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500000004

第4章 中国向何处去?(1)

●1900年钟声响了!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八国联军占领大沽炮台。西太后:“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

●奥匈帝国公使罗斯托恩:“我要是中国人,我也要当义和团!”

●德国公使克林德开枪,清军官还击,把他打死。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奋起反抗,长矛大刀敌不过洋枪洋炮。

●徐建寅冒死试制“无烟火药”,誓为祖国争光。

●义和团失败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

1900年。北京街头。

沉沉黑夜,响起西什库教堂的钟声。

此时,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

俄国男女喊着“乌拉!”在碰杯,而俄国兵正在黑龙江放火烧死中国人;

英国男女举杯祝贺:“新年快乐!”而英国宪兵正在香港鞭打中国人;

德国男女在跳舞,而德国兵正在山东杀死中国人,义和团举着大刀向德国兵砍去;

美国男女在唱歌,而美国兵正在天津调戏中国妇女,义和团一拥而上,喊杀声起……

东单牌楼屹立在夜幕中。

长安街上寂静无声,只见几个人影在闪动。

打铁声由远而近,一锤比一锤更重、更响、更快。

黑暗中,一点火星渐渐地变成一团火焰——炉火正烧得通红!

老铁匠龙大爷和他的三个儿子正在埋头打铁,一锤又一锤地打,打,打。大梅一连喊了两声:“龙大爷!龙大爷!”老铁匠还是没有听见,直到大梅抓住他的膀子:“龙大爷!”他才转过头来:“啊,大梅!”他用毛巾擦了一把汗:“快,屋里坐!”

大梅领着二梅和几个小伙子进了屋。屋里坐满了人,墙边竖着一杆杆长矛,放着一把把大刀。

龙大爷:“大梅,都是自己人,你说吧!”

大梅:“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众:“好!”“好呀!”“我们是保定府的!”“我们是天津卫的!”

龙大爷:“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全都拿起家伙!”

河北小伙胡天福:“什么家伙?”

龙大爷:“长矛、大刀……”

天津小伙张学勤:“这……能行吗?人家是洋枪、洋炮……”

长江边。汉阳钢药厂。堆放着一箱一箱的步枪。

英国军火商戈登拿着一杆步枪在瞄准,砰的一声枪响,天上飞鸟落地。他毫不掩饰地说:“对不起,徐先生,我可以断言,这样的步枪,你们中国五十年也造不出来!”

监工徐建寅笑道:“戈登先生,不瞒您说,这样的步枪,早在五年前我们就造出来了。”

戈登:“那,为什么还要从我们英国大批地买呢?”

徐建寅:“这还要我来解释么?你们军火过剩,向我们倾销!”

戈登:“不,贵国政府向我们紧急请求,说义和团暴动正在山东、河北、天津蔓延。”

几个英国工程师气呼呼地走来,乔德里吼着:“不,不,太危险了!我们不干了!”

戈登:“什么?你说什么?”

乔德里:“造无烟火药,无烟火药,你明白吗?就是十多年前诺贝尔发明的那种无烟火药,中国人居然也想自己造,可又没有条件,没有!这样恶劣的条件,能造无烟火药么!”

戈登:“无烟火药,我们英国有很多,你们需要多少,我们都可以满足,价格优惠。”

徐建寅:“不,我国政府不惜重金聘请你们来……”

“不,不!”乔德里把手一挥,几个英国工程师跟着他走了。

汉口。长江饭店。乔德里和戈登在密谈。

乔德里:“我们不能把无烟火药的技术教给中国人。”

戈登:“不能!绝对不能!”

乔德里:“可是,我担心,中国人自己会造出来,因为那位徐建寅先生很聪明,非常聪明!”

戈登:“我刚刚得到一份情报,说徐建寅的父亲叫徐寿,他们父子二人创办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军火工厂——安庆内军械所,然后又到中国最大的军事工厂——上海江南制造局,参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的制造。”

乔德里:“你刚刚知道?我早就打听过,这位徐建寅先生在上海、四川、山东、河北、湖南、江苏、福建负责机器制造,当然首先是军火方面的事务,又到德国、英国、法国四年,考察了三十多家工厂,翻译和撰写了几十本军事理论和武器制造的书,简直是一个军事科学技术的天才!”

