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300000016

第16章 《明报》初创(1)

一、同学沈宝新

自1946年进入杭州《东南日报》,金庸已在报界摸爬滚打过十多年,几乎熟悉报纸编辑的各个环节。1955年以来,他的武侠小说在《新晚报》《香港商报》连载,受到读者欢迎。据《香港商报》调查,他的小说有三万读者。当时香港盗版成风,他的武侠小说连载每天刊出千字,七天就有人盗印单行本,速度之快让原定结集出版的三育图书公司措手不及。就在这时,他和分别多年、正在经营印刷业务的老同学沈宝新在香港意外重逢,沈建议,与其给别人盗印小册子发行,不如自己来印,自己发行、赚钱。说干就干,他们决定合办一家刊载武侠小说的十日刊《野马》。①

1938年,他们在丽水碧湖,初中三年级起就是同班同学,金庸是级长,沈宝新喜欢打篮球,是级队的选手,比他大好几岁。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的档案中,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的军训名单记录:

①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40—41页。

沈宝新 秋一年级 十八岁 吴兴人①

金庸回忆:“我们两人是初中、高中同班同学,沈宝新先生比我大几岁,所以当时并不是很熟悉,他是大朋友,我是小朋友。后来在香港碰上了,老同学相见,自然很亲热,以后大家就常来往。”②

吴兴即浙江湖州,沈在浙江大学读的是农业专业,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邮政、储汇局银行工作,积累了银行、财务工作的经验。1946年到香港,在印刷厂任职九年。③他说一口江浙口音的广东话,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随和、够义气的人”,人际关系好,对朋友重情义,又懂经营管理。1959年初,他们注册了野马出版社,准备办一份十日刊,以刊登武侠小说为主,从《庄子·逍遥游》中取“野马”为刊名。

当年3月,《野马》筹备期间,他们在九龙尖沙嘴弥敦道的文逊大厦租了一个写字间,只放得下四张书桌。他们请了《长城画报》编辑潘粤生担任编辑。④就在这时,报贩建议,与其办十日刊或半月刊,不如干脆办一份日报,天天出版,更容易赚钱。金庸犹豫了一番,决定办日报,《野马》不太像报纸的名称,仿效《成报》取单字很成功⑤,他也想起一个单字的报名,潘粤生提出“明”字,取“明辨是非”之意,他说也有聪明之意,经过一番推敲,决定取名《明报》,以“野马”为副刊(名为“野马小说”)。关于报名,他后来说:“《明报》的‘明’字,取意于‘明理’‘明辨是非’‘明察秋毫’‘明镜高悬’‘清明在躬’‘光明正大’‘明人不做暗事’等意念。”①他们请书法家、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制片主任王植波题写的报名,一直沿用至今。金庸并不知道中国报业史上至少有过六个《明报》,1911年、1922年、1931年的上海,1925年、1945年的北京及1932年的苏州先后出版过以《明报》为名的报纸。②

① 杭州市档案馆藏,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档案。

② 冷夏《文坛侠圣:金庸传》,401页。

③ 《明报》1989年5月20日,张圭阳《金庸与报业》,50页。

④ 潘粤生,广东惠阳人,1935年生,中学时给金庸主编的《新晚报》副刊和《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投稿,其影评得到金庸赏识。中学毕业后,金庸推荐他到《长城画报》当助理编辑。先后出任《新明日报》《明报周刊》《明报晚报》《明报》总编辑。

⑤ 《成报》为何文法1939年5月1日创办,最初每天出一大张,以画刊取胜,仅半年销量就跃居首位。太平洋战争后停刊,1945年10月复刊,至1959年成为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查传诗(查良镛长女)与沈宝新夫妇

《明报》最初由金庸出资三万港币,沈宝新出资两万港币。这五万元三四个月就花光了,金庸又投入五万元,共出资八万。《大公报》老同事、广告部主任郭炜文曾出资一千五百元,占的股份很少,1961年《大公报》社长费彝民要郭退股,金庸连本带利都还给了郭。《明报》从此只有两个股东,金庸占八成,沈占两成。

1959年5月20日是金庸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明报》正式创刊。创刊号标明:本港零售港币一毫,督印人沈宝新。他执笔的发刊词标榜“公正、善良、活泼、美丽”:

