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900000004

第4章 德国大学改革史略(3)

由于实施一种新的货币制度,终于控制了恶性的通货膨胀,从而使魏玛共和国在1923年末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以美国资本为首的国际贷款源源流入德国,使德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标志着德国重新跨进了国际大国的行列,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然而,好景不长,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一次把德国的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魏玛共和国相对稳定阶段也随之结束。**党趁机大肆活动,终于在1933年攫取权力,结束了魏玛共和国的历史。

二、魏玛政府与教育

《魏玛宪法》第二编第四章对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定,总的原则是“公立学校应上下联贯一气,中间学校和中等学校都应建立在共同的基础学校之上”。“各校招收学生,全视其能力与志向如何而定,不得因其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或宗教信仰的派别而有所歧视。”此外还规定,教育的权利应归属于各邦,但联邦政府被授权确定整个共和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就宪法的教育内容而言,一是贯穿民主主义精神,二是进一步确定地方分权原则。该宪法不仅对魏玛时期,而且对二战后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玛共和国成立之初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外交部长拉特瑙在其著作《新社会》中指出:新社会必须建立在重新使教育在德国产生影响的文化基础上。“尽管我们已经穷得一贫如洗,但我们必须把最后一分钱花上去,调整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和观点、动机和要求、成就和气氛,使其达到的高度足以使来到德国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正在进入新时代。”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1920年6月11日至19日,由联邦内务部主持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议,参加者包括各邦的教育行政官员、各级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大学教授、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青年团体和教育、文化、宗教及经济协会的代表等,共计700人,其中包括教育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赖因(W.Rein)、那托普(P.Natorp)、斯普朗格(E.Spranger)、凯兴斯泰纳等。会议就许多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在教育的作用、师资培训、学校与教会的关系问题上达成共识。

魏玛政府教育改革的主旨是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但仍以失败告终。

三、大学改革

由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魏玛时期德国大学处于风口浪尖,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一时期大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恢复洪堡原则,实行大学自治

19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国内保守和反动势力的不断壮大,洪堡大学理念逐渐消失。埃米尔·杜·布瓦—莱蒙1914年前在任柏林大学校长时公开宣布,该大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霍亨索伦王朝家族军队的知识兵团。到魏玛时期,虽然“德国大学人士大多数都是赞成民族主义和反对民主的知识分子流派”,但他们却受到民主制的保护。《魏玛宪法》第142条规定将保证艺术、科学与教学的自由。教育大臣贝克尔强调,德国大学要成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场所并实行大学自治。由于这一改革,魏玛时期德国大学仍取得明显成绩,保证了德国大学的优质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例如,早在1914年以前,由于马克斯·韦伯、维尔纳·松巴尔特、费尔迪南德·冯·托尼斯的贡献,德国人就在现代社会学领域中占有绝对优势。1918年后,有泰奥多尔·盖格尔关于社会阶级、阿尔伯特·萨罗蒙关于家庭等方面的著作,还有雷奥颇尔特·冯·维瑟及其在科隆的研究小组的著作。在理科方面,声名远扬的教授有哥廷根大学的大卫·希尔伯特、海尔曼·威尔、马克斯·玻恩,慕尼黑大学的阿诺德·索梅费尔德,柏林大学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创立者维尔纳·海森堡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于德国哲学,则主要受惠于远近闻名的现象学之父埃德蒙特·胡塞尔。

(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类型,接纳普通家庭子女,促进大学的民主化

魏玛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推进了大学的民主化,大学重新成为讲授科学和自由研究学术的场所,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传统得以恢复。战争前,包括工业大学在内,德国共有30所大学,大学生人数6万余人,到魏玛时期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13万余人。从前大学是为政府、社会和各专业培养人才,学生主要来源于上层政府官员、牧师和专业人员家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商人阶层、中层政府官员、其他白领职员和学校教师家庭。魏玛时期,女性进入大学的人数明显增多。受过大学教育的女子不仅享有担任中学教师的权利,也可以得到学校管理者和学校督学的职位,这在帝国时期是不可能的。

§§§第四节联邦德国的大学改革

1945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被同盟国战败并占领。获胜的同盟国将原来德国的地区及其首都柏林分为四个占领区。由于就这些占领区的重新统一问题未能与苏联达成一致,美、英、法三国遂于1949年将占领区合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东部地区在苏联的支持下于同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在美国的支持和帮助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复苏,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教育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继承洪堡传统,一方面适应20世纪后期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一、改革的背景

