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龙泉,山势雄霸蜀中,有“蓉东屏障”之说。
环山居者多伍姓之人,听老辈人摆龙门阵说,明末,这些伍姓人的祖上,为避倭寇之祸,从遥远的粤南千里迢迢迁徙到龙泉山。经过上百年的繁衍生息,到了清同治年间,伍氏已有族众上万人。盖因其所居之地荒芜偏僻,平时很少与外人交往,他们说话的腔调始终保留着粤人声气,发音大异蜀人。
本地人听不懂“鸟语”,多称他们为“广广”。
伍二扬是伍姓人的族长,虽然目不识丁,却天生异秉,通五音,识宫羽。他不仅歌唱得好,还自创了一种类似四川民歌的山歌,广广们称这种调调为大歌。
农闲时节,山民们经常看见伍二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独自引吭高歌,声音清越激昂,隔山可闻。凡是听过他高歌的人,无不啧啧称奇,佩服他一副好嗓子赛过金唢呐。
每年的清明会,伍姓人都要选代表到伍家祠堂聚会,共同商议族中大事。伍二扬乘了这个机会,不遗余力地教授族人唱大歌,所歌之词,多为祖先入蜀的艰辛之事。祖先迁徙艰难困苦之状,被他声情并茂地唱出来,族中之人常常听得泪流满面,皆泣声附和。长此以往,龙泉一山的伍姓人,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能吼几声大歌。
大歌的曲牌繁多,计有《正月正》《闹元宵》《端阳会》等二十余首。每岁的元宵中秋二节,龙泉山里各山寨的伍姓人,就选出会歌的男男女女,组队参加族里的赛歌会。
赛歌会由伍二扬担任总指挥,少则二三日,多则十来天。山上山下站满了穿红着绿的男女,万人齐吼,高唱大歌。
外姓人闻讯前来赶会者,常达十万众,观者如潮。
赛歌会上,伍二扬不负众望,以一曲《闹元宵》独占鳌头,争得“歌王”的称号。他胸戴大红花,乘高车大马返回龙泉。
族人们引以为荣,越发地敬重伍二扬。人人见了他,都尊一声二爷。
大清同治丁卯年(1867)的春天,年届七旬的伍二扬,到简州石经寺参加“立春”演唱会。一曲《端阳会》正吼到高潮处,突然一口气接不上来,顿时昏倒在戏台上,气息全无。
族人们闻讯后,蜂拥而至。将就戏园子设了灵堂,男女老幼轮番哭唱孝歌。
内有一妇,年轻貌美,乃伍二扬生前相好。她悲切地抚尸轻歌《正月正》,声音低沉婉转,闻之令人愁肠寸断。
时夜深人静,雨声淅淅沥沥。她一人泣唱,众人轻声相和。一时间里,灵堂内外,歌声如哭如泣。
冥冥之中,似有神焉。在众人如呼似唤的歌声里,伍二扬双目微睁,继而坐起。他看见众人披麻戴孝,大异,忙问何故如此。
众人始惊骇,继而据实相告,伍二扬哪里肯信?当下对众人说道:
“吾正酣睡间,闻尔等歌《正月正》,故而醒来矣。”
众人愈奇之,奉为神明。
伍二扬死而复生,逾九旬再殁。族人葬其于龙泉山北麓,树碑曰:歌王伍二扬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