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300000006

第6章 雕版·活字·套印(1)

)第一节 雕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一样,也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推动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划时代的作用。

雕版印刷术又称整版印刷术,即将文字反刻在一块整的木板或其他质料的板上,再着墨印在纸上。推动这一技术问世的是石刻传拓技术和印章的使用。那么,雕版印刷究竟始于何时?学术界对此有始于汉、始于六朝、始于隋和始于唐种种不同说法。一种发明,往往有较长的酝酿,从雏形到成功的过程,一定要截然划定具体时间是比较难的。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实物,大致可以定在唐朝。但对始于唐也还有时间先后的不同看法,有人主张早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左右,有人则主张在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前后,其间有二百余年的差距。经过专家从印玺、石经的摹刻,印刷的必备器材和文献记载等方面考证认为:中国雕版印刷术大概起源于七世纪初年(636年);八世纪时,市场上出现了印纸;九世纪,不但文献记载更多,敦煌发现的实物也不少,成都已经是全国的刻书中心。这个说法所提出的论据比较可信,但不一定正在贞观十年。现存最早的雕印品实物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父母消灾祈福而出资雕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这卷经是一九〇〇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全经由一页扉页和六页篇幅相等的经文黏连而成,长十六尺,高一尺,是卷子本。卷首的扉页是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的莲花座上长老菩提说法图,布局谨严,刀法纯熟,图画镌刻精美生动,经文字体也端庄凝重,深厚劲拔,是一件异常精致的艺术品。从卷末所镌“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和雕印品的技巧成就上推测,可知雕版印刷术大约在九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令人愤慨的是,这件国宝和其他敦煌古写本几千卷竟在一九〇七年都被英国人斯坦因劫窃而去,收藏于伦敦博物馆已将近一个世纪了。

现存国内最早的雕版印品是一九四四年成都东门外唐墓中发现的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雕印贩卖的《陀罗尼经咒》梵文经本一片,大约一尺见方。首行题“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可见当时已有公开出售的雕版印品。该件中央刻一小佛坐像在莲花座上,外刻梵文经咒,大部分是古梵文。咒文外又围刻小佛像,雕印时间虽无直接根据,但唐代成都设府在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此件不会早于七五七年。唐朝雕印品除佛经外,主要是民间日用的历书、字书和一些杂书。现存最古历书是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历书残片及中和二年(882年)印有“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字样的历书残片。这些古历都已流散国外。中和三年(883年)著名藏书家柳仲郢的儿子柳玭曾在成都书铺看到许多印本书,其中有阴阳杂记、占梦、相宅、字书等民间用书。这种书印刷质量较差,但在书铺中公开发售多种日用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雕版印刷这一新技术已经比较广泛地被应用了。

唐代雕版印书主要在四川、淮南等地,尤以四川成都地区为全国的刻书中心。根据已经发现和见于文献记载的早期雕印本,如佛经、历书、杂书和工具书等推断,成都很可能是雕版印刷的发源地。当时四川的政治、社会情况都比较安定,经济发达,又有丰富的造纸资源,而成都又是四川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成为中国雕版印书业的先进地区。

唐朝的雕版印书从现存实物和文献记载看,主要是佛经和民间用书。由官府正式刊印儒家经典则从五代开始。

五代的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在宰相冯道和李愚等人的建议下,决定依照石经文字,刻印九经,并派专人负责,认真写刻。根据文献记载,这一首次刊印儒家经典的活动很受政府重视,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这次刻经活动是由宰相建议,由国子监有学识的人员负责组织执行。因为是国子监具体经管,所以后世称这次刊本为“监本”。

②依据的底本是唐开成石经。这是当时最好的官方标准本。

③原石经本有经无注。监本则兼有经注,成为经注的定本。

④先将石经经文与六朝注本合为一编,再经五六个专家学者精勘细读,审核无误,由专门书手以楷书誊录,然后交匠人雕印。

⑤后唐明宗对开雕九经很重视,除选派专门学者多人参加外,还在政治、物质等方面给以种种优待,使这项浩大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这项浩大工程,历经唐、晋、汉、周四朝二十一年,直到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年)始告完成。所谓九经是:《易》、《诗》、《书》、《三礼》和《春秋》三传共九种,但当时所刻不止这九种,还刻有《孝经》、《论语》、《尔雅》,附以《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共十四种,与开成石经种数正同。这是官刻经籍的开始。这份刻印本就是宋人所称的旧监本或五代监本。刻印的形式是经文用大字,每行约十六字,注文用双行小字,每行约二十一字,沿用了旧写本的格式,可惜后来都亡佚了。除此之外,五代还有一些刻印书籍活动。其中著名的有石晋宰相词人和凝在刻印《颜氏家训》外,又自写自刻自己的文集数百帙分送给人,这是自刻所著之始。

