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00000018

第18章 学术成就:史料学派的主帅(3)

傅斯年和顾颉刚之所以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因为二人的志向、性格和工作作风存在很大的差异:顾是一位纯粹的学者,而傅是学者兼思想家、政治家;顾温文尔雅,待人谦和,然性格坚韧,追求执著,办事认真且极有章法,是典型的学者气质,而傅坦率直爽,大气磅礴,仗义执言,敢作敢为,有人说他“霸道”,有人送给他“傅大炮”的绰号,他所具备的是政治家的大气豪爽的性格。但是二人的冲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治学观念有了根本的的差异。

傅斯年从欧洲归国前夕,顾颉刚寄论文给他请求指正。傅斯年在回信中除对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外,对顾氏辨古史时的治学态度和使用的方法也委婉地提出了批评。他提醒顾颉刚“应该充量用尚存的材料”,而若干材料缺的地方,即让它“缺着”,“切不可从这不足的材料中抽结论”,“不勉强补苴罅漏”。同时对顾颉刚提出这样的忠告:

找出证据来者,可断其有,不曾找出证据来者,亦不能断其为无”。

这实际上是在提醒顾颉刚应在搜集整理史料上下功夫,十分委婉地批评他过多地使用了默证的方法。时过不久,他便在中山大学的讲堂上对学生讲道:

以不知为不有,是谈史学者极大的罪恶。

这样的不指名的批评,显然是对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学派而发的。在傅斯年看来,顾氏“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的根本缺陷是材料不足而强作定论,己所不知者便断定其为虚无。后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则名为《戏论》的寓言性文章(草稿,未发表),用嘲笑讽讥的手法,从史学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疑古学派的谬误。

《戏论》说:有一个生活于民国33世纪的名叫“理必有”的人,“好为系统之疑古,曾做《古史续辨》十大册”。“理必有”认为民国初年的学人故意编造一些人名,以迷惑后人。根据“理必有”的“研究”,孙文、黄兴实无其人,孙文乃《西游记》中孙行者的人间化、当时化,黄兴也不过是根据“黄龙见”一类的迷信而编造的人名。“此等议论盛行一时,若干代人都惊奇他是一位精辟的思想家”。如果从尧舜时代算起的话,顾颉刚不正是33个世纪之后的人么。显然,这里的“好为系统之疑古”的“理必有”,就是“处处求符合理性”“凡事为他求一个理性的因”的顾颉刚。在傅斯年看来,顾之怀疑尧舜,正与“理必有”怀疑孙文、黄兴相同,都是由那种默证的方法造就的幻觉。接着,《戏论》使用疑古派的论证方法,与其灵魂人物钱玄同开了个玩笑说:民国初年实无钱玄同其人,因为玄是最道士气的,而钱正与玄相反,充满着铜臭味,“姑名为玄同,以张其虚;姓之曰钱,以表其实。世无有虚过于玄而实过于钱者,以此相反之词为名,实系一小小迷阵。”故此可作结论说,钱玄同“实一非有先生、亡是公子”。

傅斯年在《戏论》中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按照疑古派的推理方法,三千年以后的人不仅要否认孙中山、黄兴的存在,就连疑古学派的主帅钱玄同也视其为虚构之人了。用这样的方法研究历史,真正是“极大的罪恶”,是历史学的悲剧了。后来,他仍时常发为议论,力戒同仁不可使用疑古派的理论和方法:

古文者,劫灰中之烬余也,若干轮廓有时可以推知,然其不可知者亦多矣。以不知为不有,以或然为必然,既违逻辑之戒律,又蔽事实之概观,诚不可以为术也。今日固当据可知者尽力推至逻辑所容许之极度,然若以或然为必然则陷矣。

在傅斯年看来,疑古学派的根本缺陷是把自己不知道、不能证实的史事看作是子虚乌有,从而使历史学脱离科学的轨迹,成为一门主观的学问。有鉴于此,他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史学、使历史学成为与自然科学同列之学科的主张。

