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00000017

第17章 学术成就:史料学派的主帅(2)

有人把傅斯年的“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说得一无是处,视之为旧史学的余毒,这是有失公允的。其实,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史学发展的结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它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纠正了中国传统史学之重视史书编纂,忽视史料搜集整理的偏向。他指出,中国史学界自古就有广泛搜求史料,精心鉴别史料,力图再现历史真实的优良传统。司马迁作《史记》,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清代考据学家们对史料的考订,都是这种优良传统的结晶。但是也有些史学家,不去采集史料,专门对于前人提供的第一手材料进行雕饰、润色和加工,然后撰写成史书,这就不是“客观的史学”。元朝、清朝政府“最忌真史学”的发达,以致采集整理新史料的优良传统日渐衰竭,编纂史书的风气日益昌炽,时至今日,不知多少人在那里“照着司马子长的旧公式,去写纪表书传”,搞“化石的史学”,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那里“修元史修清史”,做官样文章。这样下去,真正的历史学是不会发达起来的。他提出,只有“由主观的哲学及伦理价值论变作客观的史料学”,“由人文的手段,变作如生物学、地质学一般的事业”,中国的史学才会进步,才有可能赶上世界史学发展的潮流。

傅斯年着力扭转史学界那种用个人主观意识曲解史实,依照伦理观念斫饰历史,按照政治需要写作帝王将相家谱、教科书的封建主义史学观点,使史学向着“存真”、“求实”的方向发展。由是观之,他的思想取向是正确的,有进步意义的。至于说用这种立意偏颇的口号去纠正旧的史学观念,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恐怕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其次,傅斯年号召人们“扩张研究的材料”,“随时扩大旧范围”,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在“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旗帜下,傅斯年对历史学的外治作了狭义的界定,但同时也把历史学特别是史料学的内容作了充分的开拓。凡古往今来人们生活的一切遗存,不论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遗留,统统被当做史料看待:地下埋藏的古文字、古器物,地上遗存的庙宇建筑、石刻雕塑,文化史方面的民俗传说、观念信仰,民族学方面的各族语言文字,文献学方面的群经旧籍方志自不必说,凡档案、笔记、小说、戏曲、诗文、宗教典籍等等一切文字记录,全部纳入了史料的范围。这使人们对史料的意蕴有了新的认识,对历史研究的观念大为扩展,摆脱了千百年来由文献到文献的书蠹式的研究方式,开辟了一个个崭新的史学领域。他将上述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去,邀请全国许多著名的学问家,组成历史语言研究所,在许多新的史学领域中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民族学语言学方面的实地调查等等,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在傅斯年的扩张史料的史学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再次,有人单从“史学只是史料学”这个简短的结论着眼,说傅斯年鼓吹史料至上,妨害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扭偏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虽然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但也有相互一致的方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比历史上任何一种史学理论都更加强调史料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使用直接的、原始的、可靠的和最大量的史料。它不仅不排斥史料学的发展,而且正是建立在近代史料学的基础之上的。在20世纪初中国史料学不甚发达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当时人们只是一般地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旦拿这个原理说明中国历史,解决社会历史问题,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史料不足。所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没有忽视史料学的工作,而是把史料与理论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他们动手搜集整理史料,也注意接受、使用现代史料学派、新考据学派的研究成果。如果我们不存偏见的话,应该承认,以傅斯年为首的现代史料学派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必然出现的学术派别,他们在史料搜集整理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加速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作了资料方面的准备。

(三)理论局限

历史哲学、史论、史书写作和史料学是历史学的几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傅斯年硬是把前三者从史学中分离出去,把它们和史料学对立起来,这就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个理论的误区,并导致他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实践之间出现矛盾。

