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000000035

第35章 书 画 艺 术(1)

498.国画起源于何时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

自发现的最早的独立性绘画——战国楚墓帛画算起,国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诞生于民间工匠之手,六朝时趋于成熟,清代以来,渐渐汲取西画的有利因素,形成了强烈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史上自成体系。

499.国画怎样分类

国画通常有按流派、题材、表现技法等分类方法。

从流派上,国画可分为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三大流派;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从表现技法上,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500.国画和油画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技法上,国画通常以钩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同时,国画的取景布局视野宽大,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画幅形式上,国画有壁画、屏嶂、卷轴、册页、扇面等,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

工具、材料上,国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为绘画材料。

在创作上,国画以“六法”、“六要”为基本准则,强调“立意”和“传神”。由于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501.国画有哪些常见的画幅形式

国画的画幅形式常见的有卷轴、长卷、册页、堂幅、条幅、小品、斗方和扇面。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称为“卷轴”。卷轴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延长画的寿命。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称为“长卷”,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把画分成数页装裱成册子,称为“册页”。册页一般分为八开、十二开、十六开,最多为二十四开,都是双数。

旧式房屋的堂屋中间,适宜悬挂画幅较宽大的字画,这种字画称为“堂幅”,又称“中堂”。比“堂幅”窄的直幅,则称为“条幅”,特别是窄长的条幅,以其形如琴,又名“琴条”。

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于较小的房间,十分精致,称为“小品”。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则称为“斗方”。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后取来装裱,称为“扇面”。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外观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502.国画只能画在纸上吗

除了宣纸之外,国画还可以画在绢、帛、墙壁以及陶瓷碗碟等器皿之上。

画在纸上的称为“纸本”,国画一般使用宣纸作画,宣纸可以分为两种:生宣和熟宣。

将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绢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不如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而且绢本绘画前准备工夫较多,故不及纸本通行。

画在墙壁、墓穴、洞穴上的称为“壁画”。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墙壁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壁画遗留至今。

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也可以作画,虽然所用颜料及制作方法与纸本、绢本不同,但绘画的原理及技法是一样的。

503.以“瘦金体”独步天下的皇帝是谁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创造的。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虏,是“靖康之耻”的主角之一。

宋徽宗虽怠于政治,但艺术造诣却极高,尤对书法兴味浓厚。他设立书、画、琴、棋院,自封院长,招募天下名士,大量搜集古今字画,整理编辑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睿览册》。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其字体端庄秀丽、结体瘦长、运笔险峻,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利匕,捺如切刀,坚钩挺脱有力,字体搭配浑然天成,堪称艺术精品,可谓前无古人。

宋徽宗传世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和《欧阳询张翰帖跋》等。除了瘦金体书法作品外,他的楷书作品《秾芳依翠萼诗帖》亦堪称楷书杰作,其笔法犀利遒劲、铁画银钩,被后世论者称为出神入化的“神品”。另外还有传世画作《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

504.什么是工笔画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色彩艳丽明快,有较强的装饰性。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边鸾就是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他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边鸾的《牡丹图》光色艳绝、妙穷毫厘。人们甚至能分辨出画中牡丹是中午的牡丹,因为画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画的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击。此事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在宋代以前,工笔画是绘画正统,大部分画家擅长工笔画。明清时,写意画才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画坛主流。

505.什么是国画的六法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谓绘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后人以之为中国绘画的总法则。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为绘画首要之法。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则认为“以六法言,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其后论者益众,并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且已习惯地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

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骨法用笔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应物象形就是客观反映事物,描绘对象。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应用,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传移模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是一种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506.什么是写意画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不求工整形似,而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神韵,重在抒发作者情思。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雅,笔意清润”的泼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明清时写意画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传承与发扬,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画画法。

507.什么是“生宣”

未经过配染胶矾的宣纸称为“生宣”。

由于造纸原料的配比不同,生宣可分为单宣(最薄)、单夹(较厚)、净皮、棉料、夹宣(两张并一张)和三层夹。生宣吸水性能强,是书画用纸的主要材料。

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故有火气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泽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所以生宣要久藏为好。

为了使新的生宣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生宣在风口挂放一段时间,经过这样处理的生宣称为“风纸”。

508.什么是“熟宣”

将生宣经过一定比例配染胶矾之后,就是“熟宣”。

熟宣具有沾水后不渗化的特点,如果再加上染色、洒金等工艺,便可以产生许多品种。熟宣的主要品种有素宣、煮砭、玉版、蝉羽、冷金、虎皮等。

熟宣不宜久藏,时间久了会脱矾,会出现局部渗墨的现象。

509.国画所用的墨有哪些种类

墨在中国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有固体墨与液体墨两种。国画的传统用墨是固体墨,因其所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油烟墨、漆烟墨和松烟墨三种。

