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300000004

第4章 孙中山:中国第一位总统(4)

平心静气地讲,孙中山和梁启超两派各有道理。梁启超一派缺乏革命热情,而西方归来的孙中山一派为革命热情所左右,没有认真深入地研究中国国情和民心。两派争论的客观结果是,多数留学生血气方刚,接受了孙中山的理论。因为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提供了一个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的捷径,不仅可以赶上西方,而且可以很快超过西方。他不像梁启超那样麻烦,要掌握中国的历史,还要尽培训公民知识的义务。他要的是大跃进。学生们喜欢同盟会。”([美]费正清著:《伟大的中国革命》)

三民主义是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可是在反清的大背景下,革命者最关注的、着力最多的只是其中的“民族主义”。诚如梁启超所言,许多人将它狭隘地理解为推翻清朝的统治。比如辛亥年前后,湖北的报刊刊登了大量揭露清政府腐败落后的文章,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局限于民族主义的反清宣传,几乎没有涉及民权、民生的内容。

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宣传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在推翻清王朝之后会马上显现出来。一来,如果革命仅仅是推翻一个旧的王朝,那和老式的改朝换代有什么区别呢?二来,当民族独立的任务宣告完成,国家进入民主改革和民生建设时期,人们的思想毫无准备,行动怎么能跟上呢?三来,要知道,集中在反清民族主义大旗下的革命者不一定是赞同民主共和、建设均富民生的同志。这些问题在同盟会的宣传动员工作中就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等人将看到三民主义偏废的后果。

三民主义偏废的另一表现是:它的宣传对象仅仅是占中国人口极小比例的知识分子阶层。“尽管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影响所及,基本上限于知识阶层。下层民众对于革命的理解,极易误会为反清复明。同时,革命党也难以跟会党划清界限……多数革命党人其实自己也往往更在乎排满,而对共和理想不甚了了,甚至有人在进行革命鼓动时,居然操着跟会党差不多的话语……对于会党自己和旁观的老百姓来说,革命对他们更多的意味着一次成功的改朝换代,一次汉人取代满人的朝代更迭。”(张鸣著:《民意与天意》,载于《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底层百姓对三民主义闻所未闻,客观上会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视为新的王朝更替。

孙中山先生是位伟大的革命实践者,但在处理党务方面乏善可陈。

1907年6月,日本政府在清朝的巨大压力下宣布驱逐孙中山出境,各校宣布开除一批中国留学生。即使形势严峻,孙中山也没有放弃美国牛仔式的起义冒险活动。他计划前往南方沿海发动新的起义。刚好日本政府赠送七千元作为驱逐他的“条件”,这时极度缺钱的孙中山未经党内商议就接受了,另外还接受了日本股票商铃木久五郎的一万元赠款。当时机关报《民报》财政窘迫,主持人章太炎难以为继,拉住临行前的孙中山讨要经费。孙中山急于用这笔钱购买军火,只给了章太炎两千元经费,令章太炎大为不满,要求将江铃木久五郎的一万元赠款全部拨付给《民报》,遭到孙中山拒绝。章太炎是个性情中人,再加上平山周等人趁机调唆,于是意气用事,宣称孙中山私自拿日本人的金钱不支持革命,提议革除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以黄兴代替。这就是党内第一次“倒孙风波”。

好在黄兴是个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力挺孙中山,才让这场风波无疾而终。不过此事还是引发了本来就存在派系之争的同盟会的分裂8。孙中山抵达南洋后,在胡汉民、汪精卫等人的支持下另立同盟会总部。

孙中山频繁组织起义,屡遭失败,消耗了同盟会的有生力量。而同盟会的党务工作却无人过问。孙中山的威信大受影响。光复会派系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与孙中山有政见分歧,再加上当时的起义屡战屡败,就于1907年7月再次发动了“倒孙风波”。最后还是黄兴第二次顾全大局,尽力维护孙中山,才使风潮得以平息。到1909年时,同盟会的起义大大减少——因为没有实力再发动频繁的起义了。

政党建设是个崭新的领域。孙中山还不懂得如何发挥政党的优势。1910年2月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重建光复会。另有一些同盟会员组织共进会,返回国内湖北湖南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而孙中山面对同盟会的内部争斗和各行其是,心中不快,反而更加疏远同盟会党务,主要依靠聚拢在身边的部分成员开展革命活动。

1909年下半年之后,孙中山更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旅途之上,花在向各国华侨、留学生筹款上,花在宣传革命寻求支持上。他的海外活动让他的声望越来越高,然而实际效果则很有限;同盟会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本部在组织上和活动上一直处于非常松散的状态,更谈不上对各分支进行有效的领导了。值得注意的是,同盟会内部沾染了中国特色的派系斗争,将会对日后的民国局势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之后继承同盟会的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则更为激烈。

总统生涯:仓促民国和空降总统

在孙中山流亡海外的第十七个年头,也就是1911年10月底,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丹佛)的大街上突然跳出来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国人,挥舞着一张报纸,四处跳跃,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直至泪流满面、面红耳赤。街上的美国人侧目而视,眼尖者发现报纸上的头条赫然写着:《武昌为革命党占领》!

