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600000043

第43章 古今名人养生轶事(1)

孔子主张坐忘

孔子(公元前551-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享年72岁。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养生方面,他首先指出“仁者寿”。他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者必有大寿”。讲仁义,重道德,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调和。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形与神俱”,故可健康长寿。他还提出养生必养心,心要虚静湛然,他认为“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他还主张“坐忘”(静坐,物我两忘),对弟子颜回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颜回在实践中体会出“忘仁矣”,而后又对孔子说“忘礼乐”,进而又对他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身心皆忘,与茫茫宇宙融为一体)。他喜爱射箭、驾车、弹琴、登山,至今泰山顶有“孔子登临处”。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十不:

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不怕舂得精,食物不嫌切得细;

二、“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变色发臭的食物不吃;

三、“不时,不食”:不到进餐的时候不吃;

四、“失饪不食”:烹饪不当不吃;

五、“割不正,不食”:割肉不得法,不方正,不吃;

六、“席不正,不坐”:安排入席的位置不合礼制,不坐;

七、“不得其酱,不食”:菜食中没有酱等调料,不吃;

八、“沽酒市脯不食”: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卫生的不吃;

九、“唯酒无量,不及乱”:适量饮酒,才不出乱子;

十、“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睡觉时都不要说话。

孔子并非只为长寿而养生,他说:“养其生以有为也。”55岁时,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历经14年。

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姓李,名耳,生卒年月不详,春秋末期楚国(今河南)历乡曲仁里人。相传孔子51岁时曾向他问“礼”,那时他已八九十岁了。周室衰危,老子西行,留下“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终”。

他是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在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六十七章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提出了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反对贪婪,重仁慈、节俭、谦逊的品德修养,养生必先养德。他认为养生长寿不一定要有优厚的物质条件,坚持“淡泊、抱朴、宁静”,进入“道”的境界。就是进行自我净化,自然而然,一种纯真之状。

他注重“致虚极,守静笃”,“虚”中有“静”。他体验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人体生命之根本)”。他入静后,脑海中有形象,有实体,有情境。他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人与自然相融,处于高度宁静的虚无状态。他在《道德经》中提出重啬节欲:“藏精爱神,清心寡欲。”除私祛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无身无患:“及人无身,人有何患。”

老子不但是道家创始人,又是道家学派养生学始祖。概而言之,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是对养生学的三大贡献。

药王菩萨孙思邈十大养生妙要

孙思邈(公元581-682),今陕西耀县人,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幼年体弱多病,聪慧过人,通晓百家之说,尤好释典。终生不慕仕途,隐居山林,封赏爵位不就,深怀慈悲悯恤之心,研究医学养生之道。

659年唐高宗召见他时已70高龄,依然步履稳健,精神矍铄,要他谈出健身长寿秘诀。他说:“我每天上山采药,四处奔走行医,要走几十里路,长期磨炼,身体就结实了,很少生病,这就是长寿之道。”

他之所以高寿,受到尊称,当然有自己的长寿之道。他认为善于养生者,必须避免世俗的名利色欲,保持心胸宽广,精神愉快,才能长寿。这些话,在皇帝面前怎能直说?在饮食方面,他指出:“厨膳勿使脯肉过盈,即令俭约为佳。”“食毕摩腹,能除百病。”运动方面,他说:“人老须小劳”,“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成”。精神方面,他说:“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则得长生也。”德行方面做到:“修善积德”,“常念善勿念恶”,“常念生勿念杀”,“常念信勿念欺”。

他归结出十大养生妙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及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孙氏养生术广传海内外。

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传世,活了101岁。去世后,尸停床上月余,容颜不变,举尸就木,身轻“犹如空衣”,人们把他供奉为药王菩萨。

武则天瞑目静坐

武则天(公元623-705),荆州都督武士的次女,自幼聪颖刚强,有才智。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活了82岁,居高寿皇帝第二位。

她母亲信佛,寿高92岁。她14岁前随母亲坐禅,后被太宗召入后宫为才人。太宗驾崩后送她去感业寺披剃为尼,每日盘膝静坐,修心养身,养成打坐习惯。四年后高宗召入后宫,册封为皇后,690年实现女皇梦。她虔信佛教,精通佛理,当政期间全国佛寺、塔和石窟遍布,使佛教空前传播。她执掌朝政50年,常瞑目静坐,不动身心,调神养形。

她高寿的原因之一,是重视养生。她集歌舞、音乐、书法、骑射一身,是优雅的高层次养生之道。她喜爱浏览山水,观赏风光,和悦身心,而且赏花入迷,怡乐情趣。她身强体健,古稀之年处理朝政各种大事尚得心应手。一代女皇参政50年,病逝前令人在陵墓前立下一块无字碑,让人们去感悟、遐思。

