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100000012

第12章 “她只认得孔字”

沈雁冰这次陪同母亲沪宁两地游览和送弟弟德济赴南京就学,用了两个星期的假。回编译所上班后得知,他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编译所对他有了新的安排。

编译所内有一个编辑《教育杂志》、《学生杂志》、《少年杂志》的部门,由商务一个老资格的编译朱元善负责。朱元善是海盐人,与张元济有点远亲的关系,商务印书馆开办不久他就进入商务工作了。此人在刊物经营方面颇为精明。譬如,《学生杂志》许多栏目中的作品都出自在校学生的投稿,他要求投稿用真实姓名,标明投稿人所在学校、年级以及属于何省何县等资料,来稿一经刊出,所有资料全部附在文后。这样一来,学校、教师、学生均以为荣,皆大欢喜,都会因为脸上有光彩而四处夸耀、宣传,无形中成了《学生杂志》的义务推销员。同时,所用学生投稿并不付现金稿酬,而是根据稿酬数目大小,赠以面值不等的商务印书馆的书券,凭此书券可随时购买商务出版的书。这等于为商务书籍的发行又开了一条销路。为此,朱元善很受老板器重,一人兼做了这三个刊物的主编。但是他手下没有助编,朱元善本人也并不善于处理稿件,所以他向高梦旦提出要沈雁冰做他的助手。

孙毓修现在很看重沈雁冰的学识和能力,并不愿意放手,便借口还要沈雁冰编辑《中国寓言》的“续编”,不肯放行。最后,高梦旦做出一个折衷的决定:沈雁冰同时为两个部门工作,半天审阅《学生杂志》的来稿,半天编辑《中国寓言》的“续编”。

《中国寓言》的“续编”此后实际上并没有做起来,沈雁冰在孙毓修那里的一半工作时间,是协助孙用白话文改写了一批童话。那时,胡适已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运动,他们便从外国童话和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中选取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陆陆续续编写,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第一集》中。

另一半的工作时间,沈雁冰主要为《学生杂志》审阅处理学生投稿。这个杂志是以中学生为对象,内容五花八门,像科学知识、数学难题解答、健身武术、国内外每月大事记、中英文对照的小文章、诗词散文等,主要为中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学生投稿大多是些游记、诗词,用文言写成,沈雁冰处理起来驾轻就熟,也花费不了多少精力。不过,为《学生杂志》做编辑工作,在沈雁冰的文字生涯中倒是开创了几个“第一”。其一,这是沈雁冰做刊物编辑工作的开始。其二,他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译作《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即是刊登在1917年正月号的《学生杂志》上,这还是在朱元善把他网罗在麾下之前的事。这第三个“第一”,是沈雁冰称之为自己撰写的第一篇论文,题目叫作《学生与社会》。

朱元善这个人作为刊物主编,而且是三个刊物的主编,大概得算是不学无术,至少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不过他头脑灵活,善于观察时代的风向,而且勇于趋时。为了从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上寻找编刊物用的材料,他订了一些报刊,其中就有陈独秀编的《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于1917年改名为《新青年》,陆续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成为文学革命、新文学运动的始作俑者。朱元善看到这些文章后,敏感到时代变化的某种趋向,也打算在《学生杂志》上试一试改革。事实上,他是商务印书馆几个主编杂志的人中对舆论动向最敏感的人,这是他的长处。他认为改革应该先从社论开始,于是便请已调至他手下的沈雁冰,写一篇不同于以往《学生杂志》社论内容的短文,作为社论。

沈雁冰凭着一股书生意气,借“学生与社会”为题,对2000多年以来的封建社会治学思想大发了一通议论。朱元善甚为满意,以为可以使《学生杂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将其作为《学生杂志》1917年最后一期的社论。同时他又请沈雁冰再写一篇,作为1918年元月号的社论,题目定作《一九一八年之学生》。

在这篇社论中,沈雁冰议论了一通时政,然后对中学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革新思想”、“创造文明”、“奋斗主义”。他把“革新思想”列在三点之首,说明了他所希望的重点所在。“何谓革新思想?即力排有生以来所熏染于脑海中之旧习惯、旧思想,而一一革新之,以为吸收新知新学之备。”沈雁冰以“个性之解放”、“人格之独立”的新思想,抨击旧学校教育出来的所谓人才“类多半旧不新之人”;旧的道德意识教人“以退让为美德,守拙为知命”;疾呼“扫除旧渣滓”,“抱定人定胜天之旨,而以我力为万能”,振臂而起,奋力创造新的文明。