战争使德国高等教育遭受重创,共计损失了约60%的建筑物、附属设备、图书资料,尤其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失去了众多学者和教师。战前德国有23所大学,1945年仅有9所相对来说未受重创。“许多高等院校教师因曾为**工作过而不得不暂时或永远被开除出教师队伍。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大学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遭到解雇。”战后十多年间,德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战争的废墟上恢复和重建高等教育。三所新大学——美因茨大学(1946年)、萨尔布吕肯大学和西柏林自由大学(1948年)先后建立,高等教育重建阶段持续了约15年,在1960年前后结束。重建是“威廉·洪堡和魏玛时代的光复”。重建后的大学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体制上基本保持了洪堡创建的大学的特色,这种传统大学制度以向少数精英们提供科学教育而设计。从战后至60年代初,德国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且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新的改革势在必行。

1948—1952年,西德从马歇尔计划中得到14亿美元的援助,为经济的复兴注入了必不可少的资金。1950—1955年,西德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出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1960年,西德的工业发展水平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到70年代中期,西德成为世界上黄金和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口激增,导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经济迅猛发展,使家庭收入增加,中产阶级有能力送子女进入高等学校。工人子弟要求上大学的要求也愈加迫切。

1968年德国爆发大学生运动,加速了大学改革的进程。其中心内容是以民主化为口号,要求修改大学宪章,改变“教授治校”的传统体制,代之以由助教和学生参加决定大学事务的“集体治校”。在大学生运动的推动下,联邦德国掀起了空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

二、改革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战后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一是60、70年代的改革,主旨是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80年代以后的改革,主旨是促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和多样化,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传统,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并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

(一)60、70年代的改革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开辟第二条教育途径,实现高等教育的民主化目标

1950年,联邦德国共有高等学校143所,到1960年增至152所,10年间仅增9所,高校学生由17.2万增至30.4万,10年间增加了12万人。但大学同龄青年只有8%的人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德国仍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

1960—1980年间德国建立了24所新的综合性大学(包括一所远程教育大学,1975年设在哈根),形成了德国教育近代史上的新建大学的高潮。在校大学生从1960年的29万人增至1981年的100万人以上。

德国传统中等教育实施双轨制,儿童入学后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只有小部分人进入13年制文科中学,而入文科中学又是进入高校的唯一途径,获得文科中学毕业证书即获得进入高校的资格,但文科中学毕业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高校扩大的需求,于是只得开辟所谓“第二条教育途径”,即允许部分在职青年通过夜校、补习学校等获得大学入学资格,以此扩大高等学校生源。由于具有大学入学资格的人超过大学的容量,德国完全中学毕业生可自由进入任何大学、自由选科系及选读任何科目甚至自定修业年限的传统被打破。1963年,西德大学医学院率先对申请入学者加以甄选,之后药剂、物理、化学、建筑、心理学系也开始择优录取新生。1967年,西德大学校长会议决定在汉堡设置专门机构共同处理热门专业入学申请书。1972年各邦决定将高级中学毕业成绩的平均数作为有关科系能否录取的标准。1973年又在多特蒙德设置大学新生分发中心处理全国大学申请书。

2.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创建高等专科学校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形成了7种高等学校类型,分别是:大学、高等师范学校、高等艺术学校、神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综合高等学校和职业学院。此外,还有招生途径特殊的哈根遥授大学和国防军学院。

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综合技术学校,后改称为工程学校。1968年10月,各州签订了一项关于统一高等专科学校的协议,将原有144所工程学校和其他高级专科学校调整合并,改建为高等专科学校。70年代后期,高等专科学校的地位不断提升。197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总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具有与大学同等的地位。

高等专科学校的主要类型有工程技术、企业经济、社会教育、社会劳动、造型和航海等。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具有规模小、学制短、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要、课程设置以应用学科为主,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就业率高等优点,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发展速度极快。甚至许多完全中学毕业生宁可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而改读高等专科学校。据统计:1990年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为37万多人,占整个高校学生人数的23%。1989年,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5万人,占整个高校毕业生的34%。1990年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数比1970年增加了4倍多,1989年毕业生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2.8倍,这两种数字的增加速度都明显地超过了本科高等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受到各界普遍肯定和支持,人们普遍认为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高校虽“种类不同,但同等重要”,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负有独立使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继续发展。各类法律文件也明确规定,高等专科学校与综合性大学和本科高校法律地位相同,都具有公法团体地位。

