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300000031

第31章 字条治报(2)

① 1986年3月11日编辑委员会会议记录,短期内任命潘为副社长,王世瑜为总编辑。见张圭阳《金庸与报业》,290—291页。

②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57、58、98、99、127页。

1986年,明报出版部发展为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是子公司,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则是金庸独立创办的,主要出版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明报集团并无关系),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倪匡(卫斯理)的《钻石花》,金庸、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农妇的杂文,张君默的散文,蔡炎培的诗集都出过。1987年开办的翠明假期有限公司(旅行社),专门经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旅游业务,到1991年,营业额有1.9亿港币。

《明报》变成了明报集团有限公司,细心的女编辑欧阳碧发现了信封、信笺的变化,以前是白纸黑字,印着“明报有限公司”中英文和地址,十分朴素,像个素面朝天的村姑。集团成立后,信封、信笺都改成淡黄色,纸质也比以前高级了,特别设计的《明报》标志,以红色和黄色嵌入,如一轮红日傍着一弯月亮。老板也有了专用的信封、信笺,一种在“明报集团有限公司(中英文)和标志之下,印着英文LOUISCHA,下面还有一行英文小字Chairman&Publisher”,另一种只有英文:LOUISCHA,下面是英文的《明报》地址。她猜想老板喜欢金色和红色,在信封下端、信笺上端都印了金、红两色行线作装饰,他的办公室就是以这两种颜色为主色调的。②

二、“查氏字条”

金庸的英文名字叫LouisCha,国际新闻界并不陌生,称他为“查(茶)博士”,却不知这个Cha实际上要读Zha。《明报》内部,无论是总编辑还是排字房的工人,上上下下都叫他“查生”或“查先生”,背后谈到他才会用“查老板”,除了开玩笑,不大有人当面叫他“查老板”。他本人打电话回报社,也自称“查先生”。

董桥说:“我追随查先生做杂志、做报纸那么多年……我在查先生处学到的最实际的东西,是他对新闻写作与评论的技巧,以及他对编采人员的专业的尊重与宽容。他常说,那也是他从实践中学习到的修养。”①

① 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后记。

②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166—167页。金庸唯一正式出版的社评集《香港的前途》封面也有金、红两色装饰线。

金庸自述对报社工作同人个个敬若上宾,不善于督促领导,因此《明报》内部气氛十分和谐,但不免松懈散漫,过分自由。②在《明报》工作过的人确实很少看到他发脾气,他平时话不多,喜怒不形于色,那张四四方方的国字脸给人一种严肃木讷的感觉。在欧阳碧眼里,他是典型的江南人面孔,一说起话来便带着微笑。不论他讲什么,都是一副笑眯眯的脸孔。不过,笑尽管笑,他想要做到的事,他会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去实现。不喜欢他的人,背后称他为“笑面虎”。③

他笑起来,双眼连成一线,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带着庄重含蓄的表情。④有人说,“他不说话则已,一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密不透风,显然思维敏捷活跃”。⑤其实,与他熟悉的人都说他不擅辞令,不是那种讲话滔滔不绝的人,与他善于写作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与他做过多次对话的池田大作说他“质朴寡言”。倪匡说他讲话一向不多,广东话、国语都不行。⑥“他讲话很慢,似乎每字每句都要经过细思才说出来。有时,给问得急了,他便会涨红脸,讷讷的,半晌说不出话来,真教旁人替他着急。”1975年第一次在一忽然座谈会上见到金庸,沈西城就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⑦

主持偌大一个明报集团,他另有高招,要交代员工办什么事,有什么指示或意见,或与作者交流意见,他喜欢以笔代口,写字条。

他的字条通常写在明报的便笺上,还有固定格式,上款某某先生或兄,然后列出要办或要解释的事,若事情超过了一项,就会标明号码,逐项详细开列,下款常常只署一个“查”字,还有日期。有时上面还有“社长意见请传阅”的刻印字样,然后发给各版编辑。他的字很像瘦金体,笔画分明,工工整整,属于最受排字房欢迎的字体,如同他的性格一样一丝不苟。①

