”,这是牛顿小姐最乐道的一件得意事。她说:“加拿大来的朋友、海外来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中国家’,有的女孩还忌妒我,说我有‘魅力’。有什么魅力?中国朋友多呗。”这个家的组成是从她与翻译,也是她的中文老师李继红的友谊开始的。凉山教育学院英语系党支部书记、讲师李继红,是一位东方女人味十足的青年知识分子,她内秀外美、朴实温柔,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汉语文基础也比较扎实,是牛顿小姐教学的理想翻译,也是她学习汉语文的良师益友。加之李继红的爱人康化椿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导和哲学讲师,家中又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天真的小女孩,于是牛顿小姐就很自然地成了这个家庭的白皮肤成员。闲聊、做饭和家务,都是乐融融的,既有生活起居的好环境,又创造了一个学习交流语言文字的优良条件。这样一个“中国家”,怎不令她的朋友羡慕和忌妒呢?
除了“中国家”,牛顿小姐的“老家”也有特色,并培养了她好奇和敢于冒险的进取精神。牛顿小姐出生在加拿大沿太平洋岸边的一个小城市里,父亲是个退役海军,现在做业余的滑雪教练;母亲擅长手工艺,自产自销,自己开了一爿店。牛顿小姐有五兄妹,她是老二,哥哥和弟弟都在加拿大工作,还有一个小妹妹在非洲做教师。牛顿小姐念完中学就到一家银行当职员,负责外汇和开户方面的工作。她从小就爱动不爱静,具有冒险、探险的性格,一篇介绍中国的文章,引起了她莫大的兴趣。因为没有钱漂洋过海,她就一面工作,一面念大学,一面攒钱。当牛顿小姐去年来中国时,已经读完了大学。因已有十五年工龄,她办了退职手续,领到一笔退职金后,实现了美好的愿望。
牛顿小姐向往中国,喜欢中国朋友,爱上了凉山这片热土。当她在回答朋友提出的“为什么”时,总是调皮而又幽默地说:“我是学神学的,信奉上帝。我到中国来,同中国人交朋友,因为上帝是爱中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