傅斯年将历史哲学、史观、史论看作是“空论”、“简单公式”、“主观价值论”,进而否定其在史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其学科价值。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学问都无法脱离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这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为取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傅斯年对历史哲学、史论取否定或存而不论的态度,但是在他的学术言论和论文著作中,处处反映出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和史学观点。他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定史料学是科学而将史学的其他分支均排除在科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哲学、一种历史观念。翻开他的史学论著看看,谈论史观、发表史论的文字比比皆是。比如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司马迁写作历史的“若干观念比十九世纪的大名家还近代些”,说欧阳修的《五代史》、朱熹的《通鉴纲目》“代表中世古世的思想”,提出反对“国故”这个“观念”,如此等等,无异是在发表历史哲学和史学评论的演说。在《闲谈历史教科书》中,他提出中小学开设历史课的意义是增进学生对于“人类”及“人性”的了解,“借历史说明生命界最近一段的进化论”;“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民族不屈性”,说明“文化演进之阶段”。所有这些,都是属于历史哲学、历史评论、史学评论方面的问题。

傅斯年把史料学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和逻辑起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把史料学的地位提高到不合适的高度上,认为历史学科里唯一可以称得上科学的是史料学,历史学的功夫全要看处理史料的能力如何,于是在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史料轻理论、重考据轻思辩的倾向。在这种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史学家们仍承袭清人的治史风气,专门在个别的、具体的问题上下功夫,不能够全面地、历史地看待社会的发展,不能够写出贯通古今的历史著作。而且在研究具体的史学问题时,也往往不能置之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或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以至陷入繁冗琐细的考证中,难以发现历史事物、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其联系。

“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一)走出疑古的误区

“五四”时期,傅斯年治学的路向是用近代科学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学术,从而寻绎某些“有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他说:

把我国已往的学术,政治,社会等等做材料,研究出些有系统的事物来,不特有益于中国学问界,或者有补于“世界的”科学。

他强调说,“国故是材料不是主义”,“研究国故必须用科学的主义和方法”。他反对在训释古籍时只罗列材料而无心得,说“凡谈故训,当以条理为先,发明为要,并不贵乎罗列群书,多所抄写”,“大凡著述之业,有得则识之,无得则缺之,不烦广抄多写,成其博异。”他批评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只是一部“材料书”,“里面通是抄写的,不曾丝毫消化得来。”可见当时他对于学术的定位是,以“科学的主义”作指导,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各种材料,从而发现某些“系统”的事物,找出某种规律。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他在“五四”时期很少作具体、微观的研究,大都是宏观的通论。或比较东方西方之差异,或纵论古往今来之变迁。他在《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凡以时间变迁为基本线索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皆应“分期别世,以御繁纷”,“察其递变之迹,然后得其概括。”他提出“以种族之变迁升降为分期之标准”,在每一具体的历史时期中,又分别以“政治变迁”、“风俗改易”、“种族代替”为标准划分作若干历史阶段。他讨论文学革命的有关问题时,同样把文学的发展演进作了阶段的划分。他虽然对王国维的政治态度予以激烈的抨击,但对他的《宋元戏曲史》一书仍大加赞扬,原因在于这部书不仅取材富瞻,更可贵的是它“条贯秩然,能深寻曲剧进步变迁之阶级”。

1920年到达欧洲以后,傅斯年的治学方向发生了大转变。他认为在北大预科和文科国文门学习6年是误入歧途,说自己“受国文的累已经不浅”,一成“文人”,“便脱离了这个真的世界而入一梦的世界”,甚至把“性情都变了些”。当时他对于文学已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中国文学的教育和熏陶把自己引入了治学的误区。他到伦敦大学后,选择心理学作为主攻方向,并打算“以此终身”。他曾在笔记本上写道“不要唐吉诃德主义”、“不要哈姆雷特主义”、“不要中了(小说家)哈代的毒”。他在极力告诫自己,要摆脱文人富于空想的积习,不要进入“梦的世界”。从根本上否认了自己在中国史学方面的造诣和成绩,就连原来最感兴趣的哲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1923年夏入德国柏林大学以后,他的治学方向发生了第二次大转变。这个时期,他对自己苦心钻研的实验心理学乃至集体心理学的功能及价值产生了怀疑,进而对于哲学的学科性质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不再把哲学看作是“比饭碗还要紧”的世界观,也不把它看作是指导其他学科的普通的方法论,而是看作世界上个别民族所独有的、固守系统而不求实用的“玄学”。于是出国前拟定的由学习自然科学进而攻读哲学的计划也最终付之东流了。大约在德国留学的后期,他治学的兴奋点已明显地转到了语言学方面。他修习梵文、藏文、缅甸文和语言学、语音学等方面的课程,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似已选择了语言学作为主攻的方向。

