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500000017

第17章 论谈(7)

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关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靠积累、靠建设、靠全方位的文化深入,靠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近年来,我们在支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像“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希望工程”,等等,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下更大的气力,将这项工作更扎实、更深入、更具时效地开展起来,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15.漫谈当代青年的自立

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都尖锐地指出了我国青年缺乏自立精神的弱点。我国一位教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访问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美国人鼓励、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使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建立起必要的自尊心和责任感,这难道够得上称为‘不讲人情’的罪状?倒是像我们这里,有些青年人一辈子想躺在、赖在娘老子背上,甚至连第三代都得让自己的老爹老娘来负责,这样的情况比他们进步吗?”

一位在我国任教的法国青年指出:中国青年“一切由别人安排好了,工作统一分配,书本是学校发的,课程也是学校排的”。“有些中国青年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很怕事,顾虑多端。”杨振宁教授说得更加痛快淋漓:“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的学生是知识太多,活得思想太少了。”

我国青年缺乏自立精神,在思想、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婚姻恋爱诸方面都有表现。

生活上不能自主、自立,过分依赖尊长。一些青年把依赖父母看成是自己的权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需要父母安排,饮食起居依靠父母照顾,工作岗位需要父母“活动”,婚姻大事需要父母操办。他们即使成了家,有自己的收入,还继续赖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为自己做家务、带小孩,充当义务保姆。

在社会中没有自立的技能和本领,事事依靠别人。有些青年不认真学习掌握一两门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以为安身之本,而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错误地认为社会的事业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想坐享其成。

思想上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精神上的)才能成长起来的。”而有些青年不愿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而是人云亦云,缺乏探索精神;对权威盲目崇拜和敬畏;唯书唯上,唯命是从。久而久之,大脑的机能就蜕化成为他人的传声筒。

学习上缺少自学能力。有些青年习惯于多年形成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养成了教师喂多少自己吃多少的惰性;学习中循规蹈矩,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没有一点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业上没有开拓的勇气和魄力,胆小怕事,怕担风险,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而且总是轻附众议,“从众”心理强。

这些弱点在当代青年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六十多年前,列宁就指出:“青年如果没有充分的独立性,他们既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杰出的社会主义者,也不能锻炼自己去引导社会主义前进。”国内的社会学家和青年工作者认为,青年缺乏自立精神,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种状况不解决,就将压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导致他们惰性心理的日益增长,从而产生出依附的一代。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应当正视的现实。

当代青年自立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上,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的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很深,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由于经济的落后,我国的家庭担负着生活和生产的双重功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家庭视为其统治的基本单位,为了巩固其统治,竭力鼓吹和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以此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在家庭内部,家长执掌着经济大权,从而也就主宰着其他家庭成员的命运。“家事统于一尊。”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既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亦有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在这种封建家长制下,子女在家长面前噤若寒蝉,动辄看父母眼色行事,事无巨细,均由家长说了算。从吃穿住行、文化教育直到婚姻大事,都是听从“父母之命”。这无形中就使青年从小养成了事事没有主见,处处依赖家长的懦弱心理。这种状况,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的青年中,表现尤为突出。就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虽然青年的独立性较强,但也时时能感到旧的传统观念带来的沉重压力。例如,有些青年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常常被视为“不孝”。有些青年有个性,有独立见解,不愿事事按父母的意愿行事,就往往被看做“大逆不道”。因此,青年独立的火花常常被这些陈腐的传统观念所扑灭。

“大锅饭”、“铁饭碗”的经济体制也是造成青年自立意识缺乏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铁饭碗”的劳动体制和“大锅饭”的分配制度。青年在这种体制下,没有竞争观念,没有危机感,缺少前进的压力和动力。因而不愿学习技术,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身体内的惰性不断增长,创造力日趋减少,觉得靠在“社会主义”这个大菩萨脚下,什么时候也得施给碗粥喝。

青年缺乏自立精神也是父母溺爱的苦果。不少父母希望儿女比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幸福,因此就不遗余力地为儿女奔波。有的托熟人找后门为子女安排惬意的工作;有的早早退休,让子女顶替上班。一些日常家务劳动,如洗衣服、买东西也大包大揽起来,不让子女插手。这样,渐渐使一些青年感到,自己的一切似乎都由父母安排好了,用不着自己操心费力。近年来,我国普遍提倡生一个孩子,子女在家中更成了眼珠子、命根子。一些父母确实像《红楼梦》中贾母爱怜宝玉那样,深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睛”。在这种娇惯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很差,一旦离开父母,就没有了起码的生活本领。

从历史、文化、体制等背景中寻找青年自立意识缺乏的原因,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然而,更需要我们冷静认识的,还是青年自身的弱点。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阻碍青年自立的最大障碍是青年的自信心缺乏症。

