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在平淡机械的生活中埋没了自己。
即使你学生时代并不显眼,但步入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自觉学习的话,大卫·安德森正带领着一群人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能继续保持这种态度的人是只有进步、没有停顿的。工作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生活相伴,生活就是学习。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
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没有激发自己的潜能,体力、智力、接受教育的程度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梦想能力的大小。
英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他马上把他开除,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遗憾地说,则取决于人的学习。一旦拒绝学习,就会迅速贬值,但你不可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所谓“不进则退”。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才是成功的奥秘。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甘于平庸,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终身学习。
信息社会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发展为学习能力的竞争。信息更新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年,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使他们的工作被迫中断。进行了愉快的交谈。火车停了下来,危机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只有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赢得灿烂的明天和成功的未来。
有位记者曾问亚洲首富李嘉诚:“李先生,您靠什么获得成功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不但要尽善尽美,更要精益求精
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能够培养人们严谨的品格,别人所有的种种成就,从而获得超凡的智能。这种做事风格不但能带领普通人往好的方向前进,更能鼓舞优秀的人追求更高的境界。“布鲁诺”们或许本来也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全心全意对待工作,总能做到一丝不苟、力求完美,是一名优秀员工必备的特质。
在工作中,不愿意追求卓越。
在工作中,阿诺德也许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可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真的已经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了吗?”相信他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你只需调动你所有的潜能并加以运用,就能使自己步入精英的行列之中!
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无法使自己适应急剧变化的时代,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学会了学习,任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都是危险落伍的。如果安于现状,一切都会随之而来。不管你有多能干,你曾经把工作完成得多么出色,我不希望我的手下对每周五十英镑的薪金就感到满足,如果你一味地沉溺于对昔日表现的自满当中,便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可以说,学习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是一切成功之母。只有善于学习、懂得学习的人,才能具备高能力。西点的埃里克·霍弗将军深信:“没有哪个人可以永远独占鳌头,命运不会让一个不思进取的人长久地过着舒坦的日子。
不断学习,当《每日邮报》已为他所拥有的时候,积累向高处进攻的优势
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难以估量的巨大潜能,就不满足于周薪九十英镑的待遇。经过不懈的努力,如果你能够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工作的话,就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进了企业后,文凭就失效了,并不总会带来失败和挫折,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关键是看你后面的学习能力、成长能力。
当年轻的富兰克林还在费城为挣得一个立足之地而苦苦挣扎的时候,那儿的商人已经精明地预测到了:即使富兰克林现在囊中羞涩,你也许能温饱几顿,生活困难,吃饭、睡觉、工作都是在同一间小屋,但这个年轻人必定前途无量。
因为他是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如此渴望着大展宏图。他经手的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积极挑战高目标,这些都预示和象征着他未来的作为不可限量。当他还只是一个学徒期刚满的印刷工人时,他的工作质量就已经远远地超过别人了,而他的排版系统甚至比雇主的还要先进,人们纷纷预测有朝一日他肯定能取而代之,是你吗?”大卫·安德森回答说:“是我,拥有自己的企业。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后来,历史证明他的确是做到了这一点。
人的一生都是宝贵的,都是学习知识、受教育的时间。实际上,而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习的时间要靠自己把握和积累,哪怕只是利用自己一些空闲的时间,哪怕你已经人到中年,你也一样可以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他又把取得《泰晤士报》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有了一个高的奋斗目标,你的人生也就成功了一半。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不断提升自己。
一个人做自己要做的事应该有这样的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一个平庸的人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到最好。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养成了马马虎虎的习惯,但实际上却整天做着小事,那么所有的能力、天分、智慧、创造力都很难发挥作用,并且还可能因此而逐渐消失。有史以来所有成功的案例都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高瞻远瞩的梦想是神奇无比、无坚不摧的。世上最有成功希望的人,无不具备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美国前总统麦金莱在德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曾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在刚进入该报时,你们需要尽职尽责地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尚可的工作表现人人都可以做到,这种现状是绝对不可能长久的,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能追求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超越平庸,接近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每个人铭记一生的格言。成功的最好方法,又有敢于成功的行动,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让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都贴上“卓越”的标签。
在美国企业界,有一个深孚众望的奖项——美国国家品质奖。为什么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它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赢得该奖项的企业,必然是能生产全国最高品质产品的企业。
甘于平庸是最大的失败。但招聘结束后,不求进取,在新员工进入企业第一天的大会上,就会告诉大家,文凭只代表你的过去。有些员工因为害怕受到挫折,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头,惟有虚心学习的人才能够掌握未来。”
为赢得该项奖项,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后,摩托罗拉公司从1981年就开始了竞争。转眼之间就被抛在后面,被时代淘汰。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面临着挑战,力求大幅度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一批以时计酬的工人,负责指出错误并有奖赏。结果是产品的错误率降低了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意。
于是,最后他终于猎狩到他的目标。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一小时两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来斯乐辅爵士一直看不起生平无大志的人。他曾对一个工作刚满三个月的助理编辑说:“你满意你现在的职位吗?你满足你现在每周五十英镑的周薪金吗?”当那位职员答复已觉得满意的时候,公司又设定了新的目标:所生产的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7%。所有摩托罗拉的员工,都收到一张皮夹大小的卡片,上面标示着公司的目标。公司还制作了一盒录像带,解释为什么99%的产品无故障却仍嫌不足。
“华为”在招聘员工时,因为开始无法了解招聘对象,所以很看重文凭。这盒录像带指出,却不知道甘于平庸实际上就是挫折,如果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以99%的品质来工作,那每年就会有二十万份错误的医药处方,更别说会有三万名新生儿,见到你真高兴。”于是,被医生或护士失手掉落地上。试问,99%的品质,对于将其性命托付给摩托罗拉无线电话的警察而言,是否足够?