十国的刻印书活动也较频繁,后蜀的成就较大。它除了依照五代刻印九经从而有蜀刻《九经》外,宰相毋昭裔因少年时家贫,借书困难,显贵后曾出私财办学馆,并刻印《文选》、《初学记》和《白氏六帖》等大部头书。这是私人自费刻书之始。这不仅有益于雕版印刷的改进和发展,对推动文化也颇有贡献。

宋朝是雕版印刷事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刻书范围极大地拓广,几乎遍及所有图书部类。从中央、地方官府直到民间、私人都参与了刻书活动,对印书校勘、装帧工作的重视也都超越前代。从宋朝建国之初到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前后相距不过四十余年,而国家所藏雕刊版片便由四千块增至十余万块,增长了二十多倍,可见发展速度之快。它先后刻印过若干大书,如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历时十二年刻印成全部汉文大藏经,共十三万块版,五千零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函,名《开宝藏》。这是我国第一次刻印发行的佛教总集。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完成了十七史的刻印。集部当以《文苑英华》为代表。

南宋初年,在刻印释家经典外,还大规模地刻印儒家经史,中央及各地方政权、教育系统、民间、私人、书商、坊贾等无不刻书。所刻几乎涉及所有部类,刻书地域广阔,版本众多,称一时之盛。

宋朝不仅发展了雕版印刷事业,而且非常注意雕印工艺,许多学者也研究版本问题,逐渐建立了版本学这一专学,对各种图书版本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各种图书版本的异同优劣,对版本的各项工艺等等都进行研究,出现了尤袤《遂初堂书目》的版本目录,许多有关版本的论述散见于学者们的著述之中。于是,“宋板书”成为后世珍惜宝藏的珍本、善本了。

辽、夏、金各朝都有较发达的雕版印刷事业。在山西应县木塔曾发现辽刻《契丹藏》和其他印刷品,《契丹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藏经刻本。另外,辽坊刻唐李翰《蒙求》为目前世所仅有,这是辽用来教授童生的启蒙汉字课本。西夏则有西夏文、汉文、藏文、回鹘文等典籍刻本。一九〇八年,在黑水城佛寺遗址发现西夏木板经典封面画断片。金代最著名的刻书中心是平阳(又称平水,今山西临汾),刻书盛行,水平颇高,今可见者有多种,如许多人都知道的《刘知远诸宫调》是古代民间说唱文学名著,也是现在传世的最古的诸宫调之一。除平水外,金代的刻书中心还有中都(北京)、南京(开封)和宁晋(今属河北邢台)等地。金代官书中,首推国子监本,刻印中文和女真文书籍等十种。而更多的是民间和寺院刻印,有佛经、翻译中文书籍以及一些人的文集等。最著名的是《赵城藏》,这是金代民间雕刻的一部藏经,以原藏山西赵城县广胜寺而得名。《赵城藏》是一部珍贵的孤本佛经,前后历时二十余年(1149—1173年)始刻成,全部经文估计有七千余卷,现存卷轴本四千九百余卷。一九四二年日寇妄图劫掠,经八路军抢救移藏保存,今藏国家图书馆。

元代的官刻由兴文署掌管,所刻最早且好的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和《通鉴释文辨误》十三卷。各级地方官府和教育系统也有刻书,而书院刻书也很多,著名的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西湖书院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八十四卷,字体优美,行款疏朗,称为佳刻。

但是,雕版印刷由于版片笨重,雕版费时费工,保管需要专库。因此,历史的发展就要求印刷工艺的创新。虽然,雕版印刷一直沿用至明清,但随着时代前进,逐渐希望有新的印刷术出现,活字印刷首先应运而生。