① 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110—111页。

② 金庸《与读者诸君共同进步》,《明报》1973年5月20日。

③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17、204、224页。

④ 翁灵文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三,115页。

⑤ 熊光楷《往事悠悠寄书香》,《羊城晚报》2008年3月16日。

⑥ 李怀宇《访问历史》,78页。

⑦ 沈西城《金庸与倪匡》,10页。

1986年4月,欧阳碧受命做《明报》的质检工作,就是检查报纸质量并比较与《东方日报》《成报》等报的差距,具体工作金庸就是通过这样的字条交代的,包括各个版的错字、错误标题、同一新闻的处理、优劣比较等。在她递交的书面检查报告上,他也会用红笔在空白处写下意见,每份“红批”过的报告,还要传给总编辑、副总编辑、各版编辑,他们阅后都要签名。因为编辑部对于报纸检查工作有抵触情绪,一段时期下来效果甚微,他不大高兴,当年8月下达了一张字条:

欧阳小姐系本报所聘请检查日报版面的专职人员。她检查的报告,经本人详细批阅,错误或不妥之处,经本人改正。但编辑部对此似乎极少反应,指出后的错误仍一再重复,令人失望。

如果对她的“检查”或对本人意见有不同意见,请随时提出,胜于不闻不问,甚至不看不理。②

1990年12月27日,他给董桥等人一张字条:

董桥先生:

编委、编辑、校对各位:

本报不要用“若果”,这是广东方言,不是正统的普通中文。本月十七日我写的社评中,两个“如果”都给改作了“若果”,相信因为我草书的“如”字,校对先生以为是“若”字之故。以后一般文章中都不要用“若果”……

请编委各位研究一下。

九○、十二、廿七

① 翁灵文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三,105页。

②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24—26页。

金庸的字条

他还加了一句:“可用‘若’‘倘若’‘如果’,但不用‘若果’。此为习惯,无理由可说。”①

语调虽然客气,却是不容商量的口气,是一种指令,这也算金庸特色的“字条治报”吧。

就是向专栏作者约稿,金庸也喜欢写字条,李文庸就收到过金庸邀请他为《明报》副刊写一篇小说的条子。

数十年间,金庸在《明报》到底发出过多少张字条,早已无法统计,数字必定相当惊人,如将这些字条集在一起,不仅可以给《明报》,也可以给报业史、传媒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活资料。他以字条来管理报社事务,庞大的明报集团就是在他一张张字条下成长起来的。

他自称:“我管《明报》其实是很独裁的,我拿起稿就改,由头改到尾。”《明报》是他的“一言堂”,他说一不二,几十年来他的合伙人、老同学沈宝新都是听他的。“在香港办《明报》我是主要投资人,拥有报纸百分之八十的股权,另外一位拥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东沈先生是我在浙江读中学时的老同学,我们是好朋友,他从来不反对我的意见。我做董事长、社长、总编辑、社评执笔人,什么事都是说了就算,不用讨论。”

他一个人说了算,好处之一是效率高,反应灵敏,编辑部下午打电话到他家里:“查先生,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我们怎么反应?”他在电话里回答:“即刻出版号外,评论与做新闻都谴责政治上的恐怖行为。”“但我们反对美国打越战啊!”“那是两回事,美国打越战,照样反对。但反对行刺肯尼迪。谁有美国签证,即刻订机票去华盛顿采访。”“好的。×××有签证。”“就派他去。叫他来听电话,我来告诉他怎样采访。”

金庸表示,“报纸是老板的私器……新闻自由其实是新闻事业老板所享受的自由,一般新闻工作者非听命于老板不可”。80年代,在香港未来政制的安排上,《明报》其他社评执笔人的立场和他并不一致,但必须照顾他的立场,《明报》主要只能体现他的立场,因为他是老板。在他看来,“新闻自由,是报社员工向外争取的,而不是向报社内争取的。报社内只有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并没有谁向谁争取自由的关系”。“我在主持《明报》时,关于香港回归后行政长官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的问题,和主持编务的编辑主任看法不同,他消极抵制,我并没有即刻将他解雇,仍保留他的职位,但不让他处理实际工作了,换一个听话的人来做。”①

