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700000016

第16章 边城(1)

蜀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历史上长期受到当权者的特殊关注。每当大一统的王朝政权建立以后,在蜀地修筑军事据点般的城池和屯驻大量军队就成了当务之急。

秦城

公元前316年,秦国的金戈铁马沿着金牛道浩浩荡荡翻越秦岭,以排山倒海之势灭掉了不可一世的蜀国。蜀国最后一代君王——贪恋女色的开明十二世被秦军乱箭射死在彭州县境内。蜀国虽然已经被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但开明王朝的残余势力还在做着反秦复蜀的美梦。于是,秦惠王便命令他的宰相张仪在成都修筑一座用以屯兵的秦城,以此加强对蜀地的监管和控制。

张仪是北方人,既战功卓著又足智多谋。秦惠王一声令下,他便调集民工和士兵开始筑城。当时成都是开明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已经具有了城市的建筑和规模,但在张仪看来,当时的成都城还是一座很不像样的“村落”,因此他决心把成都建得跟北方的城市一样坚固阔大。在他看来,雄伟的成都城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伟大象征。一时间,成都平原上形成了黑压压的民工潮。民工们喊着号子抬土,用宽大的木板夹住泥墙夯筑。雄心勃勃的张仪站在旁边指挥,毒辣辣的太阳使他白皙的面孔逐渐变黑。一堵墙筑起来,但刚想把它加宽加高,它却“呼啦”一下垮掉了。张仪很纳闷:怎么我在北方筑城时,泥土坚实得像又黏又硬的糯米,而成都的泥土却软得像豆腐似的呢?

原来,成都平原十分低洼潮湿,河泽密布,土质疏松。张仪和民工们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成都城的城墙还是修一次塌一次。张仪捋着长长的胡须在工地上慢慢徘徊。忽然,有一只巨大的乌龟从江边的水中浮起来,用清澈而光亮的眼睛同情地瞧了张仪一眼,然后奋力沿江向前游去。张仪心中一动,便跟着这只乌龟朝前走。这龟乘风破浪划到东子城的东南隅,却一翻肚皮,死了!张仪很伤感,从水中捞起这只乌龟的尸体,像抱着自己夭逝的孩子。

当时朝中有许多占卜吉凶福祸的巫师,张仪便叫来一个巫师头目问:这龟在我面前如此表演,有何深意?巫师看看天,又掐掐手指头说:恭喜丞相,这是上苍显灵啊!你只要沿着龟迹筑城,城就不会垮塌。一席话说得张仪频频点头。张仪急忙命令士兵和民工连夜搭起一座眺望塔(后世又名张仪楼),他站在塔上,手搭凉棚,指挥民工按龟迹筑城,果然这一次怎么筑怎么有,一堵堵高大巍峨的城墙拔地而起,很快就把成都城建起来了,秦国的士兵开始在这座新建的成都城中安营扎寨。

由秦国宰相张仪指挥修筑的成都城建好以后,楼台亭榭、将相甲第、士兵营房密布,气象的确跟以前不一样了。“周回十二里,高七丈”,无论是气势、规模、建筑手段和繁华程度都称得上是南方的一个大都市。尤其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土城墙,建造者还在城墙上修筑屋宇楼栏,这些绵延不绝的城上屋宇像山间的庙宇僧舍一样,远远望去,尤为壮观华美。

但是,张仪所筑之成都城并不是拿给平民商贾居住的,其目的只是想用来屯驻秦国戍兵,以防止开明王朝的残部和土著人民造反。因此,当时的成都城又曰“秦城”。它既是一个庞大的兵营,又是秦国在蜀的行政公署,整座城市弥漫着刀枪剑钺的寒光。

罗城

罗城,是由唐末的西川节度使高骈主持修建的。

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辉煌灿烂的朝代,但对于成都而言,却是个多事之秋。我们都还记得南诏蛮人侵入成都掳走许多织锦巧匠的故事。及至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尝到甜头的南诏国率领部队再次围攻成都。史籍记载说,这时候整个平原的四川人都躲进成都城避难。几十万狼狈不堪的难民拥挤在小小的子城内,每人只有一席之地,下雨时,只能把筲箕、瓦盆拿出来当雨具。饮水也很困难,只好把摩诃池中的泥水澄清后使用。好在唐朝的各路援军陆续赶到,围城的南诏军队才不得不退去。但是仅仅过了四年多,南诏军队又打到了新津,成都城“城门昼闭”。看来,一座既可用于防御,又可容纳更多居民的新的成都城有必要诞生了。

