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000000035

第35章 书 画 艺 术(1)

498.国画起源于何时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

自发现的最早的独立性绘画——战国楚墓帛画算起,国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民间工匠之手,六朝时趋于成熟,清代以来,渐渐汲取西画的有利因素,形成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史上自成体系。

499.国画怎样分类

国画通常有按流派、题材、表现技法等分类方法。

从流派上,国画可分为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三大流派;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从表现技法上,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500.国画和油画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技法上,国画通常以钩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同时,国画的取景布局视野宽大,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画幅形式上,国画有壁画、屏嶂、卷轴、册页、扇面等,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

工具、材料上,国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为绘画材料。

在创作上,国画以“六法”、“六要”为基本准则,强调“立意”和“传神”。由于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501.国画有哪些常见的画幅形式

国画的画幅形式常见的有卷轴、长卷、册页、堂幅、条幅、小品、斗方和扇面。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称为“卷轴”。卷轴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延长画的寿命。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称为“长卷”,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把画分成数页装裱成册子,称为“册页”。册页一般分为八开、十二开、十六开,最多为二十四开,都是双数。

旧式房屋的堂屋中间,适宜悬挂画幅较宽大的字画,这种字画称为“堂幅”,又称“中堂”。比“堂幅”窄的直幅,则称为“条幅”,特别是窄长的条幅,以其形如琴,又名“琴条”。

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于较小的房间,十分精致,称为“小品”。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则称为“斗方”。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后取来装裱,称为“扇面”。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外观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502.国画只能画在纸上吗

除了宣纸之外,国画还可以画在绢、帛、墙壁以及陶瓷碗碟等器皿之上。

画在纸上的称为“纸本”,国画一般使用宣纸作画,宣纸可以分为两种:生宣和熟宣。

将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绢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不如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而且绢本绘画前准备工夫较多,故不及纸本通行。

画在墙壁、墓穴、洞穴上的称为“壁画”。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墙壁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壁画遗留至今。

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也可以作画,虽然所用颜料及制作方法与纸本、绢本不同,但绘画的原理及技法是一样的。

503.以“瘦金体”独步天下的皇帝是谁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虏,是“靖康之耻”的主角之一。

宋徽宗虽怠于政治,但艺术造诣却极高,尤对书法兴味浓厚。他设立书、画、琴、棋院,自封院长,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画,整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册》。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其字体端庄秀丽、结体瘦长、运笔险峻,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利匕,捺如切刀,坚钩挺脱有力,字体搭配浑然天成,堪称艺术精品,可谓前无古人。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和《欧阳询张翰帖跋》等。除了瘦金体书法作品外,他的楷书作品《秾芳依翠萼诗帖》亦堪称楷书杰作,其笔法犀利遒劲、铁画银钩,被后世论者称为出神入化的“神品”。另外还有传世画作《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

504.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色彩艳丽明快,有较强的装饰性。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边鸾就是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他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边鸾的《牡丹图》光色艳绝、妙穷毫厘。人们甚至能分辨出画中牡丹是中午的牡丹,因为画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画的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击。此事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在宋代以前,工笔画是绘画正统,大部分画家擅长工笔画。明清时,写意画才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画坛主流。

505.什么是国画的六法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后人以之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绘画首要之法。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则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其后论者益众,并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且已习惯地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骨法用笔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应物象形就是客观反映事物,描绘对象。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应用,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传移模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是一种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506.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不求工整形似,而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神韵,重在抒发作者情思。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雅,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明清时写意画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传承与发扬,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画画法。

507.什么是“生宣”

未经过配染胶矾的宣纸称为“生宣”。

由于造纸原料的配比不同,生宣可分为单宣(最薄)、单夹(较厚)、净皮、棉料、夹宣(两张并一张)和三层夹。生宣吸水性能强,是书画用纸的主要材料。

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故有火气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泽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所以生宣要久藏为好。

为了使新的生宣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生宣在风口挂放一段时间,经过这样处理的生宣称为“风纸”。

508.什么是“熟宣”

将生宣经过一定比例配染胶矾之后,就是“熟宣”。

熟宣具有沾水后不渗化的特点,如果再加上染色、洒金等工艺,便可以产生许多品种。熟宣的主要品种有素宣、煮砭、玉版、蝉羽、冷金、虎皮等。

熟宣不宜久藏,时间久了会脱矾,会出现局部渗墨的现象。

509.国画所用的墨有哪些种类

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成烟制成。其黑色偏暖,用来作画,与其他透明颜色调用很协调。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制成,其黑色偏冷,多用于书法。

