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600000016

第16章 般若行,佛商领袖的菩提路(1)

般若行,选择领导方法的智慧

般若即是智慧。而运用智慧,作有智慧的决策,采取有智慧的行为,则叫做“般若行”。

有人说:“领导者注重结果,管理者注重过程。”但无论是正确的过程,还是正确的结果,都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实现。方法可能是有形的工具、手段,也可能是无形的思维、模式。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正确选择领导方法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运用领导方法的智慧。

何谓智慧?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是对智慧最好的注解。

有一次,宋朝的无德禅师正在茅庐中和弟子论佛,突然天降暴雨,破旧的茅舍雨漏如注,无德禅师对弟子们喝道:“拿雨具来!”

离无德禅师最近的一个小和尚仓促间抓起一个竹篮去给无德禅师挡雨。小和尚的举动惹得众僧哄堂大笑,但无德禅师却无限感慨地对小和尚说:“你几近于禅了。”

小和尚的“无知”之举恰恰是人的本性显现,所以无德禅师才说他“几近于禅”。

释迦牟尼一生为众生说法达数百场之多,每次都费尽苦心,唯恐信众听不明白而产生误解。在释迦牟尼所说的诸多法中,“有为法”有94种,“无为法”有6种。尽管诸法多达100种,但释迦牟尼却无数次地告诫弟子“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无有定法如来可说”、“说法者无法可说”。释迦牟尼甚至在《金刚经》里这样说道:“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释迦牟尼之所以不断地重复强调“无法可说”,实际上是要破除在众生心中根深蒂固的“法执”观念。“法执”是佛教的专用术语,指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世上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可以永久地帮助自己获得成功;总是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生命、财富、事业和家庭永恒存在;总是渴望能够找到某种办法让真实美好的东西恒久不变。

就像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工具和领导方法一样,他们相信只要能够找到这些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近年来,在国内企业界、商业界,甚至在政府、学校、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绩效考核就是“法执”观念的体现之一。

许多领导者错误地认为“绩效考核”这种管理工具是目前唯一可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消极、效率低下的灵丹妙药。而一些孤陋寡闻的企事业单位领导者,更是把绩效考核当成解决企业绩效不佳的唯一正确、高效的管理工具。殊不知,绩效考核不过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一种,它不可能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难题。相反,如果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操作不当,不但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反而会直接导致被考评者弄虚作假和团队凝聚力涣散。

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绩效考核这一激励工具的是秦国的商鞅。

秦孝公时期,商鞅实行变法。在商鞅颁布的众多变法条款中,有一条叫“军功爵制”。该条款规定,士兵按照在战场上杀敌数量的多少论功行赏。爵位共分为20级,以敌人头颅的数量作为考评指标。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也就是说,商鞅规定:将卒在战场上杀死敌人一个,以首级记数,每一枚敌人首级授爵一级。如果想做官的话,杀敌一人即可获得俸禄为五十石的官职;斩敌两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以此类推,不同级别的爵位均规定有对应的田宅、奴婢的数量和奖励等级。

但是,这种帮助秦孝公大破敌国、使秦国由弱变强的好制度却并没有被后来的军事将领或国君普遍借鉴和使用。直到明朝,才又在张居正辅政期间重新被运用到军队管理中。当时,明朝沿海的百姓经常受到海盗的侵袭和骚扰,朝廷久治无果。万般无奈之下,张居正起用了商鞅的军功爵制,用以激励边区士兵的杀敌士气。为了方便操作,张居正把考核指标由商鞅的“敌首一枚”更改为“敌耳两枚”。

可是,这一制度却适得其反,它不但没有阻止海盗的侵扰,反而使沿海老百姓苦不堪言。原来,明朝士兵由于畏惧海盗,但又想获得巨额赏金,就把屠刀伸向了无辜的老百姓。可见,单纯的绩效考核也存在巨大缺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纽约警察局的三个白人警察为了追求高绩效奖金而故意引诱墨西哥人和黑人犯罪,结果导致了墨西哥人和黑人的骚乱;美国多家银行也引进了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每个信贷员贷款额的多少设定相应的奖励制度,结果为美国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呆账和坏账;美国福特等三大汽车公司是最早使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的美国企业,结果却导致企业整体业绩严重下滑。鉴于绩效考核制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全面放弃了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绩效考核制度的成败其实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使用制度的人以及承载制度的环境。商鞅之所以成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在当时,士兵都是奴隶出身,除了杀敌,他们没有任何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条件,所以他们才会在战场上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明朝时的士兵所处的历史环境却完全不同,那时候的明朝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很久了,所以士兵没有一个愿意为了换取奖金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为了交差并骗取高额奖励,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弄虚作假,用老百姓的生命去糊弄朝廷。

