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600000060

第60章 筷子 食道及其他

很多到过成都的中外朋友,去到祠堂街努力餐,对于餐厅的竹筷套子上用红字印的餐厅主人车耀先遗留的两句话:“若我的菜不好请君对我说,若我的菜好请君向君的朋友说。”感到新鲜而有兴味,且有礼貌,把顾客与餐厅的关系一下子就调和得亲近融洽;没有咬文嚼字,却使人感到主人说的话一片真诚;就文字宣传技法上说,新颖别致,明白如话,看过后,就记住它了。有的远道食客还把这个筷套子保存下来,作为在努力餐用餐后的纪念。

去东北,听人说沈阳一家青年饭店的筷子上印有饭店的名字,日本友人爱不释手,在表示想要而未开口时,好客的主人把筷子送给他们,他们感到这是最好的纪念品。我们四川兴文、江安、长宁一带,出楠竹,做的筷子质地结实,造型大方,近年来工艺程度尤有进步,买了一盒兴文竹筷送给侯宝林,这

位语言大师啧啧称道,进入无语言状态。

从筷子到筷套子之进展,总算是食道的历史长河中一个进步。或问:筷子起于何时?有人说:筷子的发明,至少比西方人15世纪才发明的刀叉早2700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武王伐纣,从西周算起,约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了。这是粗略的算法,去我们很远了。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一次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他从中国人使用独有的筷子这一点论证: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种族。他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而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十六七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哪里能跟筷子相比呢?”在今天,地球上人类进食的方法主要的有三类:即筷子、叉子、手指。叉子吃西餐,集中于欧美;手指用于非洲,其他地方也散见,前年去西昌地区之普格看火把节,山上少数民族也用手指进食,他们把饭菜装在布袋里头,用手抓来吃;筷子则集中于东亚大部分地区。就数量而言,用筷子的在地球上占绝对多数。问题不在于人之多寡,在于各地饮食用具的习惯、吃法,有时且非如此不可。如吃重庆的毛肚火锅(包括一切火锅),在烈火、浓油、沸汤之下,就必须用竹筷子。又如四川之锅巴肉片,火爆菜肴之类,不用筷子行么?扬州名菜鳝糊,从灶头端上席桌,仍然滚油翻腾(他们用麻油下锅,故能保持高温从红锅到桌面,这应当说是扬州厨师一绝),如不用筷子而用其他进食工具,都是不能想像的。

解放前成都食客们自备有特大圆桌,可坐20人,筷子也是特制的,长几达一米,江湖上人称“榛杆”者,正是这种类型;在湖南地区用的筷子,最长的也有一米左右。食道战场扩大化,作战工具相应地延伸,有利于饕公们一场好厮杀。这种特大型的桌与筷,包席馆子和大餐厅也没有,只有吃“转转会”的饕公们自己设置,轮到哪一家吃,就用到哪一家去。日本也有一种长一米多的有色筷子,是在做油炸菜“天妇罗”,或下面条时用,同我们捞面的大竹筷一样;不上席的。日本筷子较短,筷头细而尖,像圆规的脚,日本人喜食鱼片,用来方便也。

筷子从竹(楠竹、斑竹、天竺竹、川西平原上的慈竹等)、木(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等)制作,进而为“犀箸”、“象牙”;历代以来还有金(唐玄宗曾赐给宰相宋璟以金筷,赞誉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金筷专用于帝王皇妃。旧社会上海犹太富豪哈同,他的老婆罗迦陵生日,开上了百桌豪华酒宴,其中贵宾席全用金筷)、银、铜、铝、不锈钢、塑料、复合材料、玉、骨、象牙等材料制作的。清代御宴有银筷,《红楼梦》第40回写王熙凤用的“乌木三镶银筷”,云南祥云出土有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时铜馆墓内的铜筷等等,几千年变去变来,万变不离其宗,在东亚地区,吃东亚人所做的一些菜,还是以筷子受用。过去的银筷,也不过示其阔气而已,倘用于云南的过桥米线、北京东来顺的涮羊肉火锅,金属传热,以金、银、铜等金属做筷子,就不堪设想了。又有一说:“犀著”与银质筷子可以解毒。有一种说法:在吃菌子做的菜,要用银筷,防止中毒,银筷见毒就变黑了。没有实验过,附此一笔待考。历史上的权贵人,总是想到有人要害他们(其实他们先用权贵害人),用“犀箸”与银筷辨毒,那也不过是少数害人虫胆怯心虚而已。清朝宫廷饮宴,每道菜都要插一块小银器,证明此菜已验过无毒。

