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00000018

第18章 学术成就:史料学派的主帅(3)

傅斯年和顾颉刚之所以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因为二人的志向、性格和工作作风存在很大的差异:顾是一位纯粹的学者,而傅是学者兼思想家、政治家;顾温文尔雅,待人谦和,然性格坚韧,追求执著,办事认真且极有章法,是典型的学者气质,而傅坦率直爽,大气磅礴,仗义执言,敢作敢为,有人说他“霸道”,有人送给他“傅大炮”的绰号,他所具备的是政治家的大气豪爽的性格。但是二人的冲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的治学观念有了根本的的差异。

傅斯年从欧洲归国前夕,顾颉刚寄论文给他请求指正。傅斯年在回信中除对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外,对顾氏辨古史时的治学态度和使用的方法也委婉地提出了批评。他提醒顾颉刚“应该充量用尚存的材料”,而若干材料缺的地方,即让它“缺着”,“切不可从这不足的材料中抽结论”,“不勉强补苴罅漏”。同时对顾颉刚提出这样的忠告:

找出证据来者,可断其有,不曾找出证据来者,亦不能断其为无”。

这实际上是在提醒顾颉刚应在搜集整理史料上下功夫,十分委婉地批评他过多地使用了默证的方法。时过不久,他便在中山大学的讲堂上对学生讲道:

以不知为不有,是谈史学者极大的罪恶。

这样的不指名的批评,显然是对顾颉刚为首的疑古学派而发的。在傅斯年看来,顾氏“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的根本缺陷是材料不足而强作定论,己所不知者便断定其为虚无。后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则名为《戏论》的寓言性文章(草稿,未发表),用嘲笑讽讥的手法,从史学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疑古学派的谬误。

《戏论》说:有一个生活于民国33世纪的名叫“理必有”的人,“好为系统之疑古,曾做《古史续辨》十大册”。“理必有”认为民国初年的学人故意编造一些人名,以迷惑后人。根据“理必有”的“研究”,孙文、黄兴实无其人,孙文乃《西游记》中孙行者的人间化、当时化,黄兴也不过是根据“黄龙见”一类的迷信而编造的人名。“此等议论盛行一时,若干代人都惊奇他是一位精辟的思想家”。如果从尧舜时代算起的话,顾颉刚不正是33个世纪之后的人么。显然,这里的“好为系统之疑古”的“理必有”,就是“处处求符合理性”“凡事为他求一个理性的因”的顾颉刚。在傅斯年看来,顾之怀疑尧舜,正与“理必有”怀疑孙文、黄兴相同,都是由那种默证的方法造就的幻觉。接着,《戏论》使用疑古派的论证方法,与其灵魂人物钱玄同开了个玩笑说:民国初年实无钱玄同其人,因为玄是最道士气的,而钱正与玄相反,充满着铜臭味,“姑名为玄同,以张其虚;姓之曰钱,以表其实。世无有虚过于玄而实过于钱者,以此相反之词为名,实系一小小迷阵。”故此可作结论说,钱玄同“实一非有先生、亡是公子”。

傅斯年在《戏论》中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按照疑古派的推理方法,三千年以后的人不仅要否认孙中山、黄兴的存在,就连疑古学派的主帅钱玄同也视其为虚构之人了。用这样的方法研究历史,真正是“极大的罪恶”,是历史学的悲剧了。后来,他仍时常发为议论,力戒同仁不可使用疑古派的理论和方法:

古文者,劫灰中之烬余也,若干轮廓有时可以推知,然其不可知者亦多矣。以不知为不有,以或然为必然,既违逻辑之戒律,又蔽事实之概观,诚不可以为术也。今日固当据可知者尽力推至逻辑所容许之极度,然若以或然为必然则陷矣。

在傅斯年看来,疑古学派的根本缺陷是把自己不知道、不能证实的史事看作是子虚乌有,从而使历史学脱离科学的轨迹,成为一门主观的学问。有鉴于此,他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史学、使历史学成为与自然科学同列之学科的主张。

(二)建立“科学的东方学”

傅斯年之所以没有加入到疑古学派的营垒中去,而树起科学历史学的旗帜,与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学术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的青年学子中兴起了“科学热”。这股“科学热”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渴望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把欧美诸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人欺凌的局面。二是渴望学到西方的学术理论和方法,用来治中国传统的学问,破除陈旧学风,振兴中华学术。傅斯年作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新潮》的创办者、“五四”运动的健将,曾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而这股潮流也给了他治学的动力,规范了他的学术方向。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虽然充当过疑古史的急先锋,但似乎并不以这种“破坏”性的工作为归宿,而对“建设”性的工作更有兴致。他说:

