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400000012

第12章 飞翔的花朵

01

如果我能爱你,能在清晨与你并肩站在银杏树下,沐浴鸟儿的鸣啼;能在黄昏与你手臂相挽,走过花气氤氲的长堤。

能够在孤独中,轻轻呼唤你的名字,

在回忆里,久久沉醉你的声音。

如果我能够,俯在你耳畔,轻轻,轻轻地,

说出心中真实的情意……

多么奢侈的愿望!胡文焉苦涩一笑。她甚至不能承认,这是自己用一生的力量所寻找的。

传说中的爱情啊多美好,我用一生的力量在寻找。

她又将头转向舷窗,看云。此刻,云是在下面,一大团一大团悬着,静静的,像是沉入了很深的情感。邻座那个在飞行学院读书的男孩子说,看见那云团就想踩上去,觉得它们像棉花团。他一直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那是要能够一眼看出哪种云中藏着雷电,哪种云里挟着冰雹。胡文焉浅笑,忽然又想起一句歌。

你是天空而我是只飞鸟,那就让我投入你的怀抱。

知道是天空让她想起的。此刻她就在天空中,就像一只飞鸟,可这不是他的怀抱。

不是世铭的怀抱。

含着泪水,她庆幸这不是世铭的怀抱。

世铭,她在心里再念一遍这两个字。这是只有在这样的高处才会有的放纵。这样高,在云彩上面,不用担心安全。

她不能允许自己投入他的怀抱,就因为自己是一只飞鸟。是的,他是天空,那就让他属于宽广吧,撑在众人的上面,把自己的爱像阳光一样分散。

现在,她才知道自己当年与韩愚石的那场恋爱其实不算。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抽身而去。韩愚石他不是天空。但他在她的生命里还是深深留下了痕迹,比如这借歌词表达思想的习惯。当年,离开故乡的时候,韩愚石为她送行,在月台上,他最后的一句话就是一句歌词:“再过二十年,咱们来相会。”她明白这只是一种借喻,却恰成生活的预言。他们再没有相见,甚至没有联系过。已经整整八年了。也许真的要“再过二十年”?也许会是一生。因为他们是朝着不同方向的,两条线在某一个刹那相遇,然后各奔东西。

爱与不爱,都是距离的理由,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后来,有人说,她当年的去乡赴远,韩愚石是原因之一。她只微微一笑。那时候,她还远离成熟,这是承认的。八年前离乡时坐火车,是为了减缓离去的速度,而此时的乘飞机,是为了快,这也是承认的。因为心切,不能答应陶可,等待秋天,和她带领的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乌兰布通草原的大学新生们同行。她不能等待,她已听见了发自故乡的召唤,周身的血液已经沸腾。

再不能等待,她已等待得太久太久!

韩愚石对于她生命的渗透,还有对绘画的兴趣。当然,这是与生俱来的喜爱,就是它,使她走到韩愚石的画作,以及能够与陶可结缘。

陶可以为,使她们成为朋友的,是她的画。不,本质是,她能跟她谈说故乡,带给她故乡的消息。这一度她不敢进行的触及。

舷窗外那一团一团的白云,是飞翔的花朵啊,它们从故乡来,又飞回到故乡去。那是天空的花朵。

02

踏上千柳市的土地,才知道故乡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那是血液的源头,是无法能够走出的,不论多远,不论在哪里,它都在你之中。抛弃它,就是抛弃自己。这样的感悟使她热泪横流。

故乡,和心脏是同一个地方。

步出机场,她毕竟犹疑了,真的径奔乌兰布通草原,在千柳市不作逗留么?这是她出生的地方,有亲爱的姐姐、小弟,有昔日的同事、朋友。能够想象面对她的突然出现,他们喜从天降的情形。故人依旧么?知道所有人都会说她一点儿没有变,还是八年前的样子。因为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外表。而他们,将会全都显露岁月的痕迹,包括最爱惜容颜的余香。写儿童诗的余香。沙尘暴令时光粗砺。还有酷暑严寒。你走的那个冬天最冷。朋友们曾经这样说。这不仅仅是抒情,也是真实,那个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降至摄氏零下三十度。而在她的记忆里,故乡的冬天尽管寒冷,最多也就在摄氏零下二十度左右。自那以后,冬天就都是那么冷了。而盛夏的气温,则陡然间高到摄氏三十五度左右,有时会残酷地达到摄氏三十八度。

文焉,你的走伤了故乡,使它性情大变。

回来吧,回来吧!

文焉!

朋友们开玩笑,不知道这些话语令她心如刀绞。如果真是这样,如果她真的拥有这样的力量,她愿意走上祭坛。

是《千柳日报》社的大楼,使她决定不变初衷。

那座熟悉的、亲切的大楼,它就矗立在千柳市最著名的紫塞大道旁边。完全是她的双脚将她带来了这里。在这里,她曾度过愉快的四年时光。是的,那是些快乐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她是无冕之王。来这里时,她已有四年工作经验,曾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后来对所有问起的人,她都说改行是因为对文学的热情,只是图的省事。世事哪一件会是如此单纯?她苦笑。近些年的文学,枪口对准教育界的阴影。她不会的。因为可能出现在她笔下的那些人,他们生活在她的故乡。

她愿意说的,只是,每年,都有那么多朝气蓬勃的青年走进远方大学的校门,他们是故乡的花朵。花朵不应该指责生长了自己的泥土。有一天,这些花朵会像云一样飞回来,投入大地的怀抱,完成泥土的换代。

