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49章)
意译:"圣人"没有永恒固定之心,他只是以百姓之心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对他善良,因为我的德性就是善。诚信的人,我相信他,不诚信的人,我也相信他,因为我的德性就是诚信。"圣人"让天下安安定定,让天下人返璞归真。老百姓都在学习"圣人"的行为,"圣人"要使他们回复到孩子一般的淳厚质朴。
【解读】
我们在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时,经常会分析人心向背,大多人心所向的一方,战争胜利的天平经常会倾向于那一边,相反,失败的结局大多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去获得人民的信任呢?老子就说,圣人治理天下做的是要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一定要知道老百姓的想法,体验老百姓的心情,统治者首先讲究诚信,人民之间也讲究诚信,让社会的风气淳朴起来。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在尚未的统治者不讲究诚信,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要治理国家,就要首先树立国家的威信,取信于民;要领导好部署,也要树立领导干部的诚信,让大家信任。
有人总结了个别领导干部不讲诚信的表现:在工作上,他们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在同志关系上,他们缺乏基本的坦诚,或者时时戒备,或者设置陷阱;在群众面前,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说与做分离。这些诚信道德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得一些干部只唯上、务虚名、向钱看,不按制度办事,奉行潜规则。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诚信的缺失,也造成社会诚信道德的丧失。可以说,党内领导干部的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诚信道德状况。
为政者最忌讳的就是失去人民的信任。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商鞅的这个做法树立了国家的威信,从此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商鞅要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在变法刚开始的时候,商鞅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自己初到秦国,怎样才能取得百姓的信任,使他们相信将要推行的新法"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呢?思来想去,他觉得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必须在全国上下建立起一种守信的风气,所以商鞅决定在新法颁布之前,先做一件小事。第二天,人们发现,咸阳城南门城楼前竖起了一根三丈高木头,旁边有两个士兵在宣布,谁能把这块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可是很多人都不相信,觉得这根木杆并不怎么重,可是却要赏金十两,谁也不相信。大家议论纷纷,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试一试。
商鞅等了好长时间,还是不见有人来尝试。他认为这是因为老百姓都相信常理,却不愿相信朝廷,即使在重赏之下也没有人愿意尝试。在这种情况下颁布新法,是不会有人相信的。因此就决定让人把赏金加到五十两,围观的百姓更加吃惊了,正当大家议论不休的时候,一位中年人壮着胆,走出人群,说:"我来试试。"他走到木杆前打量了一下,两手一提就把木杆轻轻地扛到了肩上,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人们让开一条路,吵吵嚷嚷地跟在后面,一直跟到了北门。等那中年人放下木杆,商鞅立即派人当众给他五十两黄金。
这件事马上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认为朝廷说话算数了。不久,秦国颁布了新法。此时的秦国百姓已经知道朝廷令行禁止,知道新的法令必须遵守,也就积极地拥护新法。商鞅在秦国的改革进行得很顺利,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商鞅通过让人们搬走木头而获得了民众的信任,但是秦国毕竟是一个秉承法家思想的国家,严酷的刑法使民众不堪忍受,最后遭到了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因此老子指出一定要注意施行德政,这样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让天下的人民都来归附。
2008年5月12日,一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袭击四川汶川,数万人伤亡,就在这份危机时刻国家总理温家宝亲赴现场指挥,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早在身赴汶川的路上温家宝总理就再三强调,说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在灾区一幕幕感人的镜头让我们潸然泪下,13日的灾区还下着雨,路面湿滑,就在救灾的现场这位66岁的老人不慎摔倒,手臂上的鲜血霎时涌出,可是他顾着救急,硬是把要上来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这一局面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在现场呐喊着:"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他对人民鼓劲:"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面对受灾群众,温家宝总理曾经保证"你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你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失去了亲人,但活着的人得生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灾害面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战胜灾害的决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双手,要共同努力,把房子盖好,把孩子培养好,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我相信这一代人,乃至子孙后代都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之下,汶川正在逐步的恢复建设,汶川人民也在齐心协力共建家园,汶川的人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他们更有信心将之自己的家园建好。
不仅仅在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受灾群众,而在其他日常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加强自身的修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声称要将反腐倡廉作为一场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做到取信于民。
要勇于不敢
