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800000013

第13章 合群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一直到今天,经过生殖繁衍,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道上跑的、有知觉的、没知觉的、有情绪的、没情绪的、有灵魂的、没灵魂的……算起来种类、数量何止京垓亿兆,现在存活下来的有多少?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一直到今天,经过生育繁衍,黄人、白人、黑人、棕人、有族群的、没族群的、有部落的、没部落的、有国家的、没国家的……算起来种类、数量何止京垓亿兆,现在存活下来的有多少?一样的躯壳,一样的血气,一样的类聚群分,而存活下来的不过万亿分之一,剩下的都干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难道有别的原因吗?自然淘汰的结果,劣者不得不败,而让优者强势胜出。优劣区分的项目不止一个,而能不能组成群体,最为关键。

应该组成群体的道理,今天国内稍有知识的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问大家能不能举出组成群体的事实,就集体沉默了。不单是国民全体组成个大群体办不到,就连一部分人组成个小群体也办不到;不单是顽固愚陋的人组不成群体,就连号称贤达有志的人也组不成群体。唉!如果这种组不成群体的恶性始终得不到矫正,那么我们中国四百兆人,就必然不能避免劣败的命运,就必然跟历史上那些永久退出历史舞台的生物同一命运。这样的现状怎不让人痛心?这样的现状怎不让人恐惧?

我分析组不成群体的原因,发现有四个:

一、缺乏公共观念。人们之所以不得不组成群体,是因为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是因为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承受、应对自己所面临的苦痛和急难,于是就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依靠,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像这样的观念,称为公共观念。公共观念,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思考就产生。而生物进化界物种的优劣,就根据具备这种观念程度的强弱区分。既然说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思考就产生,那么又说有强弱程度的区分,这怎么讲?是因为公观念与私观念往往不能避免矛盾,而眼前的小的个体利益,往往是将来的大的公共利益的蟊贼。所以真正具有公共观念的人,常常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一部分,以维护公共利益;甚至觉悟更高的人,还会牺牲他现在自身利益的全部,以维护未来的公共利益。这么做不是违背人性,是深深懂得在这样的讲求物竞天择的世界上,想要靠人力战胜环境,除了这样没别的办法。愚昧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只知道私利实惠不顾一切追求,却不知道这么做对公共利益的危害,以及长此以往潜伏的未来恐惧。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一个病因。

二、分不清敌友。一个群体得以组成,必定是为了应对外界。如果对于外界没有竞争的需求,那么群体的精神与形式就都无所附着。这是人类的常情,不必要讳言。所以说,群体,实在是把“为我”和“兼爱”两种相对立的性质,加以和合而结构在了一起。产生“我”的概念并且自私,并不一定对群体有害,但即便这样,一个人跟一个人打交道,那么“内”指自己,“外”指他人,这里产生的“我”的概念是从个体出发;一个群体跟一个群体打交道,那么“内”指自己所在群体,“外”指所打交道的群体,这里产生的“我”的概念是从群体出发。同样是“我”的概念,而存在“大我”和“小我”的区别。有我那么必然有我的朋友和我的敌人。既然是群体,那么群体中的人都是我的朋友。所以善于组成群体的国民,当认识到有群体外的公敌出现,那么就必然放弃了群体内有私敌的概念。过去希腊列邦,彼此征战,一遇到波斯国来侵袭,他们就立刻放弃彼此对抗而团结在一起共同对外。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过去英国的保守党和自由党,争斗不休,互不相让,等到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即使是反对党,也全力支持政府。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过去日本的自由党和进步党,政纲各异,相互对峙,等到藩阀内阁要解散议会,两党便马上相互提携,结成一个宪政党对抗内阁。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所以凡是要组成一个群体,一定要首先明确对手在哪里,即明确跟自己群体竞争的公敌在哪里。今天的志士极力号召国民组成群体,不是为了爱国吗?不是为了利民吗?既然是为了爱国,那么环伺我们国家、欺凌我们国家的,属于国仇!是我们的公敌!除此之外就不存在别的敌人。既然是为了利民,那么压制我们国民、搜刮我们国民的,就是民贼!是我们的公敌!除此之外就不存在别的敌人。如果内部相斗,那么群体没有不被外敌摧陷而消灭的。然而志士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放过公敌、大敌不问,却老是在本群体内搞派系之争。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只有“小我”观念而没有“大我”观念,用对外的手段对内,鹬蚌相争,而使渔人得利。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二个病因。

