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曾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生活关时强调:“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要知足常乐。”胡锦涛同志也多次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常思贪欲之害”、“知足常乐”、“过好生活关”。对于贪欲,清代张英说得很形象:“嗜欲之心,如堤之东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看安徽皖能集团原董事长张绍仓,年薪过百万,仍生贪念,终因贪污受贿近千万元,成为阶下囚;原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受贿罪、非法利用职权罪获刑1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罢免市长职务。还有李真、胡常清、黄怀忠等等,无不因贪得无厌,把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变成了为个人捞取不义之财的工具,结果多行不义、翻船落马、害己害家。
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效克制不适当的欲望,关键要有一个清心寡欲的心境。心清则欲淡,心浊则欲强。寡欲则安。只有清心寡欲,才不会心浮气躁,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不会拉关系、跑门子、找靠山,才可能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之中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之中保持一种清静之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领导干部具备了清心寡欲的心境,才能不为世俗所缚,不为情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
是非面前谨小慎微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周易·系辞下》
【意译】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名声,罪恶不积累,不足以伤害生命。小人认为小小的善行没有益处而不去做,认为小小的罪过不会带来伤害而不加以克服,所以恶行积累到无法掩盖的时候,罪责就会达到无法解脱的地步了。
1485年,英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国王查理三世亲自率领军队应战。在战斗开始之前,国王让马夫将自己最喜爱的那匹战马牵来作战。马夫立即找来了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掌钉上马蹄铁。
铁匠熟练地钉好了三个马掌,可是,钉到第四个时,发现缺了一个钉子,铁匠说少一个钉子铁掌肯定不会牢固的。于是马夫赶紧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国王。那时,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于是国王来不及在意这第四个马蹄铁上的一个小钉子了。便命令马夫将战马牵过来,自己匆匆上了马,两脚一蹬奔向战场了。
在战场上,国王骑着他最喜爱的战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双方正激烈交战的时候,突然,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一下子仰身跌翻在地,查理三世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他还没来得及抓住缰绳,那匹马受了惊吓,就迅速地跳起来逃走了。那些在前线杀敌的士兵们一见国王倒下,便自顾自地纷纷逃命去了,整个军队在一瞬间变成了一盘散沙,混乱不堪。士兵们的士气一时间也土崩瓦解了,敌人见机立刻发动反攻,并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国王。
此时,国王才意识到那颗铁钉的重要性,他在被俘虏的那一刻悔恨地大喊:“钉子,马蹄钉,我的国家就倾覆在一颗马蹄钉上!”但是,一切已经晚了。战役已经结束了,查理三世因为忽视了一颗钉子而丢掉了自己的王国。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波斯沃斯战役。后来,不知是谁编了一首民谣,内容是这样的:“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时有发生。俗话说:“大江大海都过来了,却在小河沟里翻了船。”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强大的对手打败,而是败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让我们疲倦的不是绵延不尽的高山,而是我们鞋子里的一粒砂石。”
在平凡的生命里,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能见微知著,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雄霸天下后,为求治国良策,广招贤才。一天,有一个名叫胡石塘的学士前来应聘。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天文地理乱熟于胸,经国方略纵横捭阖--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他有个小毛病,就是粗心大意、不重衣表。因此在拜见元世祖时,帽子戴歪了也没有发现。
忽必烈看了一眼他戴歪的帽子,心里便有些反感,于是问道:“你有什么才能啊?”胡石塘赶紧回答道:“陛下,我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说着正要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时,却被忽必烈的哈哈大笑声打断了。
忽必烈笑着对他说:“一个人连自己头上的帽子都戴不平,还能平天下吗?”
