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04

第4章 中观学派之源流及传承(1)

(第一节)中观学派理论在印度之源流

公元前后,除比丘教团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团体成立,彼等自称菩提萨埵,意为求觉悟者,略称菩萨。菩萨一词于本生谭中,原指佛陀之前身,特用于未达佛果之修道阶段;上述在家信徒特具信心,自信必能成佛,故亦自称菩萨。此种教团中,亦有来自比丘教团者,彼等信徒逐渐纂集,传诵异于当时经藏《阿含经》之经典者,如《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此类经典叙述般若空之思想,并以诗歌赞叹佛陀永恒之生命,强调“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思想,并呵斥声闻之希求自度乃不了义,重视六波罗蜜之实践德目,尤其强调布施之重要性。其行动不仅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之意义,且渗入了浓厚的宗教情绪。这种教团就是菩萨团。

随着部派佛教的发展,一部分佛教徒众愈益走向人世间,佛教教团随菩萨团的产生,由“森林哲学”迈向了“社会哲学”。比丘使自身的生活迈向社会,并接纳在家男女为信徒;同时,他们也加入菩萨团中,积极参与或干预现实生活,从而大幅度地更新了佛教的早期观念。公元前1-3世纪,这种思潮在印度南方的案达罗王朝、北方的贵霜王朝,以及恒河平原上的吠舍离等地,纷纷涌现出来,与早期佛教教义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这种思潮逐渐成熟,其秉持者往往自称“方广”、“方等”或“大乘”,以后则汇集成了统称“大乘佛教”的思潮。

案达罗是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的故乡,他生于此,卒于此,思想影响非常深远。但关于案达罗整个佛教的背景,由于史料的缺乏,现今所知甚少。不过据北凉昙无谶译《方等无相大云经》卷六记载,佛灭后700年,南天竺有一小国,名“无明”,其城曰“熟谷”,其王名“等乘”。王死之后,王女增长嗣位,威伏天下,支持佛教,摧伏邪见,遍阎浮提起七宝塔,供养佛舍利。学术界普遍认为,“无明”即是案达罗的误译,“熟谷”指克里希那河南岸的驮那羯磔国,“等乘”则是娑多婆汉那的意译。增长女王在娑多婆汉王朝昌盛时期当权,是确有其人其事,说她特别提倡建造佛塔,与那里流行的崇拜完全一致。在公元1世纪,案达罗地区还出现过名叫“方广道人”的一个极端派别,他们倡导“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见《大智度论》卷一),号称“方广部”,亦曰“大空宗”,龙树斥之为“恶趣空”(将“空”视为虚无,即否定因果道理,不知缘生无性之理而缪解定义,执著于断空之见,否定真俗二谛)。他们主张,人界所见的佛陀及其一生行事,只是佛的变化示现,佛、佛所说法、佛接受布施等等,本质上是空无所有的。同样,僧团也不是实体,供养僧团也不会得到什么福报。又据《论事》记载,方广部还主张,在信仰和践行一致的条件下,出家人可以结为夫妇。这些说法虽属外道言论,但已经含有大乘空宗的思想。

中观学派的思想,虽然来源于《般若》等经典,但导源于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在声闻学者讲释空义,解释“我空”和“法空”时认为:我空即人我空无之理。凡夫之人妄计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除此一妄执,故说五蕴无我之理,谓“我”仅为五蕴之假和合,并无常一之主宰。声闻、缘觉等二乘人闻之而入无我之理,称为人空;法空,即诸法空无之真理。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法为实有者,佛为破此一妄执,故说般若深慧,令彼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闻之而入诸法皆空之理,称为法空。在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里,已经有了“五蕴”的理论,在部派佛教教理,对人、法二空亦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空”的理论发展的过程。声闻学者或明我空,或明法空,思想都直接出于《阿含经》。大乘学者如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唯识学派创始人无著,他们所阐释显了的空义,也有出于《阿含经》的。龙树的《中论》里引《虚妄取经》及《化迦旃延经》以明空;《十二门论》引《裸形迦叶经》以明空;《大智度论》三问中的空门,全引《阿含经》;四悉檀中的第一悉檀,即根据《小部》的《义品》(《大智度论》译为《众义经》)而说明的。无著的《瑜伽师地论》不但“闻、思地”都依据《阿含经》,《菩萨地真实义品》所引的三种经,除《转有经》外,《义品》与《迦旃延经》也都是出于《阿含经》的。

