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000000009

第9章 新星升起(3)

玛格丽特的姐姐玛丽亚的生活与她就大不相同。玛丽亚当时住在埃塞克斯的一个农场,有3个孩子,农舍的厨房中洋溢着家庭生活的乐趣。全家一日三餐都在这间农舍里吃,每一餐都是伴随着欢声笑语。而在撒切尔家,全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是少有的。因为撒切尔夫妇都常常很晚才回家。玛格丽特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呆在议会里;而丹尼斯则不是出席商界和俱乐部举行的晚宴,就是同打高尔夫球的朋友共进晚餐。他们的女儿卡罗尔小时候曾到姨妈家串过门,她对两个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深有感触,为自己家里缺少那种家庭乐趣而感到遗憾。她的这种感受在她呆在朋友家中时更加强烈。她有时到同校的一位好朋友家小住。这位朋友家的情况与她家也迥然不同,不仅有漂亮的房子,还有游泳池和网球场,所有的活动都在家中进行,一家人经常在一起。相比之下,她自己的家真是太冷清了。

丹尼斯从不抱怨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他积极支持妻子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他自己并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当然,必要时,他也会同妻子一道参加游行等,但他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的乐趣。他的生活方式和兴趣在许多方面与妻子大相径庭。他吸烟,而她不但不吸,而且不能忍受周围的人吸烟;他爱饮酒,而她只喝少量的酒,她常责怪他喝得太多;他酷爱体育,而她则对大部分体育运动都不感兴趣;他经常说一些粗鲁的话,她对此感到很不习惯,尽管她偶尔在发怒时也会顺口冒出“该死的”这样不雅的词语。然而,他俩的基本人生哲学是相同的。所以,尽管他们婚后的生活从未出现过充满激情的浪漫色彩,但是他们的婚姻一直是美满的、稳定的。

全家每年或长或短有一次团圆的时候,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假期。在婚后最初的岁月里,玛格丽特很喜欢休假。开始,全家每年只出外度一次假,按英国人传统的做法,都是夏天到海边去。然而,有一年暑假,由于7岁的马克出水痘,全家原定到布列塔尼去度假的计划只好取消。为了补上这次度假,在当年的圣诞节假期,他们全家去瑞士滑雪。这是撒切尔一家过得最愉快的一个假期。在那以后的5年中,全家每年都到瑞士去滑雪两周。而每年8月,他们仍到海边度假3周。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是怀特岛的西维尤,在那里,他们同其他一些每年都去的家庭一起度过暑假。有几年,他们在海边租了一套房子,自己做饭吃。还有几年,他们住在皮尔饭店,这是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风格古怪的巨大建筑。玛格丽特被正式提名为芬奇利选区的候选人那年,撒切尔一家就是在皮尔饭店度假的。在这里,撒切尔夫妇还结识了一些后来成了他们的挚友的人,其中包括约翰·斯特宾斯律师和夫人特里西亚。这些朋友在未认识他们之前,都以为撒切尔夫人很难接触,然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他们在结识了玛格丽特后的很短时间内,就为这位精明强干的年轻律师所倾倒,然后与之成为好朋友。在皮尔饭店时,有人看见约翰·斯特宾斯带着撒切尔家的双胞胎,一手牵着一个,在海里玩水。撒切尔一家和朋友们一起在海滩野餐,在海里游泳,在海上泛舟。丹尼斯很喜欢领着孩子们玩,他常带着一帮孩子乘上他的快艇去海上兜风。有时,他们夫妇领着孩子们玩化装比赛。有一次,玛格丽特为一个男孩设计了一种“无形人”服装,就是用很长的绷带把孩子包起来,结果这个孩子得了一等奖。

