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00000050

第50章 关于佛教的几点随想笔记

写于2010年秋。

近几年因工作关系和兴趣使然,就佛教问题边阅读,边考察,边思考,积累起一些想法,记述如下。

一、关于释迦牟尼最初悟到的思想

据说,释迦牟尼29岁时出家,35岁时在菩提树下7天7夜获得大彻大悟终成正果,由此开始法轮初转,而后传法45年,足迹遍历印度大半,成为佛教开山之祖。那么,释迦牟尼最初开悟到底悟到的是什么?根据一些材料,他最初所悟得的智慧似可做如下描述。当时,古印度婆罗门教等普遍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人的生老病死等痛苦也都是由神决定的。释迦牟尼悟到,这些说法是不对的。世界是因缘合和而成的,人也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聚合而成的,人的生老病死也都是因缘的产物。也就是说,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原因的(缘起论,所谓“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正是这个缘起论成为整个佛教理论的基石)。就人的现世遭遇来说,与前世的所为(业,包括身、口、意三业)有关;而且这个现世的所为(业)也对后世发生影响。从一定意义说,世界是自生自灭的,人生是自作自受的。他排除了神创论,悟到了世界的自因论和事物的因果论。也可以说,释迦牟尼是因果关系的发现者,因果关系理论的创造者。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很伟大的创造。而这也就是他最初获得的智慧和觉悟。

关于佛教的几点随想

二、关于佛教的人生哲学

佛教说到底是一种人生哲学。在释迦牟尼看来,似乎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人一生下来就处于苦难之中,有八苦之多(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可以说是人生的本质。而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就是要让人们认识这种苦难的原因,从而摆脱这种苦难(包括摆脱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畜生、鬼、地狱——之苦),归于不生不灭的涅槃。所谓智慧(般若),就是认清人生之苦的原因(八苦之根源在于贪、嗔、痴三毒;在于无明),寻得解脱苦难的路径(断无明),追求置生死苦乐于度外的涅槃。在这里,涅槃(死)是苦难的解脱,是幸福的降临(小乘)。而如果你从根本上参透了生死苦乐,那么你活着也就达到了涅槃,不需要以死的方式去求得涅槃了。这样,世间与涅槃也就没有区别了(大乘龙树中观)。从这个意义说,佛教是教人看透世界、参透人生、看破红尘的一种出世的人生哲学(这与道家的出世说似有共同点,与儒家的“存顺没宁”说[张载]亦有相通之处)。我看,还可以概括一点,叫做“看破生死即是佛”。俗人也讲,把什么都看破了、参透了也就是大智慧了,也就成佛了(“世事洞明皆学问”)。

三、关于佛教的理想境界(涅槃)

如果说小乘派(早期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可以理解为个人解脱或个人成佛(“自了汉”——季羡林语),那么大乘派的最高理想境界就是觉己觉人、渡己渡人、普渡众生了。如果说小乘派主张个人“参透生死即是佛”(虚无绝灭式的涅槃),那么大乘派就是“普渡众生才是佛”(无住涅槃)。从这一点看,大乘派是有点马克思讲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味道的。要普渡众生,解放全人类,于是就有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境界(佛陀),就有了“有一人不离地狱即不成佛”的宏愿(地藏菩萨),就有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行为(观音菩萨)。我以为,这是佛教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佛教宽阔胸怀的表现,也是人类无私博爱的表现。这个思想无疑是伟大的。为此,就需要布施(学**、做好事、多奉献,勿为善小而不为),就需要持戒(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勿为恶小而为之),就需要忍辱(忍辱负重,不嗔不贪,不要名利,不怕误解),就需要精进(勇猛精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往无前),就需要禅定(时时静下心来总结、反思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提升自己的德行。“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就需要智慧(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透过偶然发现必然,把握规律获得自由,用大智慧“得大自在”)——这是佛教讲的六度。这个渡己渡人,利己利他的理想境界(价值取向),与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思想,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相互贯通之处,值得认真研究。