佛法中不论那个学派,都是以修行的应离应行为主的,所有的佛教理论,都是为修行服务的。修行中最重要的,是要具足如实智。既称“如实”,则其所观的对象,就必定是真、是实、是谛、是如。大小乘都说到它们,它们是佛法中常见而又重要的几个名词。这几个名词,都在《阿含经》里。如在释缘起时,《杂阿含经》296经说:“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在释“四圣谛”时,《杂阿含经》417经说:“如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这是说缘起因果,“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其缘起流转与缘起还灭此彼之间的因果理则,就是缘起支与四圣谛。缘起、圣谛的必然性、确实性的因果法则,就是事理的正确判断,是理智与对象的一致。如此的就见其如此,所证与法的真相完全吻合,没有一点错误,这就是真理。所以佛陀赞叹而形容时说:“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虚、非倒、非异。”后来的学者,把形容缘起法则的话放在具体事实上,认为一切具体法是真、是实、是谛、是如。如萨婆多学者的执一切有,原因就在此。大乘经典中很多名词,如涅槃的同义词,以及法性、法住、法界、真实、真谛、真如、非虚妄性、不变异性及《般若经》的真如十二名等都脱胎于此。《阿含经》里的缘起、四谛,都是就因果生灭中的必然法则说的。因为缘起法则的深隐难知,于是或者在具体(形而下)的事物上,或者在深隐(形而上)的真实上,来说明显示它;但缘起法则,并不就是具体的事物或形上的真实。

二谛是佛法的纲要,若空若有,都是依此而开显的。可是,现有的《阿含经》中,未见有明白的说明。但《俱舍论》卷二十二所说的“余经复说谛有二种”,《阿含经》应该有明阐二谛的经文,只是汉译本中未曾译出罢了。况且二谛是大小乘空有一切部派共同所无异议的,那是原始佛教所有,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二谛是从不同的认识而安立的两种真实。佛陀不像庸俗者那样固执世俗,而能引凡入圣,阐述这即俗而真、随顺第一义的世俗法,称之为“中道”的立场。《杂阿含经》300经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中道”是不落凡夫二边的恶见,能即俗明真,是恰到好处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就是“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中道,本形容中正不偏。在《阿含经》中,就行为实践上说的,是离苦乐二边的不苦不乐的中道行(八正道);在事理上说的,即缘起法。缘起法是佛教的中道法,因为缘起法可以离诸边邪执见。《杂阿含经》300经与262经说,缘起以离有无二边见;297经说,缘起以离一异二边见。这些断常、有无、一异等偏邪执见,均可以由缘起法来远离它;反过来,则可显示缘起法的不断不常、非有非无、不一不异。一方面破诸外道的偏邪,一方面显示诸法的实相,所以缘起法是中道。

中道立场所说的缘起法,是世俗还是第一义谛?《杂阿含经》335经(《第一义空经》)说:“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增一阿含经七·六重品》第7经也有相同的文句:“云何假号因缘?所谓缘是有是,此生则生。”中道立场所说的“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经中说是“俗数法”,是就世间一切因果生灭的假名因缘建立的。即假名缘起以离我我所、常断、有无、一异等邪见。因离执而悟,是第一义空,故《中论》说:“如来说空法,为离诸见故。”缘起生灭法是俗数假名法,于中能离诸错乱,便是第一义空;是正确不颠倒的世俗谛,能即此缘起法以显第一义谛,所以称为中道。

