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3200000015

第15章 买卖时机篇(3)

其实,在股市中丝毫不缺少像巴菲特所说的这种疯狂冒险的人,他们凭着一股盲目冲动会干出让人目瞪口呆的事,径直奔向一条看不清的路,而不管几步外是否有一个深渊在等待着他们。可以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正像巴菲特所警告的那样:“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吉姆·罗杰斯曾判断股市将要崩盘。在美国,人们可以通过卖空来赚钱,吉姆·罗杰斯也这样干了。形势的发展一如吉姆·罗杰斯所料,股市大跌,金融机构纷纷破产,瞬间吉姆·罗杰斯的资金翻了3倍,当时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

尝到了甜头后,吉姆·罗杰斯判断市场将进一步下跌,于是集中所有资金大力卖空。但这一次,股市却跟他玩起了游戏,极不合作地上涨了。最后吉姆·罗杰斯只能忍痛斩仓,账户里一下子分文不剩,吉姆·罗杰斯穷得把自己的摩托车都卖掉了。

事后,吉姆·罗杰斯发觉他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对股市继续下跌的判断其实没有任何研究作支撑,于是他幡然醒悟,总结道:“人们获得成功后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这种时候尤其需要平静地思考。”

纵观投资大师们的早年经历,他们也犯过许多错误,但不同于一般人的是,他们很快就明白投资的关键之一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说,理性分析、理性投资,排除盲目冲动是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

对成功者来说,一夜暴富并非没有来由,也并不是“天上掉馅饼”,因为他们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而且他们的判断是理性的。

这才是规避风险的稳妥之道。投资不是玄学,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再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伯顿·G马尔基尔

在华尔街,几乎90%的分析师都自认是基本分析派人士;但在中国股市上,几乎90%的分析师都喜爱用技术图表来测评市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技术分析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这些都是市场感兴趣的话题。

规避风险是投资入门的基本功。浏览一下相关书籍,我们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书籍都在不厌其烦地向投资者传授这一基本功;听一下投资界知名人士的经验之谈,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人都在谆谆教导大家如何避险获利。

人人都知道规避风险是必需的投资技能和策略,但是究竟该如何规避风险?不管说得多么玄、多么高深莫测、多么复杂、多么精确,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基本的理性思维,风险总是会准时找上门来。

基本分析派人士大多认为“股市趋势不可知”。彼得·林奇认为:“预测股市未来一两年的走势,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巴菲特也说:“让我再重申一遍:对我而言未来永远是不清楚的。”既然巴菲特认定股市趋势是无规律、不可测的,那么,他当然不相信技术分析学说。他甚至挖苦说:“我一直觉得,股市预测的唯一价值在于让算命先生从中渔利。”

面对市场的随机性和失序状态,《漫步华尔街》的作者、投资大师伯顿·G马尔基尔对投资者发出了富有启示意义的警告:“投资不是玄学,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再看看别人在做什么。”

投资说起来就这么简单,理性领头就成功了一半,但要想做到知己知彼,不冲动、不盲目,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原来是一名供职于餐馆、铁路公司的会计师,进入投资领域后,他成了技术分析的大宗师。1927年,50多岁的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退休回家养病。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爆发。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亲眼目睹崩盘前后的剧烈变化,于是搜集了华尔街股市75年的资料,专心研究起股市规律来。经过不懈努力,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终于在1934年提炼出一套完整的股市波动结构。1938年,他出版了《波浪理论》一书。1946年,也就是在其逝世两年前,他完成了关于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

波浪理论集哲学、数字学、神秘学于一身,揭示了股价波动的自然法则。波浪理论看起来很完美,用起来却无从下手,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区分或界定不同级别的波浪。因为辅助技术指标存在着失灵钝化的现象,波浪还会出现延伸再延伸的情况,这更加使操作者在面对市场现实时束手无策。波浪理论传至中国后,人们就曾戏言其“洪湖水,浪打浪,何人搞得清是何浪”。

像这样的“玄学家”的谆谆教导,我们还是少听为妙。毕竟在股市中是真刀真枪地实践,并非闭门造车。在这个资金的战场上,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远胜过赵括的“纸上谈兵”。

投资是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的事情,越是“悬乎”的话越不值得相信。套用一句巴菲特的话:“我绝对不会投资那些我看不懂的公司。”