这个发狂的中国人就是孙中山。当时,孙中山的境况相当糟糕,哥哥孙眉已经破产;美国华侨也不买他的账。孙中山最后沦落到街上打工,据说是在餐馆里做杂工。

武昌起义的成功,大大出乎孙中山的预料(孙中山承认:“武昌之功,乃成于意外。”),也大大出乎革命党人的预料。直到1911年上半年,黄兴还认为:“同盟会无事可为矣,以后再不问党事,惟当尽个人天职,报死者于地下耳。”而陈其美等人则“定宣统五年(1913年)为大举之期,盖恐各处过于急躁,故有此宣告也”。谁曾想,清王朝已经是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只需最后一击就能沉没。仓促而起的武昌起义就成了这最后一击。

远在美国的孙中山为胜利欢欣鼓舞。革命爆发了,他不用再顾虑什么“朝廷要犯”了,遂决定返回国内。

由于对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的估计非常乐观,孙中山决心在回国前先给革命党人做一圈外交活动,“决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所谓的外交,说白了就是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争取西方列强的支持。孙中山通过美国人咸马里与四国银行团商谈停止对清朝政府的贷款,同时希望他们向新中国放贷。四国银行团的答复是,这两件事情需要等新政府正式成立后和政府磋商,拒绝将孙中山作为谈判对象。在伦敦,孙中山委托维加炮厂经理向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交涉,提出要英国政府停止对清朝政府的一切贷款,同时制止日本援助清政府的活动,取消英国政府和英属殖民地对自己的放逐令以便回国等三项要求。对于孙中山的三项要求,英国政府采取了太极手法,既不答应,也没有反对。孙中山很快就感觉到了英国政府虚与委蛇的态度,感叹“个人所能尽义务已尽于此矣”,于是从伦敦取道巴黎归国。

所有要求都未能得偿所愿的残酷现实并没有打击到孙中山的乐观情绪。在伦敦,孙中山拜访吴敬恒未遇,留条说:“近日中国之事,真是泱泱大国民之风,从此列强必当刮目相见,凡吾同胞自当喜而不寐也。今后之策,只有各省同德同心,协力于建设,则吾党所持民权民生之目的,指日可达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广东都督胡汉民和廖仲恺等人到香港迎接,与孙中山讨论起国内形势与应对措施。孙中山一心要去上海,而胡汉民不主张孙中山去上海。因为上海和武汉等地的革命党人就新政府领袖的人选问题争论不休,且革命阵营内部纠纷不断。如果孙中山去了上海或者南京,虽然会被拥戴为总统,但手下无兵、号令难行,不会有所作为。9胡汉民建议孙中山去广州。因为当时同盟会掌握了广东政权,孙中山可以以广东为根据地,整顿军队,循序北伐。但是,满心喜悦的孙中山觉得胡汉民的建议过于保守了,坚持要去上海,还要胡汉民跟着自己一起去。他说:“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四方同志正引领属望,至此其谓我何?”急切地要去前方领导军民。针对胡汉民对袁世凯的担心,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决非他人所能任,子宜从我即行。”胡汉民说服不了孙中山,只好放着广东都督不做了,委托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跟随孙中山同船赴沪。

别人是近乡情更怯,孙中山却是越接近革命前线越乐观。尽管共和国还停留在计划之中,有一大堆破旧立新的事情需要处理,但孙中山还是跃跃欲试,说:“现在各国政府士大夫,均望文速归,组织中央政府。此事一成,财政外交皆有头绪。此外问题,亦因之迎刃而解。”

其实早在巴黎,孙中山就向国内《民立报》发电转呈军政府,建议早日确定总统。电报说:“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徂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今闻已有上海会议之组织,欣悉总统自当选定黎君,闻黎有拥袁之说,合宜亦善。总之,随意推定,但求早巩固国基。满清时代,权势利禄之争,我人必久厌薄。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视之为要领。”当时独立的数省已经派人在上海商量成立全国政权的问题。孙中山的意见是,未来的元首不管是黎元洪还是袁世凯(当然他对自己出任总统难免也有所期许),早日确定总统才是正道。