前文说缘起是真是实,此处又说是俗数假名法,到底缘起是真是假?所谓空者见假,有者执实,各走极端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缘起法之认识与对象符合,确然不谬,所以说是真是实。那么此因果的具体法是实有自体吗?有常住不变性吗?有主宰独立性吗?没有。缘起的生灭法,确是俗数的假名法;缘起假名,不失为世俗的谛实。至于见常、见一、见我、见我所,只是凡夫的错见;佛陀以超越凡情之第一义立场否定,所以是空。如《阿含经》以现实人生的立场来说明空,这是生命缘起之空;约圣者深刻地理解到究竟真实说,是第一义谛。真谛,是形容其正确,并不是实有自性。这种觉解,是常人所不能了解的,所以叫“第一义”,就是“胜义”。就圣者与众生共同所有的因果现象说,是俗数法,是假名安立的。佛陀了解体验到第一义真实之空,所以解脱,所以能知世俗谛假名;凡夫不能了解,执此假名为真实有,只说某一些是假名的、是空的,所以生死流转。

佛法说空,有体验的方法,这是属修行实践的,也可以说是“空的方法论”。而方法论在佛法中来说,就是“思择与现观”。现观在经论中常有很多的别名,如知法、现法、入法、正见、正观、如实知等。现观是一种亲切、直接而明白的体验,是一种直觉到的经验,不是意识的分别,不是抽象的说明,也不是普通的生活经验;而是内心深入对象的一种特殊经验,是一种神秘的经验。这种神秘的经验,为世界各宗教所共有,而作为其理想境界。狂热的信心中,加上虔诚的宗教行为,如祭祀、忏悔、禁食、修定等时,由精神的集中迫发出一种特殊的经验,在直觉中见神、见鬼、见上帝或其他种种神秘的现象,这些可称之为“美丽而危险的歧途”,佛陀称具有这种现观的人为“增上慢人”。佛法中的现观,当然也是一种直觉经验,般若的无分别智等都是这类直觉。如果学佛法时注重这种直觉的现观,就容易与其他宗教相混,而失却佛法的特质。因为这种没有通过理智的直觉,混入由于信仰及意志集中所产生的幻象以后,虽有其内心的体验,但不与真相相符合,所以这种不正确的境界,是非常危险的。得此境界的人,尽管可以发生坚强的自信心,但对身心修养、社会、国家,不能有什么实际的利益,或者有小利而引起极大的流弊,甚至会导致邪教的产生。佛法的现观是直觉,是正觉,特重理智,是通过了理智思择的,必须经过多闻、寻思、伺察、简择种种的阶段。在思择中得到一种正确的概念之后,再于诚信与意志集中之中去审谛观察,以达现观。所以,佛法的方法是信仰与理智合一的,在一般知识与特殊体验合一的,从现观去体验空性之前,必先经过分别智慧的思择。故《阿含经》说:“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从闻而思,从思而修,从修而证,是佛法修行的要则,决不容逾越。大乘中观学派是从佛法现观成就的结果,即得到一种离绝一切思维分别、能知所知平等三等、融然一体的直觉中发展起来的思想见解。

(第二节)中观学派在印度的传承

中观学派源于释迦牟尼,而释迦身为佛教教主,自然不是哪一派的独尊。文殊师利助佛弘教,也无宗派可言,但文殊菩萨号称大智,吐言敷教,多以缘起性空为主,又在佛前说《摩诃般若》,因此被后世中观师推为始祖。

文殊,梵名Manjus′ra,音译为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迦释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佛母者。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文殊菩萨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因文殊菩萨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大乘中观学派尊其为始祖。但实际上中观学派始于龙树。故讲中观学派之传承,当以龙树为始。

第一代 龙树菩萨

龙树,梵名Māgārjuna,音译那伽阏剌树那、那伽阿周陀那,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又称龙猛、龙胜。在佛教史上,龙树是一个传奇式人物,在密宗中有极高的声誉,瑜伽行派也很推崇他。他成了大乘佛教的权威,号称“千部论主”,其论著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关于他的传记就很模糊,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以他的名义流传的著作也较复杂,实际上不一定都出自他的手笔。鸠摩罗什所撰的《龙树菩萨传》,是有关龙树生平最早的记载,相对而言,比较可信。