油烟墨是用桐油等油类成烟制成。其黑色偏暖,用来作画,与其他透明颜色调用很协调。

松烟墨用松树枝烧烟制成,其黑色偏冷,多用于书法。

漆烟墨用传统大漆烧烟而成,其黑色细润有光泽,用于绘画也合适。

选墨时,以质地细腻、滋润呈蓝紫色为好。“顶、上、贡、选”为墨的等级之分。

液体墨保持了油烟墨的特点,由于使用方便,现在十分普及,多用于写意画。

510.国画中的墨就是黑色吗

在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一幅水墨画,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俗话说“墨分五色”,是说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色度变化,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所谓“干”、“湿”,是指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指色度深浅的比较;而“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干”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处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处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比浓墨更黑,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511.国画为什么又叫“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通常将朱砂和青色作为主要颜色,所以,古人把绘画称为“丹青”。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以丹青指代绘画的记载。如《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丹青”一词不单是指画,有时候也引申为画工,如李白诗《于阗采花》:“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明朝画家徐渭也有诗云:“无端女士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

512.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画家是哪些人

我国古代第一批在历史上有确实记载,以绘画才能享有盛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时期。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代表着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人像,须臾即成,且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曹不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曹不兴的作品主要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画像。

张墨、卫协在西晋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被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的画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很罕见。

除此之外,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人都因善画闻名。在作品题材上,他们很明显是因袭了汉代绘画,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诗经、列女等;但也进行了拓展,如《洛神赋图》、《金谷园图》、《三都赋图》等。

513.国画为什么通常有款题图画

款题图画始自苏轼,至元明而渐多。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书无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亦云:“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可见在苏东坡以前,是没有正式题款图画的。

苏东坡之后,题款图画渐多,至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画之款识格式终臻完全成熟之境,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独生发画意,寄托情思,更见画面构图完美,使国画成为诗或文、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

514.明清时有哪些著名的国画流派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在画史上合称“明四家”,他们以江南苏州为中心,对明清山水画影响非常大,形成“吴门画派”,又称“吴派”。

明朝松江,有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人分别创立了“华亭派”、“云间派”、“松江派”,统称“松江画派”,其中以董其昌成就最大。

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元四家”中黄子久的“恬淡平和”为最高审美标准,一时学者风从,且受到皇室扶持,成为清初画界公认的“四王画派”。

四王之一的王翚,画风清秀工丽,内容雅俗共赏,学者蜂拥,形成“虞山派”。

四王之一的王时敏身为京官,参与了宫廷许多重大的绘画活动,因而影响日益扩大,不少人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形成了“娄东派”。

清朝康熙年间,一个艺术新派出现在扬州画坛上,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一般所指的八位画家是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高翔、高凤翰、罗聘。他们在艺术上注重抒发心灵,标新立异,不受约束,任情放笔,当时被世人以“怪”视之。

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南京地区出现了以龚贤为首的八位画家,人称“金陵八家”,又称“金陵画派”,除龚贤外,还有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人。

清朝中后期活跃于镇江地区的“京江画派”(亦称“丹徒派”),代表人物是张夕奄、顾鹤庆、潘恭寿、潘思牧、周镐等人。这一流派的主要人物如潘恭寿、张崯,均师从沈周、文徵明。

515.国画有哪些分类

国画有不同的分法。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将画分为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将中国画分为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和蔬菜门。

南宋邓椿在《画继》中将中国画分八个大类,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和小景杂画。

还有一种分法叫“十三科”。元汤垕和在《画鉴》中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516.什么叫院体画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的宫廷画家绘制的比较工整细致的绘画作品,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受宫廷画影响的绘画作品。院体画为迎合帝王审美需求,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有富贵气。

院体画的产生、发展与画院机构密切相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画家,汉时有明确记载,到宋朝达到鼎盛。

北宋设立翰林图画院,聚集了包括武宗元、张择端等著名画家在内的大批宫廷画家。南宋画院继承了北宋的成就,刘松年、马远、李唐、夏珪等人是南宋院体画的典范。明清时,随着文人画成为正统,院体画逐渐衰退。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仍发人深省。,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根源何在
热门推荐
  • 紫蔷微晴

    紫蔷微晴

    初见那天,她正捧着一卷书,怔怔地为那句诗痴迷:“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他说:“但凡一点一滴机会,也不可以轻言放弃。”可是风起云涌,波诡涛谲,他们竟然要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分别嫁娶?一年又一年过去,原来以为早已忘却的记忆,却在一个淡蔷薇色的有晴天,重又郁郁翻回心头,原来,到底还是谁也无法忘记……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 郎心叵测

    郎心叵测

    直到她有朝一日认识了齐睿。其实她是真的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才突然明白,叶朝朝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擅长装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网游之上古神器

    网游之上古神器

    刀尖跳舞、极限操作,网游界的巅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书友群:303989552,欢迎大家的加入。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首席少东不好惹

    首席少东不好惹

    岳憬初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借着窗外的月色,模模糊糊地能够看清,时钟的指针往前跳了一个小格。十二点了,他还没有回来,又在见客户?亦或者正在跟哪个女人风流快活?这些年,她的心中总有些小小的不安,却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体会。岳憬初明白,这隐隐的惴惴与慌乱,完全是因为他——江浩然。江浩然二十九岁,是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岳憬初非常喜欢他这个职业,因为日本人把这……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