三、不守规则。一个群体能够存立,不管是成员少至两三人,还是成员多至千百兆,都离不开法律的维系。法律或是由命令产生,或是由契约产生。从学理上说,由契约产生的法律,称为“正”,称为“善”;由命令产生的法律,称为“不正”,称为“不善”。从现实上说,能有正且善的法律最好;如果不能,那么有不正不善的法律,也好过没有法律。这是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认同的。今日志士号召组成群体,难道不是认为不正不善的法律弱国病民,而决心革新吗?然而看他们的实际做法,反陷入没有法律约束的境地,这样一来,还有什么不被他们以革新的借口铲除呢!不光这样,他们这么做,还会使本群体没有了团结人心的平台,已加入群体的人心生去意,想加入群体的人裹足不前,旁观者引为大戒,那么群体的力量还怎么可能得到扩张?革新的目的又哪一天才能实现?我观察文明国人善于组织群体的,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市镇的法团,大到一个国家的议会,无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原则,从而所有事情得到表决;而我们国内的群体组织,仅仅凭一两个人的意见对事项进行武断、反对——这是不守规则的第一个表现。善于组织群体的,必定委立一个首长,让他代表整个群体,执行事务,授以全权,听其指挥;而我们国内的群体组织,只知道有自由,不知道有制裁——这是不守规则的第二个表现。问他们这么做的缘故,就表示,以少数服从于多数,这是让少数成为多数的奴隶;以党员服从于代表,这是让党员成为代表的奴隶。嚯!这怎么是奴隶?个人不可以成为个人的奴隶,但不可以不成为本群体的“奴隶”。不成为本群体的“奴隶”,势必会沦为敌对群体的奴隶。服从多数,服从职权(即代表),正是为了保护群体不使它名存实亡。不这样做的话,人人对抗,不肯相让,人人孤立,无法统一,那么势必大家竞相表现野蛮的自由,跟没组成群体之前的情形一样,即使没出现公敌,也存立不住,而况且每天还有反对者躲在暗处虎视眈眈呢。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三个病因。

四、相互嫉妒。我过去读曾国藩戒子书中的《忮求》诗,很是震撼!诗文如下: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足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唉!这虽说是老生常谈,然而对于今天误解边沁学说的人,实在堪称当头一棒的话语。我们试着深夜自省,能够全部避免曾国藩的告诫吗?我们中国人这种嫉妒他人的不良品性,积淀了数千年,受着种性的遗传,受着社会习惯的传染,几乎深入每个人的脑中不能自拔。以这样的品性想组成群体,跟想把砖头磨成镜子、想把沙子蒸成米饭有啥区别。

宗旨如果不相同,那么可以在言论上批评;地位如果不相同,那么可以分工去尽己所能。如果宗旨相同,地位相同,那么戮力同心,以共大业,善莫大焉!所谓戮力同心,不是一定要强行将甲的事业合并给乙。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目的既然共指向一处,那么成功了,必然有彼此握手的一天。即便不是这样,或是甲失败了而乙成功了,或是乙失败了而甲成功了,然而目的终归是实现了。事情只要办成了就好,何必一定要是我办成的?仁人君子的用心,不应当这样吗?再说回来,就算觉悟没到这种地步,而只想着要争胜于一时,好自己专享美名,那么也应该光明磊落,用自己的聪明才力去竞争。如果自己果真优秀,即便千万个人跟我竞争,又何必担心不会取胜?如果自己果真实力不足,即便没有一个人跟我竞争,又靠着什么来保证不败?世界上可供人一展身手的事业多了,难道非要排挤掉所有人,而只保留自己一个席位?唉!想想吧,外有国难,内有民箝,同胞多半还在酣梦中,前途已经岌岌可危。我个人的力量能做到,就去拯救;我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就跟别人协力去拯救。我的力量不顶半点事,就希望他人拯救成功,怎么能够摧残拯救的萌芽而替一国的仇敌效死力呢?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四个病因。