3.大学内部结构的改革

德国大学奉行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高校的内部管理几乎完全由正教授们负责。教授主宰科研、教学、人事及财务,院务会由正教授组成,之上有评议会和校长,其成员和校长也由正教授中选出,任期一年。在这种体制内,其他成员,如讲师、助教、一般学术人员、大学生及非学术人员,基本上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60年代,由于民主化的呼声日渐高涨,大学内部结构开始出现变化,正教授主宰大学的体制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正如克里斯托弗·福尔所说:德国正规大学的教师特别是教授们依据州议会法规自主决定教学和科研以及人事问题的权力被匆匆地剥夺了,取而代之的常常是州议会以及“集体大学”不切实际的政治决定。在这种“集体大学”中,所有在职成员都参与决策的过程。但这还不是对大学所作的唯一手术:具有悠久传统的系级建制也被取消了,一般是将四个系改为二十多个专业领域。显然,作者对当时德国大学内部结构改革的某些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

4.制订《高等学校总纲法》

经过数年的议会争论,联邦《高等学校总纲法》于1976年生效,这是联邦德国高等教育中第一部统一的、适用于各州的纲领性法律。该法包括高等院校的任务、招生录取、高等院校的成员、科研和艺术人员、高等院校的组织与管理和国家承认的机构及文凭。它为教学的改革制定了原则和方法,要求对课程设置的内容进行更新,缩短学制。同时要求联邦政府能制止当时出现的高校分散发展的趋势,确保高等学校师生能自由转换学校以及高等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历与毕业证书。还规定高校有权实行自治,所有的高校成员在师生员工代表大会、大学评议会、专业领域委员会等重要机构均有合理的参与权。在决定与学术直接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团体里,教授应占多数。为确保有效的高校自治,规定由选举产生的专职领导(大学校长)任期至少四年,以取代传统的校长职位一年一换的制度。该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新高等院校体制近十年的试验阶段的了结。”

《高等学校总纲法》在80、90年代几经修改,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针,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80年代的改革

根据60、70年代改革出现的问题,联邦德国在80年代又掀起了新一轮改革。1985年通过修正的《高等教育总纲法》,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和多样化;是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高等学校享有同等地位;继续保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所有高等学校都必须从事科研;大众化高等教育与学术尖子教育并存;注意培养有才华的青年;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教职人员的质量;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等。

1.加强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传统

同类推荐
  •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汽车基础知识和汽车文化教材,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汽车基础知识,感受、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作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本书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魅力、汽车博览、汽车风姿、汽车会友、汽车改装、汽车赛事、汽车展望及汽车服务人才等知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更全面的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合于职业教育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及培训班的师生使用,也适合于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驾驶员以及汽车爱好者参考阅读.
  •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有你陪伴,一路上充满阳光

    本书所选均为古今中外优秀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在这些故事中,既有孩童之间的真挚友情,又有成年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领会到正确的交友方法,并使孩子们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纯洁友谊。
  •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决胜中考招招灵

    决胜中考招招灵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几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在初中阶段,一个最大、最重要的“坎儿”,就是中考。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修养、光辉的前程,能立足于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即使中考只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但对家长来说,中考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对此,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如今,高考门槛降低了,录取率逐年增高,对于考生年龄又放开了,年纪再大也能考,机会很多。可中考就不一样了,一锤子买卖,考砸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帮孩子把好中考关。
  •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2季)

    最雷人、最搞笑、最荒诞、最天才的零分作文,高考一族的减压零食,都市白领的幽默早餐!另附小学生爆笑“撒谎作文”必杀篇,绝对挑战你的想象极限!《央视新闻频道》等28家电视台,《新华日报》《南方日报》《重庆晨报》等120家报纸、数千家网站报道推荐!
热门推荐
  • 独尊灵宝

    独尊灵宝

    通天灵宝,毁天,灭地,诛鬼神!灵宝出世,被炼丹世家少年南宫星月所得,但却为家族引来了灭顶之灾。正邪两道联手夺宝,数千族人被屠戮殆尽,只剩南宫星月一人勉强逃出!凭灵宝神威快速修炼,立誓要血债血偿!三界高手对他不停追杀,可是身怀灵宝的他又有何惧!仙来?诛仙!魔来?屠魔!为报血仇,一人与三界为敌又如何?
  •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在本书中,作者将继续用翔实的案例、专业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你的自制力!帮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告别焦虑、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学会本书,让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所有的极端情绪都是假象,“搞破坏”的是你失衡的心理状态。在书中,作者向读者分析非理性的坏情绪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这种积极的力量,而且要避免对自己身上的各种情绪进行一刀切的管理。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如何区分它们。7天改掉坏脾气,7天养成好习惯!本书将重点向你介绍将坏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的具体方法!
  • 湘西送喜者