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烟而成,其黑色细润有光泽,用于绘画也合适。

选墨时,以质地细腻、滋润呈蓝紫色为好。“顶、上、贡、选”为墨的等级之分。

液体墨保持了油烟墨的特点,由于使用方便,现在十分普及,多用于写意画。

510.国画中的墨就是黑色吗

在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一幅水墨画,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俗话说“墨分五色”,是说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色度变化,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所谓“干”、“湿”,是指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指色度深浅的比较;而“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干”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处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处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比浓墨更黑,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511.国画为什么又叫“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通常将朱砂和青色作为主要颜色,所以,古人把绘画称为“丹青”。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以丹青指代绘画的记载。如《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丹青”一词不单是指画,有时候也引申为画工,如李白诗《于阗采花》:“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明朝画家徐渭也有诗云:“无端女士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

512.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画家是哪些人

我国古代第一批在历史上有确实记载,以绘画才能享有盛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时期。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代表着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人像,须臾即成,且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曹不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曹不兴的作品主要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画像。

张墨、卫协在西晋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被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的画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很罕见。

除此之外,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人都因善画闻名。在作品题材上,他们很明显是因袭了汉代绘画,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诗经、列女等;但也进行了拓展,如《洛神赋图》、《金谷园图》、《三都赋图》等。

513.国画为什么通常有款题图画

款题图画始自苏轼,至元明而渐多。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书无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亦云:“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可见在苏东坡以前,是没有正式题款图画的。

苏东坡之后,题款图画渐多,至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画之款识格式终臻完全成熟之境,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独生发画意,寄托情思,更见画面构图完美,使国画成为诗或文、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

514.明清时有哪些著名的国画流派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合称“明四家”,他们以江南苏州为中心,对明清山水画影响非常大,形成“吴门画派”,又称“吴派”。

明朝松江,有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人分别创立了“华亭派”、“云间派”、“松江派”,统称“松江画派”,其中以董其昌成就最大。

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元四家”中黄子久的“恬淡平和”为最高审美标准,一时学者风从,且受到皇室扶持,成为清初画界公认的“四王画派”。

四王之一的王翚,画风清秀工丽,内容雅俗共赏,学者蜂拥,形成“虞山派”。

四王之一的王时敏身为京官,参与了宫廷许多重大的绘画活动,因而影响日益扩大,不少人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形成了“娄东派”。

清朝康熙年间,一个艺术新派出现在扬州画坛上,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一般所指的八位画家是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罗聘。他们在艺术上注重抒发心灵,标新立异,不受约束,任情放笔,当时被世人以“怪”视之。

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南京地区出现了以龚贤为首的八位画家,人称“金陵八家”,又称“金陵画派”,除龚贤外,还有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人。

清朝中后期活跃于镇江地区的“京江画派”(亦称“丹徒派”),代表人物是张夕奄、顾鹤庆、潘恭寿、潘思牧、周镐等人。这一流派的主要人物如潘恭寿、张崯,均师从沈周、文徵明。

515.国画有哪些分类

国画有不同的分法。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将画分为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将中国画分为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和蔬菜门。

南宋邓椿在《画继》中将中国画分八个大类,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和小景杂画。

还有一种分法叫“十三科”。元汤垕和在《画鉴》中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516.什么叫院体画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的宫廷画家绘制的比较工整细致的绘画作品,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受宫廷画影响的绘画作品。院体画为迎合帝王审美需求,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有富贵气。

院体画的产生、发展与画院机构密切相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画家,汉时有明确记载,到宋朝达到鼎盛。

北宋设立翰林图画院,聚集了包括武宗元、张择端等著名画家在内的大批宫廷画家。南宋画院继承了北宋的成就,刘松年、马远、李唐、夏珪等人是南宋院体画的典范。明清时,随着文人画成为正统,院体画逐渐衰退。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热门推荐
  •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没有你,我会疯。”“疯吧。”“你不理我,我会生病。”“生病吧。”“失去你,我会死的。”“去死吧。”他沉痛无比,“怎么样才肯原谅我?”她蹙眉指着天空,“除非天地颠倒……”瞬间天在下,地在上,擦,倒立?!呜呜,又被坏哥哥欺负了。
  • 天遗魔剑