公元875年,高骈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驻防成都。此前,高骈已在成都待了将近三年,对于打败和赶走南诏军队有赫赫战功,因此他也懂得成都人民现在最想得到的是什么。翌年,他拟订好新的筑城计划,调集成都附近八州十县的民夫,由县令带领,分段承包,开始筑城。每天有十万人参加这轰轰烈烈的浩大工程,十天一轮换。由于负担平均,力役较轻,因此从8月开工,到11月就竣工了,前后只花了九十六天。

王徽《创筑罗城记》描述道:新的成都城各类高超建筑鳞次栉比,门帘飘动,市招临风,各种建筑的瓦阁飞檐凌霄耸立,如偃如仰。当太阳和月亮升起时,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炫目的霞光中,望之“莫不神骇而气耸,目眙而魂惊”。当时的罗城共开城门十道,见于文献记载的,南门有万里桥门、笮桥门,东门有大东门、小东门,西门有大西门、小西门,北门有太玄门等。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罗城的城墙上有门楼、望楼、更楼以及廊庑栏杆建筑共五千六百间,可以想象,当时的成都城墙上楼台亭榭雕梁画栋,绵延不绝,真是壮观至极。

这次筑城,技术手段已经得到更新,先是用泥土版筑城墙的主体,然后外面再包砌长砖,用砖量达到一千五百五十万块。如此多的大砖从哪里来?原来,高骈为了使成都城更加坚固,不受兵灾,下令将成都平原上的古墓坟茔全部推平,用取下的墓砖筑城。这样一来,成都平原上兴起一股开掘古墓的热潮,“凡负城邱垅悉平之”。修好以后的罗城周回二十五里,再加上外围的瓮城和防御工事一共是三十三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墙基也是宽二丈五尺,城墙顶宽一丈余,城垛高四尺。

看来高骈筑罗城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不错,这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在筑城之前,曾经上表唐僖宗,列数增筑新城的必要,例如昔日的成都子城“两遭蛮寇攻围,数万户人,填咽共处,池众皆竭,热气相蒸”。等把罗城修好以后,高骈又派人把罗城的图纸拿给唐僖宗看。唐僖宗看了之后非常高兴,表彰说:城修得很好,图纸我也看了,爱卿不顾把府库中的一百五十万贯钱财用尽,用以修筑罗城,这是巩固我大唐江山的豪迈壮举嘛!爱卿辛苦了,待有机会,我自然会提拔你。不久以后,高骈被封燕国公,调任淮南节度使,并任江淮盐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

高骈所筑新城为何被称作“罗城”呢?“罗”是包罗的罗,意思是把旧的子城和过去的老城垣都包罗进去了,它的规模甚至比清代的成都城还要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高骈在修筑罗城的同时,把流经成都平原的河流改换旧道,使它们绕城而流,形成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格局。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壮举,不但使得成都城的四面都有护城河,而且使成都的水文化开始发达。护城河的内侧还修了一道长为二十六里的长堤,以保护城墙不受水的冲击。同时在城市的西北、西南开出闸门,引水入城,既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又使整座城市充满了诗情画意。

皇城

成都的皇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大致位置在今红照壁至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占地总面积数千亩,整个建筑壮丽雄伟、金碧辉煌,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椿的宫殿。

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明朝。为了使本朝避免重蹈前朝诸侯割据、尾大不掉的覆辙,朱元璋把十几个儿子都分封到外地做了诸侯,一方面是使他们充当耳目、监视地方,另一方面也以此锻炼他们为国服务的思想,使他们在艰苦和边远的环境中得到磨炼。朱元璋的儿子朱椿被任命为蜀王时,尚且年幼,每日里混在奶妈和嫔妃中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朱元璋怕他到了成都不习惯,乃命令一个得力的太监康公公从南京起程,到成都先给朱椿修建一所行宫,待朱椿年龄稍长,再去赴任。

这康公公一路骑马坐轿赶到成都,放眼一看,成都这地方还真不错。虽然不是江南鱼米之乡,但山色秀丽,民风淳朴,商业繁华,称得上是西南的一座雄伟之都。这时候离后蜀孟昶在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已经有几百年,康公公心里有这个印象,他打算把皇城修得既有皇宫的味道,又有成都的地方特色,使之成为一个威震西南的政治中心。