多年来,我国大部分青年都生活在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不少青年视野狭窄、见识不多、交际面很小。他们对自己总是估价过低,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自馁的心理状态。而且,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把谦虚和缺乏自信混为一谈,把骄傲与自信等同起来,这也在青年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自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观念,也是当代青年心驰神往的目标。它要求青年在思想上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政治上具有坚定的信念,不随风摇摆;经济上自主独立,不依赖尊长和他人。自立包含着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极强的人格自尊。在自立的过程中,青年们将认识自己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力量,探索到自己的奋斗方向,从而找到一条为人类服务的道路。

青年的自立和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是密切相联的。国家的富强可以促进青年的自立,而一代自立青年的成长,也将对我国历史的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20世纪初叶,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寻求真理,一批热血青年不畏艰险,毅然赴法勤工助学,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建国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曾发出过不少鼓动性和激励性的口号,去推进青年工作。这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仅仅靠宣传鼓动去推进青年运动是远远不够的,青年工作者也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抛弃传统观念,把主要精力扭转过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性品格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代青年,这样必将振奋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开创祖国兴旺的大业。

青年要实现自立,就必须奋发自强。步入社会生活的青年,面临的首要抉择就是:继续依赖家庭的惠顾、恩赐,还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看来是十分简单的抉择,却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古往今来,杰出人物都具备自立自强的品格。人才的成长都是和自立意识的树立紧密联系的。毛泽东出生在一个交通不便、十分闭塞的山村,这样的环境应当说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但他少年时代就善于独立思考,自立意识很强。在家中,毛泽东不满于父亲的专制,从不愿受约束,有过很多“忤逆不孝”的抗争。16岁时,父亲让他去学徒,他反对,执拗地去就读了一所新式高级小学。这是他脱离束缚身心的家庭和闭塞的山村,投身到一个广阔的世界的开始。

青年马克思脱离家庭,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41年,23岁的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了。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莱茵省,打算作一名自由政治家,和朋友们一起进行哲学和政论的写作。他的这个抉择激怒了他的母亲。母亲原希望儿子毕业后可以谋得高官厚禄,而儿子的抉择打破了她的梦想。小市民气很重的母亲,通过合法手续,剥夺了因无职业收入正急需帮助的马克思对父亲遗产的继承权。马克思含泪从家中搬出,住进了一家旅馆。但是,母亲的决裂并没有动摇马克思的决心。他还是坚定地抉择了自由政论家的职业,走上了同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艰险道路。

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既促进青年走向自立的进程,也为青年的自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第三次浪潮文明,可能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年中的完全不同的性格;对长者不那么顺从,对消费不那么计较,对享乐不那么耽溺。”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看,分配制度的改革,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当代青年迅速走上自立的道路。

我们面临的信息社会将是一个高淘汰率、高选择率的时代,它要求每个青年都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广博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协调工作的品质,需要每个青年都具有竞争能力。百舸争流,奋楫者为先;置身于竞争的行列,人们会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生活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生命因此而显得充满活力。在这样的竞争时代,青年只有具有真才实学,掌握生活、生产的本领,才能在这个旋转的多方位的世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竞争的时代,依附他人将受到蔑视,依赖家庭会被人嘲笑,只有独立地向生活索取,你才会得到自尊和幸福。

从家庭系统观察,家庭变革的潮流推动着青年走向自立。当代中国家庭正在起着深刻的变化,家庭结构由紧变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独立生活的趋势增强。家庭的规模也在由大变小,“小家庭”或简化家庭结构,愈来愈为青年所向往。家庭的观念正在由浓变淡。自立已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

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的自立已成为一股热潮。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自立意识的培养。美国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勤工俭学。美国大学生大多数都要靠勤工俭学的收入支付昂贵的学费。早在1973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就建议鼓励青少年课余做工,因为工作可以加强他们的独立感,并使他们顺利地进入成年期。苏联教育部门规定,中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一两门劳动技能。联邦德国的青年自立趋势日趋明显。慕尼黑市曾对该市的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1963年,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占36%,而到1981年仅占24%。有53%的大学生除了读书,还要做零工赚钱来贴补开支。为了鼓励英国青年的自立和创新精神,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力普亲王创立了“爱丁堡公爵奖”,对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出勇气、毅力,有社会责任感或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分别发给金奖、银奖和铜奖。

青年自立的风潮也吹到了我国。1984年以来,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也出现了端盘子的大学生。不少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勤工助学。他们有的从事技术咨询,有的承担科研课题,有的充任家庭教师,更有些热情的年轻人开咖啡厅,办洗衣店。通过这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青年直接接触了社会,改变了“书呆子”的形象,培养了自立精神,锻炼了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青年自立意识的树立,青年自立活动的逐步展开,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荣辱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外,要求自立,参加各种自立活动的不仅是那些出身寒门的青年,许多达官显贵的子弟和王公贵族的后裔也卷进了这一浪潮。总统的女儿跑堂、部长的孙子当家庭教师、王族的子弟充任清洁工,等等,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不仅得到社会的赞许,而且他们也引以为荣。在国内,不少几年前还以“高干子弟”炫耀于世的青年,如今有的放下架子到基层锻炼,有的隐姓埋名从事各种业余服务工作。自立光荣、依赖可耻,这种新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恰如一位出身豪门的澳大利亚青年所言:“靠父母的恩赐生活不算男子汉。”