筷子据说是公元4世纪到6世纪,从中国经朝鲜半岛漂洋过海传入日本。三国(公元220-280年)时的史书《魏志·倭人传》写着:日本当时是用手抓饭吃,到了日本奈良时代(约1200年前),他们的第一部史书《古事记》中,才出现筷子这个词儿。日语中“筷子”另作“箸”、“筯”、“箕”,同我国古汉语是一致的。他们对“箸”字的发音,也和我国福建省沿海一些方言中的读法一致或大体相近。为了感谢筷子一日三餐为人生存果腹,日本的习俗,还把每年的8月4日定为“筷子节”,多么有趣的节日!

我们的南极探险队J121船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市,火地岛地区的海军司令官喜欢中国传统菜肴和筷子,吃完饭,他要求把用过的竹筷子留做纪念。这位海军司令官对中国筷子,一见如故,难怪日本人对筷子有感恩似的情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时称为盟友的美国空军来到华西基地,他们在荣乐园、颐之时等大餐厅吃席后,把我们江西瓷烧的杯、碟、调羹,连江安的楠竹筷子,也一并“顺手牵羊”而去,据说是他们习惯上的一种爱好之表现。那时江安楠竹筷子造型是上方下圆,筷头雕刻镂空有装饰性小狮子,上节四方形筷柱,用火绘(后来用化学品印上去)“抗战到底”等字,无论造型及工艺程度上,远不及今天的美好,今天我们有五色漆筷、玻璃筷、广角筷、塑料筷等。上海豫园商场开有一家别具一格的专业商店——上海筷店,人称“筷子大王”。它经营全国各地的筷子精品近百种,有耐高温的福建漆筷、苏杭的戏文冬青木筷、龙风御餐天竺筷等。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发现有两类有毒性的筷子:一种是台湾生产的象骨筷,经上海有关部门化验,这种筷中搀入了大量价格低廉、含有毒素性的“电玉”;另一种是以调和漆、清漆为装潢涂料的竹木筷,由于涂料有毒,对人体有害!

传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在宴会上使用过的一双筷子,被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驻京记者伯恩斯所珍藏。后来有美国收藏家愿出2000美元的高价收买,但伯恩斯不肯割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会员蓝翔,毕生酷爱收藏筷子,据说他已收藏有济公佛筷、岫玉筷、乌木筷、景泰蓝筷、毛主席纪念堂象牙筷等一百余种。尽管有多种多样的筷子,但是咱们四川江安楠竹筷子,质朴厚重,展现了它那川南人粗犷线条的性格,故多为异邦人所喜爱。“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这话一点也不差。小小筷子,早已超越了食具的范围,而成为人们交往中的礼品了。四川的楠木筷、浙江的天竺筷、福建的漆筷、北京的硬木、景泰蓝、象牙、玉器等精美工艺相结合的高档筷,早已驰名海内外了。

筷子不像欧美人用的刀叉,刀叉最早是厨房灶上使用的烹饪器具,后来进入餐桌,却受到莫名其妙的待遇,有人认为是恶魔用的不祥之物。在古代雕刻艺术中,就有魔鬼抓着叉子和巫婆骑着叉子的奇怪构图。法国有名的历史学家弗纳德·布赖得尔曾引用中世纪德国一位牧师的话,对叉子作了如下的说法:“如果上帝希望我们使用这种工具,那他绝不会赐给我们万能的手指。”看来这位牧师有些保守。

人类使用刀叉,在进食使用工具上是大大地进了一步。从殷墟出土中,只有牛羊骨头,那时人类处于原始的生活中,只有手撕啃。有了刀叉,筷子就不见得人人习用了。就我们用筷子的国度来说,晋朝的《世说新语》上载有王兰田吃鸡子,左夹右夹总是老夹不住,这位姓王的急性子火了,把鸡子倒在地上,看见鸡子在地上打滚,气得用脚去踩踏。(《世说》上的鸡子,即北方人喊的鸡蛋,不是我们四川人叫的鸡。)刘姥姥进大观园,王熙凤有意作弄安排,用象牙筷给刘姥姥去夹鸽蛋,戏侮乡下人,恶劣!但也可以看出:有一个不习惯的问题。千变万化,筷子的功能还在实用。