戈登:“一个可怕的天才!他的存在对我们已经形成了直接的威胁。怎么办?”

乔德里:“我们几个英国工程师马上辞职回国,不干了!”

戈登:“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呢?”

乔德里:“当然,在不让中国自己制造无烟火药的问题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戈登:“他们也会辞职回国?”

乔德里:“当然!”

戈登:“但是,这还不够。我也和你一样担心,外国人走了,中国人,首先是这位徐先生,会不会……”

乔德里:“逼得他自己干?”

戈登:“很有可能!”

乔德里:“那……怎么办?”

戈登和他耳语……

朝阳映照着长江的流水。

戈登和清军军官陆兵边走边谈,走向汉阳钢药厂。

一群又一群清军军官领取从英国买来的步枪、子弹,分发给士兵。

徐建寅和工人们站在一旁冷眼相看。

戈登、乔德里等英国人扬扬得意。

突然一阵枪响,陆兵狂呼:“义和团来了!”

厂内大乱,人们奔走呼喊,士兵们胡乱开枪。混乱之中,戈登用手枪瞄准徐建寅,连放三枪未中,工人们上前抓住了他。

徐建寅走来:“戈登先生,你到中国来干什么?是为了卖军火,还是为了镇压义和团?”

戈登:“卖军火给你们镇压义和团!”

徐建寅:“啊,一箭双雕。你们这些洋鬼子,好厉害啊!”

北京。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在客厅背着手走来走去,焦急不安。

清军军官章海急急走来,仆地跪下:“许大人!”

许景澄愕然:“什么事?”

章海:“八国联军眼看就要来了,可皇上还下令剿灭义和团,是何道理?学生无知,请恩师指点!”

许景澄:“起来,起来!”

章海站起身:“为了剿灭义和团,我奉命立刻起程,到汉阳钢药厂运枪炮子弹进京。许大人,我的恩师,我……我实在不想去!”

许景澄:“去!去!义和团要镇压。枪炮子弹越多越好!”

章海:“是!学生告辞了!”

汉口。长江边。停着一艘艘船只。

章海指挥清兵和工人们,把一箱一箱的步枪、子弹运出厂,把一门一门的小炮、大炮运上船。

徐建寅仰天大笑:“哈哈,林则徐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章海:“此话怎讲?”

徐建寅:“鸦片战争失败了,林则徐大声疾呼:‘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你看,这些武器,正是三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制造出来,现在又用来对付西方列强。”

章海:“但愿如此!”

徐建寅:“难道不是么?”

章海:“徐先生,你还蒙在鼓里,这些武器不是用来对付洋人,是用来镇压义和团的!”

“什么?为了杀中国人?”徐建寅仰天长叹,“啊,天哪!天哪!”

章海:“徐先生,无烟火药怎么样了?”

徐建寅:“靠洋人,不行了。”

章海:“那就自己造!”

徐建寅:“是呀,自己造,只有自己造。可是,造出来了,又用它干什么呢?是用这些无烟火药对付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是用来残害自己的同胞?”

章洋走来:“大哥,武器弹药全上船了!”

章海:“好,马上开船。徐先生,八国联军快到北京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无烟火药还是要赶快造出来!三弟,你要好好向徐老师学习。”

章洋:“大哥,你放心吧!我们造火药,你们打洋鬼子。”

飘扬着俄、德、英、法、美等国国旗的军舰,在大沽口海面示威,大炮炮口直指天津。

北京东单牌楼西裱褙胡同的于谦祠堂内,大梅、二梅等义和团民设立了第一个坛口,亮出了“扶清灭洋替天行道”的旗帜。

俄、英、日、法、美、意、德、奥八国联军先遣队三百五十六人开进北京,如入无人之境。从火车站到东交民巷,沿途百姓怒目而视。

位于东交民巷的德国公使馆院内,一队德国士兵列队站着。

德国公使克林德命令:“武器弹药,准备好!”

士兵们奔向地下室,把步枪、机关枪、小钢炮和弹药搬出来,架到院墙上。

此时,一群义和团民,打着“扶清灭洋”、“兴清灭洋”、“替天行道”等旗帜,头戴红巾、黄巾,拥向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前门,然后从三面包围了东交民巷。

宣武门外,铁匠铺。龙大爷把一间又一间黑屋子打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男女老少,把大刀、长矛从屋子里取出来,喊着:“哈哈,这简直就是兵工厂嘛!”

