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4800000024

第24章 铜像前的革命与民俗

1939年,美学家王朝闻再次来到成都,执教私立南虹艺术专科学校、复兴艺术专科学校,后又任成都民教馆艺术部主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妻的跪像,塑像一出,全国上下拍手称快。

汪逆夫妇1938年底背叛祖国外逃,向日本发出投敌的“艳电”时,举国愤恨,激起了当时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成都市民众教育馆主管美术的美学家王朝闻的满腔怒火。为揭露大汉奸的罪行,王朝闻先生精心设计,以黄泥为料,在短时间内塑出汪逆和陈璧君的像。因为一时不易找到陈璧君照片做蓝本,王朝闻几番思考,巧妙地把陈璧君塑为以两手掩面低头的侧画像,其下颌搁在汪精卫的左肩上。这样把一对汉奸奴颜婢膝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

塑像完成之后,首先陈列于当年荷花池西边(今游泳池西)一间大展览厅内,继后移往春熙路孙中山先生铜像下,一时轰动成都,千夫所指,唾沫横飞,有的儿童还对着这对汉奸夫妇撒尿。旬日之间,这泥巴塑像已经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了。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春熙路也成为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苗勃然、冯桢、车辐、龚敬威(龚与同)等一批

爱国青年,先后两次在春熙北段的基督教青年会内举行“抗日救亡漫画展”;并且创作几幅大型宣传画悬挂在春熙路口,揭露日寇凶残的“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前悬挂描写“平型关大捷”的实况画等,激励民众同心抗日。

1930年7月,华西大学美籍校长毕启,借口英籍教授苏道业在校内被杀,以“防匪”为名,不经当局批准,擅自在学校四周修筑围墙,断绝交通,禁止中国人出入。8月4日凌晨,工、农、学、商数千人,高呼口号,拥向南台寺,一举拆毁了华大围墙。8月15日,高师附中学生会主席杨国杰等40余人被捕,当天,杨国杰被枪杀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前,激愤的群众用鲜血在铜像下书写“打倒国民党”的标语以示抗议。

叶圣陶在日记里,特意记录了成都人迎接抗战胜利的场面:“十四日下午,各报发出号外,说日本已答复盟国,接受盟国之旨,从此投降。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稀稀朗朗,似乎晚饭后就消停了,只听得卖夜报人的叫唤声。我说的是成都城里的情形。直到十五日,晚报才刊出中美英苏四国已同时宣布准许日本投降的消息。十六日下午,各街巷保甲纠集市民,去春熙路孙中山铜像下献花,庆祝抗战胜利。一路爆竹锣鼓,行列中大多是衣衫步履两不整的老年人;小学生还在暑假中,没法集合起来列队应差。”

……

而在平凡的岁月里,这个小小的广场依然行使着民间叙事的功能。由于铜像前有花坛和水池,左邻右舍的娃娃都在这里尽情游戏,甚至大搞街头恶作剧,诸如用废报纸塞进人拉车车座后的纸灯笼,使它燃烧起来,一帮孩子开始了他们的街头狂欢;或者向拉客的妓女(俗称“货儿子”)厚着脸皮要零钱,妓女被一帮娃娃死缠烂打,只好付钱了事……晚上等到春熙大舞台散场之前,守场口的人已经习惯性地打开大门,娃娃们便混进场子看戏,顺便捡拾观众的剩余食品……

在金融极度混乱动荡的1949年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孙中山广场周围成为自发的“银元市场”,这有点类似于1980年代在春熙路北段、总府路开始的外汇黑市买卖。平民、投机者在此买卖银元,价格波动以小时计算,让极少数人一夜暴富,也让更多的人血本无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宣布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纸币)。国家通过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使用“法币”,禁止银元在市场上流通,并强行收购银元,以法币1元比价银元1元收兑。到了民国三十七年八月,法币和关金券恶性膨胀,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金圆券的发行仍然改变不了当时通货膨胀的厄运。其发行速度之快、发行数量之多令人发憷。不久,又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一文不值,人民拒绝使用。银元、银角和金子又成为市面上的流通货币。

……

由于春熙路知名度甚高,“文革”时期,孙中山铜像周围俨然成为革命舞台。这也深刻体现出了意识形态对街头文化场所的无情占领,并彻底改变其性质。“文革”中春熙路还曾成为“文斗”、“武斗”阵地。两大派群众组织的司令、军长、团长常派出人站在街头声嘶力竭地大辩论,高音喇叭声如巨雷,大字报、大标语糊了一层又一层。孙中山铜像旁的市总工会大楼先后成为几个工人造反组织的总部,里面的“文攻武卫队”时时枪声大作,还不时传来拷打俘虏的惨叫声……(郑光路《春熙路旧事》,《党的建设》2006年第4期)

那时,成都每天有无数汽车、板车拖着各类书籍、文物送进纸厂和垃圾场毁掉。读书已成罪过,但很有讽刺意义的是,“破四旧”后不久的1967年,孙中山铜像后居然自发形成一个以图书为主的黑市市场。许多红卫兵把抄来的图书、文物拿来卖钱,一角二角即可成交。先是偷偷摸摸,后来明目张胆,书市异常繁荣!

