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6200000008

第8章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7)

文过者必加过于人,文恶者必加恶于人,他人闻之,如见其肺肝然。文之无益,徒反益其过恶耳。

问:你把感觉力比为马,道理比为骑马的人,感觉是不是也是愈大愈好?

答曰:离开心的感觉愈强遮心愈甚。离开中的道理愈高离中愈远。离开道理的知能愈大危险亦愈大。离开心的感觉愈强遮心愈甚,离开感觉的心愈明离事愈远。合上心的感觉愈强表心愈多。合上感觉的心愈明作事愈对。

离开亲亲而言博爱,是弃其爱也,乱爱之道,卸爱之责,故所以弃其爱也。

人各亲其亲进而为不独亲其亲,人各子其子进而为不独子其子可,若舍其亲而亲人之亲,舍其子而爱人之子,是乱其亲,乱其子矣。结果必至亲无所亲,子无所子。亲无所亲则老无所以养,子无所子则少无所以长。

求学当如大喇嘛的称,丝毫不为外动。处事当若真如镜,来甚照甚,活泼泼的槁木死灰,死板板的生龙活虎。

四月三日

欲莫难于处妻子,理莫难于处父母。能处妻子可以使人,能处父母可以事人。

四月四日

孔子说,过则勿惮改,我不是惮改,是实在难改。改过为修正处人处事之唯一方法,亦为做人做事之良好阶梯,改到无过的时候,就是做人做事到了顶上顶效的时候。改过其难乎。非智无以知过,非仁无以认过,非勇无以改过。改过其难乎。改过其易乎,心在则无过,改过其易乎。安得时时心在,做得无过事,说得无过话,落得无过人。心在其难乎,不能离开物生活,凡物皆可引吾人之心不在。不能外情欲而索心,情欲足蔽吾人之心使之不现,心在其难乎。心在其易乎,不为物引,不为情欲蔽,心就在,心在其易乎。难则难之,易则易之,难易全在乎己。

想想自己,一旦跌在万丈深沟的底,当骨粉肉泥的当下,遗憾的是什么,即是现在当努力的是什么。

上凌下,一语千钧,不可不慎,下侮上,一语见心,不可不戒。凌下侮上,上下不交,其志不通,否。上规下过,一言九鼎,下劝上善,忠心耿耿,上下交而其志同,泰。否当力避,泰当共保。避否保泰,就是否极泰来。

什么是义?自身当下的事,就是自身的义。当为以为为义,不当为以不为为义,忽略了当下,就是忽略了义。

四月六日

问:智。

答曰:人心危险、毒害、阴诈、忌恨、骄傲、怠惰、邪迷、狂妄、逞能、逞智、矜富、矜才、夸功、夸名、自尊、自大,人心之复杂,不只于此,其应付也不亦难哉。

危则不可犯,犯则不利。险则不可与,与则不利。毒则不可触,触则不利。害则不可接,接则不利。阴则不可不防,不防则不利。诈则不可轻信,轻信则不利。忌则不可显己,显己则不利。恨则不可逆意,逆意则不利。骄傲则不可与之商事。怠惰则不可与之成事。邪迷则不可与之共事。狂妄则不可与之言事。逞能不可藐其能。逞智不可藐其智。矜富不可轻其富。矜才不可轻其才。夸功不可贱其功。夸名不可贱其名。自尊不可慢其尊。自大不可小其大。处人不可不深知而善应。否则祸患之来,不知其时,则非智之道也。

智者觉而不疑,愚者疑而不觉。疑人则生事,被人疑则害事。故智者不疑人,亦不致人疑。

四月七日

问:如何治家?

答曰:预就是治家的好法子。谚语云:“常将有日虑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余向谓:有力升天易,无力上阶难。有钱有势时,奢靡放纵,若不预计到无钱无势时之艰苦困难,其悔也必矣。世人常言:未穷而先穷可以不穷,未富而先富必不能富。已富而不富可以久富,已穷而不穷必致大穷。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治家尤不可不预。

四月八日

问:处人?

答曰:以大度量容人是德,以谦道处人是吉,人之一生,当向容与谦上继续不断的做工夫。

四月九日

不能脱开旧习惯以求真理,是真聪明被旧习惯遮了。不能抵住新潮流以求真理,是真聪明被新潮流掩了。强要脱开合乎真理的旧习惯,是真聪明被盲从的趋时心遮了。强要抵抗合乎真理的新潮流,是真聪明被顽固的守旧心遮了。

人处事若用不上真聪明,比如坐上没舵的舟,骑上没眼的马,碰在礁石上,跌在崖底下,是应当,碰不在礁石上,跌不在崖底下,是万幸。

四月十日

问:处人以和为贵,我感到每每不能和,惹许多麻烦,怎样休养能得到处人的和?

