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800000004

第4章 学堂是进不去了

在会馆住下来后,身上仅有几元钱的沈从文,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打听大学招生的事情上。满叔远心里着急,成天在心里嘀咕:“过几天吃什么?”沈从文却似乎忘了这事儿,只是在想:“我若能进学校读书,那就真是太好了!”

美丽不一定都实实在在,常常出现在那些有着婴儿般幻想的人身上,而且异常的鲜艳夺目。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沈从文,开始似乎还有些运气,很快就得知北京大学正在招生。

“老天真是有眼,机会来了,就看我们有没有本事抓住。”沈从文开心地搓着手,仿佛要伸手到火炭中去取出一粒烧热了的栗子一般。

满叔远苦着脸:“就算是考上了,怎么……”

“去吧!我们去吧,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点真本事。”

沈从文不想听满叔远那些关于怎么活下去的话题,拉了他信心十足地赶去报考。

面试这天,俩人一早起来各自就着咸萝卜菜,啃了七个烧饼。往日都是啃六个,这次因为要去参加高考,特意加了一个,让肚子能稍稍满意一些。

他们各自怀了截然不同的心情走进考场,对号入座之后,开考的时钟很快响起。沈从文打开试卷,第一道题赫然眼前:

(1)下列之文,试加以标点符号。

自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余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之难未出谷十余里……

沈从文很费力地一字一字读着,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标点符号该怎么加。读私塾时,先生多是让他背书和默写;插班进新式小学时,又已过了标点符号的学习期;这以后,沈从文虽然看了很多书,却都是为一些美妙的词汇和有些哲理的言语所吸引,被一些曲折情感的故事所打动,从来就没有怎么去注意什么标点符号。

这回他傻眼了,考生沈从文呆呆地看着这第一题,一直看到考场外的钟声又惊心动魄地响起。他与满叔远一路走出考场,都沉默着没话说。回到会馆,满叔远小声地问:“从文,怎么样?”

“远啊,别提了,我还以为要写作文,或许能拿头名也说不定。可是,竟考什么标点符号!”

“这方面你不那么在行?”

“根本就不明白。”

“那兴许是考不好了?”

“栽啦,这次是只能吃鸭蛋了。你考得怎样?”

“标点符号倒是填了一下,只是后面的题,譬如作文: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有这样的作文题?”

“当然,第二题就是。”

沈从文万分后悔地皱紧了眉头,好一会儿又不甘心地问:“还有什么题?”“试举五部秦以前的书。”

“嘿,这两题我全能做。还有什么?”

“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叫做‘四部’?什么是‘三通’?‘唐宋八大家’是谁?”

“这些,我也能及格,你都答了吗?”

“我只对一两题有把握,绝对不能及格,你能答为什么不答?”

沈从文再不吭声,蹲在地上自己生自己的气。好一会儿抬起头来说:“我不甘心,想再找其他几所学校试试。”

“我怕是不用试了,八成是考不上。”

“远,对这种事情,有一线希望就值得去试,何况你还有两成希望,一定再去试试。”

满叔远点点头。

到晚上时,黄村生回来,沈从文把俩人今天考试的事给他说了,把俩人的打算也给他说了。黄村生沉思了一会儿说:“既然这样,就考考其他几所国立大学。”

“为什么原来就不先考其他国立大学呢?”满叔远问。

“我原以为北大最好。”

“最好的哪里是我们这些乡下人能考上的?”

“也不一定,有些事还就这样,譬如大学教授,他未必能考好小学的试卷。”

满叔远还要说,沈从文开口了:“远,别争这些没用的事了。现在,我们要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考学上。这其他的国立大学,千万别考什么标点符号就好。”

“不管考什么,我肯定没戏。”

“不一定,去吧,试试再说。”

“好吧,全当给你做陪衬。”

沈从文听了,笑笑,给满叔远作了个揖。

接下来的日子,沈从文跟满叔远每天早上都是吃下一些泡咸菜就六个烧饼,然后就东奔西走去找学校考试。

十多天以后,俩人在几所国立大学考试一一失败后,满叔远再也不愿去考,结果坚持到底的沈从文居然考上了一所,可是,在得到希望的同时却也品尝了失望。中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交代得很清楚:新生入学,必须交膳宿费二十八元。

这“交代”显然就是一颗浸了毒汁的子弹,呯的一下就把沈从文做学生的梦给灭了。

“二十八元,比我们到北京来的路费还多要一元,简直就是开玩笑。”满叔远靠在床头把“通知书”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抬眼来望着沈从文说:“要不,我们回去吧。”