投资是一门科学,不是玄学,更不是深不可测的“神学”。每一位热爱投资的人只要潜心研究,就都能够收获颇丰。即使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益,也有进步的乐趣;即使在市场中经常摇摆,也有追逐目标的快感。

风险也是机遇的代名词。

--彼得·L伯恩斯坦

生于1919年的彼得·L伯恩斯坦是《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华尔街上的经济学家》《繁荣的代价》《金融简史》等著作的作者、也是彼得·伯恩斯坦公司的创始人及总裁。他几乎见证了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的每一场金融危机,也是极少数亲身经历过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而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里还依然活跃于市场上的人。

彼得·L伯恩斯坦说过:“风险也是机遇的代名词。”

在投资领域,永远都存在风险,如果你不想冒险,那就别涉足股市。但历史也证明,风险和收益总是如影随形,《漫步华尔街》的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伯顿·G马尔基尔通过对美国1926~2005年的常见资产类型的年均收益率进行研究,发现具有高风险指数的普通股(收益率年波动率为202%~329%)以104%~126%的年均收益率击败了低风险指数(年波动率为31%~92%)的债券类产品。

看来,要想在股市中“吃得好”,就得承受风险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失去“睡得香”的享受。伯顿·G马尔基尔经常举出JP摩根的例子来说明“吃得好”与“睡得香”之间的矛盾。

曾经有因承受投资压力而担惊受怕、重度失眠的朋友问JP摩根应该怎么办,JP摩根说:“卖掉一些,直到你可以入睡为止。”

每个投资者在投资前都必须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在“吃得好”还是“睡得香”之间选择一个。那些叱咤风云的投资大师并不是比其他投资者有更好的手段,而只是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1986年起美国银行业的竞争和风险加剧,但巴菲特仍希望购买银行股。富国银行是当时全美最好的银行之一,巴菲特认为其经营模式独特,市场占有率高,ROA(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能力强,管理层经营有方,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

1990年前后富国银行股价大幅下跌,正是低成本持有的大好时机。巴菲特在仔细权衡公司机会与风险之后作出了购买决定,认定这家公司未来具备升值潜力。

但市场变幻莫测,富国银行的股价也随之频频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第一季度富国银行最大跌幅超过82%,之后两个月又暴涨79%,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股价大跌时,巴菲特仍坚信富国银行的抗压能力,认为它必能稳步走出危机,只是无法准确预估其重振雄风的时间。凭着对公司内在价值的确信,巴菲特又低价增持1236万股,占总比例的43%,随即在接下来的股市回潮中大赚特赚。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其变动周期、幅度及频率等具体信息是很难预测的,即使你投资的是一只优秀股票,也需要承受其短期波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但是有风险的地方同时也存在机遇。那些能抵抗风险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投资者,就已具备了成功投资的一项基本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 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本杰明·格雷厄姆

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告诉过自己的学生巴菲特:投资股票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该放在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上。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因此巴菲特并不跑出去打听消息,他只是待在家中,埋头于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寻找股价严重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成长股,然后将其买进,等待股价攀升。这就是巴菲特屡试不爽的投资秘诀。

下面我们通过美国期货市场著名的投资大师迈克尔·马加斯的早期失败投资经历,来加深对这一股市投资风险管理观念的理解。

迈克尔·马加斯是美国著名的期货投资大师,其管理的账户净值仅在10年间就增长了2500倍,让世人为之侧目。迈克尔·马加斯早年就深爱期货投资交易,但他的早期交易经历却令人沮丧,一而再、再而三地亏得一败涂地,以爆仓离场。

有一次,他将自己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3万美元加上向母亲借来的2万美元,一股脑地投入粟米期货合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迈克尔·马加斯认为植物枯萎病可能再次出现,从而令粟米歉收。把全部资金投入其中之后,迈克尔·马加斯觉得自己可以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收获了。

一开始,市场波动并不大。但有一天,《华尔街日报》忽然刊登出头条消息:“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可以发现更多的植物枯萎病”,尖刻地讥讽了期货市场的投机心理。结果当日开市后粟米价格直线下跌,迅速跌停。