就在这个时候,顾颉刚疑古史的论著传到了德国。傅斯年读后一赞三叹,推崇备至,他写信给顾,说顾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是“史学的中央题目”,“是一切经传子家的总锁钥,一部中国古代方术史的真线索,一个周汉思想的摄镜,一个古史学的新大成。”傅斯年对顾的称誉,一方面说明了他们之间友谊的真挚,但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方面是“疑古”之说唤起了他对自己当年史学见解的回味。

1918年初,在《新潮》的创刊号上,傅斯年发表了评论梁玉绳《〈史记〉志疑》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疑古的问题:

今国人之通病,在乎信所不当信,此书独能疑所不当疑。无论所疑诸端,条理毕张,即此敢于疑古之精神,已可作范后昆矣。

在他看来,真正的学术是以怀疑作为出发点建立起来的,“可知学术之用,始于疑而终于信,不疑无以见信。”大胆的怀疑对学术很有好处,“与其过而信之,毋宁过而疑之。”当时,这样的学术见解是仅见的。所以有人把傅斯年称作“疑古的先锋”,并认为傅斯年提出的疑古史的某些主张,不仅比起顾颉刚来早得多,甚至连胡适都有“抄袭傅斯年的嫌疑”。

傅斯年和顾颉刚于1916年一起入北京大学文科读书,后来又一起住进了西斋十二号宿舍,他们一起听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且常出入其门探讨学问,在政治思想和学术观念上深受胡适影响。傅斯年创办《新潮》杂志,顾颉刚参与其中。1919年傅斯年赴欧洲留学,顾颉刚则于1920年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当年傅斯年给顾颉刚写信的时候,常用“我的颉刚”这样十分亲昵的称呼。而顾颉刚也曾用“埙篪相应”说明他与傅斯年在大学时代的友谊,而且在写给傅斯年的信中说“我在师友中,最敬爱的是你”。后来顾颉刚在钱玄同、胡适的鼓励下,努力探索,大胆地怀疑古史,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理论,轰动了学术界。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远在异国他乡的好友傅斯年。他常写信给傅,讨论古史方面的问题。

傅斯年读过顾颉刚的疑古史的文章后,他既为顾的史学成就大唱赞歌,又庆幸自己因“不弄史学”而免于像别人一样“非拜倒不可”,他只是以“光武故人”的心境欣赏顾的学问和成就。后来,大概是受了顾颉刚学术成就的刺动,他对史学重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在史学领域有所作为。从《与顾颉刚论古史书》那篇傅写给顾的长信中似乎可以看出,起初傅斯年只是想写几句祝贺的话给顾,以示对老朋友的鼓励。可是他下笔以后,觉得有许多话要说,而且有许多话难于一下子说明白。据顾颉刚说,这封信自1924年1月写起,一直写到1926年10月30日傅斯年乘船回到香港为止还没有写完。一封信写了将近3年的时间还没完成,很有些耐人寻味,个中原因也颇复杂。不过最根本的原因是傅斯年的思想变了,他意识到疑古是一个误区,其致命的缺点就是“以不知为不有”,“据不充分之材料,作逾分的断定”。他决心走出这个误区,重建中国的新史学。

在欧洲留学的后期,傅斯年修习了《方法论》之类的课程,注重阅读西方史学名著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比较系统地接受了以朗克为代表的历史语言考据学派的学术观点和方法。从他留学后期到回国途中所作的手记来看,他对于其他学科不再关注,只是对中国史学的路向及史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这说明他已经最终完成了自己学术研究目标的定位。