①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285、336页。

但金庸给漫画家尊子保留了一个“特区”,尊子可以对他有关香港前途的观点进行讽刺、批评。

查良镛谈吐温文,但性格可说刚多于柔,强多于弱。明报系列是他的王国,他的作风有点像帝王,永远礼数周到,但休想影响他的决定一分一毫。

他是个天生便有权术的人。在他的王国内,没什么人能逃得出他的五指山。

他创下了文人办报不但不倒,而且极度成功的先河。……②

这是《明报》专栏作家林燕妮说的。黄霜也说金庸“很独裁,一点也不民主”。

另一位给《明报》写专栏的李文庸说:“金庸表面上不苟言笑,冷漠肃穆,再加上他有一副不怒自威的尊容,使属下见到他的时候,噤若寒蝉,《明报》机构上下百余个职员,在背后都以‘主上’称呼他。”有一次李文庸跟一位《明报》资深女职员一起到金庸办公室,亲眼看到女职员小心翼翼地“侧坐”下来。其实,他从来不呼喝斥骂下属,连语气重一点的话都没有。③欧阳碧在金庸的办公室亲眼看到,被任命为《明报》总编辑的王世瑜与他用上海话交谈,对他毕恭毕敬,无论他说什么,都会一面点头,一面非常肯定地应道:“对对对,是是是。”④在他手下办事接近五年的吴霭仪就说:“我很怕他。”当她做《明报》督印人时,想改革高层的人事,金庸对她很不满,认为她“野心很大,想独揽《明报》”。在有关香港问题的争论中,他们之间也有着尖锐的分歧。⑤

① 金庸《两种社会中的新闻工作》,《新闻记者》1999年12月,19页。

② 林燕妮《偶像画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页。

③ 翁灵文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三,108—109页。

④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57页。

⑤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306页。

1975年8月,金庸对外界说:“我个人对经营工商业的兴趣不很浓,主要还是喜欢看书和写作,我时常为行政工作太多而感到烦恼,老是设法减轻这方面的工作。”“何况《明报》机构发展至今已上轨道,各部门的员工也很合作,香港的经理沈先生很能干,他负责经理部门全部的工作,我从不干预他的决定。……而争取较多时间来读书、写作,譬如撰写每天的‘社评’。”①

实际上,有些事金庸管得很细,连排字房的工作都要亲自过问,或许“五月风暴”时被换版的往事让他记忆犹深。《明报》副刊请专栏作者也要通过他,不仅副刊编辑,就是总编辑都无权决定,都得他来批准。约稿、组稿,甚至修改稿件他都要管,有时甚至把稿子通篇都改掉,引起过作者的抗议。林燕妮回忆,“以前《明报》副刊的稿全部都是由他选定的,副刊老总并无约稿的权力”。②副刊编辑只不过扮演催稿、清大样和校对的角色,不会删改作者的稿子,也不愿主动与作者联系,相当于高级校对。1966年进入《明报》、长期担任副刊编辑的诗人蔡炎培因此被戏称为“蔡校书”。倪匡说:“查良镛当他那张《明报》是性命,是宝贝,尤其是那个副刊,一直以来,都死抱着不放。”

金庸告诉欧阳碧:“副刊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港闻和国际电讯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副刊做得出色的话,那张报纸就会与众不同。”他在《新晚报》《大公报》就是编副刊出身的,把副刊看得很重,甚至亲自来抓,不仅制定五字真言(“短”“趣”“近”“快”﹝后改为“物”﹞“图”五字)、“二十四字诀”(“新奇有趣首选,事实胜于雄辩,不喜长吁短叹,自吹吹人投篮”二十四字),而且手书贴在副刊编辑部。

金庸手定的“五字真言”被视为不得外传的秘诀。1988年10月20日,他给编辑部所有编辑写字条,“唯副刊依赖外稿,不完全受编辑控制”,重申“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方针,同时要他们注意:

在与各位作者联系时,只可告知我们的希望与要求,不可将我们的方针原文全部内容和盘托出,因此系本报重大业务,不能让竞争者知悉。①

① 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五,40页。

② 林燕妮《偶像画廊》,4页。

《明报》有个“明窗小札”专栏,许多编辑方针和政策,如不想太正式地向外公布,往往会用“徐慧之”名义(主要是他执笔)在这里透露。②

对专栏作者在其他报纸写专栏,金庸也很在意,不愿作者用同一笔名在他报出现。《明报》工作人员要在其他媒体写专栏或做主持,都要经过他的同意。1988年,欧阳碧应《星岛晚报》之邀开专栏,向他报告,他写字条说:“同意,一般原则是最好不用与《明报》相同的笔名。若已用,也可。”③

