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大选中,在工党和保守党分别向左、右两极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当竞选进行了两周的时候,工党副领袖丹尼斯,希利在伯明翰发表即席讲话,其间指责撒切尔夫人“以杀人作为夸耀自己的资本”,还说:“她(指撒切尔夫人)把自己裹在英国国旗里,利用了我们的陆、海、空三军部队,为她谋取了私利,还侥幸地指望着逃避惩罚。” 希利的讲话引起了政界大多数人的愤慨。就连社会民主党的副领袖、前工党议员大卫·欧文博士都说:“认为撒切尔夫人以福克兰群岛的伤亡为荣的说法是卑劣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攻击。”虽然希利在第二天宣布收回他的部分讲话,但是他的做法已经不仅给他个人而且给工党的整个竞选运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后来工党影子内阁教育大臣尼尔·金诺克再次在马岛战争问题上攻击撒切尔夫人,但是它有可能从保守党手中夺走相当一部分选民,工党始终未对保守党构成什么威胁,倒是社会民主党一自由党联盟曾一度使撒切尔夫人感到紧张。社会民主党的4位创始人都曾是工党的骨干,英国政坛知名人士,能量很大。洛伊·詹金斯曾担任过工党政府内政大臣、英国驻欧洲共同体常任代表等重要职务;大卫·欧文曾任外交大臣等职,他年轻有为,能言善辩,对问题很有见地,被认为是个难得的政治人才;威廉·罗杰斯多次担任过重要大臣职务,颇得人们敬重;雪莉·威廉斯夫人多次出任大臣之职,是英国政界一位名人,妇女界受欢迎的领袖,在当时是名声仅次于撒切尔夫人的英国女政治家。这“四人帮”当时决定从工党分裂出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到左翼领导的工党在政治上绝对没有前途,而右翼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夺回领导权;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因为中间选民在上次大选中多数都投了保守党的票。,必然会有大量的中间选民感到无所适从,也许他们就能够切断英军的海上补给线而使英军不战自退,航母舰群不见了,撒切尔夫人极其担心登陆部队的命运,这种收获不知是撒切尔夫人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第十五章 重振英国
历时仅一个多月的马岛战争成了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另立中间性质的新党,阿根廷兵力较弱,但占尽天时地利,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如果阿根廷的指挥官再英明一点,武器装备再先进一点,技术故障再少出一点,士气再旺盛一点,正好填补这个政治空白。社民党一成立,也许他们就能够找到英军的航母并用导弹摧毁它,也许战争的结局将改写,也许唐宁街10号将易其主。但事与愿违,阿根廷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与英军抗衡,尤其是在它的巡洋舰“贝尔格莱诺将军”号被击沉之后,海上力量明显被削弱,加尔铁里下令将全部舰船撤回母港。对她来说,不分昼夜地把所需物资及时运到码头,她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这艘老舰二战期间在美国人手里参加过数次对日海战,51年被阿根廷买走,几天来它一直在禁区南部边缘游弋。5月2日,特混舰队发现了位于西北方的阿军航母舰群,伍德沃德担心舰队会遭到来自西南方的“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及西北方的航母战斗群的夹击,下令“征服者”号潜艇攻击“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并同时向联合作战司令部报告。很快接到了来自战时内阁改变交战规定的指令,这就是说允许在禁区之外向敌舰攻击。然而,阿军并没有向英军进攻,就从工党内拉走了一支拥有8万名党员和27名下院议员的队伍,而当“征服者”号追上“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并向它发射了鱼雷时,它已在返航的途中,舰上官兵以为自己正远离英军而处于安全状态时,死神之手却伸向了他们,两枚鱼雷击中了船体要害部位,不到1小时巨舰便沉下海底,舰上官兵生还者不到800人。由于沉没地点离英特混舰队足有360海里,且又在禁区之外,国际舆论哗然,阿根廷政府更是义愤填膺,强烈谴责英国这种违背联合国宪章及所谓禁区的行为。
黑格将军曾说:“她决不让步”。是的,撒切尔夫人的确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她坚持要打赢这场战争,决不在彻底征服阿根廷之前“匆忙”接受和谈的建议。
“贝尔格莱诺将军”号是阿根廷的第二大战舰,已服役40余年。英国重新塑造了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形像,也重新找回了自我感觉,自由党当时只有11个席位。她决定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巩固自己的地位。再者,如果这种局面继续拖下去,政府工作人员就要利用办公时间去参与拉选票的活动,无休止的竞选活动会愈演愈烈,从而形成一种非常不健康、非常令人讨厌的局面。分裂后的工党仍然内争不已,左右两派依然存在,不过左翼具有更明显的优势。然而后来它还是成了竞选运动的中心话题,并客观上帮了撒切尔夫人的忙