绩效考核激励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的企业领导者眼前为之一亮,以为找到了一种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因为他们相信人都是利益的动物,只要顺应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其实,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领导者将金钱作为唯一的激励条件激励下属时,其结果只会导致下属更加自私贪婪。

所以,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一种能够适合任何企业的管理理论。只有适合本企业特质并真正为企业成长发挥效用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据《左传》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给孔悝做家臣时,遇到太子蒯聩谋反。蒯聩想劝说孔悝加入自己的队伍,但遭到孔悝的拒绝。于是,蒯聩恼羞成怒,把孔悝软禁起来。

子路忠心护主,在得知孔悝被软禁后,就来到蒯聩家中索要。他在和蒯聩手下的武士发生冲突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帽子打掉了。结果,迂腐的子路居然对着正在与他拼命厮杀的对手说:“等一等,等我戴好帽子再打,因为我的老师说‘君子死,不免冠’。”结果,对手趁子路弯腰捡帽子时,把他杀死了。

孔子听完子路被杀的经过后,一边痛哭一边向前来为子路吊丧的人下拜,这是何等让人伤感的场面。然而,子路之死又何尝不是子路自己造成的呢?孔子说的“死不免冠”,指的是正人君子不但要注重自己内在的修养,也应该注意外在的仪表和形象。但子路却教条地认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戴正帽子,即使生死关头也应如此。

文殊菩萨智慧过人,他是释迦牟尼手下以“智慧第一”而闻名天下的四大菩萨之一。但文殊菩萨又是一个特立独行、非常“另类”的菩萨。他的修行方式常常与众不同,他的言行举止更是经常令其他罗汉错愕不已。他度化他人时,往往不采用教化、疏导、说服、身教等传统方法,而是“作外道形而化外道”。也就是说,他把自己变化成教化对象的身份去教化对方。比如,文殊菩萨就经常化身嫖客去宫人、妓女居住的地方度化邪淫的人。

《佛说如幻三昧经》记载了一段文殊菩萨“仗剑杀佛”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牟尼正在为500名弟子说法,这500名弟子当时便证得了“宿命通”。“宿命通”是佛门弟子修行到一定境界后所获得的六大神通之一。据说证得“宿命通”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前世的所作所为。这500名弟子当下就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在前世曾经做过的种种恶行:有的伤害过自己的父母,有的烧毁过寺庙,有的陷害过他人、欺男霸女……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感惭愧,又非常害怕这些恶行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修行,因此全都产生畏惧退却之心,不知道自己在前世所犯下的这些罪孽何时才能偿清,怀疑自己还能不能修行进步,往生成佛。

文殊菩萨明白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已经心思大乱。为了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能够继续精进,不生退堕,文殊菩萨“即从坐起,偏出右肩,右手捉剑,直奔释迦牟尼,手起剑落欲杀释迦牟尼”。

文殊菩萨的行为让500名弟子震惊不已,全部呆呆地看着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随即制止了文殊菩萨,并抓住机缘,教化道:“万象皆空。一切皆由心起,这个拿着剑要杀我的人是谁?被杀的人又是谁?既然人我皆空,何来杀与被杀?你们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就能抛弃心理障碍,获得内心解脱。”

这500名弟子立刻从原来的罪孽中解脱出来,坚定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信念,从此善行善修,精进有成。

文殊菩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为释迦牟尼制造说法的机缘,释迦牟尼当机借用文殊菩萨制造的机缘为众人说法。二人采用的方法都是不局限于固定模式的方法。而不局限于固定模式的方法,才真正是有智慧的方法。所以,佛说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都是为修行者随机而说、因势利导的方便法门。虽然这些方法都是能够帮助修行者禅行入灭的佛道正法,但也只是为修行者提供方便的随机工具而已。

