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400000005

第5章 三晋大地话苍茫(1)

◎走西口的无奈与机遇

他们把迷惘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空,试图用一个男子汉的强韧筋骨走出另外一条摆脱贫困的大道。他们几乎都没有多少文化,却向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人生哲学和历史观念,提供了不能忽视的材料。

——《抱愧山西》

一曲荡气回肠的古老山西民歌《走西口》,据说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不但山西人会唱这首歌,山西附近的陕西、内蒙,甚至再远一些的青海、宁夏、甘肃也有很多人会唱。为何这首民歌传播如此之广?为何这首歌如此哀伤离愁?这就不得不扯出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这段历史囊括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而这些人的命运又多多少少都会和那个叫“西口”的地方有所牵连。

万里长城九重关,到底哪里是西口?最初的西口,其实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位于内蒙古和山西的交界——右玉县,当时的名字叫“杀虎口”。《清史稿》中也有记载,称杀虎口为“西口”。在民间杀虎口还有“小北京”的称呼。

杀虎口关楼于春秋战国时期建成,最初名为参合径,唐时叫做白狼关,宋时又改为牙狼关,明代时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略,又改称杀胡口。时至今日,它已历经了千年风雨,仍不改巍然本色,沉默地记载着沧海桑田、烽火连城、金戈铁马、成败兴衰……清朝康熙皇帝西征归来,路过杀胡口,为了缓解蒙汉矛盾,他特意将“胡”字改为“虎”字,“杀虎口”这个名字也就由此诞生。从此,杀虎口狼烟不再,关门开放,摇身一变为晋蒙文化交流和山西移民的大通道以及商业往来的集散地。

在明朝,为了防止蒙古铁骑南下侵略,这里曾驻扎着大量的军队。在明朝和蒙古部族的关系缓和以后,它就变为双方往来贸易的市场了。走西口,大约由明代中期开始,大概在清朝末年结束,而走西口的高潮出现在了明末清初,那时候的人口流动量是最大的。走西口总共持续了近三百年,具体说来走西口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因为当时的山西,人口较多,导致生活困难,所以人们不得不外迁谋取生路;二是一部分人为了适应内蒙边防的需要,走西口去发展商业,开展贸易,后来更是发展成了票号。所以走西口的本质,其实是中国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明清时期,山西的雁北地区地处晋西北高原,人口较多,土地贫瘠,生活比较困难。在当地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当时之寒苦可见一斑。明末清初,长城北部是人烟稀少的沙漠荒原,南部中原又连年干旱,频发饥荒,无数山西难民只得背井离乡“走西口”。于是山西人口外迁,来到塞北沙漠垦荒谋生。内地人把从杀虎口等长城沿线进入内蒙古草原地区叫走西口或走口外。河曲县,地处晋西北高原黄河大拐弯处,是当时走西口最为重要的码头。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农民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远赴绥远、察哈尔等地,即今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开荒、拉骆驼、做小生意、挖煤。据考证,明末清初,定居于归绥地区的人口中,七成都是来自山西的移民,并且在当地形成了很多以山西地名来命名的村落。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均出兵平定过西北叛乱,杀虎口也因此成为了战争的后勤基地,用以供应大军粮草。自1690年开始,通往杀虎口的道路变得活跃起来。走在这条路上的,除了一批批奔赴前线的将士外,还有随军前进的商人。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万大军深入草原腹地,战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粮的供应,可是战场远在草原,和后勤基地相隔万里,其间的运输路线既要跨越沙漠,又要横穿草原,以当时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来进行运输的交通条件是极难保证粮草供给的,而且花销也过于巨大。就在朝廷对这件事感到十分为难之际,占据地利因素的山西商人范毓宾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主动请缨跟随大部队前进,为军队挑担运送粮草和补给,这也为成千上万正因生计发愁的山西农民提供了另一条生路,他们纷纷离开故乡,就此开启了大规模的“走西口”历史。

战争结束之后,这里成为山西人进入西北地区的门户。由于来往的客商非常多,甚至造成了这个地方一度的商业繁荣。杀虎口的历史变迁,其实可以看成是明、清两朝时山西历史的缩影。如果从整个中国的角度审视山西,我们就会看到,山西北邻蒙古草原,南邻中原腹地。蒙古牧民需要中原农民纺的布、种的茶来满足生活所需,而中原的农民也需要蒙古牧民养的马、放的牛来耕地。这种双方向的相互需要,势必会形成商业往来。如果这种商业往来因为人为的原因而中断,那就只能通过战争这种形式来解决。在这里,山西的地理位置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将朝廷的统治中心和西北边疆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门户。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之下,走西口的那些人就有了方向。

穷,就是走西口的原因。“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唯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当山西这片土地负荷不了它的子民时,人们就只能走出去,于是,《走西口》这首民歌就在村头、路边唱了起来。这首歌的内容是妻子送别丈夫、少女告别情郎时说的一些家常话。因为分别过后,相聚之日或许遥遥无期,所以自然要多叮嘱一些,生怕漏下了什么。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这是说民歌的地域性很强。那么为什么西北有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唱《走西口》呢?这或许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山西人曾来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一久,当地人自然也就学会了。《走西口》反映了当时的山西、陕西一带穷苦的劳动人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到河套、包头一带谋生的情形。

余秋雨先生在谈论到晋商时说“山西商人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远行者”,再舍不得走,也得咬牙往前走,因为他们心里还想着有朝一日要再走回来。有些人后来真的回来了,或许是因为岁数大了,或许是回来接走母亲和妻子,当然,也有些人再也没能回来。但是,还是有更多的后来人加入到“走西口”的队伍中。想不到,一首民歌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段如此厚重的历史,竟然包含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直到今天,他们的子孙还在继续着“走西口”。