(二)建立“科学的东方学”

傅斯年之所以没有加入到疑古学派的营垒中去,而树起科学历史学的旗帜,与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学术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的青年学子中兴起了“科学热”。这股“科学热”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渴望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把欧美诸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人欺凌的局面。二是渴望学到西方的学术理论和方法,用来治中国传统的学问,破除陈旧学风,振兴中华学术。傅斯年作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新潮》的创办者、“五四”运动的健将,曾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而这股潮流也给了他治学的动力,规范了他的学术方向。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虽然充当过疑古史的急先锋,但似乎并不以这种“破坏”性的工作为归宿,而对“建设”性的工作更有兴致。他说:

长期的破坏,不见建设的事业,要渐渐失去信用的。若把长期的破坏的精神,留几分用在建设上,成绩总比长期破坏多。

他曾在《新潮》杂志上每期刊登几篇纯粹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后经鲁迅劝说而取消,但对于“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其兴致仍高得很。他认为清代学者治学问的方法是科学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方法,用它来治中国传统的学问,否则将一无是处,毫无结果。在科学热的推动下,他怀着渴求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心情,踏上了西进留学的道路。在长达7个年头的留学生涯中,他曾致力于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用西方科学方法治中国传统学问的思想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写信给胡适,说“整理国故也是现在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化成一种不磨灭的大事业”。虽然他的学术兴趣发生了几次转移,但他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追求却始终没有发生过动摇。他的用科学方法治中国史学的思想也由此奠定了初基。

傅斯年在英德留学时,西欧史学界对于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论争已经历了上百年,这时仍是众说纷纭,不得结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认定历史是科学的人很多,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将历史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外,许多资产阶级学者也认定历史演进有规律可循,历史可以成为科学;抑或认为历史发展没有规律,但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因此历史学可以成为科学。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历史是科学的说法更是风靡一时。英国史学家、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比瑞(J.B.Bury)便断然宣布,“历史是科学,不多也不少!”否定历史是科学的理论也没有销声匿迹,他们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如同自然界演变一样的定律,没有定律就不是科学。还有的史学家转换了论证的角度,避开了关于历史客体之有没有规律的讨论,而从史学的主体方面予以界说,认为史学家研究史料、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科学的,但他们要用语言文字把真理表达出来,必然取艺术的形式。因而他们的结论是:历史是科学,又是艺术。傅斯年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这场讨论,也没有就此发表过什么评论,但是在他的史学著作和言论中,却经常提起或论述这场论争中的某些根本性问题。他的建设科学的历史学的思想,亦直接导源于这场论争。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他并不注重理论的辩解——他常把这种理论上的探究称为“空论”而痛加批评——而是努力付诸学术实践。

从欧洲留学归来不久,傅斯年就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要“以自然科学看待语言历史之学”,要把历史学建设成“与自然科学同列之事业”。后来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更明确提出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使之成为“客观的史学”、“科学的东方学”。从字面上看,科学的史学、科学的东方学意义十分明确,无须繁言。但事实上,傅斯年往往对它们作不同常规的解释,赋予其特定的含义,于是这几句话所蕴含的史学思想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傅斯年在谈论中国古代学术史时,对史学这个概念的使用比较宽泛,他把史书写作、历史观点、历史研究都归于史学的范畴。但当他讨论近代学术时,则将史学的使用范围作了严格的限定。把史书写作、史观、历史哲学统统排除在史学之外,把史料学当作史学的唯一对象。那么他所说的科学的史学,也就是科学的史料学,换句话说,便是在历史诸学科中,只有史料学才是科学。

傅斯年所说的“科学”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史料学才是科学?如前文所说,傅斯年不承认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他说:

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齐整齐了,便有我们的主观分数加进去了。

既然史事的留存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就无法获得一个规律性的、整体性的认识,只能认识历史上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研究局部的历史现象。如果硬要取得一般性总体性的认识,硬要研究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那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一些主观因素,而有违历史真实。他还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论证其观点。他说,数学、物理学可以拿“大原则”概括同类的事,这个办法用在生物学、地质学中就困难了,在历史学中更不能应用。我们所说的历史学的科学性,是指对历史客观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傅斯年既然不承认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那么他所说的科学是指什么?