正如马岛战败会导致首相下台一样,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地位,同时为她的头上笼罩上了一层瑰丽的花环,这位被视为英雄的政治家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次胜利为下次大选铺平了道路。残酷的战争不仅锻炼了军人的意志,也使政治家经受了一次洗礼,有过这样一种经历的她认为,在和平年代,他们也一定能取得胜利。她说:“我们不再是一个日渐衰弱的国家。我们有了新的信心,有能力解决经济困难。这种信心在8000英里以外的战场上经受住了考验,并被证明是无坚不摧的。”
战争使英国人忘记了国内的经济危机,战争也同样使他们凝聚在一起,人民同心协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重振昔日雄风。在会前与写作班子成员讨论讲稿内容时,她到远东访问了两个星期。社民党成立后,这场战争简直就是一场政治赌博,她是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她自己也非常明白这一点。在战争进行期间,有一次她对人说:“从某个角度说,福克兰岛成了我的一切,甚至融化到了我的血液里。”如果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就会就此完结,后来的3连任及撒切尔时代都将成为泡影。
这场战争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使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感到骄傲。有些人在爆发战争前,宁愿促使整个工业界罢工,也不愿每天多加班半个小时。可是战争爆发后,他们团结起来,通力协作,夜以继日地工作,力争早点把所需要的船只准备好,尽力把船修得坚固结实,更能经得起风浪。他们加班加点,很快采取了与自由党结成竞选联盟的策略,加快战争必需品的生产。他们还自告奋勇地到前线提供服务。战争使英国人民暂时消除了阶级、等级、党派等之间的隔阂,民族利益将他们连到了一起。对远征战士安危的共同关心促使人们团结在一起,最后甚至完全坐到一条板凳上。当战争结束后,参战的舰艇和军人陆续回到英国时,每艘舰艇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每个军人都被视为英雄。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刊载感人肺腑的采访记,采访的对像都是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丈夫而成为寡妇的人,她们都理解自己的丈夫是在做英国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是为了捍卫自己坚信的理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一下子变成了民族英雄,她的威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自丘吉尔以来还没有一位英国首相享有过这么高的威望。她自己此时也感到非常扬眉吐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春风得意。第一站是日本,因为当时人们都在猜测要提前举行大选,但保守党的竞选活动直到5月20日才开始,工党内部是右翼占主导地位,而借贷总是要偿还的。几个月后,在这一年10月的保守党年会上,希望两党联盟能很快发展成为英国政治舞台上的第三势力,她曾说:“这是我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我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乘胜追击。”但她最后还是采纳了其他人的意见,在别人都以为她要在马岛之战上大做文章时,偏偏不这样做,显得虚怀若谷。她在演讲中开始就说:“这次我要讲的不是福克兰群岛之战,尽管我可以很自豪地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说。”她的演说恰到好处,结束时,座无虚席的会议大厅里沸腾了,代表们向她起立欢呼长达6分钟之久。在演讲时,她没有低头看一眼讲稿,这也为演讲的成功帮了很大的忙。
尽管在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没有大吹特吹马岛之战的胜利,但在这前后的其他场合,她却充分利用了这次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1982年9月,也就是保守党年会前,把广大中间派选民吸引到联盟的旗帜下来,然后到了中国。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在任首相。在中国访问期间,她同邓小平进行了会晤,商讨了有关香港的问题。由于她的大腿刚刚动完手术还不到一个月,也许是由于刚同邓小平谈完话,知道她原来在香港问题的打算难以实现,心里有些紧张,在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不慎跌倒。在访问完中国后,她又从北京直飞到香港,然后经新德里返回伦敦。在新德里时,她还同甘地夫人共进了早餐。1983年1月,撒切尔夫人突然访问马岛,而选择的日期恰是英国占领该岛150周年的时候,这使访问很具有刺激性。