答:我给你说一说和的意思,和是中的一个表现,且是美感的变现,如同花草开花,是花草美感的表现,必须由花草的种子始能表现花的美感。人的和亦必须由内心的中才能表现和的美感,就和的休养说,不是根本的解决。若就休养上说:第一须谦,己谦则人气平。第二须恭,己恭则人气舒。第三须容,能容则己不易伤。第四须忍,能忍则己不易怒。谦之不得则恭,恭之不得则容,容之不得则忍,亦可做到表现的和。但和若不能以礼节之,则易伤直。

问:礼节的标准是什么?

答:礼节的标准是义,就是不能一味是个和,义上当直不能不从直以应之。不过直是里,和是貌,虽然当直时貌亦要和,这是节和的一个标准。古人说和而不同,言辞可以和,但道理不可与不合道理的同,这是要和而不流。和的病就是怕流,欲不流必须以义为直,以礼节之。

四月十一日

八日观日舰队,最大者为长门、陆奥,余观长门最详,排水量为三万三千八百吨,船面一千八百二十坪,约合中国十亩,时速二十三海里,官兵一千三百三十六人。此舰为日本吴港造船厂制造。是日日人观者甚众,由军官对其说明造舰须人民负担,但立国非有此不可,以增进日本国民预备国际战争之观念,藉参观向国民宣传,其不失机亦大可钦佩,岛国之兴,良有以也。其招待人员和蔼沈静,说明简要有序,尤足显其教育之功能。日本妇孺参观毕多曰,此为保护国家之利器,亦即保护国民之利器也。余则深感此为自卫之利器,然亦不能不谓之为侵略之凶器也。

四月十三日

去病要去根,防病须防因。

四月十四日

问:求学的实际在那里?

答曰:突不破包围,抗不住牵引,生没有兴趣,死没有结果。包围者何,情欲是也。牵引者何,外物是也。求学的实际就要破包围、抗牵引。

问:儒佛的真区别处?

答:断不了生根不可死,摆不开生趣不能生,此佛法也。尽不了生根不可死,善不了生趣不可生,此儒道也。

古人说,人为天地心,虽是比喻之言,很是体会之语。假使宇宙间无人,理无所明,藏无所用,物无所能,造物之功能不显,宇宙之精华不现。即世人所谓国家也、社会也、精神文明也、物质文明也、科学也、非科学也、亦皆人类之产物,阐发造物之奥妙。谓人为天地心,实为有体会之言也。

四月十五日

问: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与儒家什么话一样的道理?

答曰:与木石居,当同木石愚,不同木石愚,则弃木石矣。与儿童居,当随儿童戏,不随儿童戏,则失儿童矣。

无钟子期,伯牙无所显其技。无伯牙,钟子期无所显其智。

注: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阎锡山《祭赵次陇先生文》中曰:“你归我不痛,惟觉知音稀。”

四月十六日

问:学的目标?

答曰:义义直内,敬以方外,忠以尽己,恕以推人,谦以自居,学其庶几乎。

四月十七日

如何处人处家处世自处?答曰:以公道处事则事顺,以恕道处人则人服,以和道处家则家睦,以谦道处世则世容,以忠道自处则无愧。

问:人生的第一要事是什么?

答曰:职业是生活的凭藉,亦即尽人事之道路,故人必须有职业。尤当以强壮的身体与热心,勤于职业,精于职业,并须求职业上相当的知识与技能,以免劳倍功半。

问:什么是不粘不脱?

答曰:一旦跌到万丈深沟底,躯壳骨粉肉泥之后,那时有什么牵系,这时即应努力解了什么。解了什么是要不粘不脱。不粘不脱什么,不是离弃了什么,是要不为什么累。何能不粘不脱?能粘能脱才能不粘不脱。粘为那个不粘的上,就是能粘,脱到那个不脱的上,就是能脱。

问:如何避祸?

答曰:与人共事须服人之心,不可以口角折人,不可以法律罔人,不可以势力压人。若以口角折人、法律罔人、势力压人,皆取祸之道,心不服故也。

以势力压人之祸大于以法律罔人,以法律罔人之祸大于以口角折人。

问:心理与物则有何关系?

答曰:心物不分。处置物须本乎物则,不合乎物则则违乎心则,违乎心则则损心,物无所谓损也。

问:单独负责制度好,抑是多人共同负责制度好?

答曰:单独负责任的制度,其负责人的心理忌讳多,其短处举人之恶不易,其长处为恶亦不易,责任不能推委故也。共同负责任的制度,负责人的心理忌讳少,其长处举人之恶易,其短处为恶不易,责任易于推委故也。弹劾责任宜于共同负之。处置责任宜于单独负之。

四月十八日

问:何为智圆?

答:初以为不必求解亦解者,继则深求而不解。

问:如何能得到智圆?