《明报》是一张同人的报纸,也是一张读者的报纸。

……它是读者的报纸,因为我们办报的目的不是要宣传什么,也不是为什么商品做广告,我们只是希望能办成一张精致的、生动的、健康的小小报纸,为那些喜爱精致、生动、健康事物的人所喜爱。

我们的信条是“公正、善良、活泼、美丽”。我们决心要成为你一个甜蜜的知心的朋友,跟你说说故事、讲讲笑话,讨论一下问题,但有时候,也向你作一些温文的劝告。③

这一年他36岁,南下香港第十一年,他踏上了前途莫测的创业之路。

《明报》第一天印了8000份,没有卖完,最低时跌到了6100份,发行了四个月才开始回升。金庸说,出《明报》主要是一种生意上的考虑,当时谁都觉得是一件冒险的事业,旧同事、老朋友在背后人人都说:“小查这次非倾家荡产不可!”他却想,反正没有多少家产,就是“倾家荡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①

①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115—116页。

②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699页;张圭阳《金庸与报业》,40—47页。

③ 转引自张圭阳《金庸与报业》,53页。

《明报》创刊号

《明报》初时只是一份四开一小张的报纸,属于名副其实的“小报”,头版刊登社会性特稿,二版是副刊,也会登小说,三版是重头戏,连载金庸和其他人的武侠小说,四版是杂文,小品、漫画等,没有新闻。他选择办这样一份小报,或许与他初到香港时,发现港人的读报口味令人“又好笑又好气”有关。《大公报》同事马廷栋有一天吃饭时说起,有个香港友人说:“贵报虽然有些地方不及人家,但有一次登了一条别报没有的新闻。”马受宠若惊,忙问什么新闻,对方说:“那次九龙发现一条一尺多长的蜈蚣,只有贵报上有。”②相隔十一年,也许金庸已淡忘此事,但港人的读报口味他是熟悉的,他有意无意地迎合他们。

不久,《明报》迁到中环娱乐行五楼二室,白天是商人的写字楼,晚上做他们编辑部,每天凌晨离开时,都得收拾干净。两个月后,又搬到中环德辅道中239号四楼。③最早的员工只有三个人,金庸是社长兼总编辑,还是主笔,负责编辑部的工作,沈宝新是经理,负责报纸经营,是营业部唯一的员工,谦称在报馆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有如整部机器中的螺丝钉,编辑只有潘粤生。后来请了校对戴茂生和办公室助理叶云(原名叶汉辉),诗人何达做过短期的第四版编辑。由于人手不够,金庸的妻子朱玫在《明报》跑过香港新闻,成为《明报》最早的女记者。

二、《明报》定位

办报毕竟不像写武侠小说,一份新报纸一无背景,二无雄厚资金,要在报刊林立的香港站稳脚跟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有人说,“办不了多久吧”;有人断言,“一两年内一定倒闭啦”!

1959年的香港尽管经济还算不上繁荣,但报业竞争已够激烈。单就日报来说,左派除了《大公报》,还有1948年9月创刊的《文汇报》、1952年10月创刊的《香港商报》、1955年创办的《晶报》(原名《明星日报》,1957年改名)。亲国民党的有1949年创刊的《香港时报》以及老牌的《工商日报》。此外大多数报纸处于中间立场,如1925年6月创刊的《华侨日报》,1938年8月创刊的《星岛日报》,1939年5月创刊的《成报》,等等。还有《南华早报》等英文日报,其中也有中间偏左或中间偏右之分。背景各异,左、中、右分明。光是50年代新办的报纸就有85家,平均一年新办8.5家,大部分为中文报纸,但能坚持十年以上的凤毛麟角,至今仍在出版的仅《明报》《新报》《晶报》等寥寥数家。①

① 金庸《拼了命出版<明月>》,《明报月刊》2006年1月号,50页。

② 查良镛《来港前后》,《大公园地》复刊第19期,1948年5月5日。

③ 张圭阳《金庸与报业》,48页。

在报界默默耕耘了十多年的金庸有自己的考虑,他离开《大公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左派色彩过浓,他不会走这条路;他对国民党也没什么好感,保持中立是必然的选择。“在政治取向上,我们既不特别亲近共产党,也不亲近国民党,而是根据事实作正确报道,根据理性作公正判断和评论。”②

