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700000013

第13章 曲艺(1)

§§§第一节曲艺演出与听书习俗

中国曲艺大体可分为说书、唱曲、谐谑三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括若干小类。比如说书类,包括:一、徒口讲说的,如北京评书、四川评书、扬州评话等;二、说唱相间的,如苏州弹词、湖北渔鼓、陇东道情、四川琴书等;三、韵诵表演的,如快板书、山东快书、陕西快书等。

唱曲类包括:一、板腔体的,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二、曲牌体的,如单弦牌子曲、大调曲子、湖北小曲等;三、板牌混合体的,如二人转、粤曲、锦歌等。

谐谑类包括:一、相声,如北京相声、蒙古族笑嗑亚热、朝鲜族才谈等;二、快板,如数来宝、陕西快板等;三、谐戏,如上海独脚戏、四川谐剧等。

据调查统计,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或现在仍然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至少有500个左右,流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河北省为例,就流传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沧州木板大鼓、梨花大鼓、戳古董、木板书、莲花落、河南坠子、山东柳琴、山东快书、评书、相声、快板书等十几个曲种。

一、两大曲艺盛会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原因,我国形成了两大民间曲艺盛会。这就是河南省宝丰市的马街书会和山东省惠民县的胡集书会。

马街书会。

马街现在隶属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杨庄镇,离城7.5公里,历史上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评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这就是绵延6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的“马街书会”。马街书会又称“十三马街书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书会正日。

马街书会历史很久。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的碑文有记:元朝延佑年间,马街书会初具规模,每年约有千名艺人前来说书。曾在南阳府做过儒学教谕,告老回乡当上书会会首的文人司士选,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算过一次到会的说书艺人人数。他让这一年赶会的艺人都到火神庙里进香,香案前放一口大斗,每人只许进一文钱,下来一数两串七。也就是说,那年到会的艺人有2700人。

凡到马街书会亮书的艺人大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会场上的火神庙里烧香朝拜,然后规规矩矩地为神说唱一段,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火神庙位于马街村东北侧,应河桥北端的田野间,此庙是沙河、汝河流域众多火神庙的总庙。

在书会的艺人堆里,有名家大腕、高龄老人,也有四、五岁孩童。有三口之家组成的、也有几人联帮组成的说唱团,你拉、我唱、他演,配合十分默契。当然也有不少唱独角戏的艺人,他们有的在地上栽一根木杆,绑上一个小扬声器,便自拉自唱起来;有的干脆将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坐在土地上或是站在田间自娱自乐。

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评出“书会状元”。“状元”都是唱得最好的,书价最高的,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是说乡下如果谁家过红白喜事、喜得贵子、孩子考上大学、新房落成、发财致富还誓愿等,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选择自认为好的,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到家中演唱。主人家图吉利、体面。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小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竟写回去十几棚。这样只好就街说唱,一摊挨一摊,争相亮绝活,形成了对台戏局面。

胡集书会。

胡集,是山东省惠民县(古为武定府)东南最大的一个集镇,农历二、七逢集,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头一个大集,这天必开始举行灯节书会。胡集书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

书会分为前节、正节、偏节。例定正月十二逢集时书会开始。正月十一之前,来自德州、惠民、济南、淄博、烟台、沧州、石家庄、保定、唐山、北京、天津、内蒙、辽宁、黑龙江、江苏、河南等地的说书艺人,带着乐器和被褥,便三三两两云集胡集,一些业余的曲艺爱好者随之而到,散住在镇上各客栈中。艺人们来胡集的途中,沿途说书卖艺,这称为“前节”。正月十二大早,各路说书人便都来到集上,摆下摊子,扯旗挂牌,各自登场献艺。上午10时,鼓乐四起,鞭炮齐鸣,书会正式开始,由这天一直到正月十六,为“正节”。这期间有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民间还有跑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抬芯子、杂耍、武术等传统艺术表演,书会达到高潮。书会正节期间,艺人的演出要价最高。书会上曲种丰富多采,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毛竹板书、评书、渤海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渔鼓书等。胡集附近村镇的农民特别爱好听书,一大早便赶来,把说书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各村派出内行人到书会上挑选中意的节目,再邀请艺人到本村演唱,由本村人付给报酬。从正月十二晚间起,一连几天,各村的白天和晚上都有艺人说唱,若主人挽留,艺人就继续说唱下去,若主人不留,艺人就再赶正月十七的大集书会。从十七日至二十一日,称为“偏节”,偏节过后,书会才散场。书会期间,艺人们互相拜年,交换书目,切磋技艺,收徒拜师,极富敬业乐群精神。书会散后,艺人们又沿途卖艺归去,翌年正月十二,艺人们又从四面八方来到胡集相聚。