1926年底,傅斯年受聘任广州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兼文学、史学两系主任。他认为,要把中山大学史学系办好,必须聘请一些如顾颉刚那样的有学问、有研究能力的学者。此前顾颉刚在厦门大学与鲁迅、潘家洵结怨,处境十分窘迫。1927年初鲁迅来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听说傅斯年要请顾颉刚来,乃极力反对。傅斯年执意请顾前来,4月底,鲁迅愤然离去。顾颉刚来到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任教,协助傅斯年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孰料刚刚过了半年时间,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就出现了裂痕。至1928年春,二人矛盾激化,终于产生公开冲突,始而言语不合,继而破口相骂,虽经多人调和劝解,终无补于事,至隔阂愈来愈深。不久,顾颉刚离开广州,赴北平燕京大学任教,顾、傅二人“十五年之交谊臻于破灭”。此后二人虽未产生直接冲突,但当日亲密友谊已无法恢复。

同类推荐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精选了马克思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热门推荐
  • 霸天帝神

    霸天帝神

    方俊遭情敌陷害,却大难不死,巧得神秘石人入体。从此练就龙魂武道,天下功法融会贯通!诛仇敌,斩妖魔,踏上一条大帝之路!
  •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学会了做人,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事,就知道了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由此我们的工作交往就会快乐,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妙评古诗书鉴赏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老爸老妈出国旅游将她丢给刚回国的他照顾,谁知道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家里专门欺负她,将她当女佣使唤,还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将她给那啥了,不仅如此,好友居然拿她当赌注,输给了他,太过份了,她要奋起,将他狠狠地打回原型!(此文乃校霸独宠拽丫头的孩子篇,很友爱哦)
  • 红影黛姿潇湘月

    红影黛姿潇湘月

    那样一个女子,不下眉头,也上心头!那样一个女子,她在寂寞的夜里开放如清雅的兰花,泪水在叶尖滚动,晶莹剔透,折射有微亮的星光,闪烁不停。那样一个女子,她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来,有人说她背负了前世的债,于是她从七彩的天上下来,而又终于飘然而去。这样一个女子,她在月下绕篱而行,口唇微启,轻轻地诵着词句。这样一个女子,她在寒夜里,呵着手里的笔,在一方手帕上静静地写着诗。这样一个女子,她白衣胜雪,已经悄悄地远去了。一直想写林妹妹,但是却不知该如何下笔,唯恐世俗的语言,玷污了妹妹!现在鼓起勇气,写一篇若是不好,大家不要拍瑜啊!不想写穿越的黛玉,因为一直认为那会与原本的妹妹差太远,之前写迎春也是这个原因!本文的妹妹,是一个外柔内刚,自有一番主见的人,虽不似原著那般我见尤怜,却有另一番别样的风情!看她怎样为自己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推荐自己的新文《倾歌天下》,是瑜的转型力作,亲们千万表错过哦,瑜保证精彩滴啦,鞠躬谢过!地址:推荐自己的完结红楼文:《穿越红楼之我是迎春》推荐好友的文文:沧海明珠的清穿美文:《怡诺千年》红楼新文《红楼惊梦之黛灵》:好友梅灵的红楼新文:《禛心俜玉》各位亲爱的筒子们,瑜的书友会QQ群:66858739,喜欢瑜的朋友可以加入哦,敲门砖是瑜的任何一篇文文哈!瑜的圈子:http://m.pgsk.com欢迎大家参观访问,畅所欲言,呵呵……
  • 血灵神