晋商走西口的好处之一就是促进了北部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使其和中原经济实现一体化。北部地区人口剧增,并形成商业中心。“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说的就是晋商对开发包头起到的推动作用。作为今天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包头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两百万。然而如果向前追溯一百多年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不过是一个名叫包克图的小村子。包头人说,正是因为山西人来这里做生意,才一点点地搭建起了今天包头城的雏形。复盛公就是一百多年前一户姓乔的晋商在包头开的商号的名称。

“走西口”还产生了一大批富晋大户,除了蒲州的王崇古、张四维家族外,还有如今被广为熟知的山西乔家、曹家、渠家等富商。山西祁县人史大学、张杰和太谷人王相卿创建的大盛魁一直繁荣到清末。在关东贸易中发展起来的以范家为代表的八大家,是清代有名的皇商。因走西口而富起来的山西人数不胜数,山西也成为明代中国当之无愧的首富。

今天的杀虎口,已经很难看到上百年的老房子了,青壮劳力大都外出谋生,全村只剩下五六百人,街道上显得冷冷清清。杀虎口前的西口古道,仍可见到深深的车辙,当年的故事就安静地沉睡在车辙里。湛蓝的晴空下,土黄色的杀虎堡残墙仍旧屹立在那里,不言不语。

◎三晋山水三晋人

山西商人能快速地打开大局面,往往出自于结队成帮的群体行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个人冒险。

——《抱愧山西》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猎人第六卷

    乱世猎人第六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蹲在墙角种蘑菇

    蹲在墙角种蘑菇

    同事聂医生春风得意地拉着只小土包子秀恩爱,居然是个发面大馒头……--情节虚构,坑蒙拐骗全靠嘴。心里十分嫉妒。徐硕变态心理学研究多了,请勿模仿,徐硕面上表示不以为然。决心一定要找块高端洋气的精致小蛋糕来扬眉吐气!没想到,心理专家徐医生,费尽心血找来的,自己心理难免有点阴暗扭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一个过路人

    我,是一个过路人

    因为成熟,所以,只是真的永远不变的恐怕只有永远在改变。莞尔一笑,生命中的每一段驿站里,路过,所以,一段经历,爱过……,注定要成为你的过去。都说无怨无悔的爱恋,一个故事,都说相许终生的誓言,一次永恒,我相信,都说亲爱的永远,总有一些身影,都说不变的含笑的带泪的眼,是偶然的经过,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年轻,都说永远年轻的脸,忧伤和快乐才显得那么的深刻与不堪一击。不为来过。才不能让过去的年轻亵渎生命存在的意义
  • 麦子

    麦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情晚·帝宫九重天〖全本已出版〗

    情晚·帝宫九重天〖全本已出版〗

    传说,她骁勇善战,深受将士拥戴,令敌军闻风丧胆;传说,她坑杀五万降卒,手段狠辣,可止小儿夜啼;传说,她在妖娆媚笑中让千军万马灰飞烟灭……她将嫁给大芮最杰出的男子为妻,她将辅佐青梅竹马的太子登基。可蓦然回首,是哪里走来的小小女孩,一脸孺慕地看着她,连连唤着“娘亲”?她又几时多出一个“夫婿”,声声指斥她的背情负义?暗香疏影里,到底是谁忘了谁?前方已是绝崖,无路可去。愿与君约,不订归期订死期。若有一日,江南江北梅花落尽,方是我命终之时。否则,等我。
  • 抢来的新娘

    抢来的新娘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沦为替代品更悲哀的?我说有,那就是被沦为男人的报负品,一个无情无心,一个残无人道,两个男人之间的仇怨竟然让我承担,最好的下场只是奴隶,男人的泄恨,如毁天灭地,叫我一个弱女子如何承受?在他的眼中,我只是姐姐的替代品,供他赏心悦目,却从不温柔对待,更别说他的爱,从不会下注在我身上,他说我不配,我哪里不配?在他眼中,我是好友之妻,。。。。。他的温润如水,是唯一缓解我身心疲惫的良药,却已是别人的夫。在他眼中,我是他的嫂,。。。。呃。。。冒汗的简介,痕儿暂时用着吧!一时之间,痕儿也写不完整,不过,虽然简介有些残虐,但,此文是轻松文,女主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乐观向上的性格。。。。《呃。。。迎接亲们砖头的同时,痕儿硬着头皮发上来,亲们还是少扔些砖头,菜叶,因为我们要爱护环境嘛!呵。。。痕儿的新文,希望亲们多支持。》下面推荐后妃大大的文,是一部文笔十分过人,好看,新颖,让人回味无穷.<王爷的罪妃>下面是痕儿已完结文,呵亲们有兴趣可以欣赏一下!〈出轨王妃〉:〈冷宫晚妃〉:〈丫环皇后〉:〈罂粟皇后〉:〈总裁的玩物〉:〈将军的替身小妾〉:〈皇妃---别走〉:痕儿的新文出炉了,呵,欢迎亲们去欣赏,现代文:《总裁的深度诱惑》穿越文:〈失身变弃妇〉痕儿新坑,有空的亲们去踩踩,《王妃欠调教》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踩踩哦!亲们,痕儿新文,欢迎来踩,都市言情:《恶劣富少极品男》顺便推荐后妃大大超好看的精彩文文,《狂野未婚夫》呵,还有自已的新文《总裁惹不得》痕儿最新现代文,《总裁的惩罚游戏》喜欢现代都市文的亲们,记得过来踩踩哦!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