四、关于佛教的“二谛”说

在佛教看来,由于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原因时时在变,结果也时时在变。因此,根本不存在常住的能够主宰自己的实体(这是佛教的“无我论”,“我”指实体),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现象(色),而现象都是无常的,都是空,都是无,即所谓“色即是空”。佛教的“二谛说”是分析世俗见解和佛教见解区别的有关认识论的理论。大致是讲: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世俗人认为是“有”(世谛、俗谛),而佛教认为是“空”(真谛)。在这个二分法的基础上,佛教在与反对者的辩难中又进一步引申,认为单纯地执着“有”或“空”都是不对的,应该是不落空有,不着痕迹,达到“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当然,不少佛学家对这个“空”和“有”进行了重重的否定,越搞越玄(如智顗、吉藏)。其实,对事物的分析到第三层次(算是事不过三吧)也就可以说清楚了。因为事物的发展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的发展,都可以描述为一个正、反、合的过程,而这个三段式的过程是可以无穷地进行下去的。“有”说的是事物的一重属性,“空”说的是事物的另一重属性或相反的属性,而“亦有亦空”、“非有非空”说的是前两者之合(把“亦有亦空”说成是第三层,把“非有非空”说成是第四层,甚至继续做否定式升级,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庞朴)。

五、关于佛教的无神论和有神论

从最初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反对是神创造了世界和人这一点看,早期佛教的确是无神论的,或者说具有无神论的因素。至少在小乘派时期还保留着这些因素。这一点在许多大师级的著作或言论中都有涉及(季羡林、楼宇烈等。我本人曾于199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在厦门大学对面的南普陀寺听到一个经师讲课,题目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研究,听众多为厦门大学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就明确讲到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这样一个问题,并且不主张烧香和跪拜。他主要讲佛教中的人性论和辩证法要比其他宗教高明)。但是,后来的佛教逐渐演化成有神论的(把释迦牟尼神化)甚至是多神论的(还引入了释迦牟尼以外的其他神)。佛教从无神论的智慧信仰走向有神论的神灵信仰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与季羡林讲的佛教(也包括其他宗教)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关。这个规律就是:宗教发展要与社会生活相适应,即要顺应社会潮流,迎合群众心理,不断走向简易。如果不是这样,这个宗教或教派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显然,群众对神灵崇拜的心理要比对真理信奉的愿望简单也有力得多,认为用神灵保生存求发展也比用真理快速有效得多。这当然不能说是一种进步,但却是一种争夺生存空间防止衰落甚至覆灭的谋略。权宜之计成为既定方式,恐怕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途径甚或是一个规律,尽管这可能是无可奈何之事。比如,佛教为了避免在印度的衰落而与它曾经激烈反对过的婆罗门教的神灵结合,为了争夺群众占领地盘而与藏地的苯教神灵结合,为了在中国内地站稳脚跟而与民间的信仰结合等等,恐怕都是这一演化过程中符合规律的产物(当然,佛教中国化——禅宗的产生也是这一规律特别是争取群众、走向简易规律作用的结果)。

六、关于禅宗和人间佛教问题

中国的禅宗以及晚出的“人间佛教”说,对传统佛教是进行了很大改造甚至是革命性改造的。这种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把闭门思过、修身养性的宗教变成了无需打坐、顿悟解脱的宗教,把远避红尘、脱离尘世的玄虚宗教变成了吃喝拉撒、日常生活的人间宗教,得出的结论就是修行就在人间,觉悟即可成佛。这就大大降低了进入西天的门槛,给老百姓信仰佛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能把这个方向、趋势引导到建立和谐社会的道路当然也是不错的前景。就是说,如果把“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把“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作为佛教提倡的箴言,使信众们能够遵从或向往,也还是非常有益的。所谓禅宗,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好人对做善事、做好事可以成佛有信心(人人可以成佛),让恶人对改恶从善有信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敦促心心向佛、人人向善,而且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而促使整个人类向善的方向提升。所谓人间宗教,就是一方面让出家人以人世为怀,关心尘世兴衰,关心民众苦乐,关心人间冷暖,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一方面让世俗人不觉得佛界虚无缥缈、高不可攀、遥远得很,从而对佛教产生敬而远之的疏离感,而是有一种佛就在我身边,我就在佛身边;佛在看着我,我也可以成佛的亲切感。简单说,我们是否可以从“人间佛教”出发,把玄妙的佛教变成在群众身边的、为人民服务的佛教?这能否成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条途径?