龙树大约为二至三世纪时人,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家庭。自幼颖悟,学习“四吠陀”、天文、地理、图纬秘藏及诸道术等,无不通晓。曾与契友三人修得隐身之术,遂隐身至王宫侵凌女眷。其事败露,三友人为王所斩,仅师一人幸免。以此事缘,师感悟爱欲乃众苦之本,即入山诣佛塔,并出家受戒。

出家后,广习三藏,然未能餍足,复至雪山(喜马拉雅山),遇一老比丘,受以大乘经典,惟以虽知实义,未能通利。又以曾摧破外道论师之义,故生起邪慢之心,而自立新戒、着新衣,静处一水晶房中。其时,有大龙菩萨,见而愍之,遂引入龙宫,授以无量之大乘经典,师遂体得教理。“龙宫”,有学者认为当是傍湖的山窟岩洞。然据先业师吴泽霖教授考证,在古印度有名为“龙族”的民族存在,“龙宫”当为龙族所建之小王国之宫殿。其时南印度王信奉婆罗门教,攻击佛法。师遂往教化,使南印度王放弃婆罗门教信仰,师造《庄严佛道论》、《大慈方便论》、《无畏论》、《中观论》等。师与婆罗门比咒术获胜,又自命“一切智人”,以神通示天与阿修罗战,使万余婆罗接受佛戒。此后大力弘法,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书,树立大乘教学之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广为传布全印度。晚年住于南印度之黑峰山,门弟子有提婆等。

西藏所传龙树之事迹与前所述相异之处颇多,例如多罗那他之《七高僧书》谓,师曾习“无量寿陀罗尼”,成就大孔雀女、九夜叉等种种悉地;令德叉龙王之女及其眷属建立寺院、支提;后与诸夜叉女共于吉祥山修怛特等;另有谓师曾以白芥子七粒开南印度铁塔,得《金刚顶经》。凡此种种纪传,颇具密教色彩,概为后世之传说。

有关龙树出生之年代,诸说有异:僧叡之《大智度论序》、慧远之《大智度论抄序》(收于《出三藏记集》卷十)等载,师生于佛灭后九百年顷;《百论疏》卷上载,师生于佛灭后五百三十年顷。依《三论游意》、道安之《二教论》、《龙树菩萨传》等说,师生于佛灭后八百八十年顷,即公元四世纪末。现代学者,如印顺法师等多采用第三说。

同类推荐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霸皇夺爱

    霸皇夺爱

    缠绵悱恻生死大爱情感正剧《爆君的独宠》--------------------------终于做好视频了:+++本文免费章节约22万字,不看是损失哟!本文属细水长流、缠绵悱恻、惊天动地、感人肺腑型!嘻嘻!+++刹那惊眸,便已心动。“我爱上这朵精灵般的魂儿,纵是毁天灭地的代价,亦不足惜。”他紧紧摁着她的脸,欲染倾天的眸底,仿佛九天孽火,扑天盖地般焚尽她所有的信念,不知日月,不晓晨昏,他在她身上烙下永生永世也抹不去的爱伤…“朵儿,你脸红的样子,很美…”~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其实,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会懂得,这厮情深几许,便纵过银河岁月,金戈血影,也掩不去你举眸轻吟过的脉脉浓情,落我心底涓涓,深深恸的爱她带着对爱情浓浓的失望,重生到这个金碧辉煌的古代世界。她小心翼翼、自私自利地藏着自己的心,不想被任何人偷走。投身在一个末落王国的公主身上,是幸;公主却是个年过6载仍不会说话的傻儿,是不幸;可这傻儿生却有惊世绝艳的容貌,又或是幸?不幸?爱,和被爱,到底哪一种更幸福?她纵情地享受着他的温柔,两小无猜,青眉竹马,经年不变的脉脉呵护…他为她默下世上最美的诗,颂尽此生最深的情。惟于如此,她以为,这一次,她可以抓住幸福…什么时候,什么人,已经偷走了她的心?廊下绿荫萋萋,芳菲依旧,他的温柔,她再也不能碰触了吗?雪白的丁香摇曳着一地的碎淡金影,飘落的花瓣,轻轻抚过淡笑俊容的苍色鬓角,那双淡漠冷睿的眼,何时变得如此温柔缠绵,还是她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颗凤凰丹,它葬的是谁的心,重生的又是谁的爱?在温柔的笑容里,她蓦然恍悟。那一年的丽鸳节,心已被人夺…★本文属细水长流、缠绵悱恻、惊天动地、感人肺腑型。对某些急色的亲来说慢热了点,但保证后面绝对精彩!★==========推荐朵的其他“穿越”完结作品=======《苍帝绝爱》——平凡小女生异界仇爱宫廷华丽大戏《穿越之将军拣到爱》——被冷酷将军拣到后的暖昧情挑《毒宠娃娃》——21世纪生化肥佬小没女异界重生之绝世独宠
  • 错入总裁房