《明报》员工对报社有任何意见,都可直接给金庸写信,记者稿件被版面编辑删改会写信给他,编辑想要加工资会写信给他,辞职也会找他。还会有人给他打小报告,说某某人背后在报馆内骂他。他很清楚,“《明报》内部所有的人只听我一人的话,可以说是成功,也是失败”。④

《明报》二度易主之后,马来西亚报业大亨张晓卿曾诚意邀请金庸出山,任名誉主席,他要求有实际的指挥权,遂为另一些人不喜,只好作罢。

有人说,《明报》是20世纪后半叶香港“文人办报成功的典范”,金庸说:

文人办报,文人在组织编辑采访当然是好的,但是办报主要是企业家的工作,比较困难,对文人来讲,就不会做。……管理一份报纸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单单是中国文学,就很难办报了。……香港社会是一个很商业的社会,学中国文学、西洋文学的,他自然而然接受到工商业的熏陶,这些文人到了香港社会中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人了,工商业跟企业管理他也有知识,所以在香港文人办报的可能性比较大。⑤

①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24—26、173页。

② 东西《永远“前进”的金庸》,《开放》2012年7月号。

③ 石贝《我的老板金庸》,80、81、82、86页。

④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282—283、286页。

⑤ 李多钰《金庸VS文字暴力》,《南方周末》2001年5月24日。

三、“很抠门的老板”

1970年,《明报》每天出纸2.5大张,1980年5至6大张,1990年超过了10大张。对于《明报》的成功,金庸说:“我想,我成功的地方是喜欢思考,不墨守成规,遇到有困难时,通常很快就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过,我却不是个能搞大生意的人。搞大生意的人对金钱很重视,对赚钱很有兴趣,但我对此却常是糊里糊涂的。”其实,他一点也不“糊里糊涂”,而是非常精明,他对金钱非但不是没有兴趣,而且非常在意,甚至可以说锱铢必较,他在《明报》内部一直被视为“很抠门的老板”。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热门推荐
  • 独宠二手娇妻

    独宠二手娇妻

    他紧紧地锁住她,霸道地宣布:“你是我的女人,在我面前你不需要伪装。你可以哭,可以笑,只要你想。”为什么,她的眼眶这样热,泪水不听话地流下来,却不是因为悲伤。为什么他张开的双臂这么诱人这么温暖,让她好想就此扑进去?幸福好像就要来临了,曾经的灾难却又再次降临。他的怀抱,真的能够替她将这一切伤痛都挡去吗?他明白她心中的怀疑,却只是将她抱住。她所不知道的是,他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却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煞魂。当然,这个没必要说出来吓她。但是他会向全世界证明,他能够保护自己的女人,幸福一辈子。......他是如和风一样的温柔男子,在她最绝望的时候将她带向希望。一直以为她只是妹妹,却不知道这份情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不想做你的哥哥,我,要照顾你一辈子。”温柔突然消失,一向温和的男子也为爱狂肆霸道起来。......因为年少无知,因为那无厘头的嫉妒,他任由姐姐将她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十年以后再相遇,本以为只是内疚,可为什么牵挂越来越深?“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但是,从今以后,我会把所有的爱都给你。盛妖,让我来好好地疼你保护你!”本以为会恨的,却为什么做不到?......“烟儿,尽管我比你大二十多年,尽管我知道这样很自私,但我绝对不要你做我的儿媳妇,你该是让我宠一辈子的人。”烟儿?这个名字本就是她最深的伤,他却叫得如此顺口。......到底谁是我的避风港?......PS:看看一个男人,是如何去保护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若爱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带给你们属于爱的感动。推荐若爱自己的新文《俘虏皇后》:“我知道鞭打对你来说,无异于家常便饭了。”直到那些泛着禽兽一样目光的人出现在我面前,我方明白。更残忍的惩罚,要来了。“要怪就只能怪你的命了…你们不要弄死她。”说完他不再看第二眼,很快的走出去了。原来,我连死都不能。连死,都不能。…当凤冠霞帔着身,我依然恍如梦中。你当真赐我后位,许我一生一世。却不知道,在你辗转后宫时。我的心,早已裂成点点碎片。…岁月荏苒,你已君临天下,我站在人群中,静相望。转身,离去。你要这天下,我便为你夺取。而荣华富贵,我无福消受。…他坐拥天下,却不见了,那一抹水色身影。几许无情,几许残忍。只为,将你庇护。而你,却不懂。
  • 王的霸道狐宠