长期的破坏,不见建设的事业,要渐渐失去信用的。若把长期的破坏的精神,留几分用在建设上,成绩总比长期破坏多。

他曾在《新潮》杂志上每期刊登几篇纯粹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后经鲁迅劝说而取消,但对于“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其兴致仍高得很。他认为清代学者治学问的方法是科学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方法,用它来治中国传统的学问,否则将一无是处,毫无结果。在科学热的推动下,他怀着渴求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心情,踏上了西进留学的道路。在长达7个年头的留学生涯中,他曾致力于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用西方科学方法治中国传统学问的思想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写信给胡适,说“整理国故也是现在很重要的事情”,“可以化成一种不磨灭的大事业”。虽然他的学术兴趣发生了几次转移,但他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追求却始终没有发生过动摇。他的用科学方法治中国史学的思想也由此奠定了初基。

傅斯年在英德留学时,西欧史学界对于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论争已经历了上百年,这时仍是众说纷纭,不得结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认定历史是科学的人很多,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将历史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外,许多资产阶级学者也认定历史演进有规律可循,历史可以成为科学;抑或认为历史发展没有规律,但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因此历史学可以成为科学。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历史是科学的说法更是风靡一时。英国史学家、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比瑞(J.B.Bury)便断然宣布,“历史是科学,不多也不少!”否定历史是科学的理论也没有销声匿迹,他们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如同自然界演变一样的定律,没有定律就不是科学。还有的史学家转换了论证的角度,避开了关于历史客体之有没有规律的讨论,而从史学的主体方面予以界说,认为史学家研究史料、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科学的,但他们要用语言文字把真理表达出来,必然取艺术的形式。因而他们的结论是:历史是科学,又是艺术。傅斯年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这场讨论,也没有就此发表过什么评论,但是在他的史学著作和言论中,却经常提起或论述这场论争中的某些根本性问题。他的建设科学的历史学的思想,亦直接导源于这场论争。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他并不注重理论的辩解——他常把这种理论上的探究称为“空论”而痛加批评——而是努力付诸学术实践。

从欧洲留学归来不久,傅斯年就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说要“以自然科学看待语言历史之学”,要把历史学建设成“与自然科学同列之事业”。后来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更明确提出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使之成为“客观的史学”、“科学的东方学”。从字面上看,科学的史学、科学的东方学意义十分明确,无须繁言。但事实上,傅斯年往往对它们作不同常规的解释,赋予其特定的含义,于是这几句话所蕴含的史学思想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傅斯年在谈论中国古代学术史时,对史学这个概念的使用比较宽泛,他把史书写作、历史观点、历史研究都归于史学的范畴。但当他讨论近代学术时,则将史学的使用范围作了严格的限定。把史书写作、史观、历史哲学统统排除在史学之外,把史料学当作史学的唯一对象。那么他所说的科学的史学,也就是科学的史料学,换句话说,便是在历史诸学科中,只有史料学才是科学。

傅斯年所说的“科学”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史料学才是科学?如前文所说,傅斯年不承认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他说:

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齐整齐了,便有我们的主观分数加进去了。

既然史事的留存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就无法获得一个规律性的、整体性的认识,只能认识历史上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研究局部的历史现象。如果硬要取得一般性总体性的认识,硬要研究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那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一些主观因素,而有违历史真实。他还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论证其观点。他说,数学、物理学可以拿“大原则”概括同类的事,这个办法用在生物学、地质学中就困难了,在历史学中更不能应用。我们所说的历史学的科学性,是指对历史客观过程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傅斯年既然不承认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那么他所说的科学是指什么?

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时说:“语言历史学也正和其它的自然科学同手段,所差只是一个分工。”后来他又说:现代的历史学研究,须使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都为历史学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很明显,傅斯年所说的科学的历史学,只不过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历史学,更准确地说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史料学。说到底,历史学,即史料学的科学性,只在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于能用科学的手段,去研究直接的史料,去搜集和使用新材料。

傅斯年所说的科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史料比较的方法,“以科学的比较手段,去处理不同的记载”。二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至于史料学之外的其他历史学科,那是配不上“科学”二字的。他强调史书的写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史料学基础上,必须做到使用史料准确无误,即便如此,著史也不是科学的事业,因为著史必定有学术之外的其他目的,不可避免地受某些政治、哲学、伦理观念的影响,有“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理智’和其他的主观”加入进去。在语言的表述中,也难免修饰雕斫,使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所有这些,都是与科学不相干,甚至是相悖的。既然在写作史书时无法排除非科学因素,所以它就不能成为科学。至于历史哲学、史论那些距离史料学较远、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无法施用“科学手段”,更不能成为科学的学科。