形势真的能如孙中山所想,成立一个新政府就能斩断团团乱麻吗?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十七年海外流亡生活之后,来到上海。这一天是圣诞节,西方的上帝仿佛给灾难深重的中国送来了一位“圣人”。

武昌起义发生后,国内缺乏高声望、强有力的革命家“领衔”起义,独立各省各自为政。孙中山作为在世界范围享有崇高声誉的中国革命家,他海外归来的消息振奋了国内民众。各界拥挤在码头,迎接孙中山的到来。孙中山还没有到上海,沪上报纸就宣传他带回来了多少多少款项,有的报纸干脆说孙中山带回来若干西方军舰,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毕竟孙中山在海外多年,事先又和列强及银行团斡旋了多年,国人想当然认为他筹措了巨款。所以孙中山刚下船、上码头,就有记者开门见山,询问:“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革命不在金钱,而全在热心。吾此次回国,未带金钱,所带者精神而已。”大家纷纷为孙中山的革命乐观主义鼓掌。

然而,“中山的好口才虽能使听众大鼓其掌,然亦显示出,在这次联合推墙的众人之中,他除声望之外,并无特殊政治实力也。”(唐德刚著:《袁氏当国》)的确,孙中山在革命胜利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回国,除了崇高声望和同盟会总理的虚位使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大振外,实在没有任何硬碰硬的政治实力可言。

第二天(26日),同盟会众人公宴孙中山。席间,大家达成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新政府总统,并开始做各省代表的工作。宴会结束后,马君武即向《民立报》透露了消息,为孙中山出任总统制造舆论。当晚,孙中山在寓所召集了第一次政府组织会议。

同盟会众人这么做,是不是操之过急呢?或者说,孙中山是不是真有实力出任总统呢?

孙中山是当时南方可以接受的最佳人选,尽管不是最有实力的人选。武昌起义结束后,孙中山回国之前,各省代表就开始寻觅定都地点和最高领导的人选,内部达成不了一致。黎元洪和黄兴等各派争论不休。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首都问题似乎解决了,但领袖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黎元洪是首义领袖,还得到了旧官僚的支持;但在上海,代表们选举了黄兴为革命军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这样的领导局面,非常蹊跷。当然此时还有第三个人选,也是最强有力的人选:拥有精锐北洋新军的清朝内阁总理袁世凯。袁世凯不属于要推翻的满族贵族阶层,而且他本人也有意与南方合作。所以就在孙中山归国之前,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南方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就举行过和谈。和谈的底线大家都很清楚:袁世凯要求用推翻清朝来换取总统地位。南方几乎所有的旧官僚和多数革命党人是默认这个“要价”的。就在三个人选争论不下之时,孙中山顶着“精神领袖”的光芒回来了,终止了这场纷争。“这时南方诸贤急于要组建一个统一领导的政府,而黎、黄两派又相持不下,迨中山适时出现,便立刻变成了黑马。”(唐德刚著:《袁氏当国》)精神光芒、舆论升温和党派支持让孙中山迅速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

独立的十七省的代表推举总统的结果是:孙中山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10孙中山成为总统,但是是临时的。表面原因是清朝还没推翻,国家还没统一,政府只能是临时的;深层原因是孙中山能够压倒黎元洪、黄兴和南方其他竞争者,但是北方的袁世凯并没有接受这个结果。

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开始忙活起来,他很快就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共和政府。这届临时政府由九个内阁总长组成: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财政总长陈锦涛、海军总长黄钟瑛;任命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表面上看,临时政府中,同盟会会员只占少数,多数是立宪党人、旧官僚和前清起义军官,但同盟会员却占据了临时政府九个次长位置中的八个,当时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部长们并未实际到任,转由次长主持工作,同盟会在实际上掌握住了政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和临时政府在南京正式就职。当晚十时,南京前两江总督府(原太平天国天王府)灯火通明,军乐悠扬,47岁的孙中山在欢呼声中宣读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誓词宣读毕,意味着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也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被推翻了。孙中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那么,孙中山这个临时总统的执政情况如何呢?

同类推荐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
  • 我的师父是棺材

    我的师父是棺材

    命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在一个阴森森的小摊上吃了一碗饭,却背负了更大的诅咒。为了活命,我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安排,一步步探寻诅咒的源头。诡异的师父,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永远紧闭大门的棺材铺里面,却吃出了祸来。我不得不拜一个奇怪的人为师。为了保命,究竟生活着什么人?祸延千年的诅咒,到底是谁种下?六道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接近秘密的中心,我越感觉到危险。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那天晚上我走进一个昏暗的路灯下,我想抽身,然而,我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吃过一次鬼饭,一辈子都要靠鬼吃饭
  • 光明纪元