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时说:“语言历史学也正和其它的自然科学同手段,所差只是一个分工。”后来他又说:现代的历史学研究,须使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都为历史学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很明显,傅斯年所说的科学的历史学,只不过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历史学,更准确地说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史料学。说到底,历史学,即史料学的科学性,只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于能用科学的手段,去研究直接的史料,去搜集和使用新材料。

傅斯年所说的科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史料比较的方法,“以科学的比较手段,去处理不同的记载”。二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至于史料学之外的其他历史学科,那是配不上“科学”二字的。他强调史书的写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史料学基础上,必须做到使用史料准确无误,即便如此,著史也不是科学的事业,因为著史必定有学术之外的其他目的,不可避免地受某些政治、哲学、伦理观念的影响,有“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理智’和其他的主观”加入进去。在语言的表述中,也难免修饰雕斫,使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所有这些,都是与科学不相干,甚至是相悖的。既然在写作史书时无法排除非科学因素,所以它就不能成为科学。至于历史哲学、史论那些距离史料学较远、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无法施用“科学手段”,更不能成为科学的学科。

傅斯年虽然打起科学史学的旗帜,高倡建设科学的东方学口号,但他并不反对“科学”之外的其他史学工作,也不反对著史时使用“科学”之外的手法。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曾专门著文,指出不应把文学史写成“材料书”,写成文学资料长编。主张把材料加以“消化”,“用文学史的作法”,写成一部著作。什么是“文学史的作法”?后来他在中山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时作了具体的说明:

写文学史应当无异于写音乐史或绘画史者。所要写的题目是艺术,艺术不是一件可以略去感情的东西,而写一种史,总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设施做根基,所用的材料可靠,所谈的人和物有个客观的真实,然后可得真知识,把感情寄托在真知识上,然后是有着落的感情……宋人谈古代,每每于事实未彰之先,即动感情,这是不可以的;若十足的汉学家,把事实排比一下就算了事,也不是对付文学的手段,因为文学毕竟是艺术……希望诸君能发乎考证,止乎欣感,以语学始,以“波涛动荡”终。

在这里,他把史料考证和史书写作的关系讲得很明白:史料考证为文学史提供资料,立下客观的根基;有了客观的根基,便可激发感情,运用艺术手法,以达到“波涛动荡”的目的。二者互相联系,不可或缺。文学史是这样,那么一般的史书可否如此?傅斯年说,文学史是“通史之一枝”,“要求只是一般史学的要求,方法只是一般史料的方法”。这就是说,上述写作文学史的原则,也适用于一般通史的写作。

傅斯年曾专门著文谈历史教科书的写法,说“编历史教科书,大体上等于修史,才学识三难皆在此需要,决不是随便的事”。他提出了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不少与艺术手法有涉而与“科学方法”相悖。他说历史教科书应该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尽量使之生动,“增加兴味”,“应该把‘故事’、‘传记’的艺术作用,酌情引到教科书的正文中。”又说“教科书本身应当是一部有形体、有神采、能激发人、能锻炼人的书。”要编写这样的“活的教科书”,就必须“将散碎的事件,连贯起来”,“将民族中伟大人物的性格行事选几件形容出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艺术的手法。

总的说来,傅斯年认为社会历史诸学科中,只有史料学可以完全使用科学的方法,可以称得上科学。所谓科学的史学,“史学只是史料学”等命题的提出,皆以此为立论的基点。他认为史书的写作,虽然能够以客观的历史知识、真实的史料为基础,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艺术的手法。其余如史论、历史哲学等,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它们都不是史学研究的对象、不能成为科学。

