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0500000009

第9章 创新型人才的个性特征——创新品格(1)

§§§引言

在创新智慧的构建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因素是创新的思维力和创新的实现力,很容易忽视的是创新的态度。日本学者恩田彰认为,所谓创新的态度即创新的人格因素。它在构成人的创造性品格及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起着关键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除了人格卑劣的小聪明难以成就创新的大事业之外,即使拥有足智多谋的大聪明,一旦染有人格缺陷,也难以实现富于创新智慧的人生,他们即使有些创新成果,也往往会被人格缺陷所吞噬,丧失其基本应具有的价值。

从创新智慧的角度来看,个体应具备的人格结构,有利于发挥自我实现的主体性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或者说,坚韧地发掘自身潜能素质的一贯性、科学性,与创新意志所含有的组织性、彻底性,将是一个人形成创新品格的基石。它表现为充满活力的、自主自为的、超越自我的生存品格。它是对创新事业的认识、情绪、价值、信仰等因素整合良好的产物。它和那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无序自我的放任相对峙。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断言:创新的人格因素是人生智慧发展核心部分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支持创新人生的要素。

德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创造者在发明创造活动中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决定于他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力等,而且还决定于他的理想、信念、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他发现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两组人之间,最大判别在于心理品质不同,成就最大组的人在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方面,都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组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探讨创新人格的重要性。

§§§第六章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与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创新者对创新的认识和态度、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等。

创新精神主要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同时,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无止境的,必须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

如何把人的一切创造潜能都释放出来,是教育面临的一项任务。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创新精神可分为质疑精神、开拓精神、求实精神、拼博精神和“三为”精神。

第一、质疑精神

我们的许多人由于缺乏质疑精神,所以经常是“唯书、唯师、唯上”,难以取得创新成果。要立先得破,应该激励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同时必须创设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对现有事物持科学的质疑态度,是以审视的目光、科学的态度、求真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促使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改进和创新。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以质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不仅有着卓越的科学成就和杰出的科学贡献,在他晚年时,把质疑思维的矛头指向了西方世界弊端丛生的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基础。1949年,即在他70岁那年,发表了《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著名文章,鲜明地表示了自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公开声明拥护社会主义。爱因斯坦这种非凡的质疑思维和科学的批判精神,以及他平凡而又高尚的伟大人格,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了不朽丰碑,也为我们开发创新思维留下了无穷的启迪。

有质疑精神的人对现成的事物不盲从,而是大胆发问,敢于跳出一般观念的窠臼。

20世纪50年代,石家庄热电厂是前苏联援建的第一期重点工程之一。锅炉运行规程基本上是仿苏联原本编成,有的地方和现场设备实际情况不符合,而且烦琐难记。但苏联专家要求:“二次进风风速挡板固定二分之一,不许动。”对这一禁区,当时厂部规定“违者以现行反革命论处”。因此,尽管经常出现煤耗高、灭火、放炮等事故,但谁也不敢越雷迟一步。

司炉工许文才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经过多天认真观察发现:随着电网用电量的变化,锅炉负荷的变化,进煤粉量的变化,进风量也必须给予相应调整,使煤粉和空气比例适应,才能获得良好燃烧效果。但二次进风风速挡板是惟一调整进风量的口子,而“不许动”的条款却卡住了调整进风量的脖子。结果造成负荷大时风量不足,冒黑烟,浪费巨大;负荷小时风量过大,发生灭火、爆燃、放炮,甚至炉顶爆洞,设备变形,炉体损坏,造成停炉、停电事故。因此,厂领导整日提心吊胆。

许文才找到“灭火放炮”的原因后,对苏联专家的“不许动”产生了更大的疑问,进而把解决办法确认在调整二次进风风速挡板上,他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风险,突破苏联专家规定二次进风风速挡板开度不得低二分之一的框框,摸索出一套根据负荷大小及时调整整二次风速挡板开度的规律,对防止“灭火放炮”、提高锅炉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直到中苏关系破裂后他才把“违规操作”进行技术表演,广泛推广。之后,他又多次改进,实现了随着用电负荷大小自主电动操作。炉灰中的可燃物,由20%~30%普遍降至3%~8%左右。

质疑中孕育着创新和突破。质疑是人类创新的出发点,创新常从疑问起步。一个个不平凡的问号,为人们画出一条条创新成功的起跑线。例如,有这样一个提问:“您见过方形车轮吗?”

许多人可能会说,这个提问本身有问题,车轮怎么能是方形的呢?