沈从文眉头一动,抬头去看满叔远的眼睛。

“真的,我真想回去。这么些天来,要不是陪着你,考完北京大学我就想回去了。”

沈从文眉头又是一动,垂下头来。

“我们还是回去,陈军长器重你,到时弄个营长团长做一做,我看比在这里受罪强。”

沈从文闭上了眼睛。

是啊,辛亥革命之后,在凤凰地方的权势转移中,沈家虽然是败落了,但往昔的名声还是在那儿的。如果再加上那些姻亲的关系,在湘西的那块地盘上,沈家仍旧占有某种优势,他沈从文作为沈家的后代,要按部就班地“混”成一个军官、一任官僚或一个乡绅,应该是一条理所当然“正途”上的必然结果。

“可是,我不想过那种生活啊!”沈从文在心里喊道,却听满叔远低声地说:“我感到我们在这里什么也不会。”

“是啊,这个我认账,我还不会标点符号!我承认到了这大都市,一切得从头学起,可我丝毫也不觉得惭愧。我相信报纸上说的,一个人肯勤学,总有办法的。”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听到嘤嘤的哭声。睁开眼来,只见满叔远在那一头拥着被子流泪。

“远,你这是怎么啦?”

“我想我妈!”满叔远抬起头来,满脸的泪水。

沈从文开脸笑了,只是刚把笑脸显出来,还没出声,就又变得沮丧起来。他也想起了他的妈,想起他的九妹沈岳萌。

“你妈不用你担心,她在乡下活得好好的。”沈从文说,“可是我妈跟我九妹,这会儿正在鄂西边境一带辗转流离呢。而这一切,还都怨我。”

沈从文说着,长长地叹了口气。泪水,在眼眶里盈盈地要往下掉。

那还是沈从文在做陈渠珍书记之前,1920年12月底,他所在的“靖国联军”第二军在往川东去的途中路过鄂西时,被当地的“神兵”打了个伏击,直打得全军覆没;沈从文当时在辰州军部留守处,全军都没了,他只能被遣散归家。在凤凰的高枧乡满叔远家住了十几天后,沈从文被母亲唤回,到芷江团防局做了税收员。

这似乎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和生活都比较安稳,可就在这安稳中,沈从文却栽了个不小的跟头,还领略了生平第二次爱的甜蜜与苦涩。做税收员的第二个月,沈从文结识了一个名叫马泽淮的小青年,并和他的姐姐一见钟情地万般爱恋起来。

沈从文第一次对女孩有好感,是在1918年8月22日,那时他还差四个多月满十六岁。当他随部队离开镇竿城去辰州,路过泸溪时,忽然就看见了一个女孩,一个坐在一家绒线铺前还只有十二岁的女孩。只见她一边挽着绒线,一边忽闪着月牙般的大眼望着对路过的部队,当她看到沈从文时,竟粲然地笑了。

沈从文心里一亮,像是照相闪过之后,心里嵌进了那女孩,以至于十多年后,他把她安置在那举世闻名的《边城》里,算是对自己的爱有了个着落。

那一次,如果不是匆匆一瞥就走过,不知沈从文接下来会做些什么。这一次,情动于中的沈从文因为爱恋而有了创作冲动。他开始写诗,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写了一首又一首,都是些钟情小青年写出的天真可爱的情诗。

想起来胆大包天,做起来矜持害臊,这大概是文人的特质。沈从文情诗写好了,却不敢亲自送给那姑娘,只请她的弟弟马泽淮去送信。马泽淮似乎非常乐意替沈从文当邮递员,只是每次都要收取一点“跑腿费”,而且不断地还要再向沈从文借一些。

钱财如粪土,爱情值万金,沈从文有求必应,十分大方地花钱。

看到儿子的工作稳定下来,母亲黄英曾跑去与沈从文的七姨商量,要给沈从文娶一房媳妇。七姨把这事与丈夫熊捷三说了,熊捷三一看沈从文各方面还不错,就想把女儿嫁给沈从文。

熊捷三是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的弟弟,此时也是国会议员,在芷江算得上是第一号人物,可是沈从文心中已有所爱,连想也不去想,便非常坚决地拒绝了姨父的好意。

三个月过去,沈从文的情诗竟然写出了近百首,算有了一生中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只不过得不到分文稿酬不说,还花去了一千多块钱。