七、关于中国人的佛教崇拜心理问题

在中国民众中,烧香拜佛的不少,有钱人捐款修庙的也不少,但绝大多数不是作为宗教的虔诚的信仰者出现的,而是作为神灵的企求者出现的。也就是说,拜佛者绝大多数不是为来世祈福,而是为今世求利而来的。“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者如此,平时常烧香者也是如此。总之,烧香拜佛是为了让佛保佑自己,给自己(最多兼及家庭)赐下健康、长寿、、爱情、幸福、财富、官爵等等。总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无利不起早”,是有所求而来。当然,如果由此走向积德行善,以求有好的果报,也无可厚非,甚至是很大的好事。但如果只是以烧香拜佛、布施修庙来对佛行贿,就有点那个了。问题是这种人恐怕不在少数。我认为,对中国老百姓求佛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应该了解,应该研究,应该引导。否则,只能是使寺庙的好利者(现实中此种人不在少数)有所得而已。我认为,佛教应该针对中国民众的这种心理状态因势利导,有所作为。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热门推荐
  • 嫡女权色

    嫡女权色

    母死父续娶,苏云希带着幼弟,想要不被人欺负,就只能变强。有人谋算她的婚事还有亡母留下的嫁妆,狠狠打过去,打痛了就知道好歹。姨娘们生出异心,将她们狠狠的踩在脚下,才知道什么叫做规矩。老太太不想让她管家,她偏要管家,还让老太太无话可说。堂姐奇葩,她就让堂姐知道什么叫做后悔。新太太贪心,苏云希就让她知道什么叫做适可而止。参加宫中选秀,谋求一生富贵尊荣。嫡女权色,一世荣华。
  • 送灵先生

    送灵先生

    我才二十岁,已经被很多人叫爷了。更多人不敢直呼我的名字,都叫我三爷。他们敬我,怕我,恐惧我,又不得不讨好我。只因为我是传说中的送灵先生。世上总有各种不为人知的鬼怪和邪物,一旦被缠上,任你本领通天也要死无葬身之地。只有我,能用传说中的送灵秘术保住他们的性命。但这种能力带给我的,在我看来远远小于我付出的……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剑逆

    剑逆

    一个墨族的少年,被传说中的西门家族的神秘强者带走。少年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用他的剑证明自己,问鼎天下!古老的封印,可怕的棋局,一切都可能是某个通天强者一手操控。这个墨族少年体内又会有怎样可怕的力量呢。血染天界,共敌魔界入侵,暗潮涌动,一阵阵腥风血雨尽在此时!诛仙斩圣!斗转轮回!逆转剑道!唯我独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生若没有初见

    人生若没有初见

    从未想过,那一次初见,会成为我们刻骨铭心伤痛的开始;若不是多年前的那一面初见,我的人生不会如此的跌宕;若那时,你不是你,而我不是我,我们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悔恨,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其实,我们不过都是命运的一刻棋子,何去何从早有定数,由不得自己。我冷冷的看着他,此刻的他在我的眼中,如此的落魄,如此的不堪,可我心中却没有一丝愉悦。他淡淡的说:“你如何才能放过我?”我听后,忽然大笑起来,笑的心中尽是凄凉,最后,竟狠狠地说:“除非你死了。”他轻松的一笑,说:“好。”
  •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独角兽带领他们来到安珀的源头,在那里,科温找到了与他的父亲奥伯龙共同创造安珀的托尔金。安珀诞生于混沌王庭,又与混沌王庭对立,二者皆为实体,仿佛阴阳。安珀是阳,混沌宫廷是阴。那条无法消除的神秘黑路便源于混沌。长久对立之后,混沌王庭重整旗鼓,企图吞没安珀,让宇宙重归于混沌。科温误打误撞,来到混沌宫廷的边缘。在这里,时间流逝的速度、物体的物理法则、生物的表现形式均迥异于安珀。他看到了未来,甚至与自己未来的儿子对面相逢。谜团逐步解开。
  • 上山描碑

    上山描碑

    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小孩要乖乖的,不听话的小孩要被吃掉。鬼来了,鬼来了。鬼带着鬼火来了,恋人要相爱哦,否则会被吃掉。鬼来了……
  • 至尊魔妃:废材大小姐

    至尊魔妃:废材大小姐

    ”他亦是笑看风云起,扫眉凝众生,却是天生的废柴,“敢动本座的女人,发誓来世定要那些欺辱过她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他是命定的王者,即便是天帝,自生自灭,本座也要他形神俱灭!”此时,灵魂易主,天下惊变,一根金蚕丝雄霸天下,原来那两个传世的废柴竟都是一身的风华……时局变幻,万兽噬体;辱我者,乾坤扭转,被自己的妹妹和未婚夫陷害致死,且看那传世废柴如何惊天逆袭,只是有谁知那痴傻的背后另有乾坤;再次睁开眼时,至此‘月蒙笼暗夜,一只宠物狼傲世独尊。“欺我者,刹那吞星芒,却是天生痴傻被流放在外,苍穹九万里,她是命定的太子妃,寰空任翱翔’……,废材逆天。厉鬼吞魂!我温素月定要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