    错入总裁房

    当巩汉林和黄宏把‘6’当成‘9’误进了别人的房间,砸了别人家的墙,那是喜剧;可是当玉筱希把‘9’当成‘6’误睡了炎非墨的房间,脱了他了衣服,那便是悲剧。你有住过那样乌龙的‘宾馆’吗?你一次性碰到过那么多的巧合吗?你有在自己被吃抹干净后还被别人骂居心不良吗?你一定没这么倒霉,因为霉运全被玉筱希一个人遇上了……【第一卷:误睡龙床】场景一炎非墨:“啊……”(看着面前的一丝不挂的身体,他抱头大叫)玉筱希(呆,欲哭无泪):“你是谁?”炎非墨(手指门外):“滚……”场景二医生:“玉小姐,你的尿液检测结果说明,你确实怀孕了。”玉筱希(震惊):“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动手术?”医生:“玉小姐,我建议你把他们生下来,因为你的子宫壁比较薄,如果做流产手术的活,很有可能终身不孕。”玉筱希(石化):“他们?”医生:“嗯,你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场景三玉筱希(低头):“那……那个……我怀孕了,就是那次……孩子,我想留下来”炎非墨:“不要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游戏,你这种女人我见多了,别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即便是,我也不会承认,我最讨厌你这种虚荣的女人。”【第二卷:夺子之战】场景一炎非墨(阴沉):“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了?”郭威:“不,你理解错误,你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只是没有生育功能而已。”炎非墨(怒):“不能生育怎么可以算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郭威:“至少你还可以给你所爱的女人‘性福’。”场景二炎非墨:“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要取回昕昕和凡凡的监护权。”玉筱希:“对不起,炎先生,我的孩子姓玉。”炎非墨:“这是DNA鉴定的结果,从家庭条件上讲,我比你更有能力抚养他们。”玉筱希:“孩子是我一个人的,他们没有父亲。”炎非墨:“这是两千万,我想六年的所有的费用加起来绰绰有余吧,当然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可以法庭上见。”【第三卷:奉子争妻】待定……【花絮卷:宝宝也烦恼】场景一玉凡:“你为什么要跟他走?”玉昕:“因为我们体内流的是他的血。”玉凡:“切,血缘关系吗?我们只不过是他十五万大军中的一只小蝌蚪,比其他的蝌蚪们跑得快了那么一点而已。”场景二玉凡:“你滚,滚啊,当你的大少爷去,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还回来干什么?”玉昕:“他是我们的爸爸。”玉凡:“那是你爸爸,我才不要他当我爸爸,就算有爸爸,我也希望是景叔叔。”
  • 创世神戒

    创世神戒

    创世神界一名失意的天道掌控者,为了追寻更高境界的天道,历经无数次轮回感悟,追寻天道,置自身于棋中,而下出前所未有的天道大棋局。在这一世他成为大陆叛徒的儿子,和身受剧毒的母亲相依为命,艰苦残蜷在这个弱肉为食的修真大陆——东胜圣洲。为了解救母亲,他前往天雪山,命运使然,经历了天命的召唤,燃起了追寻天道的火焰,从此走上了前无古人的修神创世大道。
  • 罗刹哑妻