【老子说】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第73章)
意译:好勇而强悍就会容易死,有勇气持守于柔弱就可活。这两种选择,一个得利,一个遭害。哪一个更为天道所厌恶?谁知道是什么原故?所以,"圣人"面对这样的选择,也会感到为难。
【解读】
大家经常说,看看谁敢做哪件事情谁就厉害,这个人真是了不起。我们还是得承认那些人有做这些事情的勇气,可是在相当多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勇于不敢做某些事情,才是真正的英雄。勇于敢的人首先要称赞他的是勇,勇于不敢的人,真正称赞他们的不仅仅是勇,还有谋。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还真是露骨,古今中外的政治斗争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贪恋高官厚禄显位,又怎么会有好的下场?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更要学习郭子仪的勇于不敢,学习他的策略。
唐朝末年战乱的时候,郭子仪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唐肃宗即位之后他就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以及节度使等重要职务。在作战两年之后,郭子仪就跟随广平王李豫出任元帅,统率着十五万大军收复长安。唐肃宗亲自慰劳将士,对郭子仪说,天下打下来,这都是你的功劳呀!这在别人看来是莫大的荣誉了,但是郭子仪自己心里很清楚,唐肃宗是非常害怕他功劳巨大难以驾驭,因此一直也没有赏赐他为大元帅的职位。唐肃宗还派了太监鱼朝恩来监督军队。区区一个太监,根本就没有带兵打过仗,对军事毫无所知,却对军事行动处处阻挠,郭子仪打起仗来也是非常难受。将帅之间指挥不力,进退为难。皇帝没有办法了,只得派郭子仪担任山南东道的行营元帅,太监鱼朝恩因此就更加嫉妒了,因此就暗中告密唐肃宗,说了郭子仪的许多坏话,皇帝竟然听信了,就让郭子仪交上兵权回到京师。郭子仪接到命令之后,将士们群起反对他这样做。郭子仪只得瞒着部下悄悄溜走了,奉命回到京城赋闲起来,别人也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怨言。
郭子仪一走,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洛阳,西方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在进逼,在这危难时刻,大家都推举郭子仪再次出征,不应该让他在家里闲着没有事情做了。唐肃宗没有办法,就让他重新统率兵马,还赐了汾阳王。唐肃宗这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郭子仪要求见他,肃宗临死的时候就他说,叛乱就托付给你了。
肃宗死后,唐代宗即位,他又听信手下的谗言,猜忌功劳卓著的郭子仪,因此罢免了他的一切兵权职务,让他去督造皇帝陵寝去了。郭子仪一面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一面把唐肃宗赐给他的诏书全部上缴给皇帝,代宗看后有所感悟,也亲自向郭子仪道歉。
紧接着,藩镇首领梁崇义占据了襄州,其他叛将则与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一块进犯。唐代宗仓皇间避难,期间又让郭子仪当副元帅,坐镇咸阳。可是,郭子仪罢官回家身边只有几个将士,没有办法只得凑了民兵一路南下,收集残兵败将,最后好不容易碰到旧日部将前来迎接,这才有了正规的部队,吐蕃连夜败走,郭子仪也趁机收复了失地。
郭子仪与鱼朝恩的关系不好,鱼朝恩还派人暗中去挖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在古代人看来是莫大的不忠不孝,不仅仅是对郭子仪而且是对其全家都是非常的不敬。郭子仪入朝以后,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们怕郭子仪掀起一场大的风暴,而唐代宗也曾经为此事慰问。谁知郭子仪却对皇帝哭诉说这是报应,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士兵们经常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自己父亲的坟墓被人挖掘了,这是报应,没有必要怨天尤人。
郭子仪在立身处事的时候,有进有退,从不怨天尤人。相反,很多将领手中有权的时候非常得意,可是他们掌握了权力之后就再也没有勇气放下,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结局的也不在少数,看来勇于不敢的还真是让人佩服。记得孔子曾经与他的学生子路聊天,子路是孔子手下最有勇力的人,他就问孔子:"如果发生了战争,您让谁当统帅?"孔子说:"当然是我了。"子路不解的问:"我不是很勇敢么?"孔子说:"你是很勇敢,可是我不仅仅勇敢,还要不敢。"孔子的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子路的不足,并指出了自己的长处。光勇敢是不够的,仅有勇敢那就成了蛮干,若是勇于不敢,更需要胆识与认清形势。
在新时代今天,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汲取老子的智慧,在工作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开拓。要向别人之所未想,讲别人所为讲,干别人所未干,要在实践中开拓进取。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领导干部胆子要再大一些。但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在工作中、在个人生活上,则是要严于律己,敢于说自己"不敢",对于贿赂更是应该拒之于门外,对于声色犬马的生活更是要敢于远离。可是现在很多党政干部却将不敢与敢本末倒置,他们在工作中畏畏缩缩,该敢做的时候不敢做,该敢当的时候不敢当,明哲保身,不思进取。而在追求个人享乐的时候却是无所不敢,将党性原则以及法律法规抛之脑后,最终将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当前,一些地方备受诟病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更是体现出一些领导干部"胆子太大",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勇于敢"。据媒体报道,东北地区一个省级贫困县,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口号:"全国最大是事实,世界最大是目标!" 该县投资6.5亿元,建了一个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据称目标是搞一个所谓"世界最大"交易中心。这个中心有多大呢,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全县的老少爷们一个不落,全来,一人也能分个一两平米。"然而,开业以后,这里却门庭冷落,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的日营业额不足30元!当地的领导干部,胆子是够大了,但是却糟蹋百姓的血汗。对这样的领导干部来说,真应该学一学老子这句名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领导干部掌握着权力,更要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能成就自己也能损害自己,不敢就是要防止这把权力的双刃剑刺到自己,防止他被滥用,只要多一份不敢,那就会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安全,领导干部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千万不要因无所不敢而让自己曾经的辉煌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