    血灵神

    她,诞生于冥天禁地,血雾迷池之中…黑发紫眸,何其妖娆,却被冥界视为不洁之物…百年镇压,血灵戾气最终爆发,惊天地泣鬼神,毁万鬼,破乾坤…缘起缘灭,怀揣着冥界禁物再次转生于菲斯大陆。再次转世的她,摇身一变混世魔王,成为人尽皆知的废材郡主,却是那战神世家最珍爱的小公主。一场阴谋迫害,让她一夕之间再次化身为魔,为了还活着和已经失去的亲人,从此走上了一条通天的血腥征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秦王,灭!仙阁,殇!修罗界,我做主!天神耐我何?他,神秘的南丰国师,一个风一般飘渺的冷清男子,为了她甘愿堕入无尽深渊化身为魔!他,修罗界的真正王者,一个邪魅而冷酷的黑暗主宰,为了她拼尽所有,血雨腥风,奉上了一颗最为炙热的修罗之心!一场血腥的征途,一场血色的浪漫,成就了一个永恒的绯色传奇…★★★★★★★★★★★★★★★★★★★★★★★★★★★本文世界、职业设定比较复杂与一般玄文设定可能有所不同,非废材文,另类穿越,女主冷酷、腹黑非善类,不喜者慎入!本文为玄幻文,自然以女主成长历程为主线,除了爱情,亲情、友情也是她不断前行的源动力,文风轻快偶有搞笑却不小白,过程美男多多O(∩_∩)O~,结局一对一!★★★推荐音的完结文★★★《魔疫》★★★好友好文推荐★★★沐血夜《凤麟》暗夜萧然《灵师》瑞夜楠《逆天毒尊》瑞夜楠《异世御神》宋颖雪《星帝的崛起》清洛妃《誘宠傲娇小尤物》瑞夜楠《书记,我不爱你》(都市文)烟然心醉《丑女戏邪君》(穿越)★★★领养榜★★★★黎殇梦领养冥天★xiao5128275领养上官灵★飞飞2324领养血释天★铁梦雅领养宫羽墨★wanwan817领养碧野★暮光123领养上官惊鸿★诺简爱领养上官惊云★米虫虫123领养花堇幽★鹤我爱你领养沙迦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诛天狂凤:独宠摄魂鬼妃

    【升级战斗+魔宠萌宝+铁血至尊】异世风云,狂风乍起,残弱之身,难掩异世之魂,惊才艳艳,辣手张狂,杀伐降世,立足巅峰,苍茫大陆,谁主沉浮,天下之大,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什么找上我?”某男笑的风情万种,“自然是因为你也是祸害,你不知道,世间只有一个祸害太孤单,所以本王想找个伴一起祸害天下。”众手下狂倒:天啊!我们英明神武的殿主啊!形象啊!一世英名全毁了!!!——“交保护费了。”某宝宝叉腰站在山顶锣鼓一敲,四面八方飞禽走兽、孤魂野鬼通通齐聚,一个个排着队递上天材地宝,谄媚道:“老大,这个月的保护费。”某宝宝脑袋一甩,“放心,这个月小爷罩着你。”
  • 公子太妖娆

    公子太妖娆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经在那神秘的千家庄中有那么一位小主子,长得那是翩翩撩人,当然,牵动了万千少女的心。】凡是得罪过这位公子的人,不是翌日突发恶疾,就是不出三日之内家财尽失,男主强大,可谓百试百灵,绝没有一次落下。】*北澜王朝,都城——落都之内,无人不知,女主情痴,无人不晓,这上官大将军府上的小公子是大将军的心头宝掌中肉,打不得骂不得,女主也毫不逊色。所以,芙城之人都人人唯恐哪天运气不好遇到这位小公子。凡是得罪过这位公子的人,就算你是皇亲贵族,也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数年前,女主更腹黑,边城——紫玉关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那边关之地曾将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本文一对一宠文,那就是,“惹天惹地,也莫要惹到上官小公子!”因为,后期越来越强大,结果都会‘惨不忍睹’。*【女主前期卖萌,活生生的一个二世祖。也是越来越妖娆了。【男配很强大,男主绝对身心干净!】☆★☆★☆★☆★☆妖孽的异族皇子,温润的太子爷、自傲的二皇子、冷酷的四皇子、可爱搞怪的七皇子,男主腹黑,还有那塞外桀骜的雄鹰.而江南芙城之内,男主痴情,美男多多,总有你喜欢的一款!☆★☆★☆★☆★☆偶简介无能,亲们自行补脑吧
  • 整合:让一切为我所用

    整合:让一切为我所用

    资源的整合到底有多重要?古人带兵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个典范。我们熟知的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事,大多数都可从中分析出之所以如此结局最深刻的原因。现在的商场就如战场。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事情:有些老板很忙,忙到坐下来抽根烟喝口水的时间都快没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总是很敬佩,亲力亲为嘛,可是公司的效益却没有上去,反而有所下降;有些老板却很闲,经?常约朋友去打打高尔夫啊、骑骑马啊什么的,公司的效益却很让人眼红。为什么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是否重视并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