其实,方和圆并没绝对的界限,方形车轮已经有了:高速磁悬浮双轨列车,其底部车轮就是方形的。

方形车轮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总是人云亦云、毫不怀疑,那么他就不可能有创造和创新。创新的出发点,就是首先对一切客观事物持科学的质疑态度,然后才有可能取得更先进的创新突破。

敢于质疑是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

发明创造的实践证明,谁敢于合理质疑、敢于率先提出问题,谁就能最先开辟一条全新的创造之路。敢于科学质疑,能使大脑处于一种探索求知的主动进取状态,使大脑的创新思维处于朝气蓬勃的旺盛活力状态。疑处有奇迹,疑处出真知,疑处有突破,敢于质疑,才有奇迹般的创新成果。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极高的著名科学家。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一个10磅的铁球会与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重的铁球快10倍。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后来,年轻的伽利略勇敢地对此提出了质疑。伽利略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它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就会得到两个相反结论,一是两个球连在一起,其总重量比100磅的球重1磅,因此,应当比10磅的球先落地;另一结论是,两个球在一起会因为那只1磅的球而减慢速度,其落地速度应该比10磅的铁球慢。显然,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

年轻的伽利略没有在权威论前止步。因为他不止一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两块从悬崖上跌落的石头,尽管大小不一样,却总是以同样的速度坠落地面。从这现象得到启发,伽利略认为物体的下降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无关,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伽利略问自己:这到底是权威论断错了,还是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推理错误?伽利略相信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他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错了。为了弄清究竟谁对谁错,他决定让实验来验证,用事实来说话。

带着对权威论断的质疑,伽利略突破传统习惯,勇敢地登上比萨斜塔,左手拿着一个10磅的铁球,右手拿着一个1磅的铁球,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推了下去,结果奇迹发生了,大家看到两个球同时落地,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实验证实伽利略的推理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错了。

一个由物理学权威所作的、影响世界长达两千年之久的“神圣的定律”,顷刻之间被年轻人用事实推翻了。

伽利略由此得出物理学上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正是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伽利略一举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无数发明创造告诉人们: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开端,疑问突破之后往往带来创新成果,一个问号往往带来一项甚至一系列发明创造。

迷信权威是发挥创新能力的巨大障碍。著名哲学家罗素应邀来我国讲学,听讲的都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罗素提出了2+2=?的问题,台下面面相觑,无一人回答。罗素说,2+2=?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能等于4,你们为什么不敢回答呢?因为我是有点名气的哲学家,你们就认为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定别有他意,这是迷信权威的思想在作崇。

为什么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也有他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他们不可能不受着环境的、知识的、情绪的、阶级的各种各样的局限。即使是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电磁波的发现是电学研究的一项巨大成就,它是近代一次意义深远的信息革命的开端。今天人类广泛使用的广播、无线电通讯、电视,都是电磁波的应用。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这一年他成功地进行了电磁波接收实验。电磁波能在空中高速传播,有人想到,它也许可以用来进行通讯,但赫兹断然否认了这种可能。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要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除非有一面和欧洲大陆差不多的巨型反射镜才行。”然而,没过多久,意大利的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讯,并且成功地实现了洲际通讯,把电磁波从美洲发射到了欧洲。发现电磁波的赫兹却不仅想不到这一点,而且还怀疑别人的这种想法。

近代两位把人类的认识引导到原子世界和高速物体的巨人卢瑟福和爱因斯坦是最有可能预见原子能利用的人。但事实却恰恰开了个玩笑。

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放射性蜕变规律,并且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按理他应该推测到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但是当有人向他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却说:“那些指望原子核裂变而获得能量的人,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关系式E=MC2,这个公式表明,质量的微小亏损,将引起原子放射出巨大的能量。但是当有人问到原子能利用的可能性时,他却满口否定了这种可能。

1945年,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院长万尼瓦尔就原子弹问题向杜鲁门总统提出报告说:“原子弹决不会爆炸,我是作为爆破专家这么说的。”

在飞机研究的早期,有不少科学家对此表示反对,他们对飞机的预见犯了错误。最早用三角方法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法国科学家勒让德曾反对飞机的研制,他认为比空气重的装置不可能飞入空中。大发明家西门子也反对飞机的研究,认为这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用物理学的某些理论做了推测,认为机械上天纯是一种空想。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甚至还做了详细的计算,证明飞机根本无法离开地面。