答曰:就智的本体说,能打的过滚才叫圆。就智的效用说,能走的通才是智圆,此可体知而不可说知。

智藏则圆,用则方。亦惟圆智,始可以运转。若强转方智,伤己并伤人。智以知人,不可以智胜人。智者可以助人明,不可以使人明。智当藏内,仁当显外。智不藏则荡,仁不施则朽,言不讷则轻,事不敏则误。

圆智不过胫,方行不遗肢。过胫之智不成圆,遗肢之行不成方,不圆则不转,不方则不直。与瞎人处,有眼就是祸根。与聋人处,有耳就是祸根。与愚人处,有智就是祸根。与偏人处,有中亦是祸根。知此则智可圆矣。与瞎人逞眼,与聋人逞耳,与愚人逞智,与偏人逞中,取祸之道也。即与瞎人说色,与聋人说声,与愚人说窍,与偏人说中,亦徒费口舌耳。所谓智者知此为智。所谓中者能此为中。不能此何贵乎中,不知此何贵乎智。

问:处世?

答曰:法是为不尽情不说理的人设的,亦是为防人情入险而定的,杀人罪的法是为杀人的人而定的。但反有以法为不尽情不说理的依据。自己的行为当守法,但不可以法罔人,尤不可乘人在法上漏有空隙假法以绳人。自处不可不以法绳己,尤不在法上漏有空隙使人乘隙假法而绳我。法有过乎人情不及乎人情者,故处人当重情,防人应顾法。立法之义本在合情,但为防诈,亦有伤情处。合情处法可作训条。伤情处可以防人,不可以处人。

问:使人。

答曰:使人、对人之智能不可高看,高看则有求备于人之病。处人、对人之品格不可低看,低看恐招藐视轻侮之祸。使人必须知其所长,知其所短,然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用非其当,非特无功,且失其人。自期应当不器,使人必须以器。

谈其所知,则言者有兴,闻者有趣。谈其所不知,则言者无味,闻者无聊。鼓其所能,则为者有兴,鼓者有趣。鼓其所不能,则为者无味,鼓者无聊。

问:处人。

答曰:自成不可有疵,处人必避其疵。自身不可有忌,处人必避其忌。自处不可矜长,处人当表其长。

同类推荐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火王的逃宠妃

    火王的逃宠妃

    凌水灵,二十一世纪最强黑帮的大姐大,穿越至阔海大陆出名的草包美人,全国首富凌家的外室之女凌水灵身上。她有一双很冷的眼,一张善变的脸,一副腹黑的肚肠,一身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她绝非善类,有仇必报。她为人低调,最喜欢给敌人“惊喜”当她睥睨天下,翻云覆雨,全世界都为她震惊。风之焰,飓风国最强的存在,人称火王,没有知道他的战气已达到何等级别,只知道他天下无敌。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颜,只知道他嗜血冷酷,欲求超强,数年来已有无数女子在他身下暴毙。阴差阳错,黑道大姐大下嫁火王,才知道火王与传说中完全不同。他身患绝症,每逢十五便要承受烈火焚烧般的病痛折磨。他的羸弱模样让她怜惜,他的隐忍坚持让她心痛。她发誓:千辛万苦,也要让他痊愈;上天入地,也要保他周全。只是,越走近,越发现这个男人似乎还有很多的面孔…片段一:洞房非礼篇某王爷捧着一本春宫画册正看得入港。床上新娘掀开盖头一角,烛光下,男子棱角分明的侧脸更如鬼斧神雕般俊美无铸,浓密的睫毛扫下一片阴影,薄唇微抿,无限性感,一头墨发随意的散落肩头,更添几分魅惑。好,你敢勾引,我就敢上钩!“你怎么可以看这个?”新娘一手抄过男人手中的画册,指着他的脑门大喝。“为什么不能看?”男人一脸委屈,眨巴着一双凤眼泫然欲泣。“好了,好了。”真受不了这男人卖萌的样子,新娘拍拍他的头,“这是不健康读物,黄色的,懂吗?非礼勿视。”“黄色的东西都很好吃啊。非礼是什么东西?”某男顺手捞过娘子的手,轻轻揉捏着,嘴角勾起一弯戏谑的笑意。“娘子,听说这‘非礼’是你画的?”“娘子,可听过女人是老虎的故事?”手中暧昧的温度迅速攀升,某女心中警铃大作。“娘子,”某男色色的瞄向画册,长臂一舒,某女已被他霸道地箍在自己腿上“娘子,我想要和你非礼。”片段二:婚后溺宠篇“娘子,这东西从哪来的?”某男托着玉玺,神色凛然。“看着好玩,就拿来玩玩儿。”“这么重要的东西,娘子这次未免太放肆了。”某男俊脸一沉,冷冷地说道。某女眉峰一挑,嘴角噙起一缕兴奋的挑衅:好久没有和这男人过招了。四目相对,火花劈啪作响。某男潇洒的一挥衣袖,转身向外:“来人!”三个黑衣护卫应声而来。还有帮手?某女更加兴奋起来。“娘子,这是其他三国的玉玺,娘子随便玩,玩多长时间都可以。”某男揭开托盘上的绸布,看向某女,笑得无比狗腿。本文强强联合,宠文+爽文
  • 去当峨嵋男弟子