筷子对我们说来,是最常用的食具,本身轻巧简单,有夹、挑、舀、扒、剔等功能。日本学者研究,用筷子夹食,牵动手指、手掌、手臂、肩膀等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活动,有助于锻炼大脑的灵活性,有利于小儿的智力发育。

随着科学的进展,对筷子使用上,就不得不提出新的课题:即要筷子分工、在公共场合首先使用公筷、专筷。其他使用筷子的国家地区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日本人从大盘夹菜到个人碗里,备有第二双筷子,在自己的家里都有自己的专用筷,专筷中又以长短、各种形状、颜色去区分。另外还有一种“卫生筷子”,在野餐旅游中,宴会上都可用,等于我们大餐厅、火车上用的“一次性卫生筷”。

看来,使用筷子要不断进行改革旧习惯的宣传,坚持使用公筷、私筷,人手一筷,杜绝带菌传染。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礼记》和《论语》中早有记载,指出进膳时“食不共器”、“共饭不泽手”(手不要伸入碗里),不过没有坚持下来。眼下生活好过了,饮宴之风起兮,“进菜”之风——这股落后的歪风,又盛行起来。主人带头进菜,表示敬意;客人又回而敬之,好像非如是不足以言“礼貌”。

我们的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各种宴会,已全部实行了分餐制。为了防止疾病传染,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北京正在饭店、宾馆、招待所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制;在一些大饭店里,还采用了由服务员轮流给各位就餐顾客布菜的方法,服务员把新上的菜先端上桌子供顾客鉴赏,然后布菜,这么做既适应了分餐的需要,也考虑和照顾到中国菜肴具有色香味形的特点。

实行“公餐制”也必然要涉及到公筷以及“一次性卫生筷”的问题,北京大部分餐馆用的木质卫生筷,既卫生又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可是有人提出:木质筷不能全面推广,我国是一个贫林国家,每人平均拥有木材005立方米,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大量木材仅仅使用一次就被废弃,实在太可惜!于是又有人提议:制订回收木质卫生筷的办法,将使用后的卫生筷回收起来作为造纸原料——如果不这样,那就要求厨房用具的现代化,饭馆应加强餐具消毒的管理,在确保餐具卫生、清洁条件下,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筷子;严格控制木质卫生筷生产,代以南方的竹筷,但亦必须如木质筷那样确保消毒管理。

筷子的演变、进化,到目前的形势就有这样的严峻,面对着我们每一位用筷子的人。

清代人程良规写了一首《咏竹箸》的诗:

殷勤问竹箸,

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

乐空来去忙。

是“殷勤问竹箸”的时候了。以往人对“病从口入”这句话的理解,往往偏重于食品及餐具本身的保洁,却忽略了落后的就餐方式,也会使筷子成为引病入口的直接原因了。1988年元月上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甲型肝炎,新华社记者报道: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次90%左右与吃毛蚶有关,可是有众多的肝炎患者,并没有直接吃过毛蚶,而是间接地、交叉感染得病的。其中,筷子也应是间接传染的媒介。经过消毒的公用碗筷,还能发现每碗有细菌3100个,一只筷子有细菌1700个。一般情况下,沾在碗筷上的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在24小时后仍然活着,看来非分筷分食不可了。

分餐制已在七届人代会中代表团驻地揭开了序幕。每位代表面前,放着两盘四种菜肴,味兼南北,烹调得法受吃。汤盆中放着公用勺,消毒筷子用餐巾纸包裹着,给人感受上可以这样说:放心了。过去用于推车送大盘菜肴,现在改用不锈钢托盘把菜送到每位代表面前,菜的分量相等,但另设有自助餐桌在旁边,盛满几大盘菜,任君选择,只要胃口好,大快朵颐而尽兴。分餐制,是一场对传统饮食方式的变革,不可小视,宣传工作应当持之以恒,首先从个人做起。分餐制的好处:方便、卫生。上海流行肝炎以后,据说不少餐厅坚持下来,但近来又有些松懈现象!

