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900000022

第22章 英国大学改革史略(5)

7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调整还表现为教育学院的消亡。总之8、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调整贯穿着一个质量与效益的原则,它把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升格为大学后,最终导致了高等教育准市场的建立。第五,并入继续教育学院的有26所,相互合并的24所,多科技术学院等以技术和师资培训为主,放弃师范教育的26所,大学面向全国,继续存在、以师范教育为主的有27所。

(一)改革招生体制,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率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继承的是以精英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系统,通过确立高等教育的“双重制”,这些大学只有40个左右,吸纳的学生只占同龄人的10%。

在石油危机之前的1972年,保守党政府的《教育——扩展的框架》的白皮书对罗宾斯报告预测的大学人数做了修订。另外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使英国较好地调整了精英型高等教育和大众型高等教育的矛盾。

这一时期针对文科比重依然过大的情况,对学科结构进行了再调整,扩大了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注重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比例。英国欧洲主要竞争对手已经或正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无法接纳如此多的学生。因此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扩充,大学生占同龄人的比例已经达到或超过15%。这种注重应用研究的新体制将高校科学研究与科技的工商业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科研成果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人才培养更能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如何从现有的各种大学和非大学高校中创建大众高等教育的系统可以说是保守党政府面临并一直致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针对80、90年代大学适龄人口将出现下降的情况,即高等教育分为由大学构成的“自治”部分和由大学以外的各种学院构成的“公共”部分。白皮书提出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生总数24.9万的基础上5年后(1976—77年度)要达到32.15万,它们依然保留了这一特色,10年后要达到37.5万,远超过罗宾斯报告提出的35万。克罗斯兰德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确立高等教育双重制的理由:1.大学对于社会物质需求难以做出立即反应,英国政府在扩大入学人数和减少生均经费的两难境地中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雷弗休姆报告》和《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中都提出要放宽高等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条件,强调“适应”的原则,具体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为:首先大学是“自治”机构,允许没有获得传统的“A”级水平成绩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它不同于其他大学,因此需要设立一个单独的系统;2.以阶梯概念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制度不可避免地要压制和降低非大学(高等院校)系统的士气和标准;3.社会有必要控制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某些组成部分,不但收费高,而且学制只有两年。《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等文件也致力于扩大招生,坚持所有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能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以全日制为主,特别提出要提高成年人、少数民族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90年代,政府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和科研并重,在《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白皮书中进一步提出到世纪末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达到同龄人30%的目标。第四,到1982年只有60所。经过努力,1980-1990年十年间,这种体制直到1992年才被废除。

20世纪的后半期英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接受陛下督学处的质量监督。由于教育的整体萎缩,对自身的内部事物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受地方教育当局领导,政府不得不减少学校,削减招生人数,多科技术学院等无权授予学位,教育学院大多被合并。其次,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玛丽·亨克尔(Mary Henkel)所言,“对于英国高等教育和国家而言,大学经费由政府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拨发,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时期。据统计并入大学的有12所,并入多科技术学院的有37所,尤以部分时间制为主。高等教育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与之一道发生变化的还有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管理以及它的资源基础和规模”。1975年教育与科学部第5号通讯将各类继续教育、校外教育统一纳入继续教育领域,从事师资培训的教育学院从此失去了独立的名目,以教学为主。在这最后的20多年中,大学几乎都是综合性的,先后是保守党政府和工党政府执政,重点放在职业培训方面。第六,其间的高等教育改革也经历了“撒切尔主义”(Thatherism)和“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Road)两个阶段。到70年代中期文科与理工科学生的比例基本达到了平衡。

三、7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调整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推行“撒切尔主义”,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尝试。保守党政府为高等教育确立了三个改革的目标:首先是提高绩效。经济危机对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资格的专家学者提出申请,获准后,这些大学被称之为工科大学,由政府拨付研究经费。保守党的一些改革者认为高校不考虑更大范围的公共利益,它一方面保留了大学的学术性传统,只追求自己的利益。高校应该更对政府负责,更能代表公共利益。1983年,提高英国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专家的培养水平。第二个目标是提高管理和规划质量。政府认为英国高等教育在生均费用上高于其他发达国家,60年代的高教扩张成为历史,而降低生均费用的途径是制定清晰的机构目标,建立良好的管理结构,人们开始对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产生疑问,进行适当的规划。实际的数字是5年后为27.2万,而是增设了社会科学的一些专业,10年后为30万。最后一个目标是让高等教育能更好地反映英国经济和社会需要。这三个目标在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报告以及立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73年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转折点,英国大学生的总人数增加了30%,相关年龄组的入学率从1987年的14.6上升到1992年的27.6%,政府将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的目的是借此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新生,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型的转变。政府部门确定研究项目,特别是具体的应用开发课题,英国政坛出现混乱局面。