康公公在地方官员的簇拥下,首先视察了成都城的布局。他身边的建筑师们给他出主意说:皇城是蜀王的行宫,必须建在成都城的中心位置,而且建筑也应该气派华丽,起码有宫殿的气象。康公公站在成都城的高处,俯瞰着这座美丽的城市。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又跟随朱元璋多年,因此对皇城的修建早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案,于是命令建筑师画了图纸,招募了大量当地民工,准备择日动土。

成都城很久没有大兴土木了,因此全城的人都赶来看稀奇。一时间寂静的城市热闹起来,大批的木材、石头等建筑材料从水陆两路被运抵成都。南河边的码头上停靠着无数的船只,民工们喊着号子把船上整根的楠木抬下来。成都城的几条主要街道上,架子车、鸡公车运送着石料穿梭来往。那康公公戴着一顶草帽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指挥着现场,望着高大壮丽的城郭从无到有地修筑起来,他的心中暗自高兴。康公公虽然不是大内总管,但他为朱元璋宠爱的幼子朱椿修了一座豪华宫殿,事关西南政局的稳定,说不定朱元璋一高兴,就会提拔自己成为宫内的管事,下半生的荣华富贵岂不指日可待?

同类推荐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热门推荐
  • 华夏童儿失踪了

    华夏童儿失踪了

    本书以五千年发生的重点文化事件为主线,以现代少年儿童独特的视野和寻踪探秘的猎奇心理,编织起尊重史料并将主人公巧妙融入史事的全新故事,展示出一幅集知识性、趣味性和现代审美取向的动漫特色的历史长卷。
  • 神级修真农民

    神级修真农民

    种灵谷,养灵宠,玩灵鬼……乃是消遣。炼丹制药、法宝制器、布阵画符……乃是副业。逍遥修真、纵横无忌!一界秘武、天下无敌!十方百万世界、唯我独尊!可本质上,还是个农民!
  • 剑佛

    剑佛

    虚空之内,九剑浮于空中,光芒闪烁,如龙吟般的鸣叫不断发出……乌云之下,一人闭目站立,无数灵魂转动,来自地狱里面的哀嚎……茫茫大地,群雄逐鹿,为剑而生,亦为剑而亡。白石,以酿酒之天赋,踏上剑修之路,而后以剑之名,立地成佛。一切精彩,尽在《剑佛》之中!
  • 封神双龙1

    封神双龙1

    商纣末年,妖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中,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
  • 穿越重生:病娇王爷彪悍妃

    穿越重生:病娇王爷彪悍妃

    云藐觉得一定是她上辈子没烧好香,所以这辈子才被穿越到了这样一个家族里。亲爹祖母无视落水发烧的孙女,只安抚那因‘不小心’害的妹妹落水而心慌慌的庶女姐姐,各种赏赐不断美其名曰‘压惊’。云藐原想着忍到长大成人然后谋划谋划出嫁了事,却不想这各种小人奸人贱人粉墨登场,搅的她没了安生日子。云藐言:”我的日子既然不安生了那你们也不想过日子安生了!“
  • 长江传

    长江传

    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幽幽古堡之吸血鬼传说

    幽幽古堡之吸血鬼传说

    侦探小了淘淘等人误入欧洲一个人迹罕至的古镇,进入了与世隔绝的幽幽占堡。占堡的秘门里是一座幽幽冰风暴,镇压着吸血鬼魔王。吸血鬼魔王发誓:谁将他放出来,他就听命于谁。八个被人控制的少年,破解了八块诡秘的钥匙碎片,尘封之门被打开了,蝙蝠纷飞,狼人跳跃,吸血鬼魔王在古堡里冷笑。为了阻止吸血鬼魔王到人间作乱,淘淘等人奋力战斗……
  • 绝品女仙

    绝品女仙

    大荒八十万年,灵气枯竭,所有符文法宝都通过研究改造,变成低耗灵气,甚至不需要灵气的存在。池青,专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灵气,低耗灵气运转符文法宝的专家,因为一次事故,意外穿越回八十万年前,灵气充足,修仙最鼎盛时期。于是,池青开始了认认真真修炼、勤勤恳恳努力的日子。【欢迎看新书《伯府庶出》最不被看好的伯府庶子之女,一不小心拐了当朝最有权势的镇军大将军。】
  •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金涛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事件的年份极其清楚。它收集材料丰富,对历史事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用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这部书行文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