完成故乡的前进。

离开学校而走进报社,真的是她人生中一次重要选择。如果一定要解释,那她会说,是因为记者职业的相对自由,那种与群体约略的游离意味儿。还有,离文学的近。在报社工作的人,总是得有一定写作能力。写,是一种修炼,她总这样认为。文字具有法力。哪怕是新闻稿,是公文。现在,八年后,她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参悟了整整八年,之后,她承认自己曾经的想法是多么的年轻。但也为此庆幸,恰是这,她能够远行。

能够遇到世铭。

能够遇到世铭,她不虚此行。

不负这一场人生。

她对世铭无数次地讲起过这座大楼,让他知道了曾跟她同室操戈的许小晴,知道了一个部的同事刘凯、赵均,及部主任常达。还有文教部的郑敏、专刊部的余香、摄影记者满达、美术编辑石白木等等。却一次没有提到过姜倩,这个她同样念念不忘的人。现在,她相信缘分说,相信恩和怨都是缘,因为它们都深深进入人的记忆,不能像寻常尘埃一样随风而去。

忽然想看一看姜倩,八年了,她还风韵么?

是的,只能用这个词,风韵,而不是美。她认为,美是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智慧。她为姜倩这方面的欠缺而感到遗憾,不然,她真的会是一个有些生动的女人呢。最重要的,那样,她就会给爱她的人带来吉祥,而不是……

姜倩真的是她的怨么?

她为自己的脑海里闪出这样的词汇而羞愧,恩,怨,这是些多么肤浅的人生用语!它们使人一下子矮下来,跌落罗网。

只能说,她是使她最终离开了这座大楼的人,是她的命运所选择的一个道具。

忽然,觉得后背沉沉,恍若矗立一座大山。是想起出发时的心念了。面前的这座大楼就是她的出发地。那时,她发愿要去找到一样东西,能够让所有的心灵都闪出亮光。她找到了么?自己成为光了么?不能,除了自己,她仍旧不能使任何东西发亮。而她的出现,却可能使一些人难堪,比如刘凯,比如许小晴。其实他们都是好人,她知道,所有当年那些站到了姜倩身边去的,本质都是好的,使有了那些行为的只是人的本能,是人对于幸福的渴望。那时,姜倩的办公室在报社五楼,而那几乎可以说是与她彼此为心上人的执行副总编汪洋的领地。

那些人,他们没有想到有一天,当汪洋消失了,姜倩从大楼最高一层回到她原来的地方,这时,她会拥有光的特质。

她庆幸自己把自己走成了光。

忽然不想看见姜倩了,重新成为报社一楼校对室里一名工人的姜倩,会使眼睛伤感。

也就是在这时刻,她顿悟,怎样的情况下,光才会成为一种力量。

于是,毅然转头,朝向火车站广场,那是通往乌兰布通草原的长途汽车起程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心的每一天

    心的每一天

    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一个个温馨鲜活的故事,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画面,简洁、凝练地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心灵悸动的每一天,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项“拯救灵魂”宏伟工程的艰难而神圣。
  •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什么?你问我怎么才能到达天堂?眉毛挑一挑。很简单啊。变成女王就可以!,她,是有名的律师,黑色紧身西装,一步裙下双腿修长,外套一件米色双排扣军装式风衣。记住,请叫她女王,这个称号非她莫属。女王是怎么炼成的?普通女生要经历懵懂初开——少女梦幻——惨遭欺骗——自欺欺人——恍然大悟——发愤图强——自我升华直到最后到达终点。感情,今天是虚幻的人间,明天是地狱,后天可能会是天堂。但是大部分人死在明天
  • 踢踢兜丽江之恋

    踢踢兜丽江之恋

    两个在丽江相遇的年轻人,踢踢兜和点炕木,背负着各自的秘密,绝望地爱上了对方,渴望在短短的十天里,耗尽一生的爱。相爱不逢时,刻骨亦枉然。此去与君别,生死两不知。当他们的旅行结束,各自离开丽江,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因为留下了他们相爱过的痕迹,而变得更加令人神往。你说情色,她说忧伤。趁年轻,去丽江。
  • 春秋配

    春秋配

    叙述主角李春发、姜秋莲与张秋联三人曲折离奇、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戏曲《春秋配》据此改编。这是一部以公案情节为主,辅以言情和侠义情节的小说。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生动传神,心理刻画亦颇细微。
  • 1984

    1984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热门推荐
  • 皇后心计

    皇后心计

    被柔弱的小白兔妹妹陷害致死,重生归来,且看清伊如何复仇……深宫几许,那些女子或端庄,或娇柔,或清傲,又有谁能敌她千娇百媚,倾国倾城。深情几许,一男子的爱霸道浓烈,一男子的爱温暖柔情,她是否会改变初衷...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会说话、会办事,你的人格魅力将得到提升,不会说话、不会办事,可能麻烦重重惹人厌。所以说,做人就是办事,办事就是做人,当做人和办事相互交融时,做人中掺入了技巧,办事时透出了境界,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让对方感知,生命的意义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为人也会更加洒脱和自信。《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 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
  •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

    《亲爱的敌人》以父女情感为主线,描述单亲家庭中父女之间所发生的感人故事。是穆仰天与童云一见钟情结为伴侣,生下美丽的“天使”穆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童云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父女俩人产生隔阂、误会。穆童以各种坏招阻碍女性对父亲的接近,父亲因为爱女儿和怀念妻子放弃了一次次择偶的机会,俩人成为“亲爱的敌人”。但当穆仰天患脑癌不久于人世时,父亲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女儿操办一切,而女儿突然长大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二人的心真正走到了一起。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的病人,发现这些病人大多数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开门见山。 因此,作者希望告诉读者的是面对心病,如果人们能以正确的心态支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 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指解心理障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理想透视

    理想透视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