培根是近代科学之父,他与生理学家哈维是好朋友。哈维向他讲起自己关于血液循环的想法,培根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倒是美国出版家菲茨有眼力,1628年,他支付了出版《心血循环运动论》的一切费用,出版了这本有历史意义的书。在这件事上,一个科学之父的预见性不如一位出版商。

这类预见的失误,科学史上屡见不鲜。科学家自己为科学设置阻力,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领域中发明、发现的巨大价值。他们这样做,不自觉地抑制科学发展。所以,后人和晚辈,不能迷信权威,所以,英国皇家学会会徽上铸着:“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

“请多加关照”本是日本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下级对上级常用的一句寒暄语。可是,当土光敏夫就任东芝公司总经理后,严厉地下了一道指令:禁用“请多加关照”这句话。他认为这句话是下级对上级唯唯诺诺的思想表现,而在工作中不能以身份地位评价意见对错,不应注重“谁是正确的”,而应注重于“什么是正确的”。特别是在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讨论中,如果大家拘泥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不敢说真话,那企业的命运将是危险的。他要求大家以平等的身份畅所欲言,不卑屈其志,不曲意从人。搞发明创造也一样,决不能人云亦云。

上海的谢建平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不迷信权威。1984年,上海长征塑料纺织厂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纺织袋的流水线,但其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针辊制造工艺技术,外商却垄断不出让。谢建平知道后,大胆接受了这个攻关任务。他苦干、巧干,不会就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石家庄市袜厂维修班长、工人技师梁志华,是个敢为洋机器做“手术”的人。为克服文化底子薄、外语基础差的困难,他靠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钻研,大胆地用普通计算器替代引进设备上已损坏的计数器,用国产“标准牌机头”代替进口机头;他自行设计制作立式剪刀,改进完善日本设备上的卧剪刀等相继获得成功。2004年初,该厂引进的韩国双针筒袜机的自动故障检测系统出现异常。梁志华根据直觉分析判断出原因,在该系统中增加了一项事前控制功能,排除了存在的异常。不仅大大降低了机针和原材料的消耗,还使织成率提高了3%。几年来,他完成技改发明12项,节约外汇十几万元。

不迷信权威,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敢存疑,敢深究,彻底破除迷信权威的心理,积极主动地探索,成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开拓精神

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是目的。科学发明、艺术创作需要人们具有开拓精神,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的迈进也需要开拓精神。

有开拓精神的人,首先表现为一种创新欲望。这种欲望是一个创新活动的动力源。创新欲望的大小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启动、持续和终止情况。一个人能否采取果敢的创新探索,并保持旺盛的斗志,战胜创新活动中的各种艰苦,为某种目标作出坚忍不拔的努力,与创新欲望存在密切关系。

创新欲望的形成是人们对环境和自我综合估价的结果。有较强创新欲望的人具体表现是:

同类推荐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放飞梦想的乐园

    放飞梦想的乐园

    乡村学校少年宫投入使用,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带着好奇和惊喜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电子琴弹奏、第一个陶艺品制作、第一幅年画描绘、第一次戏曲学唱、第一件模型搭建……少年宫从城市来到了农村,从理想走进了现实,受到广大未成年人的热情追捧和由衷喜爱,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成长记忆。
  •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热门推荐
  • 弃女肖瑶

    弃女肖瑶

    穿越成弃女,肖瑶带着懦弱却护犊的娘,在混乱的世道创建美好生活。虽然困难了点,但是既然上天让她穿到这个叫“肖瑶”的女孩身上,定是叫她努力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乃们这些古代花心男人赶紧让开,别挡住姐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有,皇上,环境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民女能回家养老了么?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下堂妻之追妻三千里