    去当峨嵋男弟子

    静仪师太也是当仁不让,声称虽然没有收男弟子的先例,但峨眉派并无明文规定,而且色即是空,规矩是人订的,只要肯修行,不应该在乎男女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美人救夫

    美人救夫

    新婚之夜,夫君暴毙。道士称:“七七四十九天,若能追回你家相公的魂魄,便能重续阳缘。”夫魂泣:“娘子!救我!”笑笑怒:“夫君!都跟你说了——不——要——怕!”美男?和尚?妖怪?统统跟在本娘子的屁股后面尽情地奔跑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赢来的三宝王妃

    赢来的三宝王妃

    好不容易遇到了个一见钟情的美人,求皇上赐婚,怎知赢娶回来的是个被移花接玉了的败家女,此女被人戏称三宝,能赌,会打架,还很败家,最让皇爷头痛的竟是她还很爱跟别的男人称兄道弟的,堂堂王爷怎能忍受如此无德的王妃,他决定废妃另娶,当她跟着别人走了时,他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最在乎的是她,当她再度出现是,她已是另一个身份,他要怎样才能把他的三宝王妃赢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妃妈咪猛如虎

    萌妃妈咪猛如虎

    要不是体内的药-物作祟,她发誓她绝对不会那么没有情操的找个男人打野战,还是霸王硬上弓,强上了那个美的不像人的男人的!可是,她只不过是强了一个男人,她不是说过会负责的么?为什么老天爷会闪劈她?还无比悲催的把她劈成了一只萌兽!诡异来袭,所有动物竟听她召唤,还对她俯首称臣?!!※颜封绝,穿云国随手一挥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嗜血阴冷的王爷,没想到有一天竟会碰到一个女人,胆子大的敢强上他!!!还信誓旦旦的对他说,她会负责?她所谓的负责,就是吃完就跑?该死的女人!好!真的很好!瞥了一眼地下跪了一地,铠甲银盔的属下,眼中寒光四射,扬起了一抹阴邪的笑:“掘地三尺,将昨晚出现在这儿的女子给我带回来!”“------”※精彩片段:“王爷,不好了,狸儿又带领着两千只老鼠把架尘国公主的府邸给搅了!”颜封绝看着手上的书,连头也没抬的道,“搅了就搅了,不就是个破公主府,那个女人我早就看不顺眼了!”“可是,王爷,那是我们未来的皇后娘娘,您的皇嫂!”“飞鸽传书给皇兄,让他取消这次的联姻。他要的,我给他打回来。”“------”※精彩片段:“狸儿怎么样了?”颜封绝望着床上病怏怏的白狐,万年不变的脸上暴怒异常,眼中满是疼惜。御医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启,启禀王爷,灵、灵、狐,有、有喜了。”“你说什么!!有喜?”颜封绝阴冷的盯着地上的人,哪只畜生敢碰他的狸儿,竟敢说他家的狸儿有喜了?“来人,把这庸医给我拖下去砍了!”十月后,王府内华丽丽的诞生了--------一个胖娃娃和一只胖嘟嘟的小狐狸!!!震惊朝野——————当今太后抱着那冷着脸,模样拽拽的胖娃娃,慈祥的道,“绝儿,你瞧这孩子,多机灵。你瞧这可爱的模样,长得和你小时候可真是一模一样呢。”“------”
  • 重生复仇之嫡女太腹黑

    重生复仇之嫡女太腹黑

    被渣男砍断双手剜心而死,再睁眼,奇迹重生?!恶毒庶姐,几次陷害?剥了你的美人皮!伪善姨娘,两面三刀?一刀送你上黄泉!前任渣男?姐看不上你了,没了姐,看你蹦哒蹦哒再蹦哒,姐一巴掌把你拍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美男,可不可以不要勾勾缠,姐对男人没好感……嫡女重生,害了她的还给她死回来!
  •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讲述了某次艰苦的边境战争最后防御阶段,某驻防连连长急于建功,命令狙击手出动,狙杀敌方,招致对方大炮报复,我军众多士兵阵亡,连长亦在下撤过程中牺牲的故事。本书是作者施放创作的一部笔力雄健的战争小说。书稿以某次边境战争为底色,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作者极力淡化时代背景,将目光聚焦于战场上的士兵,不追求视觉化的战争场面,而是反复扫描、观察,给读者呈现士兵在特殊而又艰苦的战场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化。由此,作者的个人思考也无限接近战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