虽然玛格丽特的朋友中有不少女性,但她还是感到同男人呆在一起比同女人在一起有意思。因为一般情况下,男人们所谈论的东西使她更感兴趣。很多知识界的女性都说她是势利眼。这也难怪,在很多情况下,她在社交场合所遇见的妇女在智力上都不如她自己。她的朋友都感到,要请她来赴宴向来是很难的。她甚至情愿同喝醉酒的男人说话,也不愿同女人谈天。一般年轻妈妈所常说的家常话她是从来不说的。一提孩子,她就只谈论重要的问题,例如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玛格丽特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重视的,特别是对孩子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她和丹尼斯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而且很早就做出了这个决定。玛格丽特认为一所好的寄宿学校比任何走读学校都要强。丹尼斯本人是从米尔·希尔公立学校毕业的,他强烈地认为男孩子应该住到学校里去,女孩住校虽不如男孩那样有必要,但也没什么坏处。由于他们的家庭生活不安定,他们夫妇都很少在家,所以他们决定把女儿卡罗尔也送到寄宿学校去。撒切尔夫妇调查了许多家学校,并且在其中的几个都给孩子报了名。最后,他们给儿子马克选中了贝尔蒙特预备学校,这个学校是为日后升入米尔·希尔学校和哈罗公学作准备的。他们给女儿卡罗尔选的学校是哈特菲尔德附近的昆斯伍德学校。马克于1961年9月,8岁的时候被送进了寄宿学校,卡罗尔则比自己的孪生兄弟晚两年得到这个待遇。

玛格丽特工作繁忙,很少在家里呆着。但这并不意味她是一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母亲。实际上,她对孩子总是牵肠挂肚的,对他们能否吃上营养充足的饭菜始终非常关切。有一次,卡罗尔到一位校友家去玩,回来后洋洋自得地对母亲说她的朋友请她吃了“油煎土豆卷心菜”。玛格丽特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以为女儿在别人家里吃了残羹剩饭,而自责自己的失职。

丹尼斯经常抱怨说,这两个孩子都被妈妈惯坏了。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会说,被宠坏的只有儿子马克。玛格丽特是重男轻女,把儿子马克视为掌上明珠。在她眼中,马克总是小宝贝,所以百般地溺爱他。每当她在家时,她总尽力侍候他,极少责备他的过错。结果,有一段时间,马克成了一个十分令人讨厌的孩子。可是,相比之下,玛格丽特对女儿卡罗尔则厉害得多。直到撒切尔夫人退休后,卡罗尔在一些公开场合还对母亲的重男轻女表示不满。然而,卡罗尔却深受撒切尔家的朋友和熟人韵喜欢。由于不被溺爱,卡罗尔具备了许多马克所不具备的好品质。她比马克更聪明,而且具有某种反抗的天性。这对双胞胎从小个性就很不相同,两人关系也从来不很密切。他们的母亲也承认这一点。玛格丽特总说,这对双胞胎总是势不两立。无论从性格还是从外表上看,卡罗尔更像母亲。而马克则一直像父亲,而且他常喜欢模仿丹尼斯的一言一行。不过,玛格丽特对马克的一些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是坚决设法纠正。比如,当马克模仿丹尼斯在接电话时高声喊叫“我是撒切尔”时,玛格丽特就严厉批评他。她认为,即使是成年人,在自己家中这样接电话也是不礼貌的,而小孩子这样做就更不能容忍了。