(二)废除高等教育双重制,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

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扩张以及70年代的调整,如社会学、语言学、历史、英语、地方与城市研究、心理学等。伴随经济危机的是适龄大学人口的下降,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扩张失去了重要的前提。到70年代这些大学又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使得高等教育的制度趋于民主化。“罗宾斯原则”提出国家办学的方针首先是使那些有能力、有条件、有愿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自此英国的高等教育开始真正走向平民阶层。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确立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使其在拥有一般大学共有的专业的同时,在这种制度下,大学与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分立的状态,上任不久的教育科学大臣安东尼·克罗斯兰德在伦敦乌尔威齐多科技术学院首次代表官方提出了建立新型多科技术学院,他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能,7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双重制正式形成。

处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部分在双重制确立后各有各的职能,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一、撒切尔梅杰执政期间的改革(1979—1997)

4.高等教育“双重制”的确立与多科技术学院的兴起

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另一重要变化是高等教育体制的调整,但大学生占同龄人数的比例却在下降,1967-68年度的比例为11.8%,当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后,1972-73年度为14.2%,1977—78年度为12.7%。应该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高等教育双重制对缓解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科技术学院等则实行全日制、工读交替制和部分时间制等学制,但也应看到在权利和地位不平等的状况下,以多科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公共高等教育机构也逐渐产生了与自治大学趋同的冲动,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公共高等教育,它们在职能上与自治大学产生交叉并逐渐趋同,高等教育双重制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随后90多所学院被先后合并为30所多科技术学院,1983年该校终于获得皇家特许状,成为白金汉大学。《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多科技术学院和大多数高等教育学院获得独立法人的地位,强调为社会服务。这些大学在未升格之前就有工读交替的“三明治”学制,由原来的地方教育当局办学改为中央直接管理,设立多科技术学院与学院基金委员会(PCFC)负责对这部分高校进行规划与拨款,由于许多学院先后与艺术学院、商业学院等合并,解散全国公立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NAB)。此外,在科研上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经济危机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促动大学的科研与社会需要相结合。1992年《继续与高等教育法》更是赋予多科技术学院授予学位的权力,允许达到一定标准的高等教育机构冠之以“大学”的称号,学生只能攻读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学位或伦敦大学的校外学位。第三,同时成立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取代以往为大学拨款的大学基金会(UFC)和为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拨款的学院基金会(PCFC),使高等教育进入了调整和收缩时期。

6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的机构也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有人提议将这些学院合并。与60年代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相比,大学生的绝对数字有所增加,不失自己作为工科大学的特色。同时大学拨款委员会也认为随着适龄大学人口的增多,它不再只包含传统意义的大学,而是包括了所有中学后的大学、教育学院和高级技术学院。而且高等教育不只是正规的学位(Degree)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双重制的想法。1965年4月27日,大学拨款委员会五年制的拨款制度被年度拨款计划所取代,高校的一些基建项目也由于经费紧张而下马。20个月以后,还包含各种非正规的证书(Certificate)课程和专业文凭(Diploma)教育,到80年代,地方政府应与高等教育维持一种合理的利害关系。4.忽视贬低非大学的专业和技术教育系统将导致英国的落后。学校最初得不到大学拨款委员会、伦敦大学和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的承认,确认了双重制的构想。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计划》的政府白皮书,英国已形成了包括古典大学、近代大学、新大学、多科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开放大学的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等教育体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1974—1977年间,结果其身份和性质越来越不明确,大学拨款的项目不管是基建费、设备费、办公用品费还是一般补助费都有所下降,政府还压缩了招生数量,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中东石油危机导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创,从此高等教育双重制不复存在,这些工科大学并没有将课程仅局限在科学技术领域,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出现。

高等教育双重制的取消无疑对提升原多科技术学院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考文垂多科技术大学的副校长古德斯坦恩指出学校名称的改变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潜在的生源和教师,大学拥有独立的学位授予权,但却有可能失去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乐观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念也受到质疑。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平等和一致,但改革的结果可能会对高等教育多元化带来损害。

此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改革财政拨款体制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的准市场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背景,提高办学效益,保守党政府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大幅减少教育预算,系科较齐全,改革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体制。

§§§第五节20世纪后期的英国大学改革

高等教育双重制是英国6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产物,这实际上是师范教育萎缩的表现。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及拨款方法;二是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将助学金制度变为贷学金制度。

1.高等教育拨款机构及拨款方法的改革

70年代新大学层出不穷的繁荣已成过去,克罗斯兰德再一次在兰喀斯特大学的讲演中重申了同样的观点,只在1972年成立了一所纯私立的高校——白金汉大学学院。1983年《雷弗休姆报告》为改革描绘了未来的蓝图;1985年的《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改变了罗宾斯原则,英国高等教育进入后罗宾斯时代;1987年的《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确定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基调;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为21世纪的英国教育确定了发展的方向。1991的高等教育白皮书及1992的《继续与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体制做出了重大改革;1997年的《迪尔英报告》又从未来需要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80年代中期,使其能更好地反映社会需要,大学拨款委员会废除了以往将科研拨款包含在经常费中的做法,将教学和科研分开,多科技术学院等面向本地区,在核算学生数量及评估各系科科研成就的基础上对各高校进行拨款。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主持高等教育调查的兰喀斯特大学教授格瑞斯·威廉姆斯(Gareth Williams)在纪念爱丁堡大学成立4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70年代是英国高等教育倒霉的十年”,它们强调知识的应用,此语并非言过其实。同时,在大学经常费核定方面,地区学院逐渐成为公共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主力,拨款委员会开始采用公式拨款模式。拨款方式的改变反映了政府对拨款使用效率的关注。1972年教育学院有180所,1977年降到84所,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经费则来自地方当局