    天遗魔剑

    年少轻狂的修魔者林昭,为了替父亲报仇,倾尽全力与自己的敌人征战,结果被杀了个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废人。然而,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大的陨石与火球从天而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一纸休书:邪帝凤后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凤后通敌叛国,特打入死牢,择日斩立行。”她屈膝俯首:“臣妾......谢主隆恩。”六年同行,三年结发,最终得来的是通敌叛国的死罪,他目光悠冷,她的心更冷她是当朝军师,他是一国之君,他六宫无妃,排除众议,只娶一后,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人人称羡,到头来只是一场笑话然后——龙榻之上,两具雪白身躯紧紧纠缠,熟悉的他,陌生的她。“姐姐,莫要怪妹妹我狠,怪就怪你我爱上了同一个人,黄泉路上莫回头,孟婆汤一饮便什么痛苦都没了。”“你可知错?”昏暗的冷宫之中,他牵着梨花带泪的她一脸沉痛的开口,却在看见墙角之处那缓缓抬起的那张脸时神色大变是谁赐的毒,是谁赐的休书,是谁赐的刑,是谁赐的命!——————————————一缕幽魂飘散,当她不再是她时,披上伪装再回首,蓦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是她的局,他的,又或者是她的?江山美人之争,是谁选择了江山推却了爱人是谁拿半壁江山来换伊人回眸是谁生死相随却恨之入骨是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最终又是谁幡然醒悟,是谁不改的痴心,是谁另取佳人,是谁要美人也要江山又是谁与之最终相伴——————————————封半城:一双素手轻点,城池倒塌,高傲的男人顷刻间一无所有。“凤素颜,你究竟还要把朕逼到何种程度。”大殿之上,男人疯狂咆哮,只手震塌方桌。大殿之中,纤细身影笔直而立,面上不带一丝波动,朱红的唇微启,笑的讥讽,素手一扬,一封“休书”落入男人眼间。“签了他,从此我们阳关独木。”拂袖之间,飞扬的长袍映入所有人的眼,清冷的声音缓缓传遍这整个大殿。“记住,我叫柳扶风,凤素颜早死,死于你的双手。”沈临风:“我是她安排在你身边的侍卫,只要你一个命令,我便会扑汤蹈火,即使付出性命,在所不惜。”“不甘么?你明明是她的人却不得不陪在我的身边,恨我么,是不是很想我死,那样你就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柔荑微动,纤细十指轻轻抚上他满是伤痕的脸,一抹轻笑浮在那张美丽的脸上:“若是没有她的命令你还会保护我柳扶风么?”他面色平静的打掉她的手:“不要忘记了,你的命是她救的,你若伤了她我势必和你纠缠到底。”封司濯:愤怒的男人扭转过头,怒斥身后较小的女子:“你再怎么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都不会喜欢你的。”
  • 淡定王后不争宠

    淡定王后不争宠

    美丽的公主身骑白马,嫁的却是自己喜欢的男人的哥哥,当鲜血染红了嫁衣,当爱人成为陌路,唯有让烈火燃烧真爱。
  • 精神光芒

    精神光芒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鸡肉的味道

    鸡肉的味道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小偏方治百病

    小偏方治百病

    偏方,指医疗价值极高,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它虽取自民间,却是历代相传,经久不衰的中华医学瑰宝。它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你相信吗?一根大葱就能治疗鼻渊,一块生姜就能防治感冒,一杯白开水就能止住打嗝,刚摘下的绿叶就能使痫证患者马上苏醒……可见,偏方虽“小”却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许多偏方甚至不花分文就能治好疑难杂症。本书收录偏方几百条,可治疗不同病证近百种。每种病证,均有数条偏方,无论你有无医学知识,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人人读后都可成为“家庭养生保健师”。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修养。在高雅女性的重要因素中,修养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与境界,它赋予女人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修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修养是一种内敛的修为,是潜移默化中的体味和感悟;修养是一种沉淀的魅力,是足够的历练和智慧的浑然天成。一个有修养的女人静若幽兰,芳香四溢,让人如沐春风。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智慧之于女人是博爱与仁心,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的丰盈与独立,是不苛刻的审读万物,更是瞳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慧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