傅斯年认为史料学可以成为科学,而著史离不开艺术,这与欧洲史学家所谓历史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说法是不同的。后者认为,摆在历史学家面前的任务是双重性的工作,他们为探究某一史实,搜集整理史料,努力发现寻求历史的真相,这是科学的工作。当他们把历史的真相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的时候,便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意念,这种工作则是艺术的,是非科学的。据此他们作出结论:历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他们看到了历史客体与历史主体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但是将这些差别和对立绝对化,否认二者之间的统一性,否认人的主观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史实。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看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傅斯年的观点与此不同,他不否认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的统一性,认为只要“客观地处理实在问题”,“客观地处理历史学和语言学的题目”,就可以得到“客观的知识”,就可以辨明历史事实,决不会因为人们的语言表述使之成为主观的、非科学的东西。但史料学之外的历史学科,史论、历史哲学和著史等,由于研究对象和表述方法不同,主观的、非科学的因素加入在所难免。它们不能成为科学,并非由历史的主体、客体的差异产生,而是由其学科的内容特点所致。傅斯年的科学历史学思想在“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大环境中产生,明显地受到这场论争的影响,但他不以西方史学理论为雷池,而是继承中国的史学传统,根据中国的学术现状,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史料的思想,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史学思想是有价值的,尽管其中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同类推荐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恶少的夺爱游戏

    恶少的夺爱游戏

    文案:妃在这里废话两句先,下面的两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可以分开来看!一场看似幸福的婚姻,背后却酝酿着悲酸与伤心,在利益的光环下,她只不过是叔叔的一颗棋子!利用完了,甩下那笔她该得的钱后,一切仿佛沉淀。她拥有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老公是房地产界的巨头,俊美不凡,冷魅惑人,只是在所有金色光环下笼罩下,真实的他,却是风流花心,冷漠无情!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暗夜下,当她孤身躺在那张白色的大床上,拉开床头柜,拿出那张盖着印章的红本时,无聊的想,这本本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婚姻不该破碎成这样啊?结婚一年,她连老公的样子都模糊不清!请问,这算什么?一笔钱,一栋豪华别墅,就想埋葬她的青春美丽吗?女人要的无非是一场美满幸福的婚姻,只是,谁会相信,结婚一年的她,竟然还是一个老处呢?这要传出去多丢人啊?当一个普通白领,遇上一帮商行主流时,她的命运还会继续普通吗?夺爱还是换心,谁该为这场无聊暧昧的游戏买单?
  •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傻妃无良:腹黑王爷买一送一

    某日,京城里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东方闻璎看着这个大好日子终于心一横:“行,那就起价五个铜板!事成之后五五分成!”丽春院妈妈一听,一榔头砸了下去:“开拍了开拍啦,新鲜刚到的小倌啊,色泽如玉玲珑剔透的上等小倌一枚啊,跳楼价五个铜板起步啦……”珠帘后,被绑的面目扭曲的九王爷直接一脚就踹了过来:“东方闻璎,本王要诛你全家……”(这绝对是一个说起来全是泪的心酸故事,当大灰狼遇到了小白兔,按理说,没有好下场的都是小白兔,可为毛他这只大灰狼却混到连渣都不剩了呢?!!!)
  • 冷魅天下