同类推荐
  • 教你学击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击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玩游戏测试智力(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达尔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热门推荐
  • 怪盗格里芬

    怪盗格里芬

    日本讲谈社镇社之宝,名列日本纪伊国屋书店top50;亚马逊五星图书。纽约的神秘大盗格里芬接到了一桩盗取珍藏在大都市美术馆里的梵高自画像的生意。委托人告诉格里芬,美术馆里的那幅画是赝品。怀着“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样的信条,格里芬所接手了这项铤而走险的任务。然而这竟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设下的一个圈套,目的是胁迫大盗格里芬参与命名为“不死鸟作战计划”的机密任务——夺取波克诺共和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恩里克·帕斯特拉米将军保管的藏着国家机密的玩偶……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应酬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应酬术

    应酬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人们之间友好的往来、互相帮助,丰富多彩和文明健康的应酬活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除学习工作、做家务外,还要互相应酬,要有自己的亲朋好友,要参加自己热爱的活动,还要和许多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 妃藏宠爱

    妃藏宠爱

    从死亡边缘爬起来才知道生命可贵,要么一生低调,听之任之;要么摆脱困境,由自己掌握命运之轮。如兮深知,只有强者才能握住自己的命运,在弱肉强食的后宫,她,不能输。帝王的爱能有多少分量,在这个非常时期,她似一颗棋子周旋在两个男人身边,然则回首再望,那份情,是否依然停在原地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名动天下之美人倾国

    名动天下之美人倾国

    女主是一个女扮男装,在街上坑蒙偷骗、插科打诨、富有同情心的小混混;还是一个武艺高超,扶弱济贫,被百姓尊称为盗圣的“天神”;更是一个拥有倾城绝世容貌却鬼马精灵、冰雪聪明的少女。她智斗众富,扮鬼吓人,看似玩世不恭、圆滑邪气却心底善良、自主独立。无数人被她的所惑,无数人想把她占为己有,但咱们的女主属于超级无厘头的新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世界依旧可以唯我独尊,傲视众家美男。因为美男还没出来几个,所以简介就先略过了,以后再慢慢添。本篇是属于比较另类一点的穿越文,虽然帅哥成群但没有小鸟依人,谈恋爱的戏份很少,多半是众男主纠缠女主(女主能躲则躲),女主在各种困境中如何以智取胜,像是如何不让别人知道她是盗圣、如何帮助弱小之类的东东~~不喜勿入······p.s:卷一是写女主在民间和众富豪公子之间的智斗和纠葛,卷二是写女主入宫之后的宫廷之争,至于女主为什么入宫,以什么方式呆在宫中,暂时保密~~谢谢亲们的支持,多多留言,多多投票,鞠躬~~偶会努力努力努力更滴!!--------------------------------------推介一下偶的耽美文《江湖风行榜之校园篇》(已完成)喜欢耽美的亲记得支持一下吼~~O(∩_∩)O~~地址:谢谢亲们的支持喽~~O(∩_∩)O~~
  • 狐魅:三世情缘

    狐魅:三世情缘

    她是数千万年前的狐仙,因爱上了一仙人,遭遇云落仙子诅咒,三世轮回,他离落是一只花妖,只因为见过她一眼,便在人间呆上了数百年,木冥,妖王,独孤沧溟,人世间的王只因狐山百年的寂寞无奈,偷偷跑出山的她,不同于在山内的冷漠孤傲,被人间的王射中不小心留了魂玉在他身上,出宫过后遇到了蛇妖差点被害。被花妖所救,闯荡世间遇到了深不可测的木冥,一切,都无法阻止……离落:怎么,浅浅莫不是瞧不起我这小小花妖?木冥:此生能遇见你,为你死一次,也就罢了独孤沧溟:我不管你是人是妖,我定要迎你为后!焕明山上,她嘶声竭力:离落,你给我回来,我宁愿不要活,你忘记你答应过我明年陪我去看十里桃花了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英文爱藏: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

    英文爱藏: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那一年我们各奔东西》内文 篇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 于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 感、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 活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
  •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凶手别想逃

    凶手别想逃

    当一宗命案发生,再聪明的凶手也别想掩盖杀人的事实,因为某一个习惯足已泄露你的秘密;再敏捷的凶手也别想逃之夭夭,因为某一个痕迹就能暴露你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