以上只说了个大概,如果详细论述,那么像傲慢、执拗、放荡、迂愚、嗜利、寡情,都堪称是组成群体的大障碍。只要有一个没有克服,群体就无从组成。孟德斯鸠说:“专制国家的元气在威力,立宪国家的元气在名誉,共和国家的元气在道德。”道德,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它。然而在以前的中国,一人为刚,万夫为柔,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的群体,是靠强制而不是靠公意,那么即便稍腐败,稍涣散,也还能够维持住架子一直到今天。当前的君子,已经知道这样下去难逃优胜劣败的规律,但要另寻出路改造它就非得有完全的道德不可,有别的办法吗?有别的办法吗?我听到那些顽固者说:“今天的中国,一定不可以提倡共和,一定不可以提倡议院,一定不可以提倡自治。因为提倡这些,只能使国内局势混杂纷扰,使国民相互倾轧残杀,最终毁灭我中华。不如继续几千年专制政治,还可以避免发生滔天之祸。”我鄙视这种观点!即便这样,我也为这种观点悲哀,我也为这种观点惭愧。唉!我们中国的有志之士还不自省?还不自戒?他们的观点不幸言中,还是小事,而因为我们的道德不达标,以致自由、平等、权利、独立、进取等最美善高尚的主义,将永远被天下万世诟病,天下万世谈虎色变说:“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所谓有新思想、新知识、新学术的人,那样那样。使中国灭亡的,正是他们!”唉!如果这样,我死一万次也不能赎罪啊!

同类推荐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热门推荐
  • 西桐情事

    西桐情事

    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王子扬就是在这年空气微凉的冬夜里,在月光柔和的桐河路上,在那个叫作“玉楼春”的画廊里,初遇了穿着灰太狼棉拖鞋安静地作画的章慎择。这样热和的画面呵,该是每一个淡然如菊的女孩的梦境吧?她不自觉地就与他越走越近了。而他待她也尤其地温顺细致。他同她一道走过漫长的街讲似乎无尽的话,给她送往自己亲手炖的汤,救她于最尴尬的境地,也在最黑暗的夜里递给她一双最热和的手。她在他的陪伴下,渐渐丢弃那些自以为是的理智,也放手那些一厢情愿的感情。所有那些由不甘而衍生的爱怨,都随风而去吧。在西桐,唯有爱,才值得珍惜。
  •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以个案例分析方法,透视中国人的行为特性,进而提出并阐明一系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式管理书籍,以人性人心为主干,在众多管理著作中,可谓是别开生面之佳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企业家借鉴中国古代思想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管理的要义,在于以人为中心、理人管事,透过管人的方式,达到安人成事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忽视中国人性化领导与西方法制化管理的区别,很多企业盲从西方式管理而不得要领,导致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最终影响整个组织营运的绩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悍少的小娇妻

    悍少的小娇妻

    上官云天狠辣嗜血,冷血无情,就连亲生父亲也能一步一步的算计。上官云天神秘莫测,跺跺脚,京都也能乱起来。提起上官云天,谁不感叹一句“好手段”。只有叶落落知道这个冷漠的男人心里住着一个渴望爱的小孩,强大的外表背后有着温热细腻的内心。叶落落一个被换掉的沈家大小姐,在乡下农场长大的小丫头却俘获了那个神一般存在的男人。她肯定上辈子她就是补天的女娲,要不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她的头上,遇到一个万能的有钱有权还宠她如命的男人?
  • 蓝血精神

    蓝血精神

    最闪耀的蓝血光辉,最强大的蓝血文化,最杰出的军人企业家。蓝血精神:常青企业的高贵基因。以使命感、纪律性和领导力为支柱,以一流的执行力为本质特征。是员工有效自我管理、保证完成任务的“利器”。学习蓝血精神,打造“蓝血斯巴达”团队。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

    本书从世界范围内遴选了50座摩登建筑,按照世界大洲分为六章,其中有体育中心——“鸟巢”国家体育馆,有国家政府所在地——美国白宫、德国国会大厦,有展出各种作品的博物馆——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吉萨大埃及博物馆,还有现代出行离不开的新潮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伦敦希思罗机场五号候机厅,更有千年、百年造福人类的水利工程——中国三峡大坝和埃及阿斯旺大坝,当然,还有经济金融中心——大阪世界贸易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尽情地感受这些建筑奇迹,体味现代人活跃的思维与伟大的智慧吧!
  •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关于执行力,有人曾经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一项任务有十个环节,假如每一个环节都只完成90%,则最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只能达到31%。这个比方让人很直观地感受执行力对我们工作绩效的影响。执行力现常常被当作提高绩效的灵丹妙药,本书就为您解答一切关于执行力遇到的问题。
  •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解放军精神:企业员工军事化训练必备读本

    解放军精神:企业员工军事化训练必备读本

    “一切为打赢,一切看战果”——现代企业的竞争法则! “解放军精神”是“保证完成任务”的一声承诺,是对纪律的无条件服从,是跨越困境的拼搏精神,是时刻处于待命状态的危机意识,是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解放军精神——最完美的现代职业精神典范,助推企业发,缔造卓越团队,练就职场“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