虽说沈雁冰此时的思想意识还只是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这篇社论的内容还是紧随《新青年》的步伐,充满革新精神的。

然而,也就是在沈雁冰用笔奋力向青年学生们疾呼的同时,他自己却又不能不面对类似“以退让为美德,守拙为知命”的尴尬处境:

一年前由他和母亲商定的办喜事的日子临近了。

心态下,确认了对这件人生大事的安排。一年的时间也的确不算长,按说这种平静的心态不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时期之交的这一年——1917年初到1918年初,却无论如何不能视之为人生匆匆而过的一年。

这一年中间,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渐成大势,远在欧洲轰响的“十月革命”的礼炮,送来了“在欧洲徘徊”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共产党宣言》)。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在此期间,都经受了一个思想上的冲击、洗礼,沈雁冰自然也在其中,这从他为《学生杂志》撰写的两篇社论里即可以看出。所以,当这件“喜事”来临之际,他原有的平静的心态,应该多少有些不平静了。

遗憾的是,人们已经只能揣测,却无从证实这一点,因为“婚事按预定计划,于1918年春节后进行”了。

关于婚礼的场面和经过,沈雁冰在晚年自述《我走过的道路》中用平静的笔调、平静的叙述这样写着:

新婚之夕,闹新房的都是三家女客。一家是我的表嫂(即陈蕴玉之妻)带着她的五六岁的女儿智英。一家是二婶的侄儿谭谷生的妻。又一家是新市镇黄家的表嫂,她是我的二姑母的儿媳。

二姑母三十多岁出嫁,男家是新市镇黄家,开设纸行,与四叔祖现在的续弦黄夫人是同族。这三家女客中,陈家表嫂最美丽,当时闹新房的三家女客和新娘子说说笑笑,新娘子并不拘束。黄家表嫂问智英,这房中谁最美丽,智英指新娘子,说她最美。新娘子笑道:

“智英聪明,她见我穿红挂绿,就说我美丽,其实是她的妈妈最美。”大家都笑了。此时我母亲进新房去,看见新娘子不拘束,很高兴。母亲下楼来对我说:孔家长辈守旧,这个新娘子人倒灵活,教她识字读书,大概她会高兴受教的。

书中记述婚礼仪式当日情景的文字,只有这短短几百字的一段,而且只是傍晚宾客闹新房的一个场景。来闹新房的,似乎也不应该只有女宾,或者因为事隔半个多世纪,沈雁冰已经忘却了婚礼上喜庆欢愉的场景。不然的话,只能说作为人生一大喜事的这个仪式,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愉快、难忘的记忆。

有一个细节,也许可以让人们体味到沈雁冰当时的心境。

那是到了第二天,婆婆考问新娘子,才知道她只认得孔字,还有一到十的数目字。新媳妇知道夫君是曾在北京读过书的,问婆婆道:

“北京离乌镇远呢,还是上海离乌镇远?”

陈爱珠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孔家竟如此闭塞,儿媳这个问题想必在自己家里也曾问过谁,孔家难道连北京都不知道吗!但到底因为儿媳是才过门的新娘子,作婆婆的也不好多说,只是对她叹息道:“自从我们两家订下你们二人这桩亲事后,德鸿的父亲就多次让媒人捎话给你的父母,要求他们让你读书,德鸿父亲去世后,我也请媒人转告了这个意思,看来他们没有把这当回事。”

身为婆婆的陈爱珠了解到新儿媳全然是一个文盲的状况,尚且大为吃惊;那么身为新郎的沈雁冰,面对此情此境,该是何等样的心情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新娘子的情况是婆婆第二天打问来的,那洞房花烛之夜,莫非新郎、新娘一夜无话?如若不是,只能理解为沈雁冰实在不愿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将这一情节记忆下来,而是借了母亲与新娘子问话,留作一段历史的叙述。个中苦涩,全在不言之中了。