迈克尔·马加斯目睹着价格狂泻,在经纪行呆若木鸡,全然无法接受期价大跌的现实。此次交易后,5万美元最终仅剩8000美元,迈克尔·马加斯损失惨重。

投资失败的迈克尔·马加斯一无所有,于是加入一间期货公司,任职资料员。但他死性不改,又向母亲、兄弟及女友借贷,并且在其他期货公司开户买卖,谁知道借来的本钱再一次被输得一干二净。

迈克尔·马加斯从失败经历得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切忌孤注一掷。他认为自己的交易实际上从头错到底,第一,不明白买卖的原则;第二,缺乏资金管理,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

直至1971年10月,迈克尔·马加斯遇到名师,强化了风险意识,这才走出长期失败的困境。

此后,资金管理成了迈克尔·马加斯首要的原则,在管理基金交易的过程中他加倍小心。他为自己定下作战戒律:每次买卖只准输掉总资金的5%。

迈克尔·马加斯认为入市之前定下止损的指标非常重要,所有入市的头寸都要有最大损失的心理底线,一旦达到这个底线,就要迅速离市;遇到入市失利,手上合约呈现账面亏损,对后市感到迷茫的时候,需要先行平仓离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同时给自己时间以使神智清醒。

从迈克尔·马加斯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忽视风险的早期投资生涯对其交易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在经历了孤注一掷、盲目交易的惨痛教训后,风险控制意识才深入迈克尔·马加斯交易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这时,迈克尔·马加斯才开始了“投资奇才”的辉煌之路。

不能孤注一掷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切记千万不能孤注一掷。

--索罗斯

索罗斯的金融战斗史充满着霸气和赌性,以至于很多人在被其镇住之余,都把索罗斯的成功归因于“赌赢了”,认为他只是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特别眷顾而已。一旦他赌输了,也会变成穷光蛋一个。

但很少人会问,索罗斯在高风险的投资界以风险最高的策略冒险,为何还总是能获胜?其基础到底是什么?

其实,索罗斯在冒险之前,早就下过工夫研究了股市,评估过风险,他的冒险并不是不经安全考量的。他虽然时常豪赌,但绝不会财大气粗地拿巨资到处作战。

索罗斯从事的大部分是融资,但他并非疯狂地一味运用融资操作,他非常了解融资的风险。量子基金把净值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将融资的部分投资于股指期货、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上。这样一来,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的情况,他就能避免灾难式的崩盘。

1987年,当全球股市即将崩盘时,索罗斯断定大崩盘会从日本开始,然后才是美国股市。因此,索罗斯放空了日本市场。但事与愿违,日本市场反而走高,索罗斯损失惨重。

索罗斯并没有执著于自己的判断,他的原则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因此,他赶紧认赔出场。

这次投资虽然失败了,但索罗斯的基金当年仍有14%的盈余,这也为他日后的大战留下了筹码。试想,如果索罗斯执迷不悟,抱住错误的投资不放,那还会有后来赫赫有名的“金融杀手”索罗斯吗?

索罗斯的确是个爱好冒险的人,据说危险能给他以刺激,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市场。但他绝不会喜欢危险把自己吞没,因此他看重风险控制。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一代金融大鳄。

风险所在,机遇相随。索罗斯沉迷于高风险的金融市场,他有过巨大的成功,也遭受过惨重的失败。但他最终没有变成一个匆匆过客,而是创造了投资界的一个传奇。人们在他的传奇中看到的不仅有难以企及的辉煌、痛心疾首的失败、令人窒息的危险、引人惊叹的化险为夷,还有鹰隼一样敏锐的眼光、科学家一样理性的分析能力、兵法家一样高超的时机把握能力。而最重要也最容易为人所忽略的一点却是,他作为一个投资者的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善于保护自己的能力。

索罗斯曾说:“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切记千万不能孤注一掷。”走钢丝的游戏是杂技能人玩的,而不是投资者可以玩的。如果你在股市中玩这样的游戏,那么总有一天你会从高空中摔下来。

当然,索罗斯也说过:“我决不会冒那种能把自己毁掉的风险,但也永远不会在有利可图时游手好闲地站在一旁。”在有利可图时,承担风险当然是无可指责的,毕竟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不要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但同时也要记住别孤注一掷。