6月6日,《明报》出至第十八期,改为出对开大张,头版改为国际新闻和社评,二版为“银百合”副刊,三版还是“野马”小说副刊,四版为香港新闻(从第二十九期起,国际新闻改到第四版,港闻放到头版,社评有时也刊登在四版)。当天,他在《我们的立场》社评中提出“公正与善良”的办报理想,不再提“美丽”“活泼”:

我们曾在“发刊词”中说明,我们拥护“公正与善良”。这五个字,就可以说是我们的立场。

我们重视人的尊严,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享有他应得的权利,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过一种无所恐惧,不受欺压与虐待的生活。

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希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大家亲爱而和睦。我们希望全世界经济繁荣,贸易发展,也希望香港市面兴旺,工商业发展,就业的人多,希望香港居民的生活条件能不断地改善。

这是《明报》资料室现存的最早一期《明报》。据说金庸愿出资二十万元高价收购《明报》创刊号,但没有结果。①倒是电影界有人收藏了最初的《明报》。

① 陈昌凤《香港报业纵横》,30页。

②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116页。

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明报》出版四十多天后,7月1日,在第二版开辟“明报之友”专页,刊登读者来信和他们的答复,并邀请医生和法律、心理、社会问题方面的专家解答读者的问题。当天刊出的《致读者》说,要成为读者与编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互相沟通意见、交流情感的园地。

金庸多次表示对左转后的香港《大公报》的不满,力图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不偏不倚、保持中立。香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从地理上说,这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却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自由港,左、中、右各派力量都有发言的机会。

香港是一个政治斗争很尖锐的地方,这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政治势力都有。就《明报》而言,在别的方面我们也不见得就比其他报章好!不过,有一点我们却是做到了,那就是真正独立的,任何力量想影响我们的话,我们是绝对抗拒的。这种态度和立场,可能读者在短期内注意不到,但长期下来,读者就会了解,我们是真正客观、独立和公正的……②

他不断重申《明报》“不左不右,绝对中立”的立场,“以前的《大公报》反映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的确是《明报》的楷模,但《明报》是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1947年,他迈进上海《大公报》的大门,老《大公报》“不党、不盲”等可贵原则深刻地影响了他。“很多技术问题都是我从《大公报》学来的。《大公报》本身有个传统,什么文字可以用,什么文字不可以用……我投身《大公报》,心里很佩服《大公报》当时的不党不卖,评论事件很公正,完全报道。报纸不应该歪曲事实,应该讲真话,不好讲的可以不讲。”他自称,“心向往之,时作东施之效,只恨才识难追前贤,时有画虎不成之憾,但所作的努力,总朝着这个方向”。正是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金庸传承了老《大公报》未竟的理想,《明报》的成功隐约可以看到某些老《大公报》的影子,比如坚持不接受任何方面的经济支援,他说,“在这情形下,我们就能毫无顾忌地公正不偏,就会得到最广大读者的支援”。

① 陈昌凤《香港报业纵横》,109—110页。

② 杜南发等《诸子百家看金庸》五,204页。

1959年10月16日,标榜中立的《循环日报》复刊,金庸在《明报》发表社评说,“全港报纸非左即右,真正中立者唯《明报》一家,本来势孤力弱,发言无人响应,大有孤芳自赏之感”。1960年2月17日,他在社评中说,“本报向来主张和气生财,不反对国民党,也不反对共产党,不骂美国,不骂苏联”。5月20日,他又在《本报创刊周年感言》社评中说,“在政治上我们力求中立,决不对左派或右派作任何不公平的偏袒”。他以后津津乐道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其实要等到1962年6月“自由谈”副刊诞生时才提出,1966年1月,《明报月刊》发刊词也以此为编辑方针,以后作为《明报》的报训。1980年,他在聘请董桥为《明报月刊》总编辑时,聘书上就提醒说,必须“遵照《明报》一贯中立、客观、尊重事实、公正评论之方针执行编辑工作”,“在政治上不偏不倚,在文化上爱护中华民族之传统,在学术上维持容纳各家学说之宽容精神。”做了七年《明报月刊》总编辑、八年《明报》总编辑的董桥说:“我虽然无权判断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查先生给我的提示,却一直没有轻心淡忘那几句话的重量和真谛。”①