)第二节 活字印刷的发明

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约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比德国人谷腾堡的铅字印刷要早四百多年。宋朝的活字印刷是由一位能工巧匠毕昇发明的,他用泥做成活字烧制,平时把烧制好的活字按韵排列,放在格子里备用,印书时检字排版,用后拆版,按格归还活字,再用再检,常用字多准备达数十个,冷僻字按需要临时烧制付排。毕昇可能用这套泥活字印过书,所以感到印数成千上万本时,极为神速。可惜他所印的书未见流传,而记载这件事情经过的仅有宋人沈括所撰笔记《梦溪笔谈》,而不见他书记载,以致后来有某些外国别有用心的人认为这只是设想而无实用价值,认为活字不能印书,借以否定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可喜的是,在近八百年以后的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竟有人用泥活字成功地印行了多种图书,如道光九、十年间(1829—1830年),苏州人李瑶用仿宋胶泥活字先后两次印刷温睿临的《南疆逸史》;道光十二年(1832年),李瑶又用胶泥活字摆印了《补校金石例四种》。可惜由于文献缺乏,对李瑶生平没有更多的了解。

与李瑶同时,安徽一位穷秀才翟金生的成绩更为卓著。翟金生家境贫寒,看到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优秀著述往往因无力雕印而被埋没,便不顾家徒四壁,动员全家从事泥活字的制作,经过三十年的潜心研究,摸索出选模、作字、烧炼和修刮等一系列制作泥活字的方法,并亲手制作了各种规格的仿宋泥活字十万多个。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开始刊印自著《泥版试印初编》、《续编》,黄爵滋的《仙屏书屋初集》和翟震川所修《水东翟氏宗谱》等书多种,字画均清晰可读。翟金生使八百年前泥活字的创制得到复活,不仅其刻苦坚韧的献身精神值得赞扬和敬佩,而且以泥活字印刷确有其事而非设想,严正地驳斥了某些诬词滥调,奠定了中国发明印刷术的历史地位,成为一桩爱国壮举。事实上,在毕昇之后的两百年,元代学者姚燧曾命其弟子杨古按毕昇泥活字版法作活字,刻印过《近思录》和《东莱经史说》等书,流传四方,但因使用范围不广,未能引起注意。

同类推荐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世界最好的杂文

    世界最好的杂文

    本书从世界各国浩如烟海的杂文作品中精选出70余篇经典之作,代表着杂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同时,在体例编排上,通过“作者简介”、“佳作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理性思考,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热门推荐
  • 残王妖妃

    残王妖妃

    常乐,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公认为怪胎,十七岁那年,她被带去了特异功能研究基地,从此沦为了那些怪异大叔的研究对象,历时五年,她终于被他们弄的小命玩完。颜如歌,丞相最为宠爱的小女,年方十六,长的是貌若天仙,可惜却是个傻子,痴恋雾城第一美男上官夜,最终如愿以偿的嫁进了上官府,却不想在新婚之夜一碗毒粥下肚,从此香消玉损。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美眸一片清明,痴傻不再,短短半月的时间,她把上官府搅了个天翻地覆,随后一纸休书,雾城第一美男成了第一个被女子休弃的怨男。寒王楚寒,冷酷霸道,权势滔天,被亲母与弟弟合谋害成了个废人,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弹,一夜间,他从天堂一下子堕落到了地狱,成了人人可欺的残王。当她遇到了他,她纤纤玉指一指,一句“他是我的”,两人从此纠缠不清,故事由此正式开幕、、、片段一:“啧!啧!冯雅茹,我还不知道你居然有这种嗜好,怎么?上官夜他还不能满足你么!连他老爹你都不放过。”常乐指着床榻上的一对狗男女,嘴角鄙夷的勾起。“公公,这事千万不能让夜知道,既然被这女人给撞破了,不如、、、”冯雅茹说着把手往脖子上一横,做出一个“杀”的动作来。“全听你的,宝贝。”说着两人居然当着她的面商量着怎么把她给弄死、、、“狗男女,就凭你们,也想杀本小姐。”常乐不屑的冷哼一声,随后扬手一挥,一股轻微的电流快速的袭向两人。片段二:上官夜:女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常乐:你眼睛瞎的啊!白纸黑字本小姐写的清清楚楚。上官夜:你,你要休了本少爷?常乐:不错!我颜如歌在此休夫,从今往后,本小姐与你再无瓜葛。片段三:“他是我的,本小姐警告你们,日后若有人再敢对他不恭,休怪本小姐对你们不客气。”常乐轻柔的抚上男子冰冷的俊颜,转身满脸煞气的看向那一群王爷,世子哥。“颜小姐,你又犯傻病了吧!他可是个废人,不能说话,又不能动弹,那他还怎么满足你,不如、、、”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已经口吐白沫的倒在了地上。“你们谁还有话要说?”常乐冷冷的看着他们,只一转眼的功夫,那些人便一哄而散。“楚寒,你放心,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保护伞。”转头看向男子如清潭般的美眸,常乐很认真的宣誓着。【特别注明:此文一对一】〓〓〓〓〓〓〓〓〓◆◆◆◆◆◆◆◆◆◆〓〓〓〓〓〓〓〓〓〓〓〓推荐蓝的新文【独宠财迷小娘子】秦诗诗,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的白领,生平无大志向,最大的乐趣便是看着存款的数字节节高升。
  • 九龙诛魔

