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300000054

第54章 跋(11)

我从来是一个“歌德派”,所有发表的作品,无论是新闻,还是文艺,都是歌颂党和人民,歌颂光明,没有一篇是揭露黑暗的。然而,近年来,由于气人的事情太多,社会的某些角落实在太黑了,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不使我震惊,使我愤怒,使我猛醒。我想,与其活活闷死、气死,不如大吼一声,哭死、笑死。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大段大段地引用别人的语录?是怕被人抓辫子、打棍子么?非也!唯一的理由,就是别人说得好,至少比我好。我只不过做一点普及的工作而已。君不见,多少青少年连周总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马克思了。更有甚者,一位官不大而权力很大的“官儿”,居高临下,站在那里随便翻几页我的剧本,一看见列宁、鲁迅的名字,便板着面孔说:你写列宁、鲁迅干什么?更不用说写斯大林了,那就真好比脚踩在地雷上,连动也不敢动的。记得,胡耀邦说过,上下五千年,什么都可以写。为什么列宁、鲁迅就不能写呢?难道你忘了,我党《党章》总纲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明文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写列宁呢?何况我写的是列宁与中国、列宁与孙中山。关于鲁迅,那就不必多说了。可我仍要补充一句:鲁迅还是第一个向中国介绍居里夫人、创作科学幻想小说的伟大的作家。那天,我真想当场为自己辩护几句,可我硬是吞下了这口气,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这种“官儿”是听不得反面意见的,我又何必白费口舌呢?我唯一能做的,只有虚心倾听,即使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我也会从中受益。如果党的文艺领导干部,都能像胡耀邦那样开明,那样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那样坚决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良好的环境,那样满腔热情地倾听作家的呼声,那就太好了。可惜,这样的领导干部太少,以致文艺界的问题多多。请看,《人民日报》12月2日报道,日前在一个作家座谈会上,四川省作协主席马识途请人代读了他的《文学三问》。这三问分别为:一问,谁来守望我们的文学家园?二问,谁来保卫我们文学的美学边疆?三问,谁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作为一位与中国新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共同成长的作家,老人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理想。他说:“‘文学三问’是我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我坚持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独特的主流意识和民族精神。我主张文学的多样性,但绝不赞成多样化到‘淡化革命、颠覆英雄、否定崇高’的地步。”他说,目前在文化界,有一股低俗、庸俗、媚俗、恶俗之风,甚至于发展到“身体写作”、“三头(枕头、拳头、噱头)主义”。乱改红色经典、歌颂封建帝王、展示奢靡生活的作品有不少,有些作品甚至一印就是几十万册,而严肃作品却被挤得市场越来越小,令人心忧。我们应该想想办法,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推波助澜!

读了这篇报道,我真要向这位“识途”的“老马”欢呼致敬!我相信,这绝不是马识途一个人的心声,而必将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我也相信,党的文艺领导机关和干部必将对此作出回应并认真采取措施,坚决贯彻党中央在文艺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当然,总会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这是正常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有人阳奉阴违,暗中破坏,百般阻挠,故意刁难。这种人极不老实,自以为聪明,殊不知那只是“小聪明”。

谈到聪明,我偶然看到报载宋健为“大智若愚”释义,题为《智商还不是智慧》,内称:“智商还不是智慧,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最多是间接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随着社会进步而生存、成长和奉献。如果闭于自我,封于幽室,凝结于隘事,看不到大局,至死不识社会进步大潮,那么即使智商高一点,只能称之为小聪明,反而做出许多傻事、蠢事、坏事,像《红楼梦》里的那个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有智慧的人识大局、知环境、认航向,尊重别人、善于共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在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企业、事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达到卓越。在琐事碎物方面即使糊涂些,也不是笨的表现。这大概是宋代苏轼所说的‘大智若愚’的含义吧。”

看了这篇报道,我也要向我这位老同学欢呼致敬!我只想补充一点:大凡耍小聪明者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所谓君子,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之人也,可能也有点私心,干了蠢事,还可以原谅;所谓小人,是鬼不是人,心地邪恶也,只打“小算盘”,专搞“小动作”,干了坏事,还要“倒打一耙”,栽赃陷害。君不见,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小人不是多如牛毛么?对这种人,我尽管厌恶透顶,但还是抱有希望,故奉劝他们重温一下(对熟读过毛主席著作者)或学习一下(对从未学过毛主席著作者)毛主席的教导:“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有一种小人,以“自我”为中心,忘恩负义到极点,以致善良的君子连连惊呼:“啊!这怎么可能呢?简直不可想象,不可想象!”这不是想象,而是现实,残酷的现实,无情的现实。报载赵化南一文,题为《呼唤感恩教育》,摘抄如下——

