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400000016

第16章 创新的思维方法(1)

一、科学思维方法的演进

科学思维方法,作为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的、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每一种科学思维方法都经历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由各种科学思维方法所组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也经历着历史过程的演变,即由古代的直观—思辨,到近代的实验—抽象,再到现代的思辨—具体,这种演变过程既呈现出历史阶段性的特点,同时也愈来愈走向科学性。

1.古代科学的直观—思辨思维方法

人类思维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原始社会所产生的人类原始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体性和直观性,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进入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比起原始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并有了和原始思维不同的思维特点。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人关于方法的论述,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期。西方国家关于思维方法的最早、最高的成就,大约产生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希腊。当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都具有直观—思辨的特征。

(1)中国古代的直观—思辨的思维方法

我国西周时期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虽然有许多直观猜测或非科学之处,但其中确实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五行学说”,即世界万物由水、火、木、金、土五种要素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阴阳说”认为,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生长、衰亡的本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八卦”说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不同排列所导致的。这些思想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思维方法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等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史和科学技术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法的发展。当时的许多思想家如惠施、公孙龙、墨子和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都探讨过思想方法领域的理论。孔子提出过“举一隅而以三隅反”、“闻一而知十”等类比的方法。老子、庄子看重直觉思维、要术冥思以直接领悟宇宙的根本或宇宙之“道”。荀子主张类推与“解蔽”,以端正思维而求得真知。墨子注重实际应用与验证的经验方法,以其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提出了“明故”,即分析因果与条件关系,以及“察类”,即明确种类关系等思维方法。墨子及其后人所著的《墨经》系统论述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态,明确提出“以名举实”(以概念反映事物及其属性)、“以辞抒意”(用判断展现人的认识)、“以说出故”(提出论说的理由和根据)等逻辑思维方法,同时还对思维规律的基本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2)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

古希腊时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源头。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分别研究过辩证法、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等多种思维方法,亚里士多德更是这一时期较系统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代表性人物。

第一,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维。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思维是西方思维方式史转折的重要里程碑,直接影响到柏拉图等人的思维活动方向,其对神的地位、作用的确定,打开了神学信念的第一扇门。

苏格拉底批评古希腊那些勇于探索的思想家们,认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并没有回答出世界和事物的真正本质,他主张应该思考和回答的是为什么生成一种事物,为什么能够生成一种事物。苏格拉底提出,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在努力追求完满原则,这个原则的支配力量是神的目的。神的目的和神的力量才使世界万物如此协调,如此完满,成为有秩序、有意志并不断趋于完好的过程。

苏格拉底认为,“善”是做人的第一准则,至善就是使主体行为趋向于美好和道德。他根据神学目的论提出,世界万物之所以和谐统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神支配下的“善”原则的作用。

苏格拉底的神学目的论和至善原则使人的思维方式由观察客体转向内省主体,由自然界转向人群社会。这个转折更新和扩展了思维活动的领域,成为柏拉图理念反省思维最贴近的理论前提,并直接影响到与柏拉图同时期的小苏格拉底派。他们都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目的论思维和至善原则,并在更精细的思辨中为神学信念作出论证。

第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思维。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知识集大成者,也是逻辑推理思维形式的开创者,被西方思想家称为“逻辑之父”。

①亚里士多德研究了思维范畴的运动

西方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点是从“范畴”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了10个基本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即“被动的姿态和状况”)。根据这些基本范畴的构成要素,人们可以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进行规范的界定和划分,使之形成准确的、人们可以约定俗成的“概念”,例如人们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将它们确定为:“物质—精神”、“时间—空间”、“运动—静止”、“自然—社会”、“战争—和平”、“正义—邪恶”等等。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析无疑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人的思维内容、过程及其与外界事物的一致关系。概念定义的精确程度和划分的细密程度,通常标志着人们认识的层次和研究的水平。依照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逻辑方法,在把握精确的概念之后,人们要严格按照符合“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这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前后一致的、非此即彼的、真实准确的判断。再运用这些正确的判断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科学可靠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②亚里士多德分析了推理思维的结构层次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具体事物是真实的存在,也是人们探索和思维的对象。为了认识事物,要依靠感觉经验去熟悉事物,感觉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但是感觉不能找到事物的性质、原因、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只有在感觉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借助理性思维才能从个别深入到一般层次,形成科学知识。其次,他把思维中的理性分为被动理性和能动理性两部分,提出被动部分和感性知觉相联系负有感性批判的职能。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处理过程,就是思维中对个别现象的归纳过程。能动理性与被动理性是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的关系,正是能动理性的作用使潜在于客观现象中的本质暴露出来并被思维所把握。