    九龙诛魔

    千百万年来,这片天地无人能够达到九神境,宇枫为了能够成为龙脉的拥有者,甘愿失去修为三年,头顶“废物”光环的他,三年来,遭遇到指腹为婚的妻子唾骂,侮辱,甚至改嫁他人,整个陈家上下皆是希望将其扫地出门,然而,三年后,成功解封的修为宇枫借助龙脉的实力修为大涨,脱离陈家走上一条强者之路,随着自己修为的不断提升,在一处遗迹之内,终是发现了龙脉的秘密,原来,世间上有着九条龙脉存在,而这九条龙脉之中,隐藏着达到最强境界九神境的秘密,不仅如此,天地之间有着诸多超强势力同样搜集龙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是一种饱含情趣的人生智慧,它有一种能够引发喜悦、消弭冲突、转化情绪、带来欢笑的特性,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剪影芳华

    剪影芳华

    桃夭,桃夭,原来,妈妈取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想要逃避一段夭折的人生。这是桃夭第一次这么深刻的理解自己的名字,那一年,白明远离开。遇见夏涵,指尖相触的一瞬间。这,就是开始。
  • 蜀山剑侠传1

    蜀山剑侠传1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邪王的枕边妻

    邪王的枕边妻

    传说,邪王曾因一个女子欺君逼宫,斩杀皇上,灭了唐朝。传说,邪王曾为一个女子一夜间斩杀百人,宫殿血染成河。南宫姒:南宫家嫡出大小姐,从小却与乡下的外婆相依为命。南宫玉:南宫家二小姐,只因她从小体弱多病,深受爹娘宠爱。南宫老爷为保小女,弃大女。被没心没肺的爹娘推进花轿,下嫁给了邪幽王。外界传闻,邪幽王生性残暴,杀人不眨眼,五位夫人皆糟他毒手。邪幽王倾城一笑,必是大祸临头。如果不是险些丢了小命,她发誓。就算借她雄心豹子胆,她也不敢逃婚。一句‘做我女人’就宣布不用死了。片段一:“王爷,因太子妃指使下人打了王妃一个耳光,王妃一怒之下废了太子妃的右臂”“哈哈哈,好,做得好!不愧是本王的爱妃。”某侍卫一脸黑线,继续道:“王爷。。。。。。此事因此惊动了太子,太子雷霆大怒,派人将王妃抓去太子府,据说要将王妃严刑拷打,游街示众,三日后便要问斩王妃。”某王爷带领三万精兵将太子府团团包围住,‘咔嚓’一声,一颗血淋淋的头颅滚落在地上……片段二:某月圆之日——邪王府屋檐上巧妙的烘托出一抹婀娜多姿身影,九条雪白毛茸茸的尾巴悬在身后,银发在微风中飘凌。“嗷——”管家吓得腿脚直抖,一路狂奔向邪幽王的寝宫内。“王爷,有妖怪,有妖怪……”“岂有此理,哪来的小妖竟敢在本王地盘上撒野!”某王爷杀气腾腾披上斗篷迎着风儿走了出去,看向屋檐上‘嗷嗷嗷’嚎叫的人儿,柔声道,“爱妃,别嗷了,该回屋就寝了。”片段三:“爹,娘说等玖儿长大后,就帮我找到像嗣哥哥那么帅的新郎官。”某王爷郑重提醒道:“玖儿,听爹一句劝,帅不能当饭吃,要找个像爹这样有权有势,懂得疼爱人的。再说唐渊嗣那家伙都老不死了,还哥哥?”“可是娘说全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也不能找像爹这样的男人。”某王爷嘴角微抽,疑惑道:“为什么?”门外靠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环手抱胸,开口道:“因为娘说爹是大元帅,上阵杀敌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万一哪天死翘翘了,会连累全家人殉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