    冷魅天下

    一朝穿越,当她成为号称神之后裔的绯氏一族中人人鄙视的五小姐后,面对他人的欺辱谩骂,无情追杀,她究竟是该低头认命,还是该绝地反击,绽放锋芒?一朝天赋觉醒,她绯千汐再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黑发黑眸如何,污秽不详又如何?即便她绯千汐将要面对的是一条血色的不归之路,她也要爬上世界的顶端,俯瞰曾经践踏侮辱过她的人!冥幽剑在手,傲视天下行,血染崎岖路,勇闯天地间!--------------------------片段一:漆黑如夜的如绸长发,洁白如玉的俊美面容,一个只有黑与白的男人,却是美的让人惊心动魄。宛若星辰般黑亮的眸子缓缓地将目光定在了千汐的身上。“汝,吾之契约者?”蓦地,他浅浅的勾起唇角,露出了一颗尖细的獠牙。那颗獠牙在他俊美妖异的容颜上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是让他看上去越发邪魅。转头看向一旁已经呆掉的众人,男子的双眼顿时冷了下来。蔑视的扫视眼前众人,他犹如王者君临般倨傲的说道:“尔等这群小小的苍蝇,竟然敢将吾之契约者弄的这般狼狈?这么急着找死,吾不介意送尔等集体上路!”片段二:妖媚的男子竟是突然执起她双手,一双魅惑至极的紫色眸子闪烁着璀璨的光辉,清魅柔软的声音缓缓地从他那粉嫩的唇中发出来:“羽儿身无长物,如果姑娘不嫌弃,羽儿愿以身相许!”听了男子的话,千汐猛的吓了一跳,反射性的挣开了他修长白皙的双手,急道:“免了!”片段三:艳红的鲜血溅在脸上,那炙热的温度仿佛灼伤了她的心。漫天飞舞的银发迷乱了她的双眼,看着浑身浴血却依然毅然挺立挡在她身前的俊逸男子,她的眼中霎时盈满了泪。男子缓缓转过头,向来冰冷的面庞上竟是绽放出一抹宛如冰雪初融般梦幻的绝美笑容。“汐儿,我说过,我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你分毫。我……做到了……”银白浴血的身影翩然倒下,第一次展露的笑颜宛如花瓣一般凋零。伤的,却是她的心……-------------------------------------本文女主睿智强大,过程美男多多,YY无限,结局完美!且看女主如何仗剑天下,颠覆三界,与无数绝世美男谱写旷世奇缘!推荐本人完结文文~:《极品妖男一箩筐》推荐好友回眸的文文~:《烟舞天下》推荐好友贝儿的新文~:《丑女闯三国》推荐铁友瞳子精彩文文~:《惑世血莲》推荐一组文文~:《特工下堂妻》:《致命纠缠》
  • 你是我的罗密欧

    你是我的罗密欧

    本书写的是两个狠角色男生的情感轨迹,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开始不起眼,逐渐“出人头地”地“狠角色”,苏美达就是这样的狠角色。作者用文字描绘得淋漓尽致。中间发生的许多小故事,从小故事中层层递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赛尔号异界纵横

    赛尔号异界纵横

    上古世纪,诸神之战,万神轮回!诸天浩劫,精灵王者,共创圣域!精灵的世界,昔日的王者,却成为上古世纪的传奇故事中的传说!凡域,魔域,神域!都不重要,因为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重振圣域!炎神!冥王!红莲!我们是赛尔号中最强的战队!只为成为无法超越的传奇!
  • 善于变通

    善于变通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问题迎刃而解,让人生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的睿智,败局变胜局的法宝;走出职场迷途的罗盘,告别人生困境的圭臬;战胜职场危机的利刃,走向人生成功的秘诀。山重水复+变通=柳暗花明,穷途末路+变通=康庄大道。
  • 步步惊情:将门弃妇

    步步惊情:将门弃妇

    {女强,强强联手}她花痴奇丑无比,不仅废柴还是嚣张跋扈,仗着有个有权势的爷爷,是这大明纨绔中的纨绔。他尊贵的太子殿下长相俊美绝伦,跟她青梅竹马,誓言要守她,护她一辈子,却独独不愿意成全她。他身份神秘,权利滔天,天赋卓绝,无人能及。却冷若冰霜跟她有不同戴天之仇,却次次为难之际救了她。当花痴废柴撞上冰山,当强者遇到强者,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