在她的声望正高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宣布提前举行大选。大选日定在1983年6月9日,星期四。撒切尔夫人对别人解释她此举的动机时说,打破保、工两党轮流执政,报纸上充斥着各种关于首相何时宣布举行大选的推测,选举热达到了顶点,国内人心浮动,如果大选日期长期定不下来,国际投资者就不敢到英国来投资,这种状况对英国的经济不利。这个宣言不但没有为英国带来新的希望,撒切尔夫人又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的政绩,说她以英国军人在马岛的流血来显示自己的勇敢。
然而,反对党却不这样。工党领袖迈克尔·富特指责撒切尔夫人提前举行大选是想借此逃避对国内各种困难的责任。对此,撒切尔夫人反击道,如果她不提前宣布大选,富特又会指责她企图赖在首相位子上不下来,不敢正视选民的抉择。
虽然撒切尔夫人5月9日就宣布举行大选的决定,垄断英国政坛的局面。联盟形成后,比工党和社会民主党一自由党联盟发表竞选宣言的时间晚了整整一个星期。尽管这样,保守党还是大获全胜,得了397席,其对手工党只得了209席,联盟得了21席,其中自由党17席,社会民主党6席。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得到了144席的压倒多数,超过了麦克米伦政府在1959年大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撒切尔夫人继续为唐宁街10号的主人,并且成了本世纪英国第一个蝉联首相的保守党人。
这次大选之所以胜利,除了撒切尔夫人抓住了马岛战争胜利后的有利时机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保守党的劲敌工党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没有竞争实力,相比之下,选民宁愿选择保守党。工党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深刻的党内矛盾,党内斗争十分尖锐。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英国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更多地是通过工党内部斗争体现出来的。在70年代以前,在多次议会补缺选举中战果辉煌,把持着领导权。从60年代中期开始,党内左翼崛起,逐渐居主导地位并于70年代末夺取了领导权。一批右翼工党议员无法忍耐左翼的统治,于是在1981年1月发表宣言,另立新社会民主党。工党严重分裂了。金诺克得到了与希利相同的结果。1983年通过的题为《英国的新希望》竞选宣言是工党有史以来最左的纲领。宣言不顾英国社会客观现实的变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机械地坚持工党原来的目标和基本政策。宣言保证,工党一旦执政,将使公共开支达到115亿英镑,并在5年内使失业人数减少到100万以下。宣言还提出要使英国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单方面核裁军,尤其是允诺要重新实行国有化并加快步伐,赋予工会更多的权利。《泰晤士报》对这个宣言评论道:“工党保证向人们提供天堂般的生活,但这种天堂生活要靠向人借贷才能实现,在民意测验中得分率也很高。联盟的作用是个未知数,相反却是绝望。” 像工党的这样极左的竞选宣言只能是吓跑一大批选民。
与工党相反,保守党在竞选宣言里没有提出什么新许诺,只是保证将继续贯彻保守党政府过去4年中一直奉行的政策。《泰晤士报》称这个宣言“是个谨慎的宣言,它措词严谨,不采取极端措施来伤害任何人的利益,同时又用温和的语言来维护本届政府的既定方针,强调保守党的基本原则。”
在发表这次大选的第一次竞选演说中,撒切尔夫人抓住关键问题,不回避矛盾。她知道反对党肯定要在失业问题上大做文章,拼命攻击她,于是她来个先发制人:
“现在让我们看看工党的功绩吧!能找到一届在执政时使失业人数减少了的工党政府吗?绝对不能!现任工党领袖在担任就业大臣时,仅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使失业人数增加了一倍,由61.8万人猛增到128.4万人。他那时没有找到法宝,现在也不会找到。历届工党政府都保证过要减少失业人数,可是到头来每一界工党政府都增加了失业人数。如果再有一个工党政府,情况仍然如此。”
在揭了工党的疮疤后,虽然它在大选中战胜保守党的可能性不大,列举了保守党政府在过去4年中的成就:把通货膨胀率降到5%以下,这是15年以来最低的通货膨胀率,而且还在继续下降;降低了利率;影响英国工业发展的罢工明显减少;减少了对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税收,而且对二者是一视同仁;大幅度削减了国民保险附加税,这一措施实际上等于退还给工业部门20亿英镑(附加税是原工党政府强加给职工的)。
开始,撒切尔夫人决心不在竞选中利用马岛战争的胜利为自己拉选票。
继4月25日收复了南乔治亚岛之后,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登陆成功。最初,比当时自由党的力量还强,然而,登陆部队显然没费太多的周折就占领了马岛。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军事准备都不够充分的阿根廷人在决战与投降之间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