“文化大革命”中,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的灯节书会被迫中断。1988年夏历正月十二日,书会又正式恢复,此后一年比一年红火。胡集镇政府拨款3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大型曲艺厅,为书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演唱环境。

二、曲艺演出习俗

新中国建立前,少数城市建有书场、书馆,多数城市的曲艺演出场所设在茶社、茶馆、浴室等处。比如民国年间河北省的张家口市,桥东有瑞兰轩、刘家茶馆、白家茶馆、贾家茶馆、虎家茶馆等;桥西的清河轩、全林茶馆等都有为说书等曲艺艺人提供的演出场所。1924年张家口市大水灾后,南北市场自然形成并繁华起来,说书唱曲儿的、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在这里空前活跃。在农村、草原则搭棚或打地摊演出。

建国后,京津沪、各省和部分市、县成立了专业曲艺团队,企业、部队文工团中也有曲艺队组,曲艺演出队伍壮大,演出活动频繁。为了适应需要,多数城市建了曲艺厅、书场、书曲之家、职工俱乐部等。城市、厂矿的曲艺演出常在剧场及上述曲艺演出场所进行。比如河北省邯郸市建国后建有曲艺厅,20世纪50年代至“文革”前,曲艺演出很活跃。

除在上述书场、书馆营业演出外,在没有演出场所的城乡一带,如逢集过庙会、寺庙开光、节庆娱乐、红白喜事、作满月、拜寿、开业庆典、商业促销等演出机会,则搭棚或打地摊演出曲艺。

曲艺艺人在农村、草原,演出的书目曲目有长篇,可连演一两个月,有中短篇;有以中国古典文学名着改编及众多的传统书目曲目;也有配合各个时期形势的新编曲目。建国初期出现了许多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现代书目曲目。

曲艺团队和个人演出的取酬方式有多种,在剧场、曲艺厅、书场、职工俱乐部演出,实行售门票的方式收费。曲艺团队和剧场各按比例分成。为庙会敬神演出,为农村年节或庆丰收演出,为各业庆典演出,由庙会香火社、村上及各业出资,支付艺人的演出报酬。曲艺艺人在城乡搭棚或打地摊演出,演出中间暂时打住扣子,或在演出时向观众收费。观众出多出少自便。

建国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曲艺栏目,成为覆盖面最广的传播方式。已故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马季等的传世相声段子《马大哈》、《打电话》等,就是通过广播给全国听众带来了欢乐。上世纪80年代后,电视又成为传播曲艺节目的重要大众媒体。

三、“写书”与听书

曲艺是深受全国民众喜欢的艺术门类。20世纪50年代,市、县级城市有了有线广播后,广播相声、评书等曲艺节目时,安装喇叭的电线杆下围满了听众。20世纪8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电线杆下又围满了听众。对长篇书目曲目,一些曲艺迷能连续观看和听取。

正式邀请曲艺班或艺人到某处演出,俗称“写书”。“文革”后,恢复曲艺演出,一些退休职工等中老年观众,有的买书场月票,有的买固定坐位,连续听书。在城乡打地摊演出,更满足了文化生活匮乏地区群众听书的需要,有些曲艺迷是场场到,一场不落。如今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有了《曲苑杂谈》和评书节目,各省市地方台也开设了曲艺类节目,均受到曲艺爱好者的欢迎。在城市和乡村,早晨散步时仍有不少中老年人手拿袖珍收音机边散步,边收听新闻和曲艺节目。

§§§第二节说书类曲艺

说书类曲艺包括徒口讲说、说唱相间、韵诵表演等三种类型。现分述如下:

一、徒口讲说类

有评书、北京评书、四川评书、扬州评话等。

评书。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到了20世纪中叶,发展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以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主要书目有《东周列国》、《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等,新书目有《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长篇。长篇书俗称蔓子活,一部书可连续说上几个月。短篇书主要是说生活中一段最精彩的故事、趣闻轶事或长篇小说的片断。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主流。

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二、说唱相间类

有苏州评弹、湖北渔鼓、陇东道情、四川琴书、西藏说唱《格萨尔王传》等。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在江浙两省及上海等地都颇受欢迎。评弹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明朝末年,开始强调说书人要进入角色,说书时要“我即成古,笑啼皆一”。入清以后评弹进一步吴语化,在说表上有官白、私白(苏州话)之分。到了清乾隆以后,苏州评弹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征召过一位叫王周士的艺人御前弹唱。王周士后来在苏州成立光裕公所,自此以后苏州评弹事业欣欣向荣。

