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开玩笑地说:“你在公司需要你付出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你的全部努力,而且在付出的时候,不求任何回报,我帮你联系工作,就是我应该给你的回报啊!”
金钱名利都说是身外之物,但是能够将其真正置之度外的,没有几个人。面对种种付出,有人渴望回报;有人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后悔不已,并且开始不择手段地去索要回报,这样不能自拔的人大有人在。
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如果强行让他放弃心中的“回报欲”,恐怕是一时很难做到,虽然一时可能做不到,但是应该知道,要有这样一种境界:尽管暂时达不到,但是应该“心向往之”,不奢求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这样从容、淡定的心态,才是正确的职场心态。
吃亏是一种财富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大概都有过一种经历,想起来总是让自己很不爽,这种经历就是“吃亏”。也许吃亏的当时并不会给心灵带来多大的伤害,关键是记忆的反刍才是可怕的,因为每一次想起来,这种不愉快的记忆会在心灵的深处经常沉渣泛起,它会强化你的吃亏感受有多么严重,这样的感觉是心理的灾难。
身在职场中,吃亏的事总是时有发生。如果只是认为吃亏是一种损失的话,也是不全面的。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吃亏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财富。如果你能够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吃亏这种事,那么你经历得越多,积累的无形资产就会越丰厚。
占便宜的人,都因为太精明了,所以便宜占尽后,便没有便宜可占。而吃亏的人,因为常常礼让于人,所以常常后福深厚,福至心灵。吃亏真的很傻吗?做事吃亏好像很傻,其实是赚了福德。退一步看眼前是输了,最后胜利的却是这位傻人,所以说肯吃亏的人有福!
任志刚是一家食品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他对待员工就像家人一样。有一次,工厂里的一个农民工得了胃出血,病情危急,那一天正好是任志刚在工厂值班,他马上叫来救护车,把工人送到医院治疗。由于这个工人的家人不在身边,在住院治疗期间,任志刚一有时间就去医院探望,还让母亲给他包了饺子,亲自送到床前。但是,工人治疗痊愈之后却辞职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任志刚不仅送给他很多衣物,还借给他2000元做路费。可是,自从这个工人回家以后,别说还钱,就连个电话也没给他打一个。很多人都替任志刚鸣不平,认为那个工人简直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白眼狼。
可是,任志刚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如果没有给他打电话,一定是因为他老家的那个地方通讯还很不便利。至于说那2000元是否能还给他,他更不放在心上。
他的理论是,自己在这个公司里担任人事经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有6000多元,可是这个工人每月的工资只有1800元,他的生活境况是可以想象的,所以这两千元就算是送给他的路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别人都说他是傻子,让人给骗了,可他却不以为然,整天笑呵呵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任志刚的判断非常正确。一年以后,他收到了一个来自四川的汇款和一封信,这封信就是那个工人写的。他说,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恩人,他就是用任志刚借给他的2000元做本钱,在县城里贩卖蔬菜,现在全家已经到了县城,生活条件比原来好多了。得到了这个工人的消息之后,任志刚的心里非常高兴,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过上了好日子一样。
在他的影响下,公司里的很多职工的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不再把吃亏当成一种失败的记忆,而是把吃亏当成一种付出、一种善行来看待。现在公司里,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一种“吃亏是福”的精神,有了这种“吃亏是福”的思想影响,很多职工也从原来的斤斤计较变得乐观开朗了。
后来,任志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除了重点考察一个人的品质、能力之外,始终用是否肯于“吃亏”这样的尺子来衡量。如果一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斤斤计较、拈轻怕重,这样的人基本上不会成为他重用的对象;如果一个人在平常的工作中肯于奉献,常常主动加班、加点,在开拓市场时,自己受了很多委屈也不跟人讲,这样的员工就会在公司中得到重用。
任志刚说,公司中如果肯于吃亏的员工多了,那是公司的福气。这个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就是通过这样的标准考察提拔上来的年轻人。他的资历很低,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很能吃苦,为了开拓市场,经常用自己的钱请顾客吃饭,但是从来不找领导报销。任志刚知道了这件事,就把这个年轻人的情况汇报给老板,老板听了也非常感动。在年终的时候,给了这个年轻人10000元的奖金。
后来,任志刚问那个年轻人:“为什么连工资都没有领过,就这样默默地为公司付出?”年轻人说:“我来公司之后,还没有什么业绩,请客户吃饭是我自愿的行为,当然不能让公司买单。”任志刚看中了年轻人身上的这种精神,后来,将他破格提拔为市场部经理。
其实,吃亏不仅是一种人生的经验,同时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虽然在很多时候,在吃亏的背后总有许多的无奈,但是对一个想在主流圈子中打拼的人而言,吃亏可以磨炼并培养他的品质与情绪控制能力。
做人一定要坚信:吃亏是一种财富!尽管有时吃亏,你也很不痛快,但是吃亏过后,你会发现属于你的真正的机会就蕴含在吃亏的过程中。因为你的美德会被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这一点,你体悟得越深,财富也来得越多。
成为别人心中的依靠
当代职场,人才辈出,很多员工的学历都很高,能力也很强,但是这样的人却很容易在公司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危机感。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危机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地强化自己,让自己成为职场中的中流砥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依靠。让自己成为别人心中的依靠,这也是你在一个公司圈子中崛起的重要信号。
半年前,程明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因工作业绩突出,被上司提升为分公司的负责销售的经理。这种变化不仅让他感到荣幸,同时也感觉到压力。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重了,比如公司的品牌如何树立,公司的产品系列如何划分,哪款产品特别适合当前的市场,组织机构如何健全,销售业务如何开展,客户、消费者以及社会各个主要方面的关系如何建立等,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因为他要为自己分公司的几十个人负责,他已经成了别人的依靠,所以不能让人对他失望。