去年,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景仰科学家、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百分之一点五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百分之二点九,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拒绝感恩已成为一种道德癌症,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重庆开县的金有树救过十九人的性命,今年3月他因救人身染重疾,却无一人过问,最后他在绝望中病故,下葬时十九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沈阳一名十七岁的少年韩磊,为了救一名溺水的二十岁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被救者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英雄家属明确表示不要赔偿,只希望对方能提供证明,可被救者始终不肯露面。这样的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还是“令人信服”地发生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感。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四位老友。他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第一位老友张彦。1951年,我们在《人民中国》杂志社相识,在国际新闻局局长乔冠华领导下,他在英文版,和萧乾、陈依范等一起,辅佐爱泼斯坦;我在俄文版,和沈江、陈寿朋等一起,协助苏联专家、老布尔什维克别莱畏依泰洛和依万诺夫。五十五年来,我和张彦联系不断,成为挚友。他是老大哥,凡遇重大事,我必先向他请教。几乎每一次他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考证,最爱讲的一句话是:“你又做梦了。”说他“泼冷水”,有点夸大;说他像“热水瓶”,倒很贴切,因为他心是热的,脸仿佛是冷的,只是偶尔带着微笑。当我开始行动,干起来了,他便全力以赴帮助我,从1984年创办“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国3S研究会”到1989年“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莫不如此。工作顺利时,他会笑着说:“你的梦又实现了。”遇到挫折时,他从不埋怨、指责,而是帮我出主意、想办法。他的老伴裴毓荪是个热心肠,长期在《中国少年报》社工作,老熟人至今还叫她小裴。1988年我创办《中国之友》杂志(中英文合刊)时,就是依靠她——“一个老太”和“两个老头”(新华社老人江瑞熙和申德诒),他们在家里编稿、跑印刷厂,日夜加班,分文不取,真正是无私奉献啊!这些老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品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任何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是人民,是社会。张彦自然也是如此,由于他正直无私,敢说敢当,尽管受了很多委屈,但他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如一,越老越炉火纯青。请看,他写给我的《岁末絮语 新年愿景》,摘抄其中的两段——

对我个人而言,2005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年是我亲历的20世纪两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亚非会议五十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由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终于如愿以偿。我主编的《万隆精神,普照大地》一书,在中国和印尼举行盛大纪念活动前夕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及时出版问世,让周恩来总理旋乾转坤的伟大形象再现于当今时代。不顾老龄和长途跋涉,我在六十年后重新来到了日本呈递降书的湖南芷江,和海内外的老兵们,特别是来自台湾的将领和士兵,一起隆重纪念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这里与曾经援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员及其后代相遇,彼此一见如故,倍觉亲切,因为美国飞虎队员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占有特殊地位。作为极少数幸存的亲历者之一,我为缅怀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面对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我心中感到踏实。

这一年的收获,再次给我证明古人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有何打算?用新学会的“台湾口头语”来说,有些什么美好的“愿景”?首先,我和老伴渴望能够登上台湾岛,实现与嫂子玛格莉特在宝岛团聚的梦想。半个世纪来,我们虽然近在咫尺,却只能在远在天边的美国见面。鉴于柳暗快要花明,也许这个梦想能够成真。我们已年过八旬,不容易远走高飞了。只希望远在海外的儿女和孙儿女,常回家来看看,我们是多么想念他们啊!……每天的读书看报,我将更着重于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历史的来龙去脉,求索我自己在这条路上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些年,张彦写给我的信,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可以结集成书。“四人帮”粉碎后,他被派往美国担任《人民日报》记者,回国后继续负责英文《中国建设》(主编名义上是爱泼斯坦,实际上是他)。工作再忙,他对我都是“有求必应”,除了面谈,还要写信,提出各种建议。收到最近这封信,我马上打电话给他,第一次说他外出“开会去了”,第二次说他“刚下楼拿报纸去了”,第三次电话忙音,第四次还是忙音,直到第五次才接通,我大声说:“啊呀,你还那么忙呀!”我问他,电话怎么老是占线呢?他说,他刚才和八十八岁大哥通电话,这位四川乐至寺方丈昌臻法师写了一副对联“很有意思”,我马上用红笔抄录下来:上联是“居心作恶,谁替你救苦救难”;下联是“回头向善,何需我大慈大悲”。我连声叫好,拍案叫绝,好就好在这副对联一针见血,通俗易懂,对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都十分有益;绝就绝在这副对联和人类文明一脉相通,甚至使我联想到《国际歌》里第二和第三段歌词,第二段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第三段是:“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佛教以善为本,共产主义者难道不也是以善为本么?“以人为本”,首先就是决不能“作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这不是迷信,而是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规律,大官与百姓、富豪与穷人,在这条规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逃脱不了,只是“如若不报,时候未到”,那就等着吧!