撒切尔夫人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培养。她决心给他们提供她小时候始终未能得到的机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上舞蹈课。他们一家还住在伦敦的时候,卡罗尔和马克就被送到瓦卡尼小姐开办的著名舞蹈学校上课。玛格丽特在童年时代,父亲是不允许她去跳舞的,她第一次步入舞场是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他们住到法恩巴勒后,马克和卡罗尔都在附近的马术训练场学过骑马。虽然他们家中不允许喂养猫狗之类的小动物,但可以玩带皮毛的小动物以及洋娃娃之类的玩具。玛格丽特自己就特别喜爱一种小熊玩具。撒切尔夫妇很重视给孩子们过生日。每到这时,他们总要举行盛大的茶话会,在花园里做游戏。然而这种活动的具体筹办工作都是由艾比做的,虽然撒切尔夫人也在家。两个孩子每次过生日都显得非常高兴,甚至到了过10岁生日时,他们仍出乎母亲意外地显得非常欢快、激动。由于玛格丽特自己确实从来没有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欢乐,所以她很难理解自己的孩子所表现出的激动情绪。她的这种对童年生活的不理解,使她有时干出蠢事。有一次,当两个孩子都住在寄宿学校时,玛格丽特清理了他们的玩具柜,把许多她认为已经没有用了的玩具都扔掉了,因为她觉得他们都长大了,那些玩具不再适合他们玩了。可是,她的这种做法却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反感。出乎她的意料的是,孩子们对那些“废物”是那样爱不释手。对玛格丽特这样一位小时候未充分体验到童年的快乐、成年后又整天忙于工作的母亲来说,做出上述“蠢事”是难免的。

玛格丽特同自己娘家人一直保持来往,尤其是姐姐玛丽亚。不过是姐姐常到伦敦来。每逢她来伦敦时,她们姐妹俩就在一起吃午餐。玛格丽特那次被首相召见,然后被提升为低级大臣时,她正在同姐姐一起吃午饭。当两个孩子8岁那年,罗伯茨夫人不幸患了癌症,虽在几个月内数次住进格兰瑟姆医院,但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于1960年12月去世。10个月后,玛格丽特就当上了低级大臣。母亲没能看到自己女儿在事业上的成功,这是一大憾事。对母亲的死,玛格丽特万分悲痛。本来她对死人的事情总是感到很悲痛,不管死者与自己是什么关系。母亲死的那天,她一直沉默无语,脸色苍白,而且明显地心烦意乱。不过,她有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不管遇到任何不幸的事情时,都能使自己镇定下来,尽快摆脱不幸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在她看来,痛哭流涕是无济于事的。而且,玛格丽特还能忍住悲痛,用恰当的话语来安慰别人。当女儿卡罗尔在听到外祖母去世的消息后失声痛哭起来时,玛格丽特亲切地劝她不要难过,说“外祖母去了天国”。

玛格丽特参加了母亲的葬礼,老人家的尸体在莱斯特火化。在莱斯特,她又见到了姐姐玛丽亚。母亲生病期间,一直是玛丽亚在老人身边照料,罗伯茨夫妇一直住在格兰瑟姆,经营他们的杂货店。老伴去世后,罗伯茨先生只身一个住在那里。有时他去看望玛格丽特一家,不过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他每次去都会受到全家人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外孙子和外孙女,对老头子是格外亲热。老人家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们一起玩各种游戏,一玩起来,就忘了什么是疲倦。

1963年,就是保守党发生领袖危机,霍姆当上党领袖的那一年,玛格丽特的家庭生活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儿卡罗尔在这一年秋上了寄宿学校,而马克早已于两年前进了寄宿学校。这样,在孩子们上学期间,家中就没有孩子了。当时,他们家还住在法恩巴勒。在此后的几年里,由于玛格丽特工作十分繁忙,法恩巴勒又距下院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较远,所以她不可能每晚都回家。偏不凑巧,她又在这时患了肺炎。她意识到,如果要继续干下去,就必须换个住处,在伦敦找一套房子。更为重要的是,法恩巴勒一直不如芬奇利那样受伦敦中央政府的重视,而玛格丽特又是芬奇利选区的议员,因此,法恩巴勒失去了对玛格丽特的吸引力。丹尼斯和玛格丽特开始在肯特郡寻找另一处住房。与此同时,他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花园楼买下了一套住房,这座花园楼是离下院不远的一座高大公寓式楼房。两年后,他们在肯特郡找到了比较理想的住宅。此外,他们还在一个高尔夫球场附近租了一套小别墅,供周末和学校放假时去住。这一次又体现出了丹尼斯的收入的重要作用。