为了能给员工带来比较好的福利,程明努力开拓市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教练,这个教练知道怎样去培训他的工作合作伙伴,去帮助他们做得更好。这个教练不是在“叫”他的合作伙伴去做事情,而是在“教”他们做事情。所以,半年后程明的管理团队结构日趋科学合理,随着自己公司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和业务的大量出现,公司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程明的努力下,公司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办公环境也大为改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程明说,作为一个分公司的经理,首先要成为别人心目中的主心骨,这意味着一种责任,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如果因为你的存在,能够让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让大家有一种可以依靠的信赖感,那么应该恭喜你,说明你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因为大家已经对你充满了期待。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你将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所以,你要时时保持好心情,不急不躁,平常多去帮助别人,在做事方面锲而不舍,多为别人解除痛苦,多对别人给予帮助,人家自然会团结在你的周围把你视为心目中的依靠。
闫力在一家制药企业工作,他认为,人在职场打拼,只有当你有了健康后,你才会有持续打拼的资本;只有当你有了资本后,你才能够成为别人心中的依靠。闫力是一位在健康领域中打拼多年的人,所以他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
他说自己以前不会给自己定位,总是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很健康。所以,根本不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突然发现自己十几年来围绕着治疗别人的疾病转,现在一些病也开始找上门了。所以自己开始重视健康,并劝说同事们共同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现在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里,健康对每个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闫力说,现在的一些医疗机构很发达,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向医疗这个产业进军,医疗产业这个平台,在国内正在全面兴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态势。围绕着人们的健康,很多企业都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医疗产业如何发展,健康产业如何发展?自己也是从这个过程中走过来的人,所以自己的体会更深。
闫力在制药企业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很多人看到他那种健康的状态,都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涌起一种信赖的感觉。闫力现在已经成了同事们心目中的依靠了。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懂得一些医学知识,同时也懂得如何保养自己。现在的闫力,不仅是重视个人健康的实践者,也是大家免费的保健师。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准备,所以他经常在午餐之后,跟同事们交流关于健康的话题。他身边的这些同事,因为身在职场打拼多年,现在虽然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因为拼得太久,走了太长的爬坡路,身体的状况都不容乐观,所以他们急需健康方面的全新调整,也急需一种健康的工作理念。
闫力给他们的建议就是,还是要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健康中去,只有自己确保了身心的健康,才能更加有力地去行动,自己未来的发展才会更有后劲。毕竟“人生不满百”,生命是短暂的,所以人人都应该打破疾病这个瓶颈,运用自己的知识多为别人着想,让自己成为别人心中的依靠,这样的人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可见,懂得围绕“健康”运转的人是“聪明人”;围绕“聪明人”运转的人是“懂得解脱的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和谐了。让人人都谈健康如数家珍,做事业如行云流水!
经常打打“小算盘”
“节以兴邦,俭以养德。”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勤俭美德的民族。人在职场,这种美德同样重要。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要学会以公司为家,你要经常打打“小算盘”,为自己的公司选个最精明的节能降耗的办法。如果你肯经常打打“小算盘”,细算一下“公司节能降耗的总账”,做一个低碳生活的环保达人,这对你的职场发展大有帮助。
陈明是一家酒店的办公室主任。不过,更值得他骄傲的,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自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是一名环保志愿者。
进入公司以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时刻不忘环保。每天晚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忘记关掉的空调和灯。在办公室里,他总是把废弃的文稿收集起来,用背面打印文件的草稿。新年的时候,公司所有的同事都收到了陈明的一份礼物,就是用糕点盒改成的笔筒,用旧挂历改制的贺卡,大家都非常喜欢他的礼物。
后来,他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酒店每年用于浇灌院内树木的水费大概需要十几万元。可是,酒店每年的洗菜水用过之后都倒掉了。为此,他给老板提了一个建议,在酒店的后院修建一个蓄水池,把洗菜水收集在水池里,经过沉淀之后,用来浇灌花木,菜叶菜根做成有机肥料。这样一来,不仅庭院里的花草树木格外茂盛,而且一年下来,还能为公司节省十几万元费用。
老板看到这样的结果,当然非常高兴。老板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节能降耗如此重要,因为它不但能从观念上改变人们的浪费恶习,还能从企业经营的根本入手,先把公司有漏洞的地方堵上,再把浪费的浮财拾起来,这是一件极大的好事。节能降耗搞好了,就是在“堵漏洞,拾浮财”。
陈明还建议老板,要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杜绝长明灯,没事时尽量减少电梯的使用等。老板采纳了陈明的建议,陈明因此得到了老板的重用。
员工如果能把公司的钱当成自己家里的钱那样省着花,比如,在电力紧缺的时候,少开一小时空调,或者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杜绝长明灯,尽量减少电梯的使用次数。这样做,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非同寻常。可见,“节能降耗”对于你来说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说,为了公司的利益,经常打打“小算盘”,让节俭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幸福的未来就在你的计划之中。
目前很多企业在节能降耗领域做得都很不够。虽然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阶段,但是跟国外相比,国内的企业在节能降耗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对节能降耗缺少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家一开始就着急,希望企业能尽快地创造出足够的利润,但这样会忽略对节能降耗的重视,特别是企业的初创期,企业家们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应有一种将节能降耗随时放到心里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