释迦牟尼认为成佛的方法有八万四千种之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学佛者必须谨慎思考、小心面对的关键。所以,领导者也应该懂得:所谓正确的领导方法,不过是方便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技巧而已。适合其他人的,不一定适用自己;适合其他企业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企业。正如《金刚经》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连正确的方法都不应该去拘泥执著,都应该懂得取舍,更何况那些不正确的、错误的方法呢。

领导者要想作出正确的选择,需要有智慧来支撑。用智慧去判断、选择和使用方法、策略的领导行为,就是领导者的“般若行”。

八正道,孕育领导思维的逻辑

“八正道”的内涵及其关系

释迦牟尼得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憍陈如等第一批僧徒所说的佛法就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四圣谛”是对苦、集、灭、道四种颠覆不破的真理的诠释;“八正道”是指可以帮助修行者通往涅槃境界的八种方法和途径的方法论。

“八正道”出自《佛说三十七品经》。这部失传了近1200余年的佛经,有关它的信息只在《大藏经》的目录中出现过,而正文内容却一直不为人知。直到2006年,这部全世界仅存一份的孤本经文才被南京博物馆发现。

《佛说三十七品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信徒讲述的“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等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僧侣的修行规范。在这部失而复得的绝世经文中,释迦牟尼关于“八正道”是这样说的:

若弹指间,惟行正见。以知古知始知终,知内知外,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佛知法。知比丘众,知学行事,如六合所习所取欢喜变失及其归趣,知不贪之德,是为正见……若弹指间,惟行正思。为思出家、思不诤、思不杀;若惟行正语。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形笑;若惟行正命。不以贪生活,不恚生活,不以痴生活,若惟行正业;不杀、不盗窃、不邪淫,若惟行正治;以修治四意断之事,若惟行正念。以受行四意止,亦惟行正定……是故可念行八正道。

“八正道”与领导思维

就其文字和含义来看,“八正道”的八个要素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紧密的对应循环和逻辑关系。如果按照佛教理论理解,它们彼此之间同样蕴涵着紧密的、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另外,“八正道”又与领导思维以及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三者的关系如图7-1如示:

图7-1 “八正道”、领导思维与“戒、定、慧”三学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毘婆娑论》把“八正道”中八个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释为:“由正见故,起正思维;由正思维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精进;由正精进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八正道”中的“正见”和“正思维”,属于慧的范畴;“正语”、“正业”、“正命”和“正精进”,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属于“戒”的内容;“正念”和“正定”表示心灵修持达到的状态,则属于“定”的范畴。也就是说,修行者按照“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等行为规范的要求持戒修行,可以达到“正念”、“正定”的禅定状态,然后在禅定中产生智慧,再运用智慧产生“正见”和“正思维”。如此往复,周而复始。如果修行者持续精进、永不懈怠地按照这种循环修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

通过7-1图示,我们不难理解:佛教的“八正道”修持之法与企业领导者自我修炼的方法要求几乎完全一致。可见,只有拥有领导智慧(正见)的领导者,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正思维)和设定明确的目标;而正确的决策只有在与下属充分沟通(正语)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下属的认同、支持和有效的传播,才能促使下属产生朝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行动(正业);以共同目标为导向的一致行动,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正命)作为基础。在实施行动的过程中,又需要领导者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正精进);当领导者坚持必胜的信念(正念),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正定)。

领导者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不断总结团队失败的教训,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运营水平和个人的领导能力,才能让自己和团队获得超越同行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智慧)。而这种获取优势的过程,又是领导者提升自我能力的必要前提。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这一理论循环,笔者根据佛教“八正道”的理论体系,把它们和企业领导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相对照,梳理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加以说明(见表7-1)。

表7-1 “八正道”与领导修炼的关系

“八正道”与企业战略管理

应该说,“八正道”的逻辑层次是非常严谨的。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为修行者提供的这八种方法,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抛开佛教教义来看,无论是把它们用在个人的身心修炼上,还是用于现实的企业运营中,“八正道”的理论都是一套全面系统的可操作流程。例如,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就可以用“八正道”来诠释说明。

1.正见--战略构想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获取竞争优势而制订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规划,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方针、途径和行动。