胡石塘听了,下意识地扶了扶自己的帽子,红着脸离开了。
也许胡学士的确是个栋梁之材。只为一顶戴歪的帽子,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徐徐穿过校园内的马路。这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新校长缓缓地走下马车,摘下他的礼帽,向这些杂工们鞠躬回礼。在场的许多人都惊呆了:作为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的享受着内阁大臣待遇的北大校长竟然能向卑微的工友行礼。这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然而,就是他的这一行为,这个小小的细节,成为北大官气的一个反拨,也成为北大学子们如何做人的一面旗帜。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深刻哲理就在于,细微处修炼,小事中陶冶,才能聚沙成塔,也才能防患于未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堵,大洞吃苦”、“针尖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宴无好宴,筷子头上有陷阱”之类的话,人们大多知道,但真正拿着当回事并加以注意防范的却为数不多。许许多多的领导干部腐败都是从一条烟、一瓶酒、一顿饭的“小事”上开始的,正是那一条烟,熏出了利欲熏心的贪婪;正是那一瓶酒,喝出了纸醉金迷的奢靡;正是那一顿饭,吃出来饱食终日的腐朽。慢慢地,就是那一个个“小节”使许多领导干部积羽沉舟,逐渐沦为金钱、美色的奴隶,毁掉自己的一生。
一个农民的儿子在省城做了大官。某日还乡探望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在亲朋好友的一片赞扬声中,其老父却严肃地指出儿子工作中的某些失误。
儿子不服气地说:“不错,我为官多年,工作中确实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但是比起优点和成绩来,这不过是十个指头的一个罢了。”
老父亲默默地拿起一条锁链,命儿子拴住一条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锁链逃走了。儿子捡起锁链,发现一个扣子锈坏了。
“看到了吧,”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这条锁链共有一百个扣环,其中九十九个都完好,只有一个被锈坏了,结果连一条狗也拴不住!”儿子惭愧地低下了头。
在工作上如若谨小慎微,易被说成胆子不够大、步子不够快、方法不够活,但是在思想作风特别是预防腐败上如能做到“谨小慎微”,应是非常必要。明朝有个叫王廷相的兵部尚书,雨后坐轿外出,发现一个穿新鞋的轿夫走路小心翼翼,但一不小心还是踩到水里,弄脏鞋面。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泥水,就满不在乎地踩来踩去。如不能谨其“小”,慎其“微”,就会从小到大,从微到多,腐化变质。
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他们身上突出的一点,就是“谨小慎微”,从细微处入手。如郑培民同志,他无论是工作调动、搬家还是儿子升学,女儿出嫁等,从不张扬,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他经常警示自己:“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
廉洁自律上的谨小慎微,是真正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传统。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为了发展壮大红军队伍,密切保持军队同老百姓的鱼水之情,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就明确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贪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并非小题大做,对于预防腐败,至今意义深远。
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太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要有所怕,有所敬畏,谨慎一点总是好的。如果不该吃的吃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要的要了,最终导致思想防线崩溃,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时刻高标准严要求,长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常守为官之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拒“小意思”于千里之外,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决不能拿“小意思”不当回事。“小意思”后面有可能隐藏着“大陷阱”,一旦掉进陷阱就无法自拔,待到东窗事发之时悔之晚矣。
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
【意译】能够认识他人叫智慧,能够认识自己叫高明。战胜别人是有力,战胜自己是强大。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七十三章》
【意译】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尚;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只有把缺点当缺点的人,才会没有缺点。圣人所以没有缺点,就是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
以镜为监可以自省,自省之道无他,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是任何人成长与进步之原动力。
在日本历史上,有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柳生年少时,曾由于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受了刺激的柳生于是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他独自跑去找当时最有名气的宫本武藏,请求拜师学艺。柳生热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甚至当你的仆人。这样需要多久的时间?”
“这样,也许需要10年。”宫本武藏说。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能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10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要多久?”
“嗯,那也许要30年。”武藏缓缓地说道。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70年。”武藏说:“或许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成为剑手了。”
柳生疑惑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的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的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听了,满脸通红,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我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奔波,唯恐落后于人,很少有人审视自己,也很少有人停下来反思一番。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反思永远是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走向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