傅斯年虽然打起科学史学的旗帜,高倡建设科学的东方学口号,但他并不反对“科学”之外的其他史学工作,也不反对著史时使用“科学”之外的手法。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曾专门著文,指出不应把文学史写成“材料书”,写成文学资料长编。主张把材料加以“消化”,“用文学史的作法”,写成一部著作。什么是“文学史的作法”?后来他在中山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时作了具体的说明:

写文学史应当无异于写音乐史或绘画史者。所要写的题目是艺术,艺术不是一件可以略去感情的东西,而写一种史,总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设施做根基,所用的材料可靠,所谈的人和物有个客观的真实,然后可得真知识,把感情寄托在真知识上,然后是有着落的感情……宋人谈古代,每每于事实未彰之先,即动感情,这是不可以的;若十足的汉学家,把事实排比一下就算了事,也不是对付文学的手段,因为文学毕竟是艺术……希望诸君能发乎考证,止乎欣感,以语学始,以“波涛动荡”终。

在这里,他把史料考证和史书写作的关系讲得很明白:史料考证为文学史提供资料,立下客观的根基;有了客观的根基,便可激发感情,运用艺术手法,以达到“波涛动荡”的目的。二者互相联系,不可或缺。文学史是这样,那么一般的史书可否如此?傅斯年说,文学史是“通史之一枝”,“要求只是一般史学的要求,方法只是一般史料的方法”。这就是说,上述写作文学史的原则,也适用于一般通史的写作。

傅斯年曾专门著文谈历史教科书的写法,说“编历史教科书,大体上等于修史,才学识三难皆在此需要,决不是随便的事”。他提出了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不少与艺术手法有涉而与“科学方法”相悖。他说历史教科书应该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尽量使之生动,“增加兴味”,“应该把‘故事’、‘传记’的艺术作用,酌情引到教科书的正文中。”又说“教科书本身应当是一部有形体、有神采、能激发人、能锻炼人的书。”要编写这样的“活的教科书”,就必须“将散碎的事件,连贯起来”,“将民族中伟大人物的性格行事选几件形容出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艺术的手法。

总的说来,傅斯年认为社会历史诸学科中,只有史料学可以完全使用科学的方法,可以称得上科学。所谓科学的史学,“史学只是史料学”等命题的提出,皆以此为立论的基点。他认为史书的写作,虽然能够以客观的历史知识、真实的史料为基础,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艺术的手法。其余如史论、历史哲学等,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它们都不是史学研究的对象、不能成为科学。

傅斯年认为史料学可以成为科学,而著史离不开艺术,这与欧洲史学家所谓历史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说法是不同的。后者认为,摆在历史学家面前的任务是双重性的工作,他们为探究某一史实,搜集整理史料,努力发现寻求历史的真相,这是科学的工作。当他们把历史的真相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的时候,便加入了个人的主观意念,这种工作则是艺术的,是非科学的。据此他们作出结论:历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他们看到了历史客体与历史主体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但是将这些差别和对立绝对化,否认二者之间的统一性,否认人的主观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史实。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看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傅斯年的观点与此不同,他不否认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的统一性,认为只要“客观地处理实在问题”,“客观地处理历史学和语言学的题目”,就可以得到“客观的知识”,就可以辨明历史事实,决不会因为人们的语言表述使之成为主观的、非科学的东西。但史料学之外的历史学科,史论、历史哲学和著史等,由于研究对象和表述方法不同,主观的、非科学的因素加入在所难免。它们不能成为科学,并非由历史的主体、客体的差异产生,而是由其学科的内容特点所致。傅斯年的科学历史学思想在“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大环境中产生,明显地受到这场论争的影响,但他不以西方史学理论为雷池,而是继承中国的史学传统,根据中国的学术现状,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史料的思想,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史学思想是有价值的,尽管其中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同类推荐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原名傅乃琦。作家。中篇小说集《粮食》,罗烽,剧本《台儿庄》、《总动员》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热门推荐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全书十三篇,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名武,字长卿,《孙子兵法》,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推销员定律