第二位老友王正。每当想起他,我就想哭,更不用说写他了。他去世三年多,我一直把怀念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几次拿起笔,每一次都泪眼蒙眬!……最近,失去朋友的伤口又在流血,不能不忍着剧痛,用笔把伤口缝上,以寄托我的哀思,化悲痛为力量了。

我认识王正,说来话长。那是在四十多年前,我的处女作《无产者》刚问世,在中国和苏联都引起了轰动(《参考消息》报道,苏联有十几种报刊发表文章加以攻击)。中国影协在陈荒煤主持下专门召开了《无产者》座谈会,蔡楚生、成荫等十几位权威人士发言。八一电影制片厂召开动员大会,《农奴》摄制组从西藏赶回来,由李俊(后来《大决战》总导演)担任导演,真可谓轰轰烈烈。不料,祸从天降,康生说参加十月革命的“华工情况很复杂”。他的一句话,就像一只小指头,轻轻一弹,就将孩子们精心搭成的积木大厦弄倒了。我不服气、不认输、不甘心,可又无可奈何,只能把气闷在心里。一天,胡乔木发现了,他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慷慨陈词,他也愤愤不平,因为他看过剧本,虽然一句赞美词没有,但他是认可的。他要我去找康生问个明白,我说他怎么会见我呢?他立刻给康生秘书李鑫打电话,介绍我去面见康生。我真的去了,在钓鱼台谈了一下午,康生眯着眼,边吃小花生,边听我讲。他东拉西扯,避而不谈,却大讲农村包围城市,我简直莫名其妙。快吃晚饭了,我只好抛出最后一招:是不是先搞话剧请中央审查?他连声说:“好,好。”他还留下我,和“九评”写作班子的秀才们(记得有胡绳、吴冷西、姚臻等)谈笑风生,共进晚餐。回来以后,我赶紧给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写信,很快便有了回音。王正奉命来中南海,我到西门去接他。从此,我们就成了朋友。当我知道他被打成右派时,我对他更加热情、更加信任。我是第一次写话剧,迫不及待地看书、看戏,到处求教,拜留苏同学邓子怡(青艺总导演)为师,由王正辅导,终于把《无产者》改编成话剧。我到青艺当众朗读了剧本,吴雪院长把大腿一拍:“好!马上排!”可文化部一听康生发过话,谁敢拍板?话剧也像电影一样“暂停”,一停就是二十五年!有人说我“从来不服输”。是的,确实如此。1989年,我费尽周折又把《无产者》搬上话剧舞台,请中宣部(以副部长王维澄为首)、文化部、外交部等各界知名人士去南京看戏。正当江苏人艺即将来京公演,以配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民族宫剧场都预定好了,不料天安门又闹起事来,只好作罢。苏联解体,《无产者》自然也就“无产”了。

同类推荐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丰子恺散文精选

    丰子恺散文精选

    小读者们,相信你们对丰子恺的漫画都不会陌生吧。他的漫画往往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内涵丰富的意蕴,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绪万千。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画坛上独树一帜。《丰子恺画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写道:“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这可以说是丰子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想,不仅体现在其漫画创作上,在他的文学实践上;也是如此。
  • 霸皇夺爱

    霸皇夺爱

    缠绵悱恻生死大爱情感正剧《爆君的独宠》--------------------------终于做好视频了:+++本文免费章节约22万字,不看是损失哟!本文属细水长流、缠绵悱恻、惊天动地、感人肺腑型!嘻嘻!+++刹那惊眸,便已心动。“我爱上这朵精灵般的魂儿,纵是毁天灭地的代价,亦不足惜。”他紧紧摁着她的脸,欲染倾天的眸底,仿佛九天孽火,扑天盖地般焚尽她所有的信念,不知日月,不晓晨昏,他在她身上烙下永生永世也抹不去的爱伤…“朵儿,你脸红的样子,很美…”~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其实,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会懂得,这厮情深几许,便纵过银河岁月,金戈血影,也掩不去你举眸轻吟过的脉脉浓情,落我心底涓涓,深深恸的爱她带着对爱情浓浓的失望,重生到这个金碧辉煌的古代世界。她小心翼翼、自私自利地藏着自己的心,不想被任何人偷走。投身在一个末落王国的公主身上,是幸;公主却是个年过6载仍不会说话的傻儿,是不幸;可这傻儿生却有惊世绝艳的容貌,又或是幸?不幸?爱,和被爱,到底哪一种更幸福?她纵情地享受着他的温柔,两小无猜,青眉竹马,经年不变的脉脉呵护…他为她默下世上最美的诗,颂尽此生最深的情。惟于如此,她以为,这一次,她可以抓住幸福…什么时候,什么人,已经偷走了她的心?廊下绿荫萋萋,芳菲依旧,他的温柔,她再也不能碰触了吗?雪白的丁香摇曳着一地的碎淡金影,飘落的花瓣,轻轻抚过淡笑俊容的苍色鬓角,那双淡漠冷睿的眼,何时变得如此温柔缠绵,还是她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颗凤凰丹,它葬的是谁的心,重生的又是谁的爱?在温柔的笑容里,她蓦然恍悟。那一年的丽鸳节,心已被人夺…★本文属细水长流、缠绵悱恻、惊天动地、感人肺腑型。对某些急色的亲来说慢热了点,但保证后面绝对精彩!★==========推荐朵的其他“穿越”完结作品=======《苍帝绝爱》——平凡小女生异界仇爱宫廷华丽大戏《穿越之将军拣到爱》——被冷酷将军拣到后的暖昧情挑《毒宠娃娃》——21世纪生化肥佬小没女异界重生之绝世独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阿里巴巴正传