③亚里士多德初步概括了思维推理活动应当遵循的逻辑规律

在《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亚里士多德认定,事物都有其确定性—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故而才能各不混淆,所以主体思维活动也不能自相矛盾。他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不能同时是“是”又是“非”。其次,因为事物都有其确定性,所以在同一时间的相应关系下,具体事物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或者有某种属性,或者没有某种属性。只能在两种可能中具备其一。这就要求在思维过程中也必然要选择其一,不能出现中间判断。再次,亚里士多德也对思维的同一律原则做了阐述,他要求思维概念必须有自身的和确定的含义,不可以用同一概念混指多种事物。他着重驳斥了克拉底鲁以事物变化为理由的诡辩思维。亚里士多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思维推理活动原则的揭示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他处处把主体之外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运动与主观思维活动联系起来、统一起来。

④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推理

亚里士多德进行推理的模式,就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三段论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只要大前提和小前提都真实,而小前提和大前提又有直接的联系,结论必然也是真实的。

面对真实是学术推论的基本态度和本质方法。真实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辨别真伪也就成了学术工作者最起码的能力。西方传统逻辑思维方法的开创人苏格拉底同自己的辩手埃弗奇进行的一场“关于正义”的推理论辩,生动地表现了逻辑思维对人类认识和思辨所产生的磨砺功能。

苏格拉底:欺骗属于哪一类?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即一切欺骗都不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好!照你所说,一切欺骗都是非正义的,那么,两军对战,兵不厌诈,战略家设计骗过自己的敌人是正义的呢,还是非正义的?

埃弗奇:(无言可对……)

这种逻辑推理方式,就是西方传统学术思维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思维模式。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门类的知识,大多都与这种思维模式的逐层推导密切相关。

古代社会随着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相应地形成了古代的科学思维方法论,即古代形态的经验方法论和理性思辨方法论,这两种方法论也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论的两个主要历史渊源。当然,古代的思维方法普遍带有朴素直观和猜测性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时的“辩证思维还以原始的朴素的形式出现”。因为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水平都很低,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思维方法缺乏足够的科学根据,只能主要依赖于演绎逻辑的推导与直观素朴的思辨。

2.近代科学的实验-抽象思维方法

近代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进步是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的,是在突破西方“黑暗的中世纪”神学束缚与中国古代重儒学轻科技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一开始就带有实验与抽象相结合的特点。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教会的野蛮统治,各门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西方科学发展处于长期的低潮,科学思维方法如同科学技术一样发展十分缓慢。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各方面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由于伦理文化的显赫地位,历代朝廷轻视科学技术,科举取士崇尚儒家经典,知识分子远离科学技术,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未能系统总结和创建科学思维方法。

随着近代实验—抽象为特点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成功,以实验—抽象为特点的近代科学思维方法应运而生。如牛顿在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总结的“哲学中的推理规则”有4条,每条都体现出只有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抽象才能得出普遍原理,其中第4条规则明确强调:“在实验哲学中,我们必须将由现象所归纳出的命题视为完全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他还多次指出,物理学原理来自实验所观察的现象,再通过归纳使之成为一般。

(1)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思维模式的开创者,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学术的进步》和《新工具论》两部重要著作中,阐明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培根以“知识价值论”作为唯物经验论的基石,他把通过人类“经验提纯”式的知识更新,作为推动科学“伟大复兴”的基本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培根提出“假相说”,指出人们的主观认识偏离客观事物真实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的片面性。他还根据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特性,推及语言表层意义和概念本质不相吻合、甚至相互背离的可能性,从而揭示出宗教、神学和一切唯心主义的谬误根源:它们在于凭借臆造的虚幻世界来取代客观真实的世界。

培根不仅重视感性经验在认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强调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的验证与结合,指出感性与理性二者的背离是人类认识的重大灾祸。培根以创立新的认识方法为己任,积极倡导通过实验手段获取真知的方法。他认为实验比感性更客观,因为,在实验技术和条件的干预下,人们可以把观察对象从复杂的群体联系中单个地抽样出来,使事物的因果联系更为纯粹地显露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只要人们真正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且不断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把握自然规律,人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

对于培根在科学史上的杰出贡献,马克思倍加赞扬,认为他所界定的“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他不愧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在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思路选择上,培根提出了科学而具体的主张。在《新工具论》中,他批判了西方传统学术思维模式中以演绎为主体的“三段论式”,认为这种方法只求在争辩中制胜对手,而不注重在行动中征服自然。他强调归纳法的科学意义,认为必须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最大限度地收集材料(完全归纳),采用三表法(具有表、缺乏表、程度表或比较表)分析实验数据,排除一切非本质的因素,最终得出实验的真实结果,为人们把握自然提供本质的认识。他教导科学实验者,既不要做只会收集材料的蚂蚁,也不要做只从自身吐丝结网的蜘蛛,而要做既采集又加工的蜜蜂。