    王的霸道狐宠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女特种兵重生妖狐公主,一朝醒来却成了九王爷的契约宠物。主人强悍,宠物更强悍。什么?!万一主人挂了,宠物也会挂!不行,我要解除契约!在此之前,各位想对我家主人图谋不轨的童鞋请小心,本妖很霸道很阴险!此文秉承上本祸水的YD和美男多多的良好传统,某北尽量写得轻松,如不慎沉重,请见谅!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惹爱生非

    惹爱生非

    苏苡作为一名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救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谁知却因此被他禁锢在身边整整四年。后来——苏苡:段轻鸿,我跟你赌这一场,赢了你就让我走。小段冷笑:不,你赢了我把命给你,否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涯海角我也追你回来!
  • 超人之前传

    超人之前传

    1989年10月,美国堪萨斯州斯莫维尔小镇,此时小镇上洋溢着一片欢快的气氛,人们纷纷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而举行着收获祭。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忽然响起,花店的店门被缓缓的推开……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宇宙制造者

    宇宙制造者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第一邪君

    第一邪君

    当未来世界的牛逼上将穿越到一个四无少女(无自我、无智慧、无力量、无容颜)身上时…是束手待宰亦或是逆天改命?君邪,未来宇宙时代下的第一高手,因‘护宝’而与盗王‘同归于尽’,实则灵魂离体,被神秘的力量牵引到天玄大陆,重生为南宫世家八小姐——一个令她恨不得一掌把自己拍死的‘无盐废柴’,还顶着‘罪女’、‘野种’的双重罪名受尽欺凌。母被杀,她漠然转身,带着陌生的痛意毅然踏上一条末知的路…从此,南宫世家八小姐南宫君邪自世间抹去,绝尘天才少年君邪横空出世!一剑在手,万兽追随,上天入地,诛仙杀佛!精神异能,阴阳晶片,神魔俯首,群妖归顺!王者之巅,傲视乾坤,敢问苍穹谁主沉浮!【别人骂我太阴险,我笑他人太天真,不见满口仁义徒,无耻无德伪君子!】四界六域,三宗五家,神妖鬼魔,万兽奔啸,尔可惧之?君邪曰:哼哼,颠峰高手?不顺吾心,杀!百年大派?拂吾逆鳞,灭!上古法则?不合潮流,废!仙诀宝典?合吾意,取!神兽魔兽,入吾眼,收!奇珍异器?吾之爱,夺!五行,宇宙万物之根本,当五行被破坏,正气衰,邪气盛,妖魔乱舞;若五行消失,又当如何?君邪曰:如何?吾说了算!★★★★★★此文为东方玄幻,女主强大,以男装行天下,邪侫冷酷,狂傲腹黑,万事只凭本心;本文以励志成长为主题,不知情为何物的女主于成长冒险之路悟感天动地之亲情,问缠绵绯侧之爱情,交肝胆相照之友情。*****随风清的其他作品:《傲气皇妃》《军师王妃》《总裁的古妻》《月倾天下》《狂帝》《侧妃万万岁》【推荐玄幻好文】懒离婚《凤御万兽》懒离婚《重生一豪门邪女》【推荐徒儿好文】小悠闲《七岁小魔后》鸿越无晴《踹上天子》鸿越无晴《炎君弑魂》
  •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某天,某王妃接到某王爷的特殊命令,什么?让她给他挑妾室!?这该死的臭男人,真是一天吃素都不行!于是乎咱们的王妃点头哈腰地使出给力本事,某年某月某天,某王爷的征妾启事遍布凤离城大街小巷。斗,她江雪芽一向不怕!他不让自己好过,他也别想一天快活!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等到终于要离开这一切的时候,我才发觉,对他的爱早已深入骨髓。如果我们不曾互相伤害,该多好……-------------------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请让我遇到你,静止在跨越三百年的凝眸。如果可以相守,我愿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只是这似水流年,从不肯为谁而停留……谁来告诉我,该怎样面对这时光的洪流?——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第二部《清韵:似水流年》←非穿越、《似水流年》姐妹篇《如花美眷》筹划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