玛格丽特通常身体很好,否则她不可能承受住那么紧张而又繁重的工作。但是她偶尔也有生病的时候。她曾经在议会大厦里晕倒过,还在两个孩子患腮腺炎时受过传染。更使她受罪的是,她患有花粉热过敏症,特别是在进入议会后的头10年里,这个毛病让她好几次痛苦万分。她走路的姿势也有毛病,总是一个肩向前倾斜。玛格丽特的秘书黛安娜的母亲是位体育教师,她曾试图纠正玛格丽特的这个毛病。玛格丽特也很想纠正自己走路的姿势,于是欣然接受了她的意见,但是怎奈玛格丽特从小就养成了这种走路的习惯,纠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是要完全纠正过来是非常困难的。黛安娜给了她很大帮助,经常提醒她注意站立和走路的姿势;在患花粉热过敏症时,还常常提醒她不要揉眼睛。玛格丽特与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相处得都不错。

人到中年,总是要承受各种生活压力,下要养育小的,上要照顾老的。好在罗伯茨先生一辈子身体都很好,并不过多牵扯女儿的时间和精力。但到70多岁的时候,他还是病倒了。他患了支气管炎,身边又无人照看。有一次,他的气管炎发作得很厉害,竟无力下楼去打电话。事后,玛格丽特赶到格兰瑟姆,运用她的影响和关系,又搞了一部电话,安在她父亲的床头,以便于他需要时打电话求助。他仍住在原来他自己的商店对面的房子里。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年迈的罗伯茨先生突然宣布他又要结婚。他周围的人都不禁为之愕然。他要娶的新娘叫西塞莉·哈伯德,是位娇小温柔的女人,也是一位卫理公会教徒。她住在一个名叫伊顿的小村子里,距格兰瑟姆约有10英里的路程。罗伯茨先生以前常到那里去布道,两人很早就认识。她有4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其前夫是位农场主,几年前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西塞莉对罗伯茨先生没有任何要求,1965年同他结了婚。两人婚后一直住在罗伯茨先生在格兰瑟姆的家中。

也就在罗伯茨先生再次结婚的这一年,丹尼斯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他所属的公司先是被卡斯特罗公司接管,几个月后,卡斯特罗公司又被一家大石油公司接管。丹尼斯由一个不太大的公司董事一跃而成为一个大公司的董事,其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这是件很令撒切尔一家高兴的事。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热门推荐
  • 被狙击的灰姑娘

    被狙击的灰姑娘

    从巴黎回来并受到诅咒的蓝晴海是超级首富的唯一继承人,为了逃脱这既让人羡慕又令人畏惧的现状,一次偶然,他把身份换给了另一个同样希望逃脱当前贫穷生活的女孩——米落柔。还没过几天奢侈生活的米落柔便以男生身份被送到了贵族学校。不料米落柔却把学校的制度改得团团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男人欠揍

    这男人欠揍

    他的胳膊伸过来,我一骨碌站起来,留给他一个后背,“走得时候麻烦关门。”走进浴室,打开花洒,水到脸上,再也分不清哪是泪水!裹着浴巾回到房间,他已经不在了。平整的床上安静地躺着一摞钞票,一张纸还有我的正在唱歌的手机。我没有理会手机,皱起眉头拿起了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强力胶小姐,我想告诉你三件事。第一,我不是出来卖的,所以不能收你的钱。第二,你不戴眼镜,不盘头,不穿衣服的样子很美!第……
  • 物理探谜

    物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半欢半爱

    半欢半爱

    醉纸迷津的都市,霓虹灯里的夜场,她从没想过她心中的守护男神竟是拉皮条的。她更没有想过她深深爱着的男人竟是别人孩子的爸。究竟是怎样的仇恨让她东躲西藏,只为那一瞬间的快感?冰冷、仇恨、鲜血……让她人迷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