三、筚路蓝缕

《明报》初创之时定位还不很清晰,压倒一切的是生存。当时,持中间立场的大报如《华侨日报》《星岛日报》等层次偏高,远离普通读者的要求和阅读趣味,没有大资本撑腰的《明报》不可能冒险走这样的路子。金庸也不愿接受《超然报》《响尾蛇》《响尾龙》这些小报的低俗、色情路线,试图在大报和小报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介于严肃和轻松之间,既发表武侠小说、香艳小说,又有严肃的社评、香港社会新闻和国际新闻,最早的读者以普通市民为主。

不少人批评《明报》的报格摇摆不定,两面不讨好,这样下去迟早会关门。为了《明报》的生存,金庸和沈宝新绞尽了脑汁。金庸除了不断地写武侠小说、写社评,还要负责报纸的编辑工作,多方挖掘、罗致人才,提高报纸的吸引力。沈则从提早出报以及发行、广告上下工夫,常常半夜三更起来去印刷车间给工人递烟。

① 陈子善编《董桥文录》,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655、656页。

从1959年到1962年,这三年是《明报》最艰辛的草创时期,金庸一次次想起香港流行的说法:“假若和你有仇,最好劝你拍电影;假若和你有三世仇,最好劝你办报纸。”①他为报纸的前途苦恼不已。《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和查太(朱玫)两个人喝。”

当时《明报》在中环,金庸家在尖沙嘴,回家必须过海,渡船有两种,一种是天星小轮,一种是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当深夜或凌晨下班,天星小轮早已停航,只好乘电船仔渡海,每次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船费比较便宜。如果即到即开,包租费要三元。他们夫妇宁愿挨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

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咖啡、渡船不过是其中两个平常的故事。那时,金庸对老同学沈宝新有所倚仗,虽然金庸是大股东,但在老员工看来,他们两个股东的权力却是均等的,甚至有金庸怕沈的说法。金庸在家中请客,如果沈还没到,他也不敢开席。②潘粤生记得:“在德辅道中时,《明报》前景还很不明朗。有一天黄昏五六点的时候,大家工作得很累,查良镛说去‘游电车河’吧,于是我们由上环坐到铜锣湾总站,再坐回来。当时查良镛说办报纸很辛苦,希望大家办好《明报》,把《明报》作为自己的事业,永不分手。”

四、《神雕侠侣》

同类推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夜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夜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婚礼上,他牵着怀孕六个月的女人出现在身为新娘的她身前,一句话将她从天堂打入地狱,“童小姐,谢谢你来参加我的婚礼。”三个月后,“总裁大人,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男人凤眸微眯,眼中泛着危险的光。“好消息是童小姐怀孕了,坏消息是她带着三个月大的小少爷逃走了。”
  • 天下一等假货:纨绔女世子

    天下一等假货:纨绔女世子

    她,萧鱼淼是萧王府不能修炼武道的废材纨绔世子,她嘻笑怒骂,安逸享乐。然,一场突变,整个萧王府一夜之间神秘消失……废材纨绔萧鱼淼为了重振萧家,脱胎换骨,萧鱼淼原本想走的废材纨绔之路彻底被扭转……一个是身份神秘,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大叔,对萧鱼淼一路相助相扶;一个是妖孽无双的暗黑之主,自从相遇之后,就对萧鱼淼死缠烂打,不放手……小鱼儿的真爱是谁?且看一正一魔的逐爱追情之路,谁能抱得美人归……【女扮男装+穿越玄幻宠文】【简介无力,内容精彩,欢迎追文,群号:136537872】
  • 弃夫难缠:纨绔毒妃倾天下

    弃夫难缠:纨绔毒妃倾天下

    尊贵显赫的左相小姐,他是容貌倾国,韬光养晦的腹黑王爷,一场意外追杀,她竟然被他纯真的外表给骗了?!从此之后这个妖孽王爷就缠上了她,清雅面容之下他的真心难辨,她是无良的穿越女,再加上强大女配来袭,好吧,本小姐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忍无可忍!当两只装小白的腹黑撞到一起,夺江山,打小三,这天下还不手到擒来……
  • 冷酷相公现代妻