沈从文自己是没什么钱的,原来在部队,就是做了班长以后,一月的薪水也就一块两块,做了税收员,每月有八块钱,除了吃用,每月最多剩下两三块。他给马泽淮的钱,是母亲给他的。

沈从文虽然有兄弟姐妹九个,但最让母亲黄英挂心的,还是排行第五的沈从文。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黄英便把凤凰的住房卖了,带着卖房的两千大洋,来与儿子同住,并且像镇竿城里所有慈祥的母亲那样,儿子大了,就把所有的家产都交给儿子保管。黄英一到芷江,就把两千大洋交到沈从文手上。

当沈从文发觉母亲交给他的钱竟花去了一半时,突然有些懊悔了。

“我怎么就这么浑,如果是我自己挣的倒也罢了,这可是母亲卖了祖屋的钱!”

沈从文在心里骂自己,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而就在这时候,马泽淮和他的姐姐不翼而飞,并且再也寻不到踪影了。

沈从文跟满叔远说完这事,泪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要不是我,不弄丢那一千多块,母亲跟妹妹就不用辗转流离呢。”

“你这个人,就是不知道心疼钱。”满叔远说。

“是啊,我就是这么个人。”沈从文说,“你如果真吃不下这里的苦,要回就回吧。”

“你不回?”

“我不回。”

“你既然不回,我还是再陪陪你,实在撑不住了,再回去。”

沈从文点了点头,在心里想:“我可不希望你回去呢。”

“只是,在这北京进学堂读书看来是没有指望了,接下来我们做些什么呢?”

“我想还是先到四处去看一看,你别看这里还没有我们镇竿城好,可北京就是北京,无论住怎么破旧的房子,只要走出去,周围却尽是些好去处。”

“有些什么好去处,我怎么不知道。”

“明天去看看,你不就知道了。”沈从文故意卖关子。

满叔远不再搭腔,躺下去闭了眼睛睡觉,沈从文看他一眼,微微地笑着。

“学堂是进不去了,可书还得接着读。”

这么想着,沈从文伸手往枕头底下一摸,掏出一本从村生那儿借来的杂志,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同类推荐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纯禽老公,请温柔

    纯禽老公,请温柔

    R市。一处新的别墅区,两旁树木林立,觥筹交错,斑斑的月光透过树叶,洒落而下,四周显得如此的静谧,这一片区共有5栋别墅,各种的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一栋最为高大的建筑物屹立在这一片区的最中间,显得如此的醒目。其建筑物中西结合,有中国古代紫禁城的大气和尊贵,显得古香古色之风,也有欧洲风格的时尚感和立体感,两者融合,仿佛置身于古今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中。很有特色,很别具……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花泥如血

    花泥如血

    罗茜如经历了“知青”生涯的曲折后,随着父亲的恢复工作,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做了一名普通护士。二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和反差,以及性格上龃龉等带来的一系列误会,使这段纯真的感情走向了沉寂。最终,罗茜如与工于心计的县政府职员卢西鸿结婚,唐子萱也在此后不久接受了父母为他指定的农村姑娘虞丹兰。若干年后,遭受感情和婚姻双重危机的罗茜如,因一次山居旅行偶遇唐子萱,二人互吐衷肠,并一起度过了一生中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不久突发山火,唐子萱在扑救过程中死去;罗茜如决定远赴异国他乡,临走前最后一次来到曾经下乡的地方,追忆曾经的岁月并探望唐子萱的坟墓,但意外失足落水,完成了生命的一个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剑译天下

    剑译天下

    他凭借一柄天外神剑一路斩荆披棘,成为一代剑神,天生资质不凡,苦心修炼,雄霸天下。,弃婴杨炎得剑王真传。只为复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情殇鬼恋

    情殇鬼恋

    老式的塔楼,嘎吱作响的木质梯子,忽明忽暗的灯光,永远脸色苍白的女人。为了省下一点点可怜的血汗钱,不得不租下这样的房子,却没想到这正是噩梦的开始。忽隐忽现的白色影子,耳边的呢喃,就在她觉得自己快要崩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另一段恐惧中……
  •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特点有三:内文篇目收录了最精彩、最新鲜的笑话;“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单词和词组、知道不知道,让你捧腹大笑的同时,丰富知识面; 附赠地道美语朗读MP3光盘。 本书幽默逗趣,文字浅显易懂,让你笑着学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