同类推荐
  •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商道全集

    温州人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赚钱?温州商群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现象,在商帮史上充满了数不清的传奇!走近温商,我们会观赏到一个斑斓的商业世界,那些宝贵的商业理念、商业智慧、商业精神,它们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珠子,在中国商业史上散发着熠熠光华,也带给渴望致富的个体许多经商启示。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 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 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 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
  •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开不开店看老板,赚不赚钱看店长。如何让你的门店在众多门店中永远挺立潮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更优秀、更有效率、更有领导魅力、更受下属拥戴的金牌店长?本书将用最为平实、通俗的语言为你一一作答,让你掌握成为金牌店长的独门秘诀。
  • 王熙凤办事有一手

    王熙凤办事有一手

    王熙凤的管理来得直接有效,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不承诺,只不断指出“这是你该做的”;不示范,只不断指出“我说的你应该懂,你应该会”;不交流,只不断指出“你只需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讨论,以独裁的方式实现民主,而不幻想以民主的方式实现民主;不原谅,手不错一次就将被永久开除。
  • 落实责任无小事

    落实责任无小事

    世界500强企业成就卓越组织的重要理念。责任不分大小,关键在于落实。
热门推荐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魂穿成公主、相府小姐,而我穿越就得是整个穿过来,被人当做怪物不说,还身无分文只能去吃霸王餐!替相府小姐入选太子妃,不料,竟然被选上了,可是,太子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啊!“太子妃,快给父皇请安!”父皇?他怎么这么像大街上被我讹上的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劫逍遥散神

    九劫逍遥散神

    杨风穿越来到了一片修仙的世界,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了各种磨难。逆脉之体不能修仙?不是问题。我是私生子?不是重点。各种暧昧?我只游走万花丛,片叶不沾身。新婚之夜妻子暗杀自己?轻笑而过。通天地,度九劫,誓做逍遥散神!
  •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庶女重生:毒妻不低头

    身为不受宠的庶女,她事事忍让,l临死前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世上根本没有救世主,要翻身只能靠自己!再世为人,她还是那个不受宠的庶女,却不再忍不再退。庶女翻身成毒女,上辈子的账这辈子算,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就算拼个你死我活,也绝不哑忍低头!
  • 老婆,狠角色

    老婆,狠角色

    华夏在公司的迎新晚会上遇到江承,温文尔雅,一眼万年,百般追随后终于如愿嫁他为妻。江承不爱华夏,只是身负家仇,风华灼人时携心爱之人潜入华家复仇颠覆。三年同床共枕的婚姻,是明哲保身?还是迷足深陷?婚姻如赌徒,赌输了,想要翻板,又谈何容易?当华夏美梦破碎,发现幸福不过一场镜花水月,决定分道扬镳的时候,江承却在结婚记念日车祸身亡。江承的旧版爱人从此与华夏结下梁子,百般陷害。一年后,华夏从昔日的草包大小姐变身业界一姐,成为赫赫威名的风华总裁。新官上任头一遭便逢另一业界黑马——顾少卿围追堵截,平白被摆了一道。第一轮交手,明着,他卖她一个天大的人情。暗着,却被她反将一军,苦果自行吞咽。宁宇总裁顾少卿,传闻那是个行止风雅的万民偶像。初见,风流从容,富贵门庭的优雅严整竟与江承全然吻合。谁能想到,这会是江承的重生体?以为相爱的,却不过寒冷时的一种相互慰籍,以为不屑的,却才最是命中注定。当江承再生为人,才恍然,原来最早迷足深陷的人,是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逃家少奶奶

    逃家少奶奶

    她陈萱失忆了,一醒来就见一帅哥,说她是他的妻子,只是这个冷酷无情的男人,对她冷声冷语,这算哪门子的老公?
  • 爱由自己做主:非若凡尘

    爱由自己做主:非若凡尘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人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只要当事人觉得幸福,那就是幸福。就像爱情,到底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自己,只有本人知道。爱由自己做主,容不得别人半点参与。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也不稀罕。这就是她对爱的奉养。敢爱敢恨,外表柔弱,内心坚强,这才是真正的她。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带着记忆投胎,却不想自己的爱人竟然是亲哥哥,这让她何去何从?经受苦楚煎熬二十载,一次的偶然喝下忘情水,得展翅火凤。穿越时代,回到前世的她,是否能再次得到她的爱情?
  •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多年以后,苏离离才相信,命运真tmd会玩人!你要想寻找的人,千山万水踏了好几遍,仍是错过错过再错过;不想见的人,却硬是碰在一起,撞在一起,绑在一起,赖在一起,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