我的父亲告诉我,他多次看见一些十来岁的中学生用背篼背着各式书籍,聚集在此,开始大声武气地交易,间或有清三代上好的线装写刻本。其实,这些用背篼背来不少书籍的中学生,多半是进驻各个机关单位的“八二六”(“文革”时成都有“八二六”和“红成”两大造反派)。

比如,那时最著名的书籍就是“黄皮书”与“灰皮书”,前者包括爱伦堡《人·岁月·生活》、阿克肖诺夫的《带星星的火车票》、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赛林格的《麦田守望者》、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一批苏联、东欧和欧美的当代文学作品,后者包括《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和《资产阶级社会学资料选》等,每个系列多达一二十本,在一部分青年之间开始隐秘地传阅。依靠阅读禁书、“内部书”,一些人早在“文革”年代就获得了思想启蒙。不过,成都籍的著名学者徐友渔认为,“灰皮书”和“黄皮书”很不全面,“主导者对整个西方文明不了解,眼光比较差。出书目的是为了反帝反修,而不是从哪些是重要的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出版。因此光看周扬他们安排出的书,就算全部读完,对20世纪也根本不了解。

好几个当初名气远比我们大,因为较早读到内部书而起来的思想者,后来的思想都非常偏颇。”

除了图书交易,这里也有粮票、布票、油票之类的黑市票证交易,毛主席像章、军帽、乐器等也是交易中的重要内容,以物换物,以物换钱都行。这个黑市虽屡屡被群众专政予以清洗,却显示了顽强的生殖力,直到1969年红卫兵上山下乡运动后才逐渐失去活力。这里真是一所社会大学,许多因“文革”不能再进校读书而又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在这里徜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仅维系了文化遗脉,从中也有脱颖而出的学者与精英。

值得一说的是,孙中山广场上那购书不用钱的办法,用什么换?“流通货币”是细粮票。到1970年代,孙中山广场周围常有换票证的人,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成都人喊他们叫“书串串”。五六十年代的老版本《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镜花缘》《官场现形记》等书十分抢手,一本《儒林

外史》需要5斤四川省粮票,而那时黑市上的交易是一斤省粮票可以卖3角钱。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装本《儒林外史》定价则只是0.98元,一本标价0.62元的《茶花女》“由于极度抢手”,需要用8至10斤粮票,显然,以粮票换书要贵得多。

我查阅到一个资料,刘文彩那光彩照人的三姨太凌君如,在“三年困难”期间,早已经是面带菜色,蓬头垢面,也曾在这广场上倒卖过票证……

春熙路失去了熙来攘往的景象,所谓“春台”,俨然成为意识形态的舞台和阵地,你方唱罢我登台,早已名不副实了。

由于塑像置放地点在一个院子里,对此塑像,本地行人匆匆而过,略不之顾。而外地游客,倘无人指点,恐亦极少知道成都古籍书店一侧的园中,尚有中山先生铜像。每年中,除中山先生逝世及辛亥革命纪念日,还可以见到有纪念花圈置于坐像前外,平时则少有人问津。

2001年,市政府改建春熙路商业步行街,重建中山广场,广场占地扩大至10亩。孙中山铜像置于广场之中,鲜花簇拥,庄严肃穆。改造后的中山广场,四周高楼和玻璃幕墙却环壁如堵,直指蓝天,孙中山坐像在比例、尺寸上都显得有些矮小。为了与环境协调,孙中山铜像又被高置在浅黄色的大理石台基上,身后为一黑色大理石贴面的弧形照壁,上面镌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

如今,遍布在广场四周的坐椅,已经成为游人休息的场所,花岗岩地板与镶嵌在地面的黄铜浮雕,被熙熙攘攘的鞋蹭得铮亮。浮雕的内容是展示春熙路的近百年变化。这样的浮雕,其实是下水道盖,如此美轮美奂,在艺术上堪称是全国各大省会城市的杰作。这让我联想到,春熙路地下发掘出一处珍贵遗存——“唐代地下排水设施”,可惜宅已消失在“伊藤洋华堂”商厦下了……