(2)洛克的“二重经验”归纳

英国人约翰?洛克是继培根之后,深入探讨经验归纳思维方式的思想家。就思维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看,洛克是近代把人的认识能力和确定知识范围作为研究中心的第一人。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他针对剑桥柏拉图学派的先验论和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思维,系统阐述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经验论,并显示出其经验和理性并重的思维方式。

第一,归纳思维方式基础的“经验二元论”。洛克认为,我们的思维器官—心灵原本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文字、观念,也没有什么上帝意识;没有天赋的思维原则,也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一切思维活动的根据都是后天经验刻画在上面的记号。洛克进一步分析说,形成思维基础的经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经验,即由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受反复,如色、味、声等。这是认识的巨大源泉,我们理性知识的大部分来自外部经验。另一类是内部经验,即心灵反省自身活动时得到的各种观念,如知觉、怀疑、信仰、推理、意愿等。感官感受经验和心灵反省经验都是思维活动的根据、新知识的源泉。

第二,思维加工是经验升华为新知识的途径。洛克重视经验但却没有把思维活动停留在经验上,而是论证了从感觉经验到新理性知识的途径和必然性。他认为,任何知识都是在人的经验能力和理性能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经验能力提供了知识素材,而理性能力则将这些素材归纳概括为新知识。

同类推荐
  • 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本书从职业培训的需要出发,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职业培训工作中会用到的资料以及相关工具,旨在为企业培训员工、专业培训师提供一本实用、系统的培训全书,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师设计培训课程提供一个好的参照。
  • 一年应该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一年应该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本书围绕爱自己、微笑、选择与放弃、真诚、美德、付出、妤心态、求实与创新、放松心情、放开怀抱等生活主题,引导你每一天尝试去做一件新的事情,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变得乐观积极起来,对他人、对世界充满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走向幸福和成功。
  • 小故事大哲理

    小故事大哲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等。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同时寻找到发挥的舞台。希望本书对所有致力于提高说话技巧的读者有所帮助。
  •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本书以狐狸吃葡萄的18个故事为中心,折射出了做人做事的18种心态。心态改变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通过本书,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心态,预测一下自己的人生,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狂傲第一夫人

    狂傲第一夫人

    穿成丞相府痴傻疯癫的大小姐风落霜?带着聘礼去求亲,却一命呜呼?哼,重生后的她,还有那么容易被欺负吗!御赐皇商又如何,拜堂当天,她留下一块板砖外加一纸休书,跑到江湖逍遥快活行医救人!那个男人找到他,大吼道:“女人,你再敢逃跑!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女人..封她为贵妃..纵使知道她一直迫害所有怀孕的妃子..害得他很久没有子嗣..纵使知道她一直在后宫横行霸道..陷害皇后..他都知道..但是..依然对她万般恩宠..他容忍了她一切..因为..他爱她..
  • 毕业式

    毕业式

    ,展现了新的历史环境下。社会生活在部队的折射,以及新一代的军人他们的生活情感,影响到她的作品呈现出两类主要的主题:一类是反映部队生活的题材,还有一类题材是写农村少女,《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毕业式》作者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经历,这类题材在作者笔下都有着淡淡的但又挥之不去的酸涩滋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古族皇后

    古族皇后

    她,聪明灵慧,文武全才。身处谷中,悠闲度日,本无需涉入皇室争斗。却在机缘巧合下,谨守族规,出谷涉尘.他,野心勃勃,深沉而内敛。与她几翻暗斗中,渐生情愫。无奈佳人芳心早有所托,因此情深而生恨.他,潇洒飘逸,谋略过人。与她情深意厚,却为宿命所累,终其一生无缘私守.他,是她一生守护之人。倾心绝色而痛失至爱,翻然醒悟,痛心疾首.———————————————————————————————————————————————一段架空的历史,一场风花雪月交织着权力争斗的爱情,在邑昱国初建之际悄然上演.
  •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青少年成长必备的人生锦囊,引用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语录及成功的例子,概括了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实现理想的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
  • 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机遇对人生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握住机遇,往往能使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需要注意的是,机遇能不能变成你的现实利益,要看你是不是具有发现它的眼光、捕捉它的胆魄和利用它的实力。从寻找到发现、到捕捉、到利用,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长期追求,苦心积累,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从机遇的重要性、如何发现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如何创造机遇、如何取舍机遇、如何珍惜机遇、如何利用机遇等方面进行阐释,大量的事例和精辟的分析会使《机遇改变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