目前,培养当代青年的自立精神已迫在眉睫,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于人类的思想成果和科学成果,莫不是独立思考的产物。因此,青年人应当养成勤于学习,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不迷信、不盲从,决不人云亦云。学会在复杂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主见。一个人只有当他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时,才标志着他的思想开始成熟。

——经济上坚持自立。应当教育青年树立谋生立业的观念,帮助他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早摆脱对国家和家庭的依赖,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取得事业的成功。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支持青年婚后分家自立。要热情鼓励大中专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社会劳动,开辟第二课堂。对已有经济收入的未婚青年,要指导他们安排好生活、筹备好婚姻大事。

——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培养青年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的开拓精神和独立性格,支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摔打磨炼,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站稳脚跟。

——开展必要的社会教育工作。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办一些技术训练班、文化业校等,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掌握一两门生产技术;也应开展向青年传授家庭生活方法和技能的活动。大、中专学校在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向他们灌输一些必要的经济知识,引导他们参与某些经济实践活动。目前,军队中开展的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一些地方团组织搞的青工技术培训班,都是推动青年自立的好方法,应当推广。

同类推荐
  •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地心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出自“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之手。描写地非常精彩,到冰岛请一位向导,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书中的汉斯,本书是一部描写冒险的书,阿克塞尔,全书讲述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洛克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里登布洛克教授在地心环游了地球一周,他们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好几次险些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最后回到了地面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热门推荐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危机

    危机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恶魔女狂追绝色美校草

    恶魔女狂追绝色美校草

    乔茗儿感觉到两条热乎乎的“毛毛虫”从鼻子里哧溜哧溜地爬了出来……前一秒她还在呼噜呼噜地流着哈喇子做春秋美梦,可是当她睡醒之后准备推开柜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 我的唠叨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唠叨老妈(老妈真烦)

    我妈爱面子,爱管闲事。这本来不关我的事,可是,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当我和老爸讲点儿面子、管点儿闲事的时候,她总会看不惯。说句公道话,我爸在给我和我的朋友带来快乐这点上,可比我妈好上N加N倍。至于我妈,她那些惹人烦的故事,我就不愿再重复了,那样会杀死我很多脑细胞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鬼宝宝:娘亲太腹黑

    一穿越,有个六岁的女儿不说,这孩子居然阴气极深,是一个鬼宝宝。孩子她爹找上门,温柔诱哄她嫁给他,却在大婚当日只给女儿一两媒婆费。这下,这对母女不干了,留下书信一封逃之夭夭:“亲爱的,你太穷了!”鬼灵女儿,逆世娘亲,最强母女,他想拥有,再下点功夫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陛下——本宫来自现代

    成为公主并不是她所愿。处处凶险不说,稍不慎就被人利用。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他——琅琊国的主宰,女人对他来说,只是开阔疆土的垫脚石他——大殷国的六王爷,曾经叱咤风云,杀人无数,成为江湖上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生命在他眼里只是个数字.他——番邦储君,亦正亦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缜密。他——碧水宫主人,手握天下无数死士,翻云覆雨只凭喜爱。在这个乱世之秋,没有谁对谁错,爱情显然已是过眼云烟的无用之物.然而,一位崛起的柔弱女人却让这几个手段狠辣,心机深沉的男人而深深着迷。难道她有什么特别?。。。。。。。。。。。。。。。。。。。。。。。。。。。。。。。。【片段一】“你以为自己干净?,你勾引琅邪王在先还被人扔出来,有什么资格说我?”大公主趾高气昂的叫嚣。某人掏掏耳朵竟嘿嘿一笑:“其实呢,这是个误会,我不记得了,按照我的逻辑,不记得事统统不是i我做的,这么说应该明白吧?”。。。。。。。。。。。。。。。。。。。。。。。。。。。。。。。。【片段二】“妈咪,我到底从哪里来的?”书桌后头一个长相邪魅的小正太仰着脸好奇问。“你是我肚子里来的啊!”女人一边数钱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那我爹地呢?为什么我没有爹地?”女人歪头想了会,咬牙切齿。“你爹地死了!”砰——门开了。小男孩一脸怒气。“听见没有,我妈咪说我爹地死了!”砰,门紧紧关上。门外几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怒火冲天。。。。。。。。。。。。。。。。。。。。。。。。。。。。。。。。。【片段三】“妈咪我们怎么办?我得到情报说,那几个坏男人要攻打我们啊!”小男孩一脸惊恐。"他们精兵无数,怎么办才好?”众人也跟着惊慌。兵临城下,一场恶战近在眼前。女子不慌不忙道:“我现在不能紧张,也不能激动,要不然动了胎气,随时会流产的!”此消息一传出,城下精锐立即退兵五十里。【片段四】“妈咪啊,他们脸色好像不好哎。”“不好?有多不好?”某女跳起来紧张问。少年抓抓头:“妈咪,我刚才给你使眼色你都没看到么。。。今晚跑路吧!”友情链接:【shit别叫爷娘娘】十分好看哦,男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