显然,汉语中的广场一词,具有评论家藏策先生所独创的“超隐喻”一词的特征。“超隐喻,就是‘超级’隐喻,或‘过分’隐喻的意思,而绝不是‘超出’隐喻或‘超越’隐喻的意思。”(《超隐喻与话语流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81页)希腊语中的广场,本是民主集会的场所,它不需要辽阔威严。汉语里的广场,没有这种民主成分,它往往只与公判、批斗会以及振臂如林的誓师大会以及高音喇叭、口号有关。进入新时期以后,汉语的广场上回荡着双卡录音机的靡靡之音,穿中山服和喇叭裤的男女摩肩接踵,搂作一团。某些地方,广场成为渴望先富起来的部分人的民间黑市、旧货交易场所……这些努力,消解了广场的挺阔,呈现出了民间的“人迹”。但在高打和谐牌的当下时代,它又成为和谐太极拳群体表演的革命性天桥。在我看来,当隐喻里带有来自传统的、历史的、渊薮中的反光时,反光俨然已经成为了环绕喻体的松枝和向日葵,使本体成为圣体,从而使隐喻成为讽喻。

近年,中山广场安装了6盏高约3米、粗约30厘米的蜡烛灯,每盏灯的身价高达8万元。每到夜晚,在这些漂亮灯饰的光耀下的,广场成为了春熙路最迷人的所在。

同类推荐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三国的奥秘

    三国的奥秘

    曾仕强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做人做事的20大奥秘。·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功的奥秘·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孔明经营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曹操得天时却最终失去机会的奥秘·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孔明保持晚节的奥秘·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大明小皇帝

    大明小皇帝

    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个现代人,信奉的理念是人定胜天!怎能甘当一世炮灰?且看主角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死磕皇上爹;智斗郑贵妃;挽留申时行;什么红丸什么梃击什么妖书,明朝三大案疑云重重,我自全身而退。救不世之功臣,灭万世之祸首,一切只为逆天改命!
热门推荐
  • 神医皇子妃

    神医皇子妃

    一朝穿越,却成了宰相府最不受宠的四小姐,可是真的是不受宠吗?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大量的珍奇古玩送进来,随便拿出一件,都足够颐养天年了。还有,来到这里一年,她居然从来都不曾见过她那对便宜爹娘,看来,这个女儿还真是不受待见。毛?她娘死了,她爹疯了?不会吧,她有那么倒霉吗?本以为爹不疼娘不爱已经是够凄惨了,如今,这一死一疯是个什么节奏?更重要的是,还整天有只花孔雀时不时的想要去揩她的油,该死的,她的油是那么好揩的吗?可是她反抗的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被他……死孔雀,这个梁子姑奶奶我给你结下了。--什么?那个该死的人妖居然要让她去做洒水的丫头?看来果然是老虎不发威当她是hellokitty啊。洒水是吗?很好,一天给你洗上个十遍八遍的头也是洒水,好吧,既然你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干吧。沈千寻的为人准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亦诛之。--【本文一对一,绝对宠文,女主强大,男主腹黑,喜欢的亲别忘了多多支持哦。】-【精彩片段】一日宫宴,群臣酣醉之时,一个不长眼的急色鬼对她毛手毛脚,结果是,她一脚踢向了人家的命根子。蛋碎人亡,记忆中好像是听人这么说过。不对,碎了一只?“怎么回事?”在她的身后,某人凉凉的说道,在听到宫人回报后,嘴角微微的抽搐了几下。“准头差了点”拍拍身上的落叶,她漫不经心的说道。“是吗?记住下次准一点。”某个黑心男淡淡的提醒。“知道了”她随口应道,半晌,才后知后觉的转过身瞪向他,“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因为那是你的习惯”某男一挑眉,眉宇间风情万种,国色天香。“该死的,我要杀了你。”“好啊,来吧,只是先说好,这次是用你的小蛮腰杀呢,还是用你的……”说话间,那修长如玉的手指点向了她的唇,“这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声情歌

    无声情歌

    年度最惨烈青春小说,一个少女同三个男孩,绝处不逢生的爱情路。宣传语:不爱的人,用力的方式,怎样都不对。年度最惨烈青春小说,偏执同青春残酷告别。一个少女同三个男孩,绝处不逢生的爱情路,终有人狼狈出局。生命中,有些人用来回忆,有些人用来成长。
  • 至尊兵王

    至尊兵王

    新书《至尊特工》,和至尊兵王一脉相传,请支持!-------他是华夏隐龙的天之骄子、放荡不羁惜花护花的龙少,也是敌人心中的终极恶魔、辣手无情屠戮三千的“暴龙”,如今卸甲归来,潜隐花都。在战场他是无敌兵王,令敌人闻风丧胆,在都市,他同样是至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过渡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帮助自己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穿越大清后宫:孝淑睿皇后

    她穿越而来,是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嫡皇后,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她是嘉庆皇帝的原配妻子,也是道光皇帝的生母。她贤良淑德深受乾隆皇帝青睐,她洞悉历史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爱她的人用生命守护她誓死方休,她爱的人因政权和她背道而驰。是残酷的皇权改变了他对她的真情?还是她用付出成全了他的千秋大业?望断秋水,回得了过去,回不得曾经。这一切不过是前世今生的牵绊罢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