不管心理是怎样一种感受,心情有多大的落差,沈雁冰至此为止,平静一如既往地接受了属于他的女人、婚姻、家庭,但有一样他没有——两情相悦的爱恋,至少目前没有。

其实与沈雁冰同一时代的青年,还有许多人也是由父母包办结婚组成家庭的。他们在当时的感受,也许确实没有我们用现在的感受去审视历史时那样沉重,那样难以忍受。但不同性格、经历的人,显然也会表现出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所包含的性格上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乃至成为塑造这个青年人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譬如几年之后因一场笔墨官司而与沈雁冰相识的郭沫若,在婚姻问题上同样经历过这样一幕“时代喜剧”的场景,对比他与沈雁冰的不同表现,是可以发人深思的。

郭沫若年长沈雁冰四岁,结婚还要早几年,是在1912年。他的婚事也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定。郭沫若对此虽不满意,但为体谅母亲一番苦心,同时听说订婚女子人品好,是天足,又在读书,便心存希望于将来可以教她读书,慢慢地发生爱情。于是他在亲事议定之后呈现出这样一副心态:“就这样要说是绝望说不上绝望,要说是称心也说不上称心。心机像突然取去了称盘座的天平,两个称盘只是空空地动摇。动摇了一会之后自然又归于平静了。”

这与沈雁冰那种平静的心态,大约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婚礼当天,新娘子一下花轿,郭沫若就看见一双“三寸金莲”,心里不由得喊了一声“啊,糟糕!”及至进入洞房,揭开新娘子的盖头。郭沫若觉得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马上想起四川俗语里说的:“隔着口袋买猫儿,交订要白的,拿回家来才是黑的。”所以,他后来给自己关于这段人生的自传所起的题目就叫作“黑猫”。

其实新娘子的相貌并非郭沫若当时感觉的那么丑,(无论当时见过新娘的人,还是这位新娘许多年以后的照片,似乎都能证实这一点)实在是因为新郎主观上已经对这桩婚事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故而会以情绪化的偏激的目光注视婚礼上的一切。而婚前心理上的平静,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或者如郭沫若自己所说的,是“机会主义的误人”——让他后悔不迭的妥协。“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我始终诅咒我这项机会主义的误人。”“机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便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两千年来中国人便困顿在这两重的软禁之下,不是把所有的民族的菁华,或者是人性的菁华都消磨殆尽了吗?”

尽管郭沫若仍然敷衍着完成了结婚的一切仪式,包括第二天的“回门”,在婚后的第五天,他便在实际上永远告别了这个女人和这个家,自己埋葬了这个婚姻。

如果单纯作为一种历史上个人行为的“个案”来比较、评价沈雁冰与郭沫若对于父母包办的婚姻,各自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心态和所采取的不同处置方式,人们很难用“是”与“非”、“好”与“坏”这样的价值标准予以衡量,因为处在一个新旧历史转换时期的社会,每一种存在,似乎都能找到它存在着的某种合理性。只有将它们置放于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才能辨别其优劣,劣者终归会被淘汰、消亡。

但是沈雁冰对待婚事的这种态度,对于他此后的人生之路所发生的影响,或者所寓示的某种象征,其实是不言而喻的。时间将一点一点地演示出来。

同类推荐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热门推荐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为了使小朋友能够更形象地了解童谣的意义,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而且每首童谣后面都有“悄悄话”版块,我们在每页的页脚还附加了“小谜语”。总之这本书可以送给孩子读,所以每首童谣都配有和主题相关的彩色图片,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这本书可以使孩子的内心充满智慧,也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关爱。这样可以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了解生活,共收集了300首生动形象的小童谣
  • 王爷本妃只爱财