    阿里巴巴正传

    十几年来,方兴东与马云每年一次,老友聚首,开怀畅谈,阿里上市前,作者再次与马云深度对话,阿里上市前的布局,深入探讨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话题。本书忠实记录了阿里壮大、马云封圣的历史。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和盘点,对阿里巴巴的15年成长史进行了忠实回顾。
  • 农家乐之腹黑萌夫

    农家乐之腹黑萌夫

    好不容易熬出头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一朝穿越挣来的家当全没了,穿到农村去,做了人家童养媳,家里穷得当当响。一大家子坐在一起,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大房二房不满婆婆对小夫君的偏爱,经常找麻烦。夫君看起来一幅萌死人的模样,实际上却是一小渣男,竟将荷花推到河里,这才让身为现代的大好女青年附身到荷花身上。她无力地望着眼前的人,老娘三十岁的人了,竟来了一回老牛吃嫩草,要是她结婚了,儿子也就这么大,再说她对叛逆期的小子没兴趣,调教小渣男什么的太坑爹了。什么?她的亲人找上门来,来头太吓人了点,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捧打鸳鸯。片段一:吴家帆见她竟不理自己,生气极了,拉住她的胳膊:“喂,你竟敢不理我?”“我还要去捡柴,可不像你那么悠闲。”“我哪里悠闲了,每天都要上学很累的。”“上学也叫累?吴安和也上学,他回家还要帮忙做事。也没见他喊累。”“你不守妇道,你可是我媳妇。”吴家帆指责道。片段二:张健看到从雨中而来的荷花,惊吓地张大嘴,长长的鼻涕流到嘴里而不自知。愣愣地说道“你家小媳妇真漂亮。”吴家帆一见他这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回头就敲同学的头“把你的哈喇子擦干净”,然后怒视着她:“你干嘛跑这来丢人现眼。”“既然如此,你淋雨回去好了”他兴奋地跑地去:“你是特地来给我送伞的”
  • 幸福只要一点点

    幸福只要一点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特点有三:内文篇目收录了最精彩、最新鲜的笑话;“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单词和词组、知道不知道,让你捧腹大笑的同时,丰富知识面; 附赠地道美语朗读MP3光盘。 本书幽默逗趣,文字浅显易懂,让你笑着学英文!
  • 重生之孟洛

    重生之孟洛

    重生在古代,竟然是众所周知的傻郡主!年满三岁,不通人事,不懂人言,满脸痴呆…… 老爹虽是皇帝的儿子,无奈身子病弱,不过胜在对她疼爱有加。便宜娘不得爹心,待她也是不错;再加上有长公主的姑姑疼,三个亲亲表兄一个表姐对她甚好,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那该有多好啊。可是,病弱弱的老爹死了,便宜娘竟然有奸夫,奸夫还是杀害老爹的凶手,还想着斩草除根,要她的命…… 怒起……杀了她的老爹,还要她的命,她偏不死,不仅不死,她还要帮老爹一点一点讨回那些原本属于老爹的东西……谁敢拦她复仇之路,她遇神杀神,遇佛弑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萝莉戏天下:萌宠小米虫

    穿越很流行,米虫是目标。美男诚可贵,金钱价更高。他是艳绝天下的武林盟主,谈笑间取人性命杀人于无形。她是穿越千年的一缕孤魂,好吃懒做扮猪吃老虎,却不想各路美男送上门。他富甲一方:“小乞丐,跟我,我给你荣华富贵。”他权倾天下:“悠悠跟我,我给你想要的自由。”他名震江湖:“女人,你要是敢跟他们走,你就试试。”她勾起小手指,魅惑懒散一笑:“本姑娘要找敢于宠我到发指。武功盖世,经的起诱惑,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上的了床。长的人神共愤,一打绝色美男子做我林悠悠的男人,你们……达标么?”(宠文+爆笑+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