“龙大爷,你怎么造了这么多铁家伙呀?”

“龙大爷,你早就准备这一天了吧?”

龙大爷眉飞色舞,默默地望着人们拿着长矛、大刀离去,然后又和三个儿子抡起铁锤,继续打铁。

张东海领着大梅等走来:“舅舅,别打了!别打了!”

龙大爷放下铁锤,定定地望着他:“为什么?”

张东海:“打这个破烂玩意儿,有啥用?”

“破烂玩意儿?有啥用?”龙大爷吼着向他举起铁锤。

大梅等赶快拉着老铁匠,纷纷劝道:“龙大爷!您息怒!”

“别生气,别生气!”

龙大爷伤心地:“你从四川来,我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京师大学堂读书,想不到读成这样!”

张东海:“舅舅,你听我说!”

龙大爷:“我不听!你赶快给我拿起家伙,参加义和团去!”

张东海:“这没有用!长矛、大刀,打得过人家洋枪洋炮吗?”

龙大爷:“打不过,也得打!咱中国人,受洋人欺侮这么多年!”

大梅帮着他:“再说,咱义和团刀枪不入,怕什么?”

龙大爷:“亏你,还是个男子汉!拿去!”

张东海接过大刀:“舅舅,你听我说!”

“我不听!快走!快走!”龙大爷把他推出家门,又抡起铁锤,“打!”他和三个儿子又埋头打铁了。

东交民巷。义和团数十人路过德国公使馆。

院内,克林德命令:“开枪!”

一阵枪声,二十多人被打死。

克林德狂呼:“打得好!打得好!”

八国联军向大沽炮台开火。

清军开炮还击。

岸上,八国联军分三路向炮台进攻。我守军英勇抗敌,打死敌人一百多。

八国联军占领了大沽炮台。

北京。西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八国联军正向北京开来,不想打,也得打;打不过,也得打。”

大臣们有的惊恐万状,有的跪下哀求:“打不得!打不得呀!”

“为什么打不得?京津一线,我有十万大军,而八国联军不过两万。”

“可人家是洋枪洋炮,两万要顶二十万哪!”

“我们也有枪有炮,早就从汉阳钢药厂运来了!要兵有兵,要枪有枪,怕什么?”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不相让,纷纷嚷道:“不能打!只有求和!”“非打不可!”

西太后吼道:“住口!你们不要再争了。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总理衙门大臣……”

许景澄上前:“臣在!”

西太后:“马上照会各国驻华公使,二十四小时之内离开北京!”

许景澄:“这……恐怕不行吧?”

西太后:“你也说不行?不行也得行!”

许景澄:“臣遵旨!”

东交民巷。德国公使馆。克林德暴跳如雷:“什么?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北京?不行!来不及,来不及!我们联名写信要求延期。……”

俄、法、英、美等国公使在联名信上签名。

奥匈帝国公使馆。公使夫人保拉迎上前:“怎么样,亲爱的?”

公使罗斯托恩高兴地:“好哇!西太后限我们24小时内离开北京。”

保拉:“你还高兴?”

公使:“当然!我要是中国人,我就当义和团!你说,保拉,义和团怎么会专门反对洋人呢?”

保拉一时答不上来,只好耸了耸肩。

公使愤慨地:“因为我们欧洲人有大炮,要像切肉一样瓜分中国。我要是中国人,我也不能容忍洋人如此横行霸道,我也要当义和团,你信不信?”

保拉点头:“我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公使拥抱着夫人。

1900年6月20日。

德国公使馆。克林德气势汹汹地:“我们联名写信要求延期离开北京,限今天上午九点答复,可现在九点已过,怎么还没有动静?我要亲自去总理衙门抗议!抗议!”

罗斯托恩:“是不是再等一等,男爵先生?”

克林德:“不,不!我马上去总理衙门!”

克林德说着坐上轿子,翻译、士兵随行。

东单牌楼到了。在轿子里,克林德紧握手枪。

章海率队巡逻,大声喊:“站住!站住!”