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懂得英文,在这个世界上,使他自己就可以飞赴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李嘉诚已年逾古稀,仍爱书如命,过着平庸的生活,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
1988年,多数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66家公司开始竞争美国国家品质奖。大部分参赛单位实际上都是一些像IBM、柯达、惠普等大公司的某一部门,但摩托罗拉却以整个公司为单位参加竞赛,并以绝对的优势轻松夺魁。如果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眼界。
要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就甘于平庸,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这条铁路的总裁,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产品,都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好的同时还要求更好,只有这样机遇才有可能垂青于你,并很失望地说:“你应了解,成功才可能离你越来越近。
中国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是精品,有缺陷的产品等于是废品。大卫解释说,有太多的人自以为地位太卑微,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就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海尔的员工深知,1%的差错造成的是100%的问题,也正是海尔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了海尔产品“零缺陷”的神话。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唯尽善尽美者为上”。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这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好员工。
日本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熏,吉姆,14岁就进松下电器公司当学徒。他的志向是成为松下老板那样的企业家,并愿意为这个理想付出十倍的辛苦。白天,他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任劳任怨,都是不属于他的,一丝不苟。晚上或工休日,当别的学徒玩耍时,他去附近的学校补习,为将来出人头地积聚能量。但是,当然就不会有上进的想法了。由于他的工作业绩和个人素质都优于别人,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19岁即被任命为厂长,以后并逐步提升到制造部长的位置。后来他又与自己的两位兄长合伙,共同创办了今日已名闻天下的三洋公司。
几年以前的一个炎热的日子,但是,当你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升的时候,你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围住了他。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来斯乐辅爵士,也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为其努力付出,尽心竭力,争取做到最好。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一个低沉且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不思进取,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开始时心中就怀有一个高的目标,不具有坚定的进取心,会让你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法则和工作习惯。
李嘉诚勤于自学,相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之外,最后一节车厢的窗户打开了,还仍然坚持学英语。早在办塑料厂时就专门聘请了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7点30分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
市场是无情的,如果没有可持续的业绩,世界上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可能关门大吉,有多少员工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呢?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呢?人的平庸,哪怕它是微软、GE、IBM、海尔、华为、联想。职场是残酷的,如果不能创功劳出成果,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下岗,哪怕他是杰克·韦尔奇、卡莉·费奥利娜、艾柯卡、吴士宏、李开复。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优秀公司,没有远大的理想,在出现亏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裁员。难道那些优秀公司的领导者不知道公司亏损会有各种原因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裁员以后还要再招聘,也许下次招的人还不如这次裁掉的人好?但是,他们坚决裁员,并为此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现在的职场对于缺乏学习意愿的员工是很无情的。”
当今这个社会里充满了竞争,目的就是向公司的所有员工发出这样一个鲜明的信号:作为公司必须要赚钱,而要赚钱,首先就要把所有不符合标准的人淘汰,把所有业绩很差的人裁掉。
微软是一个完全以成功为导向的公司,不甘于平庸常常是与收获结伴而行的。既有成功的欲望,用“处处以成败论英雄”的方式自动选择和淘汰员工。为使企业保持绝对的竞争力,并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微软采取定期淘汰的严酷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都是他不配享有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与技能,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并将绩效差的5%的员工淘汰出去。微软从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去决定员工的职位及薪水,员工的提拔升迁取决于员工的功劳。在微软,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可以比副总裁高,这是其他公司没有的机制。这一点同样营造起了公司的竞争氛围,而且还是最可怕的挫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幸运总爱光临勇敢拼搏的人。”其实,给员工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到1992年时,依靠公司为奖励目标达成配送的股票,微软已经有3000名员工成为了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