    冷酷相公现代妻

    姻缘宫内住着传说中的月老与他的小徒儿,一位白胡子白头发的老头躺在一张悬空的摇椅上半眯着深遂的眼睛,嘴里喃喃道:“徒儿,你要注意哦,千万别牵错线。”“师父你放心吧。”看着月老快睡着的样子,徒儿两眼放出贼光来。月老在摇椅上慢慢的进入了梦乡,而他那调皮的徒儿这时突然奇想,如果把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小脸的女娃与另一个时空的几个男子用红线牵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罢便行动起来,牵完后,看着自己的杰作,期待着人间将会发生的一切……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间十年。月老打盹之际人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她没钱没文化,但是可爱活泼,调皮搞怪。他文武全才,长相帅气,冷酷无情。她一个21世纪的新新人类,思想开放。他一个满脑子的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一个迂腐古人。看她怎么改变他--------走过路过的读者们,请动动你们的纤纤玉手点击一下收藏,曦儿在此谢过!
  •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毕竟我是收过三百封情书的女人,至于你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情书吧?”沈暗暗得意炫耀。君大少不以为意:“情书没什么用处,又不能满足你。”沈暗暗:“……谁跟你说满足我了?我说的是情书!”“情书不能陪你睡,我可以睡。”“……”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极品仙修

    极品仙修

    你知道魂魄到底是什么吗?你知道修仙和修真的区别吗?修仙只是自欺欺人之道,只有修真才能超凡脱俗。一个罗辰道袍手持法剑的老头说道:“我乃大罗金仙”一个清羽道袍手握拂尘发须洁白的老头说道“贫道乃太上仙君"李清不屑的看了它们一眼说道:“你们两个把脸凑过来,让我给你们印上本座的足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妾美不及妻

    妾美不及妻

    穿越了?竟是个不得宠的嫡女!亲爹不疼,姨娘不爱,庶姐庶妹们更是个个厉害,能耐大的都翘上了天,揉圆搓平由她们玩儿?靠,小样的,她韶兰倾可不是包子,有种敢咬她试试?再世为人,目光潋潋,笑容浅长,意味颇深!哟~不就是斗嘛?想占她便宜?她呸!惩姨娘,办刁仆,斗姐妹,治贱男,看她这没心没肺,过河拆桥的腹黑女,如何家场立威,混的风生水起?!唉,只可惜……一朝奉旨,嫁做正妃,换了地方,斗争不断?南俊王府,内有侧妃当道,外有小妾炸桥;更有亲亲表妹,深情款款;那什么?就连她那娇艳庶姐也想掺合?巴巴窥着她的正妃之位,欲取而代上?!OhSorry,她不是圣母,也不爱受气,所谓生活如戏,各凭演技!既然有人不让她安身,那她就一定奉陪到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家寻寻开心,找找乐子也是不错滴……大不了最后一拍两散,天翻地覆拍屁股走人!那王爷什么的,切!她不稀罕,一个字:“休——!”【片段一】“世界如此美好,尔却手握尖刀,这样不好、不好!来,都是服侍王爷的,辛苦有余,妹妹你身为王府侧妃,掌管大局,理应大度,身当表率……”某女笑颜,看着前夜还勾引主子,现下却跪地不起的婢女,胸怀宽广的对上面前一脸盛怒之色的余侧妃,笑容浅浅,善解人意,“看,就像你姐姐我……这样!”【片段二】“这就是昨儿个给爷送甜汤的丫鬟?嗯,拉出去——剁了。”“啊?王妃饶命啊——”“哎,等等!记得剁远一点,本王妃心善,向来见不得血~~”某女真诚,对上一旁脸色煞白的人儿,满是笑意的挑眉道:“听说昨儿个庶姐也来了?也给爷送了碗甜汤……?”【片段三】“咦,夫君!干嘛冷板着脸啊?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韶兰倾!本王房里的侍妾,可是你一手安排的?!”“是呀,我娘说了,为妻要大度。尤其是对自家夫君的那些娇美小妾,更是要多多关爱,时时提携……”“你——你娘早就死了!”“尼玛!不带托梦的啊?!”【片段四】“倾倾,你这只雄鹰画的好!苍劲有力,隐忍威风,展翅欲翔而不翔,很有几分我厚积薄发的味道……”某男欣赏,一脸赞叹。闻言某女全身一冷,眼角不由的抽搐道,“你妹啊!姐画的那是芦花鸡!”【片段五】“韶兰倾,你说什么!有种胆敢再说一遍?!”大殿之上,某爷暴怒,面色铁青的冷板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