我们古人也注意到食前卫生,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就指出:“虫堕一器,酒器不饮,鼠涉一筐,饭捐不食。”这是说食品受到污染,要丢掉它,不要食用。汉末著名医学家指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当然也包括看不见的六畜,传染细菌。我们今天,有了科学进步提供的物质条件,但也不可自持,要求合于卫生条件的严格分餐制,使用公筷,提倡进膳时使用私筷,养成良好风气与习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同类推荐
  • 秋季营养食谱

    秋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妈咪营养配餐

    妈咪营养配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夏季营养食谱

    夏季营养食谱

    《夏季营养食谱》根据夏季的特点,精选了九十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夏季营养食谱》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夏季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正宗过瘾川菜

    正宗过瘾川菜

    《美食天下(第2辑):正宗过瘾川菜》学做最地道的川味家常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绝妙配料麻辣鲜香,色香味形巴蜀特色。大厨亲传经典巴蜀美味秘诀,让您在家也能做出正宗川味。
热门推荐
  • 夜朦胧月玲珑

    夜朦胧月玲珑

    巧遇对其一见钟情的玉面神拳司徒诺,二人究竟能否冲开万难,家门罹难,终成眷属。,她终于托付芳心时。却不得不,苏州富商之女玉玲珑,最后,来到这深不见底的瀚海浪潮中
  • 至尊煌神

    至尊煌神

    吞世间武体,噬万般法相,强己身本源,铸就无上霸体!被封印了血脉的废柴少年,意外吞噬灵丹令血脉觉醒,神奇的功法、妖异的心法都能瞬间掌控!踩踏天才、威压圣王,他逆天修行,凭借自身的天赋与无数的奇遇,最终踏上了无极巅峰。皇族娇女、妩媚魔姬、美艳师妹……在他身边争奇斗艳。
  •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读者实现了这个期待已久的愿望。本书的编辑们耗时几年,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犹如海滩拾贝,精心筛选了几千道题,编成了此书。它收录的是那些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知识的大千世界,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搭起了一座简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桥梁。
  • 人体彩绘

    人体彩绘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冷情魔女戏王爷

    冷情魔女戏王爷

    推荐狐狸的新文《丑娘多夫》上官凤,人如其名,是上官家的凤凰,万千宠爱集一身上官凤,淡漠而又冷清,一张冰冷的面容,傲看人间这样的一个女人却穿越了,穿越成即将成婚的浑噩女子“贱人,你以为你真的是本王的王妃吗?你也配?听说你的歌喉不错,从今天起你就是离王府的歌姬。”离王洞房花烛夜的一句话,将她从高高的王妃变成人尽可夫的歌姬离王对众男子说:“今晚的洞房花烛夜,就由本王的歌姬好好的伺候各位,各位慢慢享用吧!”她的回报是——血洗洞房。国师的一句:“命格非凡,运格非凡,凤凰穿越,国之后也,倘若为后,国之兴也,民之兴也,家之兴也。”她被逼入宫,回报国师的是——挥斩情丝。太子:“上官凤,我等你。”她回报太子的是——诈死出宫。清王:“是我第一个遇见你的,我才是你的良人。”她回报清王的是——我是你老娘。绿林十三帮帮主:“陪你天涯海角,此生不悔!”她回报帮主的是——路太远,走不动。杀手之王:“上官凤,跟我走,做我的女人。”她回报他的是——天下男人皆可以做我上官凤的男人,我绝不做谁的女人众多男子倾慕与她他们为她痴狂为她袖手天下一场血腥和阴谋,权势和美人的争夺开始了一场爱恨情仇的故事开始了此文女主前半部隐忍,后半部强大,腹黑一身男装行天下,开妓院,做赌场,欺行霸市欺男霸女勾结绿林恶整后宫暴打王爷掌掀皇后有仇必报叛经离道善恶全凭自己的喜好虽是虐文,但写作风格会是轻松诙谐不喜的亲们可要慎入此文是慢热型,亲们可要耐心喜欢的亲们,可以收藏喜欢的亲们,可以推荐不喜欢的亲们可绕道请不要扔鸡蛋因为狐狸的小心肝很脆弱有亲要我建群,可怜狐狸连个太阳都没有只好厚着脸皮用亲帮我建的《学做坏女人》的群QQ:103697593还有和好姐妹夭建的群QQ:113070296汗啦,谢谢亲爱的夭强烈推荐夭的文《师傅我要吃了你》佳人的文《月杀》
  • 重生恶夫狠妻:窈窕毒女

    重生恶夫狠妻:窈窕毒女

    前世仁孝端淑,却被庶姐抢走未婚夫,被庶妹陷害名声尽毁,被庶母灌下毒酒!再次重生她狠下心肠,斗生父,掐继母,灭姨娘,脚踢姐妹,步步为营六亲不认,杀的魁魅魍魉片甲不留,誓将还她一个公道。不爱花样美男子,就爱邪恶坏男人哟!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