    湘西送喜者

    青年步入药派。历猛鬼恶人,断奇巽案件。魔昧之术,不一其道湘西赶尸,江北造畜,西南闽毒,南洋降头。与各种妖师术、巽能术对抗,险象环生,与高智商冷漠的罗吉尔一同探查那诡异无比的凶杀案件。其实推理是为了一起活着——走下去。
  •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你想跳槽吗?你会跳槽吗?为什么有的人想了一辈子却一次没有跳成?为什么有的人跳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一次成功?为什么有的人越跳越高而有的人停滞不前甚至越跳越低?本书全面解密跳槽秘诀。北京姑娘苏美美大学毕业前夕选了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搭界的工作,之后又闪电般地离职。在父母的“逼迫”下,进入一家国企。终究无法忍受国企的体制,瞒着父母,再度离职。两次就业的失败使得苏美美开始反省,开始定位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历了DM时尚杂志主编、网站编辑、图书公司总编等职业,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大公司跳到集团公司,从小职员跳到中层管理人员,先是自己跳,后来猎头公司请她跳,几经浮沉,一步一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国内顶尖级传媒公司BBR的金牌策划总监。
  •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穿越成嫡女,却顶着扫把星的名头,人人厌恶,地位低下,只能在尼姑庵过活。回到伯爵府,一朝被软禁。施巧计,借东风,终突围。老太太不待见,哼,她也不稀罕。父母冷淡,终会让你们刮目相看。二婶步步紧逼,她下狠手,绝地大反击,让所有人都知道嫡女不容欺!堂姐挑唆,陷害。哈哈,恶人自有恶人磨,被退婚,被打板子,反受其害。婚事受挫,不要紧,自有良人上门求娶。大宅门里是非多,与人斗,其乐无穷。且看嫡女永芳,如何过上自在如意的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三生缘:绝色将军

    三生缘:绝色将军

    朋友妻,不可欺!那么,妹妹呢?!他是龙族逃婚少主,前有老娘逼娶侍女,后有真爱投怀送温暖!可国仇家恨在身,他岂能深陷温柔乡?忍辱负重,爱情和仇恨是他活着的理由,穷途末路,可大仇未报,偶遇仙缘,看他如何逆转乾坤......
  • 一品女皇商

    一品女皇商

    优雅知性的望门贵族小姐,订婚仪式上,被即将联姻的丈夫的情人谋害,穿越成为一暴发户家中被继母虐待的嫡长女,醒来的那一刻,便面临全家被人下毒致死,而自己却因为根本无缘年夜饭,拣到一条命。虽然拣到一条命,可是,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如何面对:谋杀案的最大嫌疑人,庞大的家产遭外人觊觎,十数个掌柜千方百计刁难,极其低下的商人地位,而且还是女商人…且看女主如何克服诸多困境,造就新时空下的商业航母,为商人、为女人赢得尊敬,成为月氏国御封第一女皇商,并赢得美满的爱情。他,月氏国第一世家的嫡长孙,皇后是他姑,太子是他表弟,却不务正业,竟然从商,那可是家族中最不得宠的庶子才干的活。还整日价流连青楼赌坊酒楼,却自诩风花雪月,无所不能。他,风阳国质子,表面胆小如鼠,懦弱无能,却暗中在月氏国建立了自己的庞大势力,作为将来回国后夺取王位的助力。他,月氏国第二世家的嫡长子,也是月氏史上最年轻有为的丞相,礼教最坚定的卫道士,自视清高,在他眼里,商人与妓女小倌一样低贱得令人憎恶。他,月氏国皇上最小的一母同胞的胞弟,深得皇上信任,握有月氏国一半的兵权,为躲避太后逼婚,常年在外练兵。他,云莱国太子,掌着实权,却又不愿意即位,将日常琐事丢给皇帝老爹,只遥控重要朝政,云游四海,逍遥恣意。他,月氏国第一御医,出身于屡掌月氏国历代第一御医之位达十八代之久的医学世家。他,他,他…一个个他,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生活轨迹,改变了人生信仰,改变了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男角按出场顺序排名)恭贺:女主丁丁(男装扮相)被亲风轻云淡苗苗1201收养!凌子啸被亲fans20077收养!坑品不好,跳坑谨慎!收藏不够,绝对没有动力继续,所以,如果喜欢,请一定辛苦一下收藏起来!唯一可供安慰的是,如果动力足够,绝对不断更、弃坑!推荐郁的完结V文《我本猖狂》:推荐郁的永久免费文《嫁否》:推荐郁的完结公众文《独行天下》: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