20世纪30年代,评弹已经在上海等地区非常流行。由于上海话和苏州话同属吴语,极为接近,所以评弹在上海不会有语言方面的障碍。当时上海有很多书场,许多弹词名家如张鉴庭、张鉴国兄弟,杨振雄,蒋月泉等都在上海演出。曲目也从传统的古典话本扩展到现代小说,如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等。上海取代苏州成为当时的评弹中心。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弹词比较大的流派有陈调、马调和俞调。三个流派的创始人是陈遇干、马如飞和俞秀山。陈和俞是清朝嘉庆、道光时人,马略晚一些,约是咸丰、同治时期的艺人。这三个流派经过近200年的流传、革新和融合,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均已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和“琴调”,是着名评弹艺术家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评弹受到了政府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苏州建立了苏州评弹学校,80年代又成立评弹研究所。苏州评弹也逐渐走出国门,名杨海内外。

藏族说唱《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说唱是流传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族聚居地的曲艺品种。《格萨尔王传》的故事,早在公元七世纪前就已经开始流传,约在公元九世纪时,内容趋于完整。迄今已丰富为近百部、约170多万行的篇幅,成为藏族篇幅宏大的民族英雄史诗。主人公格萨尔相传是天神白梵王之子,因人间多有不平之事,便投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头人家里,长大后骑术超人,武艺高强,因在赛马会上得胜而被拥为岭国君王。自此他率领国人降妖驱怪、东征西讨,扶弱济贫,维护本民族利益,深得人们的爱戴。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热门推荐
  •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要赢得这些大客户并牢牢抓住他们,是每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重要任务,本书行文简洁,同时借助画龙点睛的框架语言,详细论述如何收集大客户资料、制定有效的大客户拜访计划,如何与大客面议洽谈,如何进行大客户关系管理,如何贡献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3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3

    主人公在读大三的时候,宿舍里搬进来一个湖南的学生,他的肚子里装满了诡异的湖南特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结尾处却有着感人的人情味儿,体现了普通人的情与爱,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却引人深思。这个同学有个奇怪的习惯,他只在0:00的时候才开始讲那些故事……
  • 青风恋

    青风恋

    白优在婚礼上遭到未婚夫的拒绝,伤心之余,不慎掉入海中,穿越到史上无记载的爵洛王朝,沦落为冷漠帅气二皇子的贴身奴婢。她低调,她隐忍,只为早日找到回家的路,却还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勾起了二皇子的兴趣。他对她残忍掠夺,把她绑在身边,不肯放开。也许,这就是天注定的缘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享受父爱

    享受父爱

    《享受父爱》是一个父亲平凡一生的写照。他生活在大山之中,经历了人生的几大苦痛。战乱时,痛失妻女;坎坷再婚后,次女又因贻误病情离他而去..承受了一连串打击的父亲,始终以开朗坚忍来面对命运的挑战,精心培养几个儿女,撑起了一个遭受了太多不幸和坎坷的家,并让这个家火热着每个孩子的心。小说地域色彩鲜明,父亲的形象令人感佩。
  • 孙子智慧故事

    孙子智慧故事

    开阔知识视野,造就智慧人生。 本书汇集的是最经典、最有趣、最发人深思、最耐人寻味的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故事。该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仿佛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程又一程。
  • 帝阙

    帝阙

    稚龄十四,继母谴嫁;三年未育,婆母难容,十七岁为下堂妻。泪未干,忽而受封公主,太后疼爱有加,皇弟眷恋依赖,一时备极尊荣。未二年而宫廷巨变...
  • 就是惹定你了

    就是惹定你了

    因打架被学校开除的韩湘希,无奈转到另一所贵族学校,性格暴躁且又嚣张的她立刻引来某帅男生的兴趣,某帅总是有意无意的来招惹她!不过,她可不是好惹的:本小姐既不是淑女更加不是花痴,就算是帅到流鼻血的男生,她也照打!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妾勾魂:傻子少爷好粘人

    妾勾魂:傻子少爷好粘人

    身为一古代新媳妇,许筝觉得自己很前卫。一场婚礼,新郎一只,证婚人一个。一夜洞房,她率先扑向新郎!身中奇毒又怎样,被人背叛又如何,身为雪花默惹祸小魔王,她要肆意挥洒她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嘿嘿,现在最重要的是扑倒董家的呆呆小绵羊傻七,然后抱个胖胖的乖娃娃!
  •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你该怎么安抚一颗漂浮而躁动不安的心灵?如何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命运的手要将你导向何处?哪里才能找到精神的家园? 这些年,你一直在路上。现在,坐下来和自己谈谈,好好梳理一下过去,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接下来,你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