    罗刹哑妻

    罗刹: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恶魔:佛教语。障碍佛法的恶神的总称。上官御淏,传闻中的恶魔王爷,传说因为他身上的煞气太重,接连在新婚之夜克死了两个新娘,所以没有人敢嫁给他。白雪薇,白家小公主,传说她很美,传说她很温柔,传说她不爱说话,传说她除了女红什么都不会。传说…她,代号罗刹女,传说她是一个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女人。传说她形如恶鬼,心如蛇蝎。这个世界上传说太多,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那传说是真还是假,直到,传说与传说相遇,才知道…白家,上官家等家族为修真世家,所以此文背景后期为修真界,以玄幻为主打。片段一:“我娶你,只是因为我的府里需要一个女人。”看着面前面容绝美却显得有些怯弱的不像是世家子弟的女子警告的说道。雪薇听了上官御淏的话,身体一抖,眼底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怯怯的抬头看了上官御淏一眼。点点头,然后大红喜袍除下,转身躺入床内不言不语。他知她不能言语,故也不再多言,只和衣躺下。片段二:“站住!你是何人!竟敢夺本王的火莲花!”上官御淏冷冷的喝道,看着前面急于离开的有些熟悉的背影。“站住的是傻瓜,听你的更是白痴!”远去的背影不仅没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空中传来这么一句话。——————————————————————————ps:此文女主前期与后期性格差异巨大,简介为后期性格。▼▽▼▽▼▽▼▽▼▼▽▼▽▼▽▼▽▼▼▽▼▽▼▽▼▽▼▼▽▼▽▼▽▼▽▼▼▽▼▽▼▽▼▽▼推荐自己的穿越文:《独爱冷夫君》链接:卷一虞素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虽然她上课睡觉,下课乱跳。但是也不用这么玩她吧?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卷二“哼!以为我失忆了就可以随意欺负我?还想骗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德行!”看着面前的幽晟遥,虞素冰的脸上带着冷冷的讽刺。脚下踩着不知道是哪个姬妾的身体。
  • 第一丫鬟:绝色美女是我的小姐

    第一丫鬟:绝色美女是我的小姐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恨情仇,一个关于爱与离开的故事。是非纠葛,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十几年,直到故事的结局,也没人能说得清楚。遗落异时空的公主回归变成江湖绝色美女骆清清的丫鬟。并不漂亮的她遇到了放荡不羁武林盟主之子汐云夏之后,会有一段怎样感天动地纠葛十几年的爱情故事?【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2011魅力奈瑞儿,第二届网络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http://m.pgsk.com/m.pgsk.com?mid=245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妖孽王爷毒上我

    妖孽王爷毒上我

    她是先帝册封的郡主,还嫁给了身份最尊贵的王爷,却阴差阳错的死于非命……她睁开眼看到的是他妖孽的容颜,听到的是他最冰冷的话语……邻国公主的挑衅,太后姑妈的威逼,还有美男皇上的暧昧,又是谁欠下的冤孽……妖孽夫君为救她中毒!他毒发,她做戏,伤了身,掉了心……被占便宜还卖乖,被逼与他同床共枕,还得对他那妖孽的脸免疫……身边美男云集,各色花儿争奇斗艳。某王爷满脸愤然,毒气发作,勾唇嫣笑间妖孽气质表露无疑,“娘子,还不速速与为夫回府研究解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逆袭王府:嫡女很逍遥

    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忙陷害,一穷二白婚事遭阻碍,这就是王府大小姐夏云染悲催的现状。惊雷一声,死于暗害的大小姐诈尸还魂,二十一世界新新灵魂入驻重生。赚银子,置产业,养吃货,踹美男,防姐妹,斗后娘,逆袭王府,夏云染的穿越生活忙碌又充实。马不停蹄的背后总有疲惫,唯有那一袭清隽白袍缭绕不去,她只对他说:“你且随意,我自倾怀。”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 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 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 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