同类推荐
  •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一书中深入阐释了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的两个重要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的再进行消费”。然后引领读者了解当下最热门的理财投资品种:房产、黄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最后给出切实的忠告,避免盲目投资。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理财课 》是一本实用的理财投资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理财投资,掌握实用的理财投资技巧,并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理财投资观。
  •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本书从目前的压岁钱消费现状入手,介绍小孩子怎么对待压岁钱,怎么学会用钱、存钱、怎么进行简单投资,并通过一些理财案例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相信对孩子和家长应该有所帮助。
  • 理财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理财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理财是那些有钱人的事,等我有钱了再谈理财吧。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理财理的不仅是钱,也是我们的生活。理财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理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书从医疗、教育投资、家庭投资、信用卡等方面向你诠释了理财的定义。手持这本书,让您的理财生活化,简单化!
  • 顶级操盘手

    顶级操盘手

    操盘——一件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大多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但必定言出惊人。当然,他们的个性是职业所致,因为证券市场时时刻刻都充满着诱惑,只有先计划,再交易才能靠近好运。本书全力打造顶级操盘手的终极修炼秘密。
  •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之后,用钱赚钱

    30岁,一般被人称为“而立之年”,这在人生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无论对于30岁的单身贵族,还是30岁的年轻家庭而言,理财这个概念你都无法回避,必须未雨绸缪,为自己制定科学而全面的理财计划。从本书开始,从现在开始,启动你的创富计划吧!
热门推荐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胡萝卜须》写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因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而得此绰号。家人不喜欢他,常拿他出气;胡萝卜须常被吓得六神无主,做出许多可笑又荒唐的事情。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法师手札

    法师手札

    魔法师们在高塔的阴影中窃窃私语,至今已经少有人能够听到他们微风一般的低吟。新历二十二年我故地重游,法师塔隐没于梧桐与橡叶的树荫当中。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一个新世界的开始。那也是一个神话的终结,是更多传说的发端。两个世界的碰撞,两种力量的战争,无数种族的血泪,亿万生灵的哀嚎……由野心、鲜血、仇恨、掠夺、迷茫、欣喜构成这画卷,而我就在开端。在某个明媚的清晨,我踏上旅途的第一步。这个世界,早已不是我所知的那副模样。-----书友群号:132717993
  • 神医火凤

    神医火凤

    她是世界佣兵之王火凤,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医术高超却心如蛇蝎。他是华夏特种兵王苍狼,铁血冷酷,手段毒辣,风华绝代却心硬如铁,冷漠无情。他是官,她是匪。一场意外,他与她双双遇难……她,候府嫡女慕容火凤,容貌倾城,被誉为东离第一美女,却是一个从小疯癫的疯子,众人称之疯小姐。他,帝王之子南宫宸天,兰庭玉树,姿容无双,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被众人称之为傻王。一道圣旨,疯妃配傻王。洞房夜,盖头揭开,四目相对,火花四溅。看着对方熟悉的容颜,火凤咬牙切齿:“苍狼,你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哪都有你?”闻言,他勾唇邪魅一笑,欠扁的吐出三个字:“缘分啊!”当傻王不傻,当疯妃不疯,且看穿越夫妻如何携手坑骗天下?
  • 末世之随身桃源

    末世之随身桃源

    一个孤女和逃犯特种兵在末世中,到底是随波逐流,还是逆袭而上?这是一条艰难的生存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4号门诊楼

    4号门诊楼

    一名男子在一次心脏手术中意外身亡,同一天夜里,副院长的妻子离奇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随之,地下室停尸房里的值班人员也意外毙命,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后来被人称之为死亡之楼的4号门诊楼上,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
  • 非凡创意

    非凡创意

    如何成功创意成了多数企业的难题!读读这本书吧,看看成功创意有什么秘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划创意、投资创意、商旅故事几方面。主要介绍创意与创新的理念谋划与严密的准备。 本书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难懂的术语,只有若干通俗易懂的小文。从结构上看,有故事,有点评,故事娓娓道来,点评恰到好处;从内容上看,既有赚钱的绝招,又有策划的妙法,平淡中体现创意,直白中透露高招。
  • 杀道神尊

    杀道神尊

    带着《道德经》穿越到一个崭新的仙侠世界中,修先天大道,霸仙途,称天尊!且看中华圣贤留下的至高宝典如何在仙侠世界中大放光彩,成就一段永恒神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