    推销员定律

    指导个人成功与组织成长的完美手册。本书收集了在推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81个定律。这一些定律一部分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的一些人类社会基本规则,一部分是推销名家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并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它们如同人类智慧的一扇扇窗户,通过它,可以了解纷繁复杂世界背后的真相,并掌握解决推销工作中复杂矛盾的利器。这些定律堪称推销的黄金法则,曾改变过无数人的命运。阅读它,你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 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

    灵魂救赎,心说了算。 奇迹和痛苦其实来自同一个地方,重建信仰,实际上,,脚说了算;人幸不幸福,更需要每个人的勇气和智慧。这个地球,不要抱怨老天不公,永远是一半沐浴阳光,老天根本不认识你。《欲望都市》——两个平凡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就会怎样对待我们。鞋舒不舒服,是道德底线与唯利是图的较量。不要艳羡他人,绝不平凡的故事。我们怎样对待社会,一半沉沦黑夜……繁华都市背后,不要输掉自己。,人没有把自己哭进痛苦里。也没有把自己笑进快乐中
  • 情怀

    情怀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极道金丹

    极道金丹

    年轻不得志的少年人,机缘之下继承了独孤求败的毕生功力,并且获得了修道的机缘,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修道生涯。修道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说清的道既不是道,大道无形,不一样的悟道,不一样的修道!
  • 事故的寡妇

    事故的寡妇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帝姬赋

    帝姬赋

    推荐新文《帝妻》,此文乃《帝姬赋》的第二卷:帝姬赋第一卷谁家陌上少年郎结局:他绝世的面容在熹微的晨色中泛着微冷的光,在她耳边轻轻吐气,邪肆一笑:“从此这个世界上,再无帝姬!。”第二卷谋动天下,不久之后即将开始连载!最美丽的传说,最痴情的帝王!最刻骨的爱!最绝望的恨!最彻底的背叛!最悲伤的恋!-------------------------------------------------------------------------------------------------------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你有没有被最爱的人伤害过?你有没有被最爱的人背叛过?她的温柔,原来是专为他配备的世上最冰冷的毒。虽不会穿肠烂肚,却教他万劫不复!南宁,轩辕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姬,她的落梅山庄广罗天下奇才,掌控天下一半的经济命脉。南宫少卿,一个有着离奇身世的神秘少年,被南宁带回落梅山庄。几次三番,他对她舍命相救。可最终,她回报他的却是一剑穿心。她冰冷的剑锋刺穿他的胸膛:“从始至终,你都不过是一枚卑微的棋子!”那一刻,身体的痛疼抵不上心底的荒凉,他的心,死在了她冰冷的目光中。那一刻,他立下毒誓,只要我不死,从此,我便要你看着,你所在意的,是怎样一点一点毁灭在我这颗卑微的棋子手里的!被打落悬崖,却意外生还,带着对南宁刻骨的恨意,他投奔了敌国,他发誓,要将她所在意的一点一点摧毁,要让她痛不欲生。可是,当复仇的机会来临,他真的能下得去手么?而当年的真相,又真的是那样的么?他能为之舍命的女子,为什么会如此残忍的对待他?她,是真的无情无心,还是有着什么隐衷?绝望的爱,刻骨的恨,纷飞的战乱,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上演,拿什么救赎,人心的罪恶,欲望的魔鬼?----------------------------------------------------------------------------------------------------梅花树下,落英缤纷,是谁的倩影,如梅花般孤独绽放?落日湖畔,烟霞漫天,是谁家少年,独立凝眸,折一枝青柳,将过往的时光,珍藏!一年前,云中一役,轩辕国国王身受重创,病入膏肓,帝姬神秘失踪。一年前,云中一役,燕云国一少年六出奇计,救燕帝于危难之间,自此少年丞相南宫少卿之名响彻四海!从此轩辕大地战火连连。历史因这个少年的出现而改写,原本该结束的战争无限延长。这三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发生在同一时间,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又隐藏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一年后,在一个边远的小城,帝姬重现人间。真相浮出水面,一段恩怨情仇拉开了序幕!《帝姬赋》的视频地址:?pstyle=1亲们,在这里,初晨作一个调查,以下几个问题,亲们感兴趣的留言回答,谢谢!1.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位?2.你最喜欢的章节是哪几章?初晨的群:46268034感兴趣的欢迎加入!推荐晨的新文《九重凤阙》推荐好友梦幻雪的文《情倾绝世妖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喝孟婆汤

    不喝孟婆汤

    据说,这世上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的另一端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孟婆在那里卖孟婆汤。想要投胎转世的人,都必须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这样就可以忘掉今生的一切,转入下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