    下堂妻之追妻三千里

    因为一个稀里糊涂的承诺,她竟穿越了。尘埃落定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上当了,虽然她的夫君家财万贯,但却与她毫无感情。第二天便被休了,只给了她二百两,还说是可怜她无父无母才给的。最可气的是,还有一个五岁的拖油瓶,这也能忍,可为什么要限制她离开益州呢?他们不是没有关系了吗?所以,她逃出了三千里,到了京城。。。。。。此文可能到七八十回还没有亲吻的情节,更不要说其他了,所以,如果您没有耐心,请慎入。本书视频地址:?pstyle=1———————————————————————————————————————每一篇文,从开篇、布局、铺垫、情节推进、高潮到结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过程缺一不可,我用心写,也希望您耐心看,我的文基本上不会很快进入高潮,就如一杯唯美的白兰地,先看颜色,再嗅其香,才会知晓它的一经沾唇,醇美无瑕,细细品味,才可知它的醇和、甘洌、沁润、细腻、丰满、绵延、纯正。呵呵,有些自夸了,但我自认每一篇文都是反复推敲之后才写出来的,所以,请您带着品味美酒的心情,欣赏我的文,谢谢。———————————————————————————————————————无计春留住的其他作品:暗妃:(虐文,但结局很美好)VIP文下堂妻之玉面金凤(已完结):★★★重点推介:喜欢看本书的亲们,如果有时间的话请欣赏一下下堂妻之玉面金凤,这篇文是超强女主,甚至强于她所爱的男人。女主琴棋书画,排兵布阵,商战谋略,领袖天下,堪称完美。前半部分为女主的个人成长经历及商战谋略,下半部分为女主为统一天下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及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内容简介:她是九天之上的仙子,只为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她与他因天规被迫分别,经历三千年情劫,如果,在三千年之内,她从来没有爱上过别人,并在最后一世找到他,爱上他,他们就能永远在一起。最后一世,她有绝美的容颜,她是天定的女皇,她是百姓爱戴的侠女玉面金凤。不满十五岁,已富可敌国但这一切。只是还未出生就身染奇毒,出生时因为半面黑斑吓坏接生婆,三岁时母亲遇害,离家出走巧遇琴棋书画四君子,四胞胎兄弟待她如同亲生女儿,为她解毒,传授她武功,甘愿为她停下自由的脚步。她拥有别人羡慕的一切,却不见得拥有完美的爱情,她的夫君,在他们的成亲之夜,大打出手,一夕之间,妻贬成妾。
  • 西桐情事

    西桐情事

    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王子扬就是在这年空气微凉的冬夜里,在月光柔和的桐河路上,在那个叫作“玉楼春”的画廊里,初遇了穿着灰太狼棉拖鞋安静地作画的章慎择。这样热和的画面呵,该是每一个淡然如菊的女孩的梦境吧?她不自觉地就与他越走越近了。而他待她也尤其地温顺细致。他同她一道走过漫长的街讲似乎无尽的话,给她送往自己亲手炖的汤,救她于最尴尬的境地,也在最黑暗的夜里递给她一双最热和的手。她在他的陪伴下,渐渐丢弃那些自以为是的理智,也放手那些一厢情愿的感情。所有那些由不甘而衍生的爱怨,都随风而去吧。在西桐,唯有爱,才值得珍惜。
  • 绝代鲛妻

    绝代鲛妻

    前世,她是风华万千的茅山派嫡系传人,却被人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中。歃血归来,她涅槃重生,宁做非人类,踏上强者之路。◇◇◇◇◇◇◇◇◇左手金针一支,右手法器无数,救魔杀鬼两不误。在界内,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阎罗女。在界外,她是令人屁滚尿流的女魔头。入得了她法眼的人,她便是在世的活菩萨;入不得她眼的,她就是地狱的修罗。闯墓局,斗僵尸,吞异宝,前世没有经历过的,今生她要一并扫过。◇◇◇◇◇◇◇◇◇他,今生的师父,清冷无比却独宠她一人。有人曾问他为何护那魔女。答曰:因为是她。下一刻,那人却暴毙而亡。曰:辱她者,死。◇◇◇◇◇◇◇◇◇且看一只鲛人如何踏上这世界的顶端。
  • 原来碗筷也顽皮

    原来碗筷也顽皮

    罗家七女—罗天婉“我诅咒你的肚子里的孩子,让她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在自己的面前让她尝尽背叛和无助,最后痛苦的结束一切”……多年后她是一个吸血鬼,让罗冉这个罗家真正的继承人没有父母的陪伴还害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爸爸,可他依旧那样照顾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抹倾国

    一抹倾国

    一个杀手玩网游是为了什么呢?没有一个人想到悬赏榜第一名的杀手居然会在一个学校安稳的上课,更没有想到她会悠闲的在宿舍里打网游,更更没想到人家玩网游玩得十足认真。想玩得厉害,可是,偏偏有人不让人如意。杀手第一次碰见此生最恨最恨的男人,想杀,杀不成,想骂,骂不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刁蛮公主撞冷王

    刁蛮公主撞冷王

    她是公主,却因为眼光挑剔,七挑八剔,导致双十年华还未出嫁。他是王爷,却因为克妻之命,七克八克,导致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为了生活不沉闷,公主下定决心,要超度这冷王府,让它鸡犬升天,鸡飞狗跳。事实证明,刁蛮公主很折腾,哪怕睿智沉稳如冷王,也不时抚额无奈,略感头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