    王爷本妃只爱财

    片段一怀揣着一万两银票,偷偷摸摸来到东墙边的苏小陌,左右瞅了瞅,在确定了没有人的情况下,唰的一下蹲下身子,拿着铁锹开始左挖一下右挖一下,嘴里还碎碎念道:“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种一万,翻十番,其实这事也简单。”继续卖力的挖着“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种一万,翻十倍,其实这事挺惭愧。”心情无比愉悦的卖力挖着…“这位小娘子,大半夜的这是挖谁家的墙角呢?”一个戏谑的声音响起。挖的正起劲的苏小陌,一听吓得扔了铁锹噌的转过身来,警惕的捂着自己的胸口:“谁?给老娘出来!”话音一落,唰的一下,五米外出现了一个人影,因为那人背着光,根本看不清长相,从轮廓看来应该是个男人,那声音也确实是个男人。“啧啧啧,这小娘子长的还真是水灵,看的人家心里痒痒的,小娘子大半夜的不睡觉,可是耐不住寂寞了?要不要爷来陪你排遣寂寞呀?”玉润珠圆的男声响起带着十足的挑逗的意味。苏小陌顿时紧张了,尼玛,老娘怀揣巨款,这丫的不是来抢钱的吧?“你是人是鬼?到底什么目的?”那男人嘴角一抽:是人是鬼?自己有那么像鬼吗?要说是鬼,那也是风流鬼。男人不说话,徐步朝苏小陌走来四米、三米、两米…苏小陌顿时吓了一跳,更加用力的捂着胸口,在外人看来就像要誓死保卫自己清白的贞洁烈女一般,在那男人离她还有一米远的时候苏小陌颤抖的声音响起:“你,你…站住!别再过来了!再过来我就不客气了!”某男果然定住了,苏小陌瞬间睁大了双眼:眼前慢慢出现一袭淡紫色身影,光亮华丽的贡品紫色柔缎,穿在身上亦是舒适飘逸,形态优美极了。那人高高绾着冠发,长若流水的发丝服帖顺在背后,弯弯的眉眼,高挺的鼻梁,挂着一丝魅惑的笑。尼玛,又是一个美人啊!“小娘子,可看清了我是人是鬼?”带着一丝丝魅惑的声音响起,“……”苏小陌不吭声,只是防备的看着他。见苏小陌不回答自己的问题,这男人也不恼。本来他跟皇兄探讨完如何整倒丞相一事,便要回府。经过侯府东墙,突然听到有人在碎碎念,听着还蛮有趣的,便想过来瞧瞧,谁知就看到这小丫头一副做贼的模样,顿时起了逗弄她的心思,见她如此防备的样子,更是挑起了他的兴趣:“小娘子如此护着自己的胸口做什么?我可以理解为是在故作矜持的邀请我吗?”
  •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蛇美人:卯上极品男

    人生若必要追逐爱情,你是否希望遇到这样一个男人?——你负天下人,他为你还;若天下人负你,他拥你入怀,然后……冷眼天下,袖手旁观。◇她是蛇妖,他是凡人。她艳若桃李、歹如蛇蝎;他纯白若梨、高洁如雪。蛇妖七七,第一次见到方若梨就想吸干他的精元。如此飘逸脱俗的人,人间少见,他的精元等于仙丹,没有不吃的道理。可是,她突然想咬他的喉咙、喝他的血,却屡屡不得手。不是他有人神庇佑,而是她自己决心不定。原来,梨花林里,她已对他一见倾心。她对他处处挑衅,强要他的婚姻、他的爱情。他欲逃无路,或者,从没真的要逃?她原以为,相逢就是有缘。而她,强求了一段情。原来,相逢不过是彼此的意外,他们根本没有缘!而情太痴,强生出一段缘,生生改变了老天排好的命盘。她只是向他强要了名分,而他向天强要了一切。因为,桃花树下,他已一望成痴…….我觉得这个简介很带感啊!觉得不带感的童鞋就忽略了它吧,直接去看文。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精彩又感人的故事。
  • 九神幻想

    九神幻想

    一个普通人怀揣神的法术,穿越到斗气与异兽的世界。迷茫的他,如何开始新生。黄泉之海中得到寒冰圣龙的寒冰斗气,生命的奥义。那场远古之战中,为何众神陨落。至今却是异兽成圣,无人敢称神。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那个人

    那个人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冷血傲妃:纯情皇上追邪妻

    冷血傲妃:纯情皇上追邪妻

    她是现代金牌杀手,一朝重生乱世,她女扮男装从军南征北战,占卜观天象,运筹帷幄的指点一切,十三岁便在那乱世战场杀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万人敬仰的镇国将军。十三岁神将,却无人知将军本是女儿身,圣旨下,迫娶当朝公主,同房三年却不知公主本男儿身。一朝本性暴露,风云人物争着要,异国太子:嫁我,并肩指点江山,许你一世恩宠。天下首富说:用天下钱财买你一生相伴。他说:“若我为皇,你必为后,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看她最后选择了谁?谁有是谁的归宿?异国太子?天下首富?还是他?
  • 天罚

    天罚

    废柴混混,机缘巧合下竟然遇上了隐居山林的绝世高手?从此踏上了祛除魔族,保护人间免受荼毒的艰辛道路……一场场死里逃生让他功力精进,到底他是不是那个可以号令天下,保护众生的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