苏东坡五更打坐

宋代大诗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著名居士,四川眉山人。才华横溢,杂糅儒释道思想。一生坎坷,著有《养生诀》。他適居黄州时坚持生活有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他把入静作为主要的养生方法,在险恶环境中排忧解愁,乐观闲达。“幅巾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达到一种“无生无死,无我无人”的境界。他与佛印和尚相处很好,一次留宿佛印处,晚上睡前闭目打坐,擦热两手按摩涌泉(两脚心)。佛印和尚取笑道:“学士打禅坐,默念阿弥陀。想随观音去,家中有老婆。”他立即反诘道:“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看分明。”

他每日夜练秘法,五更即起,披衣拥被盘足而坐。先扣齿36次,握双拳,意想五脏与六腑形状,深呼吸后均匀排出,两手擦热摩擦脚心、脐下,再摩擦面孔、耳朵、头顶,叉指梳发100次。

他认为:淡而有味,淡而轻身,淡而益寿。常吃萝卜、韭菜、竹笋、白菜等。他亲自做菜食,东坡肘子至今流行全川。他总结出:“浏览以怡情,节欲以养精,翰墨以养神,方药以除疾。”

乾隆皇帝“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自幼天资聪慧,六岁就读,过目成诵,常习书作画,诗文很有造诣,“鉴赏书画最精”,喜欢饮茶。他坐了60多年江山,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寿命最长的。一生未用眼镜,临终前两年尚能读书、写字。

他喜欢打猎,见猎心犹喜:“岁罢秋围”,“黄羊麋鹿满平郊”。饮鹿血,“大补虚损,益精血”。他也喜欢鉴赏古玩、书画养性。他对音律也很感兴趣,自己能使用乐器,抒情开怀。他始终保持早起的习惯,史载“上每晨起必须卯时刻,若在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说明他有良好生活习惯。他一生六次巡游江南;五次西巡,幸五台山;三次东游,幸泰山。有时长达九月,多宿寺庙,并题额。轻松游览,大开胸怀。

他也很重视药养,补益增寿。令人配制延年益寿的“平安丸”,常服“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在配制中亲自过问。他在83岁时,仍老而强健。英国大使朝见后,在日记中写道:“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他将长寿秘诀归结为十六个字:“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知时进补。”

养生方面,他死死记住“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这两句话。他在《偈园》中说:“此二语予养心养身良方,原则无求养生之术也。”

孙墨佛书法养生

孙墨佛(1881-1987),山东莱县人,21岁便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会员。

幼年时就酷爱书法,每天黎明即起,端坐凝神,气沉丹田,百念不生,坚持书写1,000多字。他说:“写字全身都用劲,悬腕提笔是手、腕、臂都用劲;脚踩地掌心用劲,与气功健身一样。”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传闻铭贤高中新开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半人数为中考成绩全市顺数15名与中考成绩全市倒数15名!实力悬殊之大可想而知,当众人口中的一群好学生遇上一群坏学生的时候,到底会为这个班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是灾难,还是重生!当冷傲的NO.1遇上乐观的lastone时,到底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绝色特工:腹黑王爷异能妃

    她是现代金牌异能特工,一朝穿越居然成为一个快要死的丫环,别人欺她、压她,鄙视她,盼着她早死,看她如闪瞎那些人的狗眼,看她如何从低下的三等丫环,翻身成为战神的妻子。“夫人,你什么时候打我的注意的?”“这一句话,应该是我来说吧,你什么时候知道我是女扮男装的?真的够腹黑的。”“夫人,让我在腹黑一下吧。”某位战神直接压倒,继续他的腹黑论。
  • 笃定

    笃定

    新一代青春文学领军人物、8090最热少女作家。夏茗悠青春成长小说文集,《笃定》为你讲述学生时代的日常、初涉社会的困惑迷茫,以及青春的情感与梦想。这本文集,起名《笃定》是因为,其中的每个短篇都在讨论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产生冲突后的出路,这个集子中所展示的正确的选择多为一种对自我的可贵坚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睿智有担当的成人,但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却又往往困难。在写作中,我在努力尝试着寻求社会与个人、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如果大家也能从主人公们身上找到自己,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悟出对自己实现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建立个人身份与人生价值有所帮助的一点东西,对写作者而言,这便是最幸福的事。
  • 许你无忧

    许你无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程无忧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周邵轩设计,用美男美食美酒将她迷醉让她签下那五年合同后,终于奋起反抗了:捣毁他的老巢,煎了他的宠物热带鱼,包袱款款扬长而去……可是为何,会在这里遇见他,瞧他笑得那么阴邪眼里写满算计,心里警铃大作,不会是……
  • 赢在起跑线上

    赢在起跑线上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做到赢在起跑线上,才能从容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送给员工最温暖的心灵礼物,塑造企业感恩文化培训的经典读本。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财女是这样炼成的

    财女是这样炼成的

    专为女性朋友量身打造出的 “财智秘籍”。 本书从改变女性的金钱观念入手,从赚钱、消费、理财、投资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女人学会正确看待金钱,快速赚到金钱,游刃有余地管理金钱,成为风光无限的“财女”,成为一个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生活的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