克林德在轿子里举枪射击。

章海让到一边,躲过子弹。又一阵枪声,章海忍无可忍,被迫开枪还击。

克林德中弹,从轿中滚下。

大梅等义和团民们欢呼:“打中了!”

“活该!活该!”

“小伙子,打得好!”

“太好了!”

大梅奔上前,把一条红巾围在章海脖子上。

汉阳钢药厂。徐建寅拿着红巾,赞叹地:“章海呀,章海!你这一枪打得好!”

章洋:“是呀,我哥哥这一枪虽然为中国人出了口气,可我为他担心啊!他要我连夜赶回来,催问无烟火药何时才能造好?”

徐建寅:“外国人一走,试验停止,遥遥无期。我虽年过半百,体弱多病,但也只好把这个重担挑起来。”

徐夫人在一旁掩面而泣。

徐建寅走来安慰她:“我会格外小心!”

徐夫人:“再小心,也会有危险的。”

章洋:“是呀,徐先生,您是我哥哥章海的恩师。他要我务必转告您:火药,火药,一点就着。”

徐建寅:“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到欧洲,成了消灭敌人的武器。1887年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火药,更安全而威力更大。我要拜诺贝尔为师,牢牢记住他的话:‘我并不是为了制造武器才去发明炸药的。我真正的心情是希望炸药能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发挥作用。’”

随着他的声音,人们眼前闪过一组画面——

诺贝尔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实验工厂发生大爆炸。诺贝尔的弟弟和工人们被炸死,诺贝尔被炸伤。诺贝尔仍在做试验……

章洋:“老师,你派我去北京上学,可我哥哥叫我回来。”

徐建寅:“为什么?”

章洋:“他说,造无烟火药比读书更重要!”

徐建寅:“不,只有懂得科学技术,才能造出无烟火药。”

章洋:“可是,八国联军到了北京,京师大学堂已经停办。”

徐建寅:“那好。不过,你要一边学,一边干,准备吃苦。”

章洋:“为了报效国家,再苦我也不怕!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哥哥!”

北京。总理衙门。

许景澄高兴地:“章海!西太后传旨,给东交民巷送西瓜。”

章海睁大眼睛:“为什么?”

许景澄:“不要问为什么。去吧!”

章海:“不,我不去!”

许景澄吼了起来:“快去!”

义和团民们把东交民巷团团包围。

章海押着一车又一车西瓜、蔬菜走了过来,义和团民们给他让开一条路。

公使夫人保拉大声喊:“女士们,先生们!西太后给我们送西瓜来了!”

各国公使馆的男女欣喜万分:“哇!谢谢皇上开恩!”“面包快没有了,再被义和团围困下去,我们只好吃马肉了!”人们纷纷从院墙内走出来,把西瓜、蔬菜等搬走。

街上。大梅气愤地向章海瞪眼。

章海脸上毫无表情,只向她摇摇头。

院内。外交官男女边吃边笑:“先吃瓜瓤,后吃瓜皮,一点儿也不要客气,一点儿也不要浪费!”

“我看,还是早一天回家,上西天吧!”

在位于东交民巷的奥匈帝国公使馆前,三位美国传教士穿过清兵和义和团的包围圈、外国使馆区的街垒和防卫线,来到奥匈帝国公使馆门前。罗斯托恩和保拉夫妇喜出望外,连声说:“欢迎,欢迎,尊敬的美国朋友们!”

客厅。保拉用西瓜款待客人:“感谢皇帝开恩,给我们送来了西瓜。”

史密斯:“西太后为什么要送西瓜?”

瓦尔金:“显然,是要让你们冷静地思考一下。”

维耶尔:“思考什么?”

瓦尔金:“中国的命运,世界的命运。”

维耶尔耸肩:“我不明白,一点儿也不明白!”

瓦尔金:“是和平,还是战争?是把中国当做朋友,还是当做敌人?”

史密斯:“哈哈,西太后绝对不会像您这样聪明!”

维耶尔:“这不是西太后,而是您,京都大学堂教授,在思考如此重大而又严肃的问题,难道不是吗,瓦尔金先生?”

瓦尔金点头:“是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些洋人,不能用普通人的语言和中国人说话,而非要用大炮不可呢?我在中国住了几十年,一直告诫欧洲人,要尊重人权原则,不抱成见地对待中国,可是,我的努力失败了!”

爱开玩笑的史密斯送上一盘西瓜:“您还是先吃一片西瓜,冷静一下头脑吧!”

同类推荐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修罗武神

    修罗武神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等级:灵武,元武,玄武,天武,武君,武王,武帝,武祖....
  • 为夫如意

    为夫如意

    不过一不小心捡了个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打开了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想将匣子里的东西占为已有。有必要将她一个21世纪辛勤老作的农民孩子送到这食古不化的荒蛮时代么?话说送就送吧。但真有必要再送她一个便宜男人,外加一便宜孩子么?苍天啊,大地啊!快来将这脑袋缺跟筋的男人送走吧。我要回去呀!
  • 王妃拽翻天

    王妃拽翻天

    薛悠悠今年五岁了,按照她这个年龄,本该是在幼儿园唱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啊跳啊一二一”之类的歌曲。可是,她没有。别的小孩子能过的生活,她都没有。然,别的小孩子没有的生活,她却都过过了。小小五岁的女孩子,就已经饱经人世沧桑,成天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薛家,是上海名噪一时的大家族,其旗下的产业无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变故葬送了薛悠悠那公主般的生活。五年前,也就是她刚出生的那年,薛家被商业仇……
  • 我的庄园

    我的庄园

    无意间得到了传说中的真龙精魄,哎?好象有一些玄幻的风格……不,其实你想多了,这是一本种田文。故事讲的是,一个得到了真龙精魄,并且可以用血液改良万物的普通人的生活。*****************小飞都市小说第二部,换了一个风格,总打打杀杀的多不好,现在轻松一些,才是王道。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 神渊古纪:烽烟绘卷

    神渊古纪:烽烟绘卷

    【《古剑奇谭》世界观衍生小说三部曲之一】上元太初历六百九十九年,天下大旱。神州北部荒芜之地的安邑部族,为求饮水与食物,如饿狼般辗转难下,一路掠劫。在神迹长流河畔,安邑的族人们偶遇出走五年、音讯全无的族长胞弟襄垣。襄垣为打造出世上独一无二、足以劈山斩海的兵刃,于神州大地上四处流浪,执著追寻着死亡与鲜血的足迹。他和兄长蚩尤约定,剑成之日,会亲手将之交付给未来的神州霸主蚩尤!而旅途漫漫,乌海、不周山、洪涯境、鏖鳌山……创世的隐秘与末世的预言正在前方无声等待……壮丽山河,锦绣神州,即将是那对兄弟铺开烽烟的画卷,以剑蘸着神魔的血,写就的新世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龙凤宝贝偷偷藏

    龙凤宝贝偷偷藏

    ”于是,他亲手毁掉了他们的骨肉。就是怀上了也给我拿掉。可当两个粉雕玉琢的娃娃一人抱着正在举办婚礼的男人的一条腿,他冷眼一冽:“你放心,天真烂漫叫爸爸。男人看着自己的缩小女版,和她的缩小男版,心里一动,她奋力抵抗,抱起他们,眼里满是柔情:“你们妈咪人呢?”正在上班某女只觉得后背一凉,突然打了喷嚏,我不会再让你生孩子,揉了揉鼻子,天凉了,明天得给那两个小坏蛋多穿一点衣服了
  • 年年孤叶迎春风

    年年孤叶迎春风

    二十年来坚持“一夫一妻无妾制”不动摇的苏夫人育有四个听话的好孩子:长女奉旨入宫,是为皇后殿下;长子刑部供职,是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就连爬树上墙无所不能的调皮次女也已安分出嫁。苏夫人向来不太注意世人的指指点点,但在这普遍认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时代,她无法免俗地被大潮流熏染,开始为小女儿着急了。然而这位苏府千金虽长得与孪生姐姐分毫不差,性格脾气却完全不同。她尽得父亲苏太傅之真传,满腹的心计使她几乎千事不愁、万事不忧,又怎么会傻傻地被婚姻套住呢?于是她面向前来提亲的众家男子立下了一条基本要求:非自愿入赘者勿扰。直到某一天,来自远方的乘龙快婿亲手敲响了苏府的大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