    光明纪元

    文明的宿命,毁灭和复苏,无止尽的轮回原罪的深渊,世界被崩毁,只有余烬残存黑暗笼罩下,无边废墟中,唯有一人独行将血罪消泯,撕破那黑幕,光芒笼罩大地《光明纪元》简体版图书近期各大书店上市,敬请大家关注和支持下!!血丝盟主群:187999419血丝正版群:6767886普通群:27310288(1000人)109041501(500人)113298136(200人)136116811(200人)13146178(200人)再加一个45148179(2000人的新群噢~)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女人不懂理财,注定辛苦一辈子

    女人不懂理财,注定辛苦一辈子

    没有理财智慧的女人,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好命女。不懂理财的女人也许会赚钱,但却守不住钱;也许会守钱,但却不知道如何让钱升值;也许懂得如何让钱升值,但却不懂得如何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份保障;也许懂得给自己提供一份保障,但却不懂得如何通过钱财让自己持久美丽……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女人,我们要做既有钱又聪明的女人!《女人不懂理财,注定辛苦一辈子》用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理论告诉大家:女人如何变有钱,如何快乐一辈子;如何用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用最低的成本打造最奢华的生活;做女人就要懂得理财,就要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有财力的女人才能活出最好的自己。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她,曾经是现代黑道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如今却穿越沦为夏府人人唾弃和打骂的小贱种、病秧子。个性桀骜不羁的她,怎会甘心如此卑微地活着,任人践踏和蹂躏?当漆黑冷冽的眸子一睁,病秧子便变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小天才,光芒乍现,霸气尽露!他,是身份尊贵的二皇子,天赋异禀,同时也是苍茫大陆上闻名遐迩的修炼怪才,一场怪病,让他与身为“病秧子”的她结成连理,从此他们共同上天入地,生死相随,一生一世一双人。
  • 逆天帝姬

    逆天帝姬

    娘未婚先孕,她成了爹不详的野种,看似柔弱无能人人可欺的废物,实则腹黑强大绝对伪善的恶女,是正是邪,全凭心情而定。娘一过世,一无是处又肮脏的她就被亲舅舅赶出水氏。无所谓!盗密宝毁宝库,她挥一挥手留下大片狼藉,潇洒扬长而去。**遵照娘亲遗命,她带着刺在背上的宝图前往麒麟山投靠一个不是她爹的老男人,途中与英俊潇洒的尉迟宇和美艳胜仙的风千夜结伴而行。一路惊心动魄,她玩得不亦乐乎,他们被玩得身心疲惫,情感却悄然间滋生……**麒麟山上,没落小族里人人唾弃的野种废物一跃成为十帝之一麒麟山山主义女,从此三千宠爱云集一身,各种嫉妒羡慕恨排山倒海般扑来。轻轻挥一挥手,全部秒趴!她高高在上的看着那些妄想恶整她,却落得满身狼狈的蠢蛋们:“麻烦你们,稍微长进的让我玩久点。”**考核场上阴人作祟,她身怀五行灵力曝光,四座震惊之后,她成了喷香馍馍香飘万里,好男人烂男人齐齐找上门,求亲的求亲,求爱的求爱,认女的认女……认女?!看着那些找上门来认她的“爹”,一个个不是钱多腰包鼓,就是强悍称霸一方,一个比一个彪悍……她,凌乱啊凌乱!**【精彩片段一】:一脚丫子把那正在大化的狐狸宝宝踩趴下:“你只好色变种狐狸怪,姑奶奶裙底是你能钻的么?你丫的,被封太久脑萎缩了还是出来时忘记带眼睛了?”“滚!”挪开脚,踢,一下就把那狐狸宝宝踹河里去了,整整素白的裳裙,转身就走。*【精彩片段二】:愈看愈不对,某妩心迅速步上前,伸手往“美人”腹下一摸——“美人”瞬间愣住了,没想到她会这么做,一时来不及反应。某妩心确定自己摸到不该摸到的东西,但她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又用力捏了一捏…不是错觉,是真的有!“这【长度尺寸】…姑娘还满意吗?”美人回神,也不推开她,反而邪笑着挑眉,微软的那啥在她的碰触下雄赳赳气昂昂起来。*【精彩片段三】:飞速斜瞥一眼,再飞速斜瞥一眼,又飞速斜瞥一眼…“你干什么?”男子面红耳赤怒吼。“你裤裤下面好像有条蛇,呐呐呐,都挑起脑袋来了,没关系,姑奶奶最擅长抓蛇了,你别动啊。”某妩心一本正经的说着,纤手往那“蛇头”就是一抓…“喝!”男子顿时倒吸